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古典园林历史悠久,造园艺术更加源远流长,在时间的积累与沉淀上,中国古典园林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系统,拥有独特的造园手法、艺术风格。同时,中国古典园林还是自然美与人文美的集中概括,园林的美学意蕴从其意境美、功能美、人格美中得到完美的体现,使得我国传统美学得到传承与发展。文章简要概述了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分析了中国古典园林的美学意蕴及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典园林美学是中国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世界重要的文化遗产,其具有非常典型的美学特征,注重对自然的追求与表现。为表现自然,创造了一系列独特的构景手法,比如抑景、添景、夹景、对景、框景、漏景、借景等手段,这些构景手段的组合运用,创造出具有意境之美的古典园林审美特征,符合当时人的审美要求。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园林出现和发展,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特征,比如开放性、规模性、参与性、科技性等,这使得现代园林与古典园林有了很大的不同。本文在研究现代园林与古典园林不同的基础上,讨论了现代园林设计中对古典园林美学的运用。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世界影响力的不断提高,富含中国古典元素的设计也日益受到世界设计领域的关注和青睐。深入了解中国古典文化并将其应用到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不仅可以营造富有中国传统意境的艺术环境,提高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美感和艺术性,还可使我国的传统文化得以有效传承。本文试从中国古典和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基本概念分析入手,进而对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加以探讨,最后提出了如何在现代环境艺术中有效融合古典文化元素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4.
费穆导演的《小城之春》被誉为电影界的经典.影片通过兰花、古城墙等意象,并运用长镜头、慢镜头等拍摄技巧,充分地呈现出中国电影中少见的古典之美.古典的意境、古典的文化思想,再加上现代的电影叙事,使得《小城之春》成为中国艺术电影的代表作,而它的所得,同时也是当下中国电影亟待反思的地方.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历史演变与层次分析的角度审视了环境美化的发展历程,认为现代风景园林学科研究对象具有多尺度特性,现代装饰设计与风景园林设计的融合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大地景观是现代风景园林学科的重要发展方向.文章最后对地球表层尺度的城市美化设计内容与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郑炳林 《国学学刊》2023,(2):8-10+138
将古典文献学放在历史学中,可称之为历史文献学,敦煌学属于历史文献学之下的三级学科。就学科研究方法而言,历史文献学和西方古典学没有本质区别,均研究文献的版本选择与考订、作者信息、文字校勘、注解疏义等,只是研究的视野和侧重有所区别。敦煌学主要研究对象分为两部分:文献和艺术。就文献的研究内容和方法来说,敦煌学将中国古典文献学和历史文献学的特点综合到一起进行研究;就其研究内涵而言,敦煌学还涵盖文献学以外的石窟艺术。如果将艺术作为语言符号进行研究,那么敦煌学的内容和方法更接近古典学;若将古典学看作一个视域,敦煌学作为古典学的主要内容可以得到更好的解读。  相似文献   

7.
避暑山庄是我国清代现存规模最大的皇家园林,是自然山水园林的杰出典范。本文旨在以避暑山庄为例深入阐述这种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水景设计及中国古代哲学审美思想。这既是对中国古典园林水景设计的总结也对现代景观中水体设计的传统追溯。  相似文献   

8.
作者在重庆大学中外古典园林历史的教学过程中,发现教材严重缺失关于重庆本地园林的内容,包括周维权、汪菊渊等学者的书著中,也不涉及重庆园林,甚至巴蜀园林也提之甚少。学生们了解的主要是世界遗产级别的古典园林,这会让学生忽视本地地域园林。因此,作者尝试探讨如何看待大学所在本地的历史园林提供的园林历史教学的实践性,并提出在不名地域和地区大学的中国园林历史课程上,本地域的土地历史其实是一个重要的实习和参考对象。对于本土地域风景园林发展的未来,作者认为应加强本地域历史园林的地位,以弥补历史理论教学的枯燥性和与现实脱节的弊端,真正发挥古典园林历史教学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典园林在美学上最大的特点是重视园林意境的创造。意境是自然环境中所表现出来的情调和境界,园林小品对于融汇和营造园林意境是必不可少的要素之一。设计者们运用组织、组合、布局等的艺术手段,通过对园林小品精心布局,把空间环境和景致融合起来,赋予了园林空间脱俗的魅力,园林意境也在园林景观"景到随机,不拘一格"的灵活性中得到展现。  相似文献   

