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牢里总有一两个人不畏环境,对我表现出友好。一天早上,我听见有人在拍牢房的门,我走到门洞前往外瞧,看到一个年轻的看守站在门口。  相似文献   

2.
一支铅笔     
在儿子的铅笔盒中,我时常可以发现一两支铅笔,显然不是他的。我一问,他不耐烦地说:“反正是同座的同学看见我的笔断了,借给我的呗!”这在他,好像是司空见惯的事。有时,我发现他新削的铅笔不见了一两支,想必也是跑进了那个“邻座”的文具盒中,我知道那是个女同学。铅笔的特点,在于写的字可以擦掉,但这细小的友情,却可以永留痕迹。  相似文献   

3.
焦阳 《女性天地》2011,(3):44-45
1.前男友消息 女友小麦在电话里八卦出一两句苏芒的近况时,我脊背一凛,下意识地用手捂住听筒,  相似文献   

4.
刘俊明 《老人世界》2013,(12):25-25
我有一只酒盅,是那种一两酒可以满三盅的小酒盅。它伴随我从青年步入老年。这是父亲生前特意送给我的。  相似文献   

5.
怀念分币     
万文昌 《当代老年》2007,(12):26-27
前不久一位朋友告诉我,他在乡下的家被盗了。由于父母在城里买了房,他很少去老家,老家房子由他叔叔照看着,屋里虽没有什么贵重物品,但令朋友沮丧的是他从小学到中学十多年间收藏的一百多元近四千枚硬币没了。我揶揄道,小偷说不定就是朝着那些硬币来的呢!算了吧,一两顿饭而已。朋友说,怎能以现在的价值计算呢,那时糖一分钱三个,炒胡豆才两分钱一两呢!再说,收藏了那么多年呢,那里面,装满了我的整个童年。我慢慢的收敛了笑,是啊,那里面写满了我们这代人的整个童年。  相似文献   

6.
首次听说汪国真老师,是我上初中时,我听到一句诗:“你的背影是帆,我的目光是河流”。“太美了”!我脱口赞叹。从此,“汪国真”这个富有诗意的名字,与李白、苏轼一样深深刻在了我的心中。那时我年仅十几岁。汪国真老师的诗有一种神奇的力量,你只要刚刚读到他的一两句诗,便能感受到他超凡脱俗的艺术感染力。  相似文献   

7.
我订阅《老年世界》已经十多年了,从第一次看到这本刊物,我就对它爱不释手。每期从刊首语到最后一页,全部仔细阅读,有的内容还会再读一两遍。给我的感受是,它具有真实性、政策性、知识性、趣味性,贴近老同志的心理,能丰富老同志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8.
《中外书摘》2010,(8):40-42
在摆龙门阵之前,我想先说一两句题外话。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报纸上看见一则有关父亲的小故事,标题是《张大千——世界上最富的穷人》。不用往下看,题目就给了我强烈的震撼,我打心眼里赞同、认可这一点。我在青少年时代,跟父亲生活在一起,关于这一点,感受特别深。  相似文献   

9.
柴静 《中外书摘》2007,(5):70-72
我出生在山西,从初中起,我的记忆里就没怎么见过蓝天,我们家的水要烧开沏很浓的茶才能喝,不然就是苦的。我们家的远房亲戚,每隔一两年,就听说有人在矿下出了事。  相似文献   

10.
我有一件蓝色的圆领T恤衫,样式简洁而雅致,我很喜欢。但才穿了一两次,我就不无遗憾地发现,胸前的部分溅上了几滴油渍。油渍很顽固,洗都洗不掉,于是我去超市买了一支去污笔,用它点掉了油渍。可是,油渍虽然不见了,但点过的地方变白了。朋友接过笔一看,不禁哈哈大笑,说:“这是漂白笔,不是去污笔。”  相似文献   

11.
老舍 《华夏少年》2007,(10):72-74
我的理想家庭要有七间小平房;一间是客厅,古玩字画全非必要,只要几张很舒服宽松的椅子,一二小桌。一间书房,书籍不少,不管什么头版与古本,而都是我所爱读的。一张书桌,桌面是中国漆的,放上热茶杯不至烫成个圆白印。文具不讲究,可是都很好用。桌上老有一两枝鲜花,插在小瓶里。两间卧室,我独居一问,没有臭虫,而有一张极大极软的床。  相似文献   

