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岩画是古代先民描绘或凿刻于山岩之上的图像和符号.阴山地区的岩画是中国古代北方狩猎民族创造的颇具特色的历史文化遗存,其内容、题材多种多样,其中对虎的刻画更具特点.在阴山虎岩画与中国北方草原鄂尔多斯青铜器中的虎纹饰牌的对比分析中,可以解决阴山虎岩画的断代问题.阴山虎岩画创作的意义与动机也是岩画研究中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2.
岩画是古代先民在岩石上绘制或刻划的图画。我国岩画根据分布的不同地域,可以划分为北方、西南、东南三个系统。北方系统主要有内蒙古阴山岩画、乌兰察布岩画、青海刚察岩画、甘肃黑山岩画和宁夏贺兰山岩画;西南系统主要有广西花山岩画、云南沧源岩画、贵州开阳岩画;东南系统主要有江苏连云港岩画、福建仙字潭岩画。岩画的制作年代或可早到石器时代,或可晚至近代,不过其分布多在偏远于文明的地区,从其造型特征也可以看出,在文化形态上岩画是属于原始文化的。由于岩画制作时间上的巨大差距,(一些岩画的制作年代尚难确定)以及分布的相对分散和同地区岩画时间序列上的模糊性,我们很难依据目前发现的资料完整地揭示出岩画艺术发展历史的脉胳,本文只能在总体上对岩画的艺术特征作一些略要的说明。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西藏阿里改则县岩画为田野调查对象,对境内的三个岩画点进行了系统调查。改则岩画集中分布在先遣乡那日松巴村热加索康山一带,图像包括动物、人物、植物、日、月、雍仲符号等类型,制作方法为敲凿和线刻,遗存形式均为地表大石。改则岩画风格虽受到北方草原文化的影响,但大部分还是以反映本土族群狩猎生活为主。根据岩画的制作方法、遗存形式、题材内容、动物特征和典型图像,试将改则县岩画考古年代推测为公元前1200年前后到公元700年前后。  相似文献   

4.
宋耀良先生在《读书》1992年第3期上撰文认为,中国岩画若按图像的符式特征划分,可分为三大系统,即北中国岩画、南中国岩画及西中国岩画,北中国岩画所含区域主要为内蒙古、宁夏、甘肃东南部及苏北部.其主要符式为动物岩画、狩猎岩画、放牧岩画和人面形岩画.其中的人面形岩画功能为祭祀,与华夏族的崇祖文化一脉相承.南中国岩画主要集中在云贵高原及其周缘,最东则到了福建、广东和台湾.其主要图像符式是一种蛙状蹲立的人,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北方地区岩画分布很广,从新疆始经过青海、甘肃、宁夏到内蒙古,以及黑龙江省,形成了延绵万里的北方岩画艺术长廊。北方岩画多以狩猎和游牧生活为主要题材,内容十分丰富,可以说是北方民族生动的形象发展史,为我们留下了极其宝贵的文化艺术资料。 本文只想通过北方岩画与北方狩猎、游牧民族民俗文化的比较研究,来探索他们之间可能存在的共同性文化因素,达到对岩画艺术发生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阴河岩画     
阴河岩画阴河为老哈河支流,属西辽河水系。1992年,赤峰民族师专北方民族文化研究所的研究人员继调查百岔河岩画之后,又在阴河北岸的浅山临河崖壁之上,发现了大量古代岩画遗存。阴河岩画的题材,可以大体上分为人物、动物、植物和几何纹图案四类,其中,以人物岩画...  相似文献   