10.
乞灿星  刘伟 《现代妇女》2014,(9):327-327
苏州园林在中国古典园林建筑中独树一帜,拙政园以其意境深远、构筑精致、艺术高雅、文化内涵丰富而成为苏州众多古典园林的典范和代表,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本文依据《设计美学》一书中提出的审美思维三向度:本质、形式、意涵,來分析园林的特性与意义,以苏州拙政园为研究的案例,探讨苏州园林设计美学。  相似文献   

11.
佛教源于印度,随佛教传入中国的佛塔,吸收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从意义上发生了融合转换,神圣崇拜之感逐渐褪去,人性感悟之光逐渐明亮,从而体现于形象之上,生成了诸多的形式和用途的变化.作为中国古代独特的建筑语言,佛塔无不影响着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营造和审美.一是其形象的体量、比例和位置对古典园林造景手法多样性和鉴赏标准的提...  相似文献   

12.
从生态伦理学的角度出发,以一个全新的角度重新审视我国古典园林,研究古代庙堂园林的无思而为的原始生态伦理观,江湖园林的退让式生态伦理观,以及古典园林伦理观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3.
美学是中国古典园林在世界上独树一帜的主要标志。园林的艺术学与园林生活美、自然美、声音美有着和谐的统一,尤其是中国古典园林与美学是密不可分的。  相似文献   

14.
以河北工程技术学院风景园林专业其专业基础课《造型基础2》(模型制作)课程为例,全面剖析"工学结合、校企共培"的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学体系。河北工程技术学院风景园林专业通过校企合作,在园林企业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实现园林人才校企双方的共培共育、互利共赢。  相似文献   

15.
景观生态设计在风景园林规划中具有重大影响。在园林规划越来越注重环保和生态可持续性的新阶段,景观生态设计中贯彻生态设计思想和原则,实现景观生态设计在风景园林规划和建设中的安全和美感应用,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有鉴于此,文章就风景园林景观生态设计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既有研究表明将"被动防御"转变为"主动预判与预防"的意识或行为是风景园林关注公共健康的重要发展趋势,也亟待以科学理性的态度重新审视风景园林促进公共健康的重要意义.基于此,本文提出健康影响评价将成为未来风景园林主动干预公共健康的有效方式与技术工具,在阐述健康影响评价概念、内涵及其主动干预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价值与意义基础上...  相似文献   

17.
梁若宜 《城市》2011,(11):45-47
中国艺术门类气息相通、血脉相融。诗词、书画与园林艺术相互借鉴、互为参考,以诗入画,以画人园,使中国园林充满诗情画意。中国园林中极为突出的江南园林宛如一幅幅生动立体的水墨画,令无数骚人墨客为之倾倒,并留下了珍贵的诗篇和画卷。可以说,凡是名垂中国艺术史册的画家都与园林有着不解之缘。园林为他们提供了生活起居与艺术创作的美好环境,他们以园林为题材的创作又推动了中国园林艺术的发展与提升。  相似文献   

18.
张秋芳 《职业时空》2012,(11):158-160,163
根据日本游客对苏州古典园林内旅游解说设施的满意度进行分析,认识到目前苏州古典园林旅游解说设施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针对性建议。有利于苏州古典园林改善景区内旅游解说设施,完善景区的旅游环境,提高整个景区的旅游资源体系,最终有助于提升苏州市古典园林景区在全国乃至全球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9.
会议动态     
正2016年中国风景园林教育大会在东北林业大学举行12月9日至12日,2016年中国风景园林教育大会与首届全国风景园林学科博士研究生论坛在东北林业大学隆重召开。此次大会是由中国风景园林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全国高等学校风景园林专业指导委员会、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风景园林学科评议组、全国风景园林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主办,由我校园林学院承办。本届大会主题为"多元化与层次发展——中国风景园林教育的可持续发展",面向全国开设风景园林、园林、环境设计等相关专业的本科院校负责人、教师代表,具有风景园林学科硕士、博士以及专业学位授权点  相似文献   

20.
孔翀 《公关世界》2023,(3):44-45
乡村仍旧是我国现代多数人生存、生活与发展的原始自然空间。在现代经济推动人们物质生活极大满足的现状下,人们内心对返璞归真的乡村田园居住生活环境有了越发强烈地天然向往。将富有自然之美、特有文化和审美价值的乡村元素融入到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之中,既满足了环境的美化保护、人们精神文化的丰富和体验,又有助于现代风景园林景观设计的可持续发展。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融入乡村景观,这一要求体现了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基于此,文章从乡村景观的多个要点加以阐释分析,以总结并探讨乡村景观在风景园林规划建设中的融入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