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建引领乡村治理是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的重大政治命题,蕴含着深刻的逻辑机理。从理论逻辑看,党建引领乡村治理是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的集中彰显,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必然选择,是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内在需要;从历史逻辑看,党建引领乡村治理是中国共产党百年乡村治理实践的经验总结,是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必然趋势;从现实逻辑看,党建引领乡村治理是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根基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完善农村基层党建引领下的乡村治理体制机制,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以湖南省某个中等发展状况的乡村为例,通过调研访谈,总结了该村党组织在政治引领、党员示范、平安乡村建设、网格化管理等方面取得的实践成效,同时指出该村党组织存在空心化趋势隐现、村级资源整合不足、乡土文化重塑乏力、上下级沟通桥梁意识淡薄等问题。未来可从吸纳多源人才、创新群众路线、发展特色产业、推广信息技术、整合多元文化、完善“三治”体系等方面着手,提升村党组织的治理效能,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3.
新时代农村基层党组织振兴,是坚持党对农村工作全面领导、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必然要求。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基层党组织建设,农村基层党组织振兴取得了重要进展。然而,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农村基层党组织振兴还存在不少问题。推动农村基层党组织振兴,要坚持问题导向,从带头人选拔培养、党员队伍教育管理、党组织运行机制构建、党组织资源增加以及夯实领导责任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4.
曾祥明  蒋若凡  胡元 《南方论刊》2022,(1):11-13,17
近年来,乡村生态问题日益凸显,集中体现为乡村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严重、人们乡村生态保护意识不足和乡村环境治理机制不够完善.进入新时代,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美丽乡村和生态文明建设,指引着乡村振兴的理论前行和实践发展."两山理论"是乡村振兴的基本遵循,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命题,绿色发展是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新时代乡村生态振兴...  相似文献   

5.
何飞翔 《南方论刊》2022,(12):63-65
“群众富不富,关键看支部”。实现乡村振兴要坚持党建引领,关键在配强乡村“领头雁”,重点在充分发挥村民的主体作用,要善于依靠村民、引导村民、带动村民积极投身乡村振兴,共同建设美好家园。广东省陆河县螺溪镇书村村通过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搭建“党建+产业+群众”的机制和平台,促进乡村振兴发展工作,持续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坚持党建引领村支柱产业发展,把握乡村振兴的关键时间节点,并以提高农民收入为核心,奔着“生态、美丽、富裕”的奋斗目标持续向前。  相似文献   

6.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农民群众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力军。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持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两手抓,提升农民群众精神风貌,才能激发农民群众参与乡村振兴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应当承认,农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不仅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持久的精神动力和重要保障,而且也为乡村振兴提供了价值遵循,所以必须突破培育主体重视不够、培育客体动力不足、培育环体相对失衡的困境。对此,应通过发挥基层党组织和领导干部的引导作用、全方位提升农民的综合素质、优化社会环境等方法来应对。  相似文献   

7.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围绕乡村振兴作出系列论述,逐步形成乡村振兴战略观。以人民为中心的立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目标以及科学思维方法的运用共同构成习近平乡村振兴战略观的基本内涵。乡村振兴战略观继承了经典马克思主义作家关于城乡关系的思想,发展创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城乡关系理论,展示提供了世界乡村问题解决的中国经验。新时代新征程,需要廓清思想认识,坚持以乡村振兴战略观推动全社会观念变革;巩固制度支撑,坚持完善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体制机制;明晰方法原则,坚持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科学系统筹划;凝聚政治共识,坚持中国共产党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领导,勠力推动习近平乡村振兴战略观的实现。  相似文献   

8.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中国乡村承载了丰富厚重的红色文化资源,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铺开为乡村红色旅游发展提供了有利契机,而发展红色旅游在激发乡村产业活力、建设生态宜居乡村、加强乡风文明建设、提升乡村治理效能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当前,红色旅游在助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存在产业融合力度不够、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文化内涵挖掘不深、多元主体联动不足等问题。因此,需要聚焦现实问题,通过强化融合发展、完善基础设施、挖掘文化内涵、凝聚多元主体等有力措施发展红色旅游,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9.
我国已经全面开展了乡村振兴的工作安排。在这样的背景下,乡村振兴战略对基层的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满足上述要求,农村基层党组织要通过党建工作来提高自身的治理水平,而越来越完善的党内法规则为农村党建工作提供了明确的指导方向。党内法规是中国共产党的意志的体现,它凝结了共产党人大量的实践经验和对未来工作的期许。只有认真学习和贯彻党内法规条例,才能正确发挥党的领导作用,并通过党的领导有效提高基层党组织的治理能力。  相似文献   

10.
曹明 《中州学刊》2022,(10):69-75
乡村公共服务数字化是数字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数字技术是乡村公共服务创新、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新动能。数字技术在乡村公共服务数字化、高效化、智慧化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通过信息透明、交易成本降低、服务网络化赋能乡村公共服务创新。当前,数字技术赋能乡村公共服务创新仍存在数字化人才不足、数字基础设施不完善、数据共享机制不健全、公共服务数字化融合不够等客观问题,需要聚焦乡村公共服务数字化,加快人才队伍与基础设施建设,构建数据共享机制,推进数字技术与乡村公共服务的深度融合,激活乡村数字化公共服务资源要素并促进模式创新,提升乡村公共服务效能。  相似文献   

