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日本人长寿是举世共知的事,其男女平均寿命一直居世界之冠。几十年来,该国男女平均寿命有显著提高,1978年分别达到73岁和78岁,1993年已增至76.3岁和82.6岁。1993年9月日本厚生省发表的长寿者名符表明,百岁以上者已有4802人之多,最高年龄已达114岁。  相似文献   

2.
据报载,2000年日本人的寿命创历史纪录。女性平均寿命为84.62岁,男性平均寿命为77.64岁,分别比上一年又增长了0.63岁、0.54岁。日本人为何长寿?世界卫生组织的研究人员从日本居民的生活习惯、地理环境、医疗保健条件及气候等多方面进行调查分析,发现日本人的食物构成较为理想是一条重要的因素。日本人的日常膳食主要是大米、黄豆和鱼类。这些食物含有很高的蛋白质。黄豆素有“植物蛋白王”的美誉,黄豆制品可以有效地避免血管壁破裂,并能预防血栓的形成,还含有抗癌的成分。日本人喜欢吃鱼。鱼肉结缔组织少,富…  相似文献   

3.
联合国人口基金会最新发布的《2007年世界人口状况调查报告》显示,中国香港男子平均寿命达79.2岁,女子平均寿命达85.1岁,男女综合平均寿命从2006年的世界排名第五位上升到了第二位(日本第一)。繁华而喧闹的街市,快速运转的工作节奏,巨大的竞争压力,寸土寸金的房价……这是香港给人们的大致印象。在这种生存条件下的香港人,为什么会如此长寿?记者采访了香港有关管理部门和一些香港居民,揭示了香港人长寿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和医疗卫生保健事业的发展,人类的平均寿命越来越长。 目前,世界上平均寿命七十岁以上的国家有三十三个。其中男子平均寿命超过七十岁,女子超过七十五岁的就有十三个国家。 在最近几十年内,世界人口平均寿命的增长大为明显。据保加利亚《新闻晚报》报导,近四十年来,全人类的平均寿命明显延长了。1947年时,全世界男子的平均寿命力五十点零六岁,女子为五十二点九六岁,现在正向七、八十岁迈进。  相似文献   

5.
刘磊 《百姓生活》2013,(12):42-43
如今,随着国人平均寿命的延长和观念的更新,黄昏恋已不足为奇。可是,最近上海滩发生的一宗68岁本埠老汉和46岁旅沪女子的黄昏恋纠纷,却不禁使人注目,并引发深思……  相似文献   

6.
2009年,日本全国65岁以上老龄人口占1.3亿总人口的20.8%,平均寿命为82岁,其中有90岁以上的高龄人口占3.82%,可见5年前日本的社会老龄化程度已经很高。预计到2055年,每2.5个日本人中就有1名65岁以上的老人,社会平均年龄将达到51.3岁。然而面对如此强大的养老压力,日本在积极有效地应对老龄化发展的历程中,逐步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养老福利服务制度和养老模式。一、日本城市社区养老服务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周礼 《社区》2011,(29):39-39
众所周知,日本是世界上人均寿命最长的国家。据相关资料显示,近几十年来,日本的男性公民平均寿命为75.2岁,而女性公民的平均寿命更高。为80.9岁,即便是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位居第一的美国,也无法与其比拟。  相似文献   

8.
《新天地》2015,(2):62
风靡日本的长寿食品日本是世界上人均寿命最长的国家,日本人的平均寿命达到89岁,远远高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平均水平。日本人长寿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膳食合理。日本人的食物既注重营养又不影响健康,不像美国人喜欢吃肉和糖,也不像中国人喜欢炒菜多放油和盐,给人印象最深的日本长寿食品就是家喻户晓的纳豆。纳豆的历史纳豆是来自日本的一种传统  相似文献   

9.
众所周知,日本是世界上人均寿命最长的国家。据相关资料显示,近几十年来,日本的男性公民平均寿命为75.2岁,而女性公民的平均寿命更高,为80.9岁。即便是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位居第一的美国,也无法与其比拟。日本人是如何做到长寿的?有什么秘诀?通过与日本老人的深入接触和细心观察,我发现这跟他们独特的生活方式有很大关系。日本老人十分重视养生,其养生之道跟其他国家的老人有很大的区别。  相似文献   

10.
我国离退休的女性人才已越来越多,发挥她们的余热,开发她们的智能,已成为全社会极为关注的问题。 “老有所为”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随着医药技术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文化活动的丰富多彩和普遍重视体育锻炼,人们的健康状况普遍良好,平均生命都在延长。解放初期,我国平均寿命只有35岁,到1982年,平均寿命已上升到68岁,京、津,沪等大城市平均寿命达72至73岁,而且女性还略高于男性。今天六、七十岁左右的老人的体质,远比过去五十岁人的体质要好得多。过去,离退休后,女性人才健康状况一般都不太好,体弱多病,生命余年不多。现在,她们离退休后,保养得法,平均还能活二十多年,生命余年很长。多数人不习惯生活的突变,感到孤寂、劳累、烦躁,所以,她们当中的很多人要求做些力所能及的社会工作,平衡一下失调的心灵,贡献自己的余热,不虚掷年华。  相似文献   

