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本文就我国国企改革,经营管理模式、企业设立、注销、破产,引进外资等的法律问题进行了现实的考察分析,并就相关问题从法律的角度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提出了解决问题的若干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2.
在应对甲型流感疫情的过程中,关于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人的责任问题.关于公共卫生安全维护与人权保护的争议,关于维护公共安全与发展国际经济的关系争议此起彼伏。从法律责任角度来看.对传播疾病的行为,不仅各国可以依据国内法追究行为人的民事、行政和刑事责任,而且,国际社会应当将危害全人类的传播疾病的犯罪行为归为国际犯罪,由各国行使普遍管辖权。在人权问题上,分析了国际人权法的规定,指出国际人权法在强调保护人权的同时,也尊重各国为维护公共安全而采取必要的限制人权的措施。根据世界贸易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对成员国义务的规定,驳斥了某些西方国家认为我国采取的防止流感病毒传播的措施违反国际条约的规定、阻碍经济发展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十二五"时期是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也是黑龙江省"八大经济区"和"十大工程"建设的提速时期。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关系到黑龙江省"十二五"期间乃至更长时期经济社会发展长远大计。唯有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才能全面提高全省的经济发展质量。  相似文献   

4.
文章探讨了当前全球化时代中国经济发展是否能够持续的若干问题。经过分析,文章认为,我国应该利用目前在国际生产链的加工环节中形成的外部经济优势,尽力保持,力争能够垄断;同时,我国应该保持头脑清醒,不能被现在国际国内蔓延的所谓“大国崛起”所迷惑;最后,国有资本应进一步从经济体系中撤出,对民营资本的发展进行扶持,增强经济体系中的竞争程度。  相似文献   

5.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中部地区崛起这一重大战略实现的必由之路,中部地区经济一体化需要有法制保障.在地方法制统一实现困难和国家统一法制无法充分满足区域经济一体化需要的情况下,法制协调呼之欲出.法制协调是破除地区封锁、平衡各省发展利益、明确各方在经济一体化进程中权责的有效路径.在借鉴长三角、环渤海地区法制协调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中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区域特色,中部地区法制协调可以构建中央协调和地方协调相结合的协调模式,建立和完善立法协调、行政执法协调、司法协调等协调机制,为区域经济一体化提供法制保障.  相似文献   

6.
根据大协调学所追求的大协调综合发展目标的首要原则,人口和经济之间、人口发展和经济发展之间互相配合、互相协调、互相促进的优化发展过程,也称人口、社会、经济复合系统协调发展与可持续发展内在的必然要求,它标志着人口和经济和谐发展,并处于一种彼此互利、共进的态势。无论是人口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或是经济对人口发展的影响,本质上都是人口和经济的相互关系是否适应的一种表现,[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白雪瑞 《北方论丛》2011,(6):137-140
国际金融危机使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问题更加凸显。中国是转轨—转型国家,发展理念的转变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前提,科学技术的进步、经济结构的转换、经济制度的变迁是影响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进程的关键因素。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内在逻辑,就是把科学发展的理念转化为约束人们行为的法律和制度,从而改变具体经济活动中个体的行为方式,最终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目标。大力发展教育,培养具有科学发展理念的创新型人才,依靠其推动科技进步,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直接动力。  相似文献   

8.
随着澳门回归祖国日期的迫近,未来澳门的经济定位已被提上议事日程,正确地选择和制定澳门经济发展战略,对澳门的长期稳定和繁荣至关重要,本文集中讨论澳门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产业结构、技术、制度问题等。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9.
内蒙古经济发展问题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许多矛盾,面临着众多的抉择.如何正确评价和使用资源,如何看待和把握好发展机遇,调整产业结构,确定城市布局和城市功能及经济增长点,把握好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规律,实现区域经济的稳定、和谐、健康发展,首先应该具备正确的思想观念,进而制定正确有效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0.
法律制度对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现代社会经济领域变化迅速,而对其提供支撑和保障的法律制度也应当不断的进行革新,由此才能不断的适应经济发展的现实需求和发展趋势。而法制革新的途径可以从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去考察,其中内部环境可以起到决定性作用,支撑法制革新的不断进行。  相似文献   

11.
以市场化、国际化推进"长三角"发展一体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各自为政的行政体制阻碍"长三角"经济一体化.用行政机制来调整"长三角"地区间的行政摩擦,有悖于一体化的实质.为了在"长三角"地区大市场范围内推动实现有效竞争,该区域要在中央政府的统一指导下,以市场机制为基础,通过实施经济国际化的发展战略,建立一个不被行政关系和垄断力量扭曲的区域共同市场,使区域内真正的市场主体进行充分的、有效的、公平的市场竞争,实现区域共同市场内资源的高效率配置.  相似文献   

