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西部区域经济制度创新路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区域经济是世界各国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必要举措。然而,当前我国西部区域经济发展中却存在合作意识不强、合作基础不稳、合作动力不足、合作渠道不畅、合作组织不多等一系列深层次问题,严重影响了西部区域经济的顺利发展。为此,应推进相互信任制度、宏观决策制度、利益分享制度、项目更新制度、长效协调制度的创新,以保障西部区域经济合作稳定和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我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由于忽视区域经济利益协调问题,缺少对市场经济环境下区域间利益分享与补偿方面的制度安排,使得我国区域经济回波效应远大于扩散与辐射效应,没能逆转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和利益不平衡的扩大,从而影响到地区间正常的资源要素整合。研究表明,利益分享与补偿是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内在要求,调整和创新现行区域经济政策,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区域经济合作,需要建立健全区域经济利益分享与补偿体系,并以此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供有效的利益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3.
由于受自然资源禀赋、区位优势以及经济基础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区域经济发展长期处于不平衡状态,制约着我国总体经济实力的提升和发展.纵观世界经济的发展史,美国、日本和德国等发达国家在处理区域协调发展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它们的主要经验,(1)明确区城开发的目标;(2)完善区域发展的法律制度,建立区域发展管理机构;(3)通过财政税收金融政策支持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4)大力实施基础设施建设优先发展计划;(5)以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调整带动落后地区经济发展.通过借鉴欧美发达国家协调区城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中国要走一条具有特色的区域协调发展之路,首先要建立综合性区城协调管理权威机构;其次加强立法,填补区域协调发展的立法空白;再次加强落后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构建纵向和横向的转移支付制度;最后立足主体功能区的互补,加强区域间的经济合作.  相似文献   

4.
发达经济体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过程中,国家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是一种普遍存在的情况,欧美国家在解决区域经济发展协调问题上,普遍采取区域经济手段法制化的方式解决市场自身存在的"市场失灵"问题,西方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法律政策本质上是公权力对现代市场经济交易的调控规则,这些规则反映着治理现代市场经济共同的客观经验法则.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迅猛发展的关键时期,通过城乡统筹的方式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大新课题,加强区域经济立法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制度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区域经济问题本身不是纯粹的经济问题,而是一项法律与社会问题.区域经济发展的各项法律政策的制定应当从宏观经济政策和市场交易法律制度层面加以推进.  相似文献   

5.
京津冀地区差距、因果累积与经济增长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京津冀地区差距持续存在并在不断扩大,地区差距主要来自于政府行为推动的因果累积效应。极化和扩散是解析该区域发展格局的重要概念,极化强于扩散是该区域的典型特点。尽管极化在城市发展一定阶段有其必然性,但扩散优于极化。该区域资本对于城市发展的作用较小,GDP和资本具有自我累积效应,城市规模不具有自我累积效应。数据分析表明,文化和劳动投入等要素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性贡献,而城市化和技术进步等要素对经济增长没有显著性作用。整合和协调区域资源,发挥大城市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从根本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适当缩小区域经济差距,避免区域内部的极化和贫化,是“十一五”期间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6.
饶勇  黄福才  魏敏 《贵州社会科学》2008,221(5):103-108
导致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尤其是东西部差距持续扩大化的原因有很多,其中,相比市场机制对资金、技术和人才等生产力要素的配置效应来说,习俗惯例等非正式制度因素对落后地区经济发展的制约效应更为显著和深远。习俗惯例作为群体协调博弈的随机稳定状态,其锁定延续或是变革转换都需要一定的内外部条件,对其演化过程及规律的研究有助于我们主动引导甚至干预非正式制度的变迁和优化,最终促成生产力要素资源的有效转移和区域经济的协调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7.
经济发展是人类社会的主题之一,而经济发展差异将会在这个主题中永远地存在下去,因此,区域经济差异成为区域发展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分析福建省欠发达地区发展现状及问题,提出了加快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思路及对策建议:加大对欠发达地区投入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加快欠发达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工业化和城镇化带动欠发达地区的发展、构建欠发达地区发展的人才体系、完善对口帮挟制度等.  相似文献   

8.
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整合地区经济、推进国家经济协调持续发展的基础.利用层次分析法和标准差值法对1989~2007年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三大经济圈区域经济一体化程度进行测度的结果表明:渐进改革、梯度开放的发展策略导致三大区域中,京津冀地区经济一体化程度最高,长三角次之,珠三角最低.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制度创新滞后以及地方政府"利己"策略是区域经济一体化提升的主要障碍.近年来,随着经济基础的增强和发展方式的转变,三大区域经济一体化程度明显提高,三者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小,趋同趋势明显.  相似文献   

9.
∶知识产权制度协调是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必然要求。中国内地与港、澳地区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客观上需要加强对知识产权制度的协调。中国内地与港、澳地区的知识产权制度协调应该根据中国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发展情况,分阶段予以设定。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六大和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要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 ,形成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机制。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已是一个突出的问题。面对东部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和西部大开发 ,处于东西经济发展夹击中的中部地区 ,该如何发展是一个需着力研究和解决的问题。这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一、影响中部地区经济崛起的因素分析中部地区经济崛起涉及外部和内部等各方面的复杂因素 ,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等方方面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