11.
建立社会化养老公寓管理新体制的构想张玉才,陈建林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科学技术的进步、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和各种疾病被有效地治疗,人们的健康水平将不断提高,人类的寿命将得以延长。经考古学家验证,四十至五十万年前的北京人平均寿命为15岁...  相似文献   

12.
《人生与伴侣》2007,(9):60-61
热点关注5月18日,第60届世界卫生大会在瑞士的日内瓦公布了《2007年世界卫生统计报告》。报告指出,“圣马力诺男性最长寿,平均寿命为80岁,而塞拉利昂男性仅为37岁”,“中国人平均寿命为男71岁,女74岁”,“2030年,将有四大疾病成为全球主要‘杀手’”。  相似文献   

13.
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科学的日益进步,人类平均寿命相应地增高了。本世纪初,发达国家人口平均寿命不过五十岁。根据联合国最新统计,1984年全世界65岁以上的老人共二亿八千五百七十八万零二百四十人。平均寿命最高的国家已达到七十五岁。我国人口的平均寿命,解放初期为三十五岁,现在已提高到六十八岁。有的大城市如上海,60岁以上的老人已占11.7%,是全国最先出现的老年型地区。老年人从离休、退休到逝世,平均还有十五至二十年时间,在这段时间内怎样根据老年人的身心特点,使他们既能幸福地安度晚年,又能发挥他们的积极作用,做到“老有所为,老有所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有益的贡献,这是一个现实而具有深远意义的社会问题。本文仅就老年人的智能和情感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长寿时代怎样长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及卫生水平的提高、人们生活的改善、医药学的发展、体育锻炼的普及,人们的平均寿命在不断增长。据考证,夏朝和商朝时期,人的平均寿命只有18岁,跟牛马的寿数差不多。到了青铜器时代,人均寿命21.5岁;16世纪,人均寿命为27.5岁;20世纪80年代,人均寿命为70.3岁;现在已达到71岁(女性为73岁)。“人生七十古来稀”已成历史,当今百岁老人已不鲜见。  相似文献   

15.
王荣华 《老友》2013,(5):64
居绿的人常年居住于山清水秀、林木葱茏绿化区者多长寿。有资料表明,在享受同等物质生活条件的情况下,奔忙于百花丛中的花匠,其平均寿命比工作于花木稀少、空气污浊的闹市的人高出至少7个年头。文化素质高的人在有文化的中年人不足10%的埃塞俄比亚、也门,男女人均寿龄都不足45岁;而在有文化的中年人占90%以上的日本、瑞典和中国香港等,男女人均寿龄都  相似文献   

16.
乳腺癌是妇女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已成为威胁妇女健康的主要病因。随着人口老龄化及女性平均寿命延长,老年人乳腺癌的发病率逐年升高。作者分析总结近五年来收治60岁以上乳腺癌患者22例临床资料,探讨老年女性乳腺癌一些诊疗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略论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李克夏记者医学科学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健康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类平均寿命逐步延长,老年人在社会人口中的比例不断增加。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预测,到2000年全世界60岁以上的老人将达到5.78亿,而发达国家中80岁以上的老人估计将...  相似文献   

18.
《老友》2008,(10):62-62
日前,中国老年学学会的一项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内地人口预期寿命已由2000年的70岁增长到现在的72岁。而全国的百岁老人也从1990年的6000余人增至现在的近3万人。近年来,我国人口平均寿命在  相似文献   

19.
读书养生     
有人挑了20 世纪以来欧美伟人400名,看其中哪类人的寿命最长,结果是读书人居首,平均寿命为70岁。我国也有人对秦汉以来13088名著名知识分子的寿命进行统计分析,其平均寿命也远远超过其它职业人员的平均寿命。  相似文献   

20.
赵修身 《山西老年》2012,(10):58-58
精神劳困,身体乏困,是人到老年的自然现象。但这种现象也是可以改善与调控的。关键在于学会养生,增强人的体质和免疫力。也就是说:不怕劳困,就怕不会养生。科学家推算出人类的自然寿命应为120岁左右,现在全世界人口平均寿命仅有63岁,我国人口的平均寿命也只有71岁上下。日本著名医学专家森幸男博士花了25年时间,走访了25个长寿国家,探访了61个长寿地区,让他明白了同样在长寿地区为什么有的人能长寿,有的人却短命?导致这种差异的决定因素就是一个字——吃。森幸男博士还发现,真正的“长寿饮食”并不神秘,也不是绝对的该吃些什么,不该吃些什么,而是取决于如何将多种有营养的食品搭配起来食用。而长寿的原则又是比较相似的,少食盐,多吃蔬菜水果,多吃鱼类和大豆制品,对生活保持乐观的态度等等。但也要因事因人而异。有三位医学专家的养生经验值得借鉴与仿效。张涤生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已96岁高龄,他为自己制定了一套作息时间表,生活非常规律,心情相当乐观,只吃他喜欢吃的普通食品,但巧于搭配,趋于平衡。身体仍然健康,行走仍然稳当,有时候还要为病人做手术。人们都以为张老只有70多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