12.
通过构建产业静态集聚指数和动态集聚指数,定量分析了长三角地区沪苏浙三省市制造业转移与集聚状况。沪苏浙三省市制造业均是在全国具有明显优势的专业化部门,制造业存量规模均比较大,但是上海市制造业增长速度慢于全国平均水平,正在不断向外部转移,而江苏省和浙江省制造业增长速度大于全国平均水平,正在向本地迅速集聚,尤其是浙江省制造业集聚速度非常快。在长三角内部,沪苏浙三省市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制造业地区转移和集聚趋势,总的趋向是制造业从上海市向江苏省和浙江省转移,尤其是转移到浙江的速度和力度更大。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庞大人口压力下长江三角洲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提出了一个假设性的解释.尽管快速人口增长形成的人口压力导致了人地关系矛盾的激化,但由于制度诱导的工业化和城市化为过剩劳动力提供了出路,使中国农村有可能走出传统农业生产的"过密化"困境,从而使经济发展成为可能.本文通过对长江三角洲一个农村地区的数量分析论证了这一观点.  相似文献   

14.
长三角经济一体化主要特点和协调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江三角洲经济一体化的基础和核心是市场一体化。长三角经济要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实现产业结构和布局的一体化整合;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推动制度建设,规范政府行为,建立多层次的协调机制;并以建设上海为中心的城市群为栽体,提高资源空间配置效率。  相似文献   

15.
长江三角洲与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与体制改革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长江三角洲地区与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东南沿海经济发达的两大区域。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两个三角洲对我国经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对两个三角洲的经济发展和体制改革方面进行了比较研究。重点在于比较两个三角洲在经济体制改革方面的差异,以及在市场化进程方面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计算了长江三角洲不同城市间的经济同步性,分析影响其城市间经济同步性的因素.发现距离、邻接和同省份这些外生因素,对经济周期同步性的影响已经较为微弱;两城市间经济发展程度和产业结构越相似,经济同步性越强;而贸易和投资开放相似度的影响为负.长江三角洲作为中国最为发达的经济区之一,其经济一体化既需要转变政府职能,也需要进一步的政策协调.  相似文献   

17.
人口红利效应、产业升级与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劳动力大量流入为长三角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力资源支持,形成了人口红利效应,促进了长三角地区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研究表明:(1)劳动力流入促进了长三角地区产业升级、工业区兴起和集聚、产业带的形成;(2)劳动力流入的人口红利效应促进了长三角城市群竞争力提升;(3)在后人口红利期,长三角的经济增长方式和发展模式需要转型,以应对劳动力成本的增加.同时根据长三角经济发展和人口红利效应的阶段性特征,提出了促进劳动力资源配置效率提升的战略选择和整合策略.  相似文献   

18.
台湾海峡经济区的形成属于区域经济整合的过程,海峡经济区北接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南连珠江三角洲,是国内最大的经济区的联结点.海峡经济区的积极构建和发展,既可以促进其自身经济的高速发展,推动大中华整体经济的进一步提升,又可以加深互信、互动和互利,最终实现和平统一的民族团结.当前海峡经济区的发展需要注重七个方面的问题,加强闽台产业分工协作,加快闽东南高新技术产业带建设,不断提高两岸的产业水平,促进本区经济高速发展.  相似文献   

19.
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中所具有的移民经济、创新精神、民族资本与实业强国、外贸传统与商业精神等历史传统是其发展模式得以确立的重要历史基础。改革开放以来发展的特定进程则会使珠江三角洲成为 2 1世纪初我国最活跃的经济增长中心之一。  相似文献   

20.
1999年 9月 ,笔者参加了《中华工商时报》主办的“西北世纪行”活动 ,对青海省进行了为期 1 8天的考察。本文论述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个问题 :一、利用外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利用外资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由于我国对外开放的梯度战略 ,现有的外商投资大部分集中于东部沿海等经济发达地区 ,西部地区 ,尤其是青海省吸收的外资很少。以四川、云南、青海三省为例 ,1 994年四川省外商投资企业达到532 3家 ,投资额 1 1 .2亿美元 ,在西部地区可谓高居首位 ,但尚不及福建省该年外商投资额的 1 / 3。 1 996年云南省外商投资企业已达到 1 4 68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