7.
岩画的出现,是人类进入文明史的重要一站。贺兰山岩画的发现,为我们认识古代北方游牧民族所创造的草原文化提供了极其珍贵的原始资料。这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画面,展现了岩画作者们的生产生活、原始信仰、风俗习惯、艺术审美观念以及那个时代的自然景观,是当时社会历史的忠实记录。贺兰山岩画与阴山岩画、阿尔泰山岩道,以及分布在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北亚地区的岩画和苏联境内中亚地区的岩画所表现出的诸多一致性,更清楚地表明,整个北部草原地区的岩画,恰恰是分布在古代游牧民族从东到西的草原交通线上;在我国境内的贺兰山岩画和阴山岩画,又几乎是与长城并行分布在我国北方游牧民族与中原农耕民族南北交往的文化会聚线上。贺兰山岩画的一些特征,表明它与匈奴文化有着极为密切的内在联系,其中一部分应产生于匈奴时代,为匈奴族所创造。  相似文献   

8.
绝大多数贺兰山岩画基本上都是用线条简单勾勒出的程序化或者说样式化的图形.正是这种简略化、程序化的省略和抹去表示所指的能指的表现方式的存在,使得贺兰山岩画有别于一般意义上的绘画或图画艺术.而具有象形文字的特性:它是指明意义而不是表现自然的概念性图像,一个自身拥有象形、表达单个词、系统性、词法和句法、形式的繁简与排列方式五大基本特质的视觉语言符号系统.世界文字史和中国古代大量文献资料及考古发现也证明贺兰山岩画就是中国文字符号演变历程中结绳记事到甲骨文中间的一个重要的过渡环节.  相似文献   

9.
据近十多年来的考古发现,中国境内至少存有约十万余幅古代岩画,可以分作若干的区域或系统。其中人面形岩画是内涵最为深刻的一个系统,它分布在中国北部和东部沿海总长为4千公里的带状区域中,构成了中国上古文化源头的一个方面。中国人面形岩画千姿百态,怪诞奇异,可以说是中国岩画中图像变化最多端的一种符式。似乎古人就是要在人面形岩画的表现中,显现出他们的一种独特的创造或构形能力。因此,局部地看,有时同一岩画上出现的几十个人面形图像,竟会没有一个相同的。在人面形岩画创作最繁盛的地带,有时一个山  相似文献   

10.
常芳芳 《阴山学刊》2006,19(1):65-71
桌子山位于内蒙古乌海市境内。郦道元《水经》注中即有关于桌子山岩画的记载。桌子山岩画可能形成于新石器时代,作者是河套人及其后裔。桌子山岩画大量的人面像与原始先民的神灵崇拜有关;多幅桌子山岩画图像反映了与图腾崇拜交织在一起的生殖崇拜的多样性;桌子山岩画中形形色色的符号图案与原始先民的符号崇拜有关,构成桌子山岩画最难解读的部分,留给我们巨大的想象空间。  相似文献   

11.
贺兰山岩画文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宁夏贺兰山岩画是我国岩画分布的重要地区之一。从历史文化的视角来观照和审视贺兰山岩画的产生及其历史的演进过程 ,贺兰山的得名源于早期贺兰山岩画 ;贺兰山的自然地理环境 ,是贺兰山岩画生成的史地背景。贺兰山岩画是远古以来生存在这一地区的各个时期少数民族艺术家创造的 ,是多元文化的历史积淀。贺兰山岩画早期开凿在旧石器晚期 ,主要在新石器时代。整个岩画点相对比较集中 ,风格注重写实 ,细节突出 ,介于艺术与非艺术之间 ,线条高度简化、符号化和原形化 ,是当时人们社会生活状况的真实写照 ,是后人研究游牧民族社会和文化生活的活化石。贺兰山岩画为中国乃至世界提供了人类早期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和美轮美奂的岩石画卷 ,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2.
从分布体系而言,中国岩画可分为北方岩画、西南岩画和东南岩画。各个区域内的岩画分布有着明显的共性,而每个区域的岩画又以其所具有的自身特色区别于其他区域。  相似文献   

13.
地方文化符号研究有利于地方特色文化的充分发掘、建设与有效传播。本文借助洛特曼文化符号圈理论对地方文化符号进行系统性建构,认为地方文化符号系统可由符号圈"中心"、中间区域、边缘和界限构成一个统一体,整个系统依靠自我创新、位移创新、互动创新三种创新机制进行创新性运作。  相似文献   

