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5 毫秒
1.
杜宪升 《理论界》2010,(4):107-108
准确把握历史唯物主义的前提——现实的(诸多)个人,是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从个人主义、唯我论、绝对主义、整体主义混同起来的理论偏见的一把钥匙,也是准确把握和领会马克思恩格斯(以下简称马恩)发动哲学革命,创立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基础。因此,准确把握马恩所说的前提之一——现实的(诸多)个人究竟何谓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社会结构论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如何认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是认识社会结构的关键。中西社会结构思想围绕这个关键形成了不同的观点。马克思主义的有关论述是我们进一步思考的出发点。据此可以从个人主体、社会客体、社会过程系统、社会整体系统等四个不同的视角 ,来认识社会结构。正确认识和把握社会结构 ,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而且具有积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3.
制度分析的方法论包括新制度学派的个人主义方法、老制度学派的整体主义方法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唯物辩证法三种范式.个人主义方法和整体主义方法是两种截然对立的方法论体系,它们在制度研究中对个体与整体、个人与制度之间关系的分析各执一端,都带有明显的片面性.这两种方法论本质都是建立在唯心史观和形而上学思维基础上的分析方法.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制度分析方法则是建立在唯物史观基础上的唯物辩证法,它从根本上克服了个人主义方法论和整体主义方法论的唯心史观和形而上学思维的缺陷,科学揭示了个体与整体、个人与制度之间的内在联系机制,因而是指导我国改革开放的科学方法论.  相似文献   

4.
王洪波  李颖 《理论界》2007,1(6):181-183
社群主义认为,个人并非像自由主义理论中所描绘的那样是先于社会而独立存在的,相反,社群具有对个人和自我的优先地位。马克思主义哲学立足于人的社会生产实践活动,从相互映照、相互追问中理解个人和社会,对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做出了新的、科学的理解。因而,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对社群主义进行批判地分析,既可以加深我们对社群主义的深刻理解,又可以吸纳社群思想的合理内核于自身,这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丰富和发展将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分析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特征在于反对辩证法、推崇方法论的个人主义、强调社会主义的道德合理性.而辩证法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特征与此截然相反:推崇内在关系的辩证法、推崇方法论的整体主义、强调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相似文献   

6.
黑格尔理念整体主义的国家有机论思想是在批判地继承康德人类社会互为目的与手段的有机体思想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而来的。黑格尔的有机论思想是以理念整体主义的国家观而表征出来的:他把有机体作为一个根本原则应用于人类社会的考察,认为社会、自然以及精神都是客观精神的外化,是一个自我保持自我发展的具有内在必然性的有机整体。黑格尔理念整体主义的国家有机论涵括了:个人与国家关系上,国家是目的而不是手段的有机体;市民社会形成需要体系的有机体;历史发展是一种有内在必然联系的、有规律的过程的思想。其内蕴的有益思想质素,为马克思主义社会有机体理论的真正形成提供了重要的理论资源和思想借鉴。  相似文献   

7.
与自由主义认为个人先于社会、社群的观点相反,社群主义认为,社群才具有对个人和自我的优先地位。马克思主义哲学立足于人的社会生产实践活动,从相互映照、相互追问中理解个人和社会,对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作出了新的、科学的、辩证的解析。因而,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对社群主义进行批判分析,既可以加深对社群主义的深刻理解,又可以吸纳社群主义思想的合理内核于自身,这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丰富和发展不无益处。  相似文献   

8.
分析马克思主义在构建马克思主义的道德理论时过分依赖分析方法,拒斥辩证法,导致分析与辩证、事实与价值、唯物史观与道德理论、道德相对主义与道德普遍主义、方法论个人主义与方法论整体主义的二元对立。马克思主义本身就包含着超越这种狭隘"二分法"的原则。  相似文献   

9.
如果说,现代性主体形而上学的阿基米德点是从抽象的自我出发证成人的主体性,那么,以亚里士多德主义为代表的客体形而上学的理论基石则是从绝对的共同体出发证成人的社会性,结果造成人的主体性与社会性之间处于紧张的对峙状态.与主体形而上学和客体形而上学把一种实体化的本体(自我或者共同体)作为其理论基础不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是人的对象性的实践活动.作为一种真正的实践哲学,马克思主义能够克服传统本体论哲学所造成的主客体分立的理性主义弊端,扬弃人的主体性与社会性之间的二元对立.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为考察当代西方自由主义与社群主义的论争提供了新的批判视角.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是一个严密完整的逻辑体系,整体性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特点,但整体性不是马克思主义的目的,不能因为强调整体性而陷入到"整体主义"或"体系主义"。科学性才是马克思主义的目的,马克思主义整体性是以科学性为前提的整体性,这种整体性源于马克思主义对黑格尔主义的超越,源于马克思主义以实践为核心的理论本质;这种整体性以改造世界为旨趣,体现为运用过程中不断生成的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