12.
冲动的惩罚     
我一直有个底线:不和小商小贩讲价。一斤青菜不到两块钱,刨除各类损耗,他满打满算也就挣你一两毛钱,何必因为这点钱让他心情不好,愿意买就买,不愿意买就走,各自方便。  相似文献   

13.
圆子信箱     
别玩火圆子:我偶然认识了一位37岁的已婚男土,他风趣、幽默、健谈,深深地吸引了我。他也很喜欢我,隔一两个星期总要约我出去玩。在一起时间长了,难免会肌肤相亲。有一次我们去崂山玩,他吻了我。我心情很复杂,既高兴,又忧愁,因为他已有家室。在我面前,他总回避有关他的家庭的话题。我有时追问起来,他总是吱吱唔唔。圆子,我该怎么办?他是不是好人?山东青岛亦萍亦萍:从前的从前,一个在寂寞中行路的人发现前方有一团红红的跃着的东西。他觉得它非常漂亮,既可驱赶黑暗,又能温暖身心。于是,他在它旁边坐下来。当他觉得坐在旁边…  相似文献   

14.
《当代老年》2006,(11):51-51
胖大夫:我今年75岁,有两次半夜睡觉时冷得动弹不了,一两分钟后即好转,这是怎么回事?  相似文献   

15.
想说方言     
方言是什么?方言是我们与家乡之间最后的一条纽带。一个人走南闯北,茫茫人海中,蓦地一句乡音断断续续地飘来,那么的熟悉、亲切,心头一热,几千里地之外的故乡一下子奔来眼底。我是河北人,但我在老家的时间太短了,一两岁和“文革”中有半年,就是我与老家的全部接触。尽管如此,我对河北仍相当有感情,“文革”中的半年让我粗浅地了解了一点北方的风土民俗,后来看《红旗谱》、《烈火金刚》这类发生在北方的故事时觉得特别亲切。在其它场合碰到河北人,也要赶快凑上去认老乡。这也许就是一个人的“故乡情结”。但我不会说老家话。记得…  相似文献   

16.
郭华悦 《当代老年》2009,(12):25-25
最早的时候,母亲喜欢听戏。不管是哪个地方的,她都听得如痴如醉,有时还能跟着哼上一两句。后来,家里有了第一台电视机。那时,我已经十来岁了,迷上了武侠片。一放学,我便用最快的速度冲回家,打开电视,两眼盯着屏幕上的那些大侠。可时间一久,我又觉得心里不安,因为母亲看不到她喜欢的戏剧节目了。  相似文献   

17.
有那么一小会儿,我没有去想妈妈,却又其他人或事让我想起她。这时首先映入我脑海的形象,还是我是随时看到的她的样子。她走在大街上,穿着一件花格外套,提着一两个购物袋,我站在起居室的窗户旁,看着她越走越近,等到能看清她的脸时,我就从房子里冲出去,跑着去迎接她。她笑着招呼我,我感到心里一下子温暖起来。有时我会从她手里接过一个袋子,有时她不让我帮她,但不管怎样,我都会用手挽住她的臂弯,和她一起走完剩下的路。  相似文献   

18.
张琦 《职业》2013,(28):65-65
职场人都应当谨记,任何时候,都不能为了私交丢弃原则。放弃原则,实际就是放弃自己的存在价值,很多时候也是放弃了自己的前程。
  我在人事部工作的时候,跟一位老乡交好。那时我负责考勤,所以经常会对老乡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她偶尔迟到个一两分钟,我也总是假装看不见。那时候,公司规定非午休时间不能在茶水间长时间逗留,更不能在那里聚集讲闲话,但老乡和另一个女孩子却总是趁着高层们不在的时候跑去喝咖啡、聊八卦,我见了也不好意思说她们,常常为她们打掩护。  相似文献   

19.
我叫陈秀兰,今年66岁,患高血压20年了。那时我血压为180/110mmHg,天天头昏脑涨.浑身无力,老想睡觉.但是每晚九十点钟上床.到凌晨一两点钟都睡不着.第二天心情、精神很不好。饭也做不了,儿子、老伴都得伺候着我,并且一年四季还得到医院输液。  相似文献   

20.
相声情缘由父亲启蒙 说起我父亲,大家再熟悉不过了——相声演员杨少华。他的表演很有个性,每次蔫塔塔地给观众甩一两个包袱,在观众哈哈大笑的同时,自己也跟着观众一起开怀大笑,笑出满脸皱纹、笑得眼睛眯成了一条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