14.
贺兰山和北山的鹿石鹿岩画与虎岩画,是青铜时代比较重要的文化遗存。仅分布于贺兰山、北山及腾格里沙漠南缘的"鹿石鹿"岩画,是我国新疆阿尔泰及图瓦、蒙古国、外贝加尔等地流传的"东方鹿石"鹿的再现;同样,仅分布于新疆天山山脉中部、嘉峪关黑山和腾格里沙漠南缘的虎岩画,是主要分布于宁夏北山、贺兰山及阴山虎岩画的再现。两种同时代不同题材、不同风格的岩画线形分布地域的重叠性和互补性,反映出青铜时代欧亚草原丝绸之路的东段走向,反映出贺兰山、北山即今宁夏北部地区是青铜时代欧亚草原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  相似文献   

15.
图像符号是一种结构性的社会符码,不同于传统的语言符号。对图像符号的解读就是对图像意义的追寻。在图像的迹象性、类比性和象征性的意义解读方面,其象征性最为复杂。图像的象征性是由一些具有社会文化性代码并对我们的解读起支配性作用的参数搭建而成的,因此,解读图像的方法会有很多种。图像传播意义的解读从某种角度来讲,其实就是对图像符号的一次社会性拆解。  相似文献   

16.
内蒙古与宁夏岩画生殖巫术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前言岩画图像具有十分丰富的内容,它记录了远古人类的社会生活、宗教信仰和文化习俗等各方面的历史情况。迄今,岩画已成为一门世界性的学科——岩画学。据考察材料所知,目前中国已发现的岩画“东起大海之滨,西达昆仑山口,北至大兴安岭,南到左江沿岸都发现了岩画”。这些岩画大部分发现在中国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或古代少数民族聚居区,它与当地古代先民有一定的关系。综观这些岩画的刻凿(敲击)、彩绘、  相似文献   

17.
图像与文字的符号特性及其在叙事活动中的相互模仿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图像与文字是两种不同类型的叙事媒介,它们具有不同的符号特性.由于相比图像而言,文字是强势符号,所以就出现了语词("诗歌")与图像("绘画")互仿时的"顺势"和"逆势"现象.而这种现象之所以存在,其实是与图像与文字的符号特性息息相关的:图像是处于纯粹符号与表意符号之间的一种特殊符号,它具有"再现"和"造型"的双重性质;而文字则是一种抽象度更高的表意符号,它在叙述或再现外在事件时可以不受"造型"因素的干扰.图像叙事与文字叙事间相互模仿的情况,既发生在内容层面,也发生在形式层面:图像叙事模仿文字叙事的情况,多发生在内容层面;而文字叙事模仿图像叙事的情况,多发生在形式层面.  相似文献   

18.
一、岩画和长城考古成果据考古调查,我区共发现3万余幅岩画。可划分为阴山岩画、乌兰察布岩画、阿拉善岩画、赤峰及呼伦贝尔岩画。这些由古代北方游牧和狩猎民族用工具或矿物颜料刻画在山岩上的岩画,其历史可追溯到旧石器时代晚期,一直延续到蒙元时期。据中国岩画研究...  相似文献   

19.
图像时代的符号和象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图像时代,图像的符号和象征意义正在成为人们关注的对象。图像符号的拜物教表现为一个符号的操控过程,也是一种符号的编码结果。图像象征的出现是形象和意义逐渐协调的产物。考虑图像的象征意义,需要分析其所具有的直接意义和间接(象征)意义。在社会的象征意义上,图像实际上浓缩了社会史或文化史的某些环节,成为记录、展示、反省、解释的工具  相似文献   

20.
洛特曼从文化符号学的视角出发,把电影文本看作是一个面向现实和观众开放的符号系统和交际系统.在洛特曼看来,电影的本质就是讲述故事,即电影具有叙事性,于是电影如何借助符号进行叙事遂成为洛特曼电影符号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洛特曼认为人类文化史上存在着话语和图像两种各自独立、互不相同的符号类型.为了完成电影的叙事性,就需要话语符号和图像符号相互配合、互相补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