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周大新的新时期军旅小说创作大体可分两类──战争小说与和平军营题材小说。在战争小说创作中,周大新在英雄形象的平凡化塑造及战争小说形式的创新上都进行了可贵的探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和平军营题材小说创作中,他对军人价值进行了多层次的开掘,并且于农村和军营的艺术交叉点上进行描摹。显示出他作为农村出身的军旅作家的优势.  相似文献   

2.
日本儒医群体在日本近代医学史上有重要影响,因其在医学和儒学领域的贡献而受到广泛关注,然而鲜有研究将儒医作为社会群体综合考察其产生、形成以及在江户时期的历史演变。通过文献梳理发现,儒医是儒学东进和日本社会医疗需求的产物,经历了由儒到医、儒医融合、儒医俱衰3个阶段,他们身上始终体现着日本知识分子的实用主义倾向及汉方医学与儒学同兴共衰的共同命运。  相似文献   

3.
两汉、魏晋时期,正是中国传统医学形成的重要时期,而在这个时期有所开拓、有所创新的一些著名医家,却没有张扬自己,而是走隐迹的道路,淡化自己、隐匿自己。对于当时“君子不耻”的“巫、医、乐师、百工之人”的医家来说,他们的隐迹却有着自己的特色。“不为良相,当为良医”符合儒家思想的退隐选择,是一种实践“仁”道的方式;“重道避世”是隐迹的名医选择的另一种活法。  相似文献   

4.
随着时代的发展,军旅题材小说呈现出不同的特征,军旅日常生活成为作家创作的又一焦点。辽宁作家曾剑的小说以军旅底层人物日常生活为背景,揭示了小说人物的生存状态与内心的情感历程。特别是曾剑小说的情感叙事打破了传统军旅小说的叙事模式,他以单一与多重的情感叙事、两极化情感叙事、显性与隐性情感叙事来深刻揭示了军队底层人物的复杂情感。  相似文献   

5.
当战争的硝烟逐渐远去,历史进入相对和平的九十年代,地处改革开放前沿的广州军区作家们依据自身处在特区这一优势,从时代的高度认真审视军队这一历史的独特现象,提出了“特区军旅文学”的口号,并且在理论上和创作实践中认真地完善它。“特区军旅文学”的出现,是九十年代军旅文学进一步地域化、多元化的标志,从此,军旅文学又多了一个生长点。  相似文献   

6.
中国当代军旅小说是当代文学发展过程中的独特风景线,当代军旅小说作品本身独特的艺术魅力符合受众的“期待视野”、作品蕴含的时代精神与当下接受者的文化心理相契合,同时在影视文化的传播带动下,中国当代军旅小说获得了接受者的广泛关注与肯定。  相似文献   

7.
沈从文的军旅小说为世人展现了一个神奇浪漫的湘西军人世界,在这里有美好的人性,有欢乐的童年,也有血腥的死亡。呈现了其对湘西军旅生活的独特审视和对特殊生存环境下的精神反映。  相似文献   

8.
沈从文的军旅小说为世人展现了一个神奇浪漫的湘西军人世界,在这里有关好的人性,有欢乐的童年,也有血腥的死亡.呈现了其对湘西军旅生活的独特审视和对特殊生存环境下的精神反映.  相似文献   

9.
宋代立国后,为了巩固政权,发动了性质不同的大规模战争,其中宋辽战争以其持续时间之长与影响之深而广受关注,成为宋初军旅诗表现的重要内容。而此阶段的军旅诗也成为我们了解宋辽战争背景下宋代人民生活的一面镜子。关注当时军事形势,以诗论兵、论战也成为继唐代边塞诗后军旅诗创作的时代风尚,并对后世军旅诗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0.
文章翔实地论述了明代嘉靖朝兵部尚书翁万达的军旅生涯和典边韬略。深刻分析了翁万达严边备、修边城、重优抚、主纳贡等主要的军事思想和促进民族和解的政治主张;并对其军事思想和实绩作出了肯定。  相似文献   

11.
孔子的思想及其所创立的儒家学说 ,包含着许多优秀的民族文化和传统 ,继承孔子思想的精华 ,对于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 ,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儒家生态伦理思想述略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对中国古代儒家的生态伦理思想有必要从“行为规范”、“支持精神”和“相关思想”三个方面来进一步分析和阐述这一思想资源。在“行为规范”方面,儒家所主张的规范可以简略地归纳为主要是一种“时禁”。支持儒家生态伦理的精神主要是一种“天人合一”、与自然和谐的精神。而两个对环境保护起了重要的积极作用的思想,则一是涉及对经济及物欲的看法,即限度和节欲的观念;一是涉及对人和事物的一种基本态度,即一种中和、宽容、不走极端,“不为己甚”的态度。  相似文献   

13.
清初,国家重新确立程朱理学在思想意识形态领域的统治地位,并通过一系列制度化措施,重建儒家伦理秩序。通过这种伦理重建,不仅填补了在思想和信仰领域出现的空白,而且弥合了民族之间伦理意识的鸿沟,促进了民族之间的和解与文化的融合,进而也促进了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汉书·艺文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目录学文献,由东汉班固根据刘歆《七略》增删改撰而成。《汉书·艺文志》将《易》置于群经之首,《六艺略》置于十志之首,又将"儒家"置于《诸子略》之首,可见班固对儒家的重视,也充分体现出他的尊儒思想。本文从《汉书·艺文志》的诞生背景、所列儒家著作的编排次序逐一分析其中的尊儒思想。  相似文献   

15.
儒家演变的层面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别儒家、儒学和儒教有积极的理论意义。儒家的演变是一个全方位的历史过程 :理论学说是其灵魂 ,政治制度是其保证 ,宗教神学是其表征。儒家与中国的传统文化形成和封建社会的发展有着相互制约的依存关系 ,研究它的立体演变模式对我们认识历史和现实有十分重要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6.
儒家文学思想已经讨论得很多,而且都一致认为以伦理道德为本位就是儒家的文学观念。“诗言志”和“文以载道”就是儒家文学观念的主要说法。这种看法是片面的。真实的情况应该是,儒家文学观念有两面,即强调文学的道德性的同时,也以其独特的方式追求艺术性,这样才使以儒家思想为主导的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许多思想性与艺术性兼优的作品。  相似文献   

17.
古代文化名人的编辑思想体现了中华道统。孔子的编辑思想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各个朝代的编辑家都以弘道的精神,勇于变化和创新,使中华编辑学源流浩浩荡荡。刘知己和冯梦龙的编辑思想更具中华道统意义。  相似文献   

18.
鲁迅的某些言论致使许多人认为鲁迅彻底反对中国传统文化。选取儒家传统思维方式这一视角,从其终极目标(中庸)、对象化(仁义礼智)、实现途径(人道)三个方面剖析鲁迅对儒家传统文化的解构与建构的双重策略,以及对儒家传统文化的内心参与,试图论述鲁迅思想的真实面貌。  相似文献   

19.
“辛派”的确立有着深厚的学术背景。“辛派”词人在学术渊源上多与“伊洛之学”有着若隐若现的因缘关系;而在词法方面,“辛派”“抟搦义理,劫剥经传”也多表现为运用经传语与理学语以入词。这不仅与当时崇尚“义理”的学风有关,而且与“辛派”中本身有许多理学家这一客观事实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晚清著名理学家唐鉴在局势颓危之际,编纂了《国朝学案小识》一书,编制出一个严格的学术道统,并提出了守道救时说。简要介绍唐鉴道统思想及守道救时说提出的背景、内容,并在梳理前人评价的基础上作简要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