11.
党建引领社会治理是新时代基层党建和社会建设的主线。南京市域治理经验表明,以党的组织体系为中轴的社会治理体系建构,决定了以党的组织建设再造社会治理体系,以党的功能建设提升社会治理能力的实践特征。其内在机理体现在坚持党的主导地位与人民群众主体地位的有机结合,坚持构建党建引领社会治理主体多元协同的组织系统,坚持党建创新引领社会治理创新的发展逻辑。新时代党建引领社会治理系统构建的创新路径,必须坚持构建“市—区—街—社”四级联动的党建引领社会治理的组织体系,建构以提升党建能力引领社会治理能力提升的机制,并以党建品牌为示范,以制度为保障,实现党的建设效能与社会治理能力双提升。  相似文献   

12.
面向新时代,在乡村振兴战略启动下,夯实乡村治理根基,深化村民自治实践是创新基层治理的必然要求.通过采用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提取和凝练农村基层民主自治机制的理论模型.研究发现,现阶段由于村民民主认知偏差,政治参与度不高,民主治理效能不彰,农村基层面临着民主治理力量薄弱及基层组织职能有限等现实困境,应当通过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相似文献   

13.
尹广文 《兰州学刊》2023,(8):139-149
中国社会工作与百年乡村建设行动一直相伴而行,并在具体的社会实践活动中相得益彰,形成了较强的专业亲和性、价值亲和性和实践亲和性。在不同时期的乡村建设行动实践中,尤其在乡村慈善救济和社会福利、乡村社会调查和社会服务、乡村社区建设和社会发展等方面,中国社会工作不断汲取传统文化养分,积极开展一系列本土化实务实践,既促成了自我的知识生成,又形塑着自身的品格特质,更有力助推着乡村社会的各项民生福祉和社会事业。新时代新征程,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社会工作的大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乡村全面振兴亦需要专业社会工作的参与和服务。社会工作作为一种专业手段介入乡村振兴,要以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为其价值选择,以人才队伍建设为其基本抓手,以社区工作为其核心工作模式,以公共服务供给为其主要内容,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为其目标取向。  相似文献   

14.
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是加强农村党组织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支撑.村集体经济发展了,才能进一步提高村级党组织服务群众的能力.党委政府要改革创新,坚持党建引领,加强分类指导,"把脉会诊"精准施策,强化政策支持,促进村集体经济加快发展,打牢乡村全面振兴的经济基础.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在乡村"三治"建设过程中,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提升可以为乡村"三治"建设提供坚强的政治领导、可靠的组织保障、强大的力量源泉。当前我国部分农村基层党组织因经济资源不足、组织体系不完善、人才资源匮乏、组织制度不健全等问题而严重影响了其组织力的发挥。新时代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要以支部"五化"建设为标准,不断增加财政投入、发展集体经济、完善组织体系、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健全组织制度,使农村基层党组织成为推进乡村"三治"建设的坚强战斗堡垒。  相似文献   

16.
基层民主是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效能的重要手段,基层治理离不开基层民主的发展完善。全面实施乡村振兴就是通过积极发展基层民主同时实现乡村有效治理的统一实践过程。基层民主的广泛性、真实性、管用性,具有转化为基层治理效能的制度优势。从运行过程和机制来看,基层民主运行中的民主征询、协商、决策、管理与监督等各个环节,基层民主实践中以动员、回应、协商与责任为核心的运行机制,有助于打造多元共治格局,从而提升基层治理绩效。近些年来各地围绕通过发展基层民主促进乡村有效治理进行了大量实践探索,逐步形成了一些具有代表性和可资借鉴的实践路径。当然,在推进乡村振兴实践中,基层民主促进治理效能的提升必然受到一些现实条件的约束,对于乡镇振兴过程中存在的这些问题,亟待进一步改革乡村治理结构,重构基层治理双轨,深入发展基层民主,从而有力促进基层有效治理的实现。  相似文献   

17.
乡村振兴,生态先行。意识是行动的先导,农民是乡村生产生活的主体,其生产生活行为将直接影响到农村生态环境。因此,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培育农民的生态意识,以农民良好的生态意识助推乡村的全面振兴。当前,培育农民生态意识还存在诸多的现实问题,为了助力乡村振兴,必须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引领,加强农村生态文明教育;开展农村生态实践活动,引导农村生产生活新方式;完善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规范农民生产生活行为;方能有效提高农民生态意识,以农民生态化的生产生活行为助推乡村全面振兴。  相似文献   

18.
嵌入式领导是实现党的领导融入国企治理体系的基本运作机制,也是确保党对国有企业进行政治领导、组织调控和思想引领的有效治理方式。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通过以组织嵌入、责任落实与制度融合为核心的嵌入式领导机制进一步把党的领导融入国企治理体系,通过把企业党组织嵌入公司治理结构,使其成为领导企业决策、执行和监督的治理主体,加强和改进了国企党建工作。这有利于强化党对国有企业的全面领导,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推进国企治理现代化,推动国企做强做优做大,促进共同富裕。在新时代,党的领导融入国企治理体系需进一步完善讨论前置程序、压紧压实管党治党主体责任、健全国企党建制度体系,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国企改革发展。  相似文献   

19.
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人民为中心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深刻阐释和时代回应,有其自身的现实逻辑:顺应新时代我国国情面临的新变化,适用于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契合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鲜明宗旨。在新时代,坚定不移地继续推行以人民为中心的乡村振兴,要坚持党组织成为乡村振兴的坚强支撑、激发农村群众参与乡村振兴的主体力量、构建和完善以群众需求为导向的振兴模式、推动和拓宽社会力量助力乡村振兴、帮助群众探索可持续发展的振兴新路子,切实解决农村群众致富难题,确保乡村振兴振到点上和振到根上,促进乡村宜居宜业和农民富裕富足。  相似文献   

20.
新时代以来,面对农民增收的应然需要与实然状况之间的张力,基于“政治势能—治理效能—内生动能”的分析框架,乡村振兴促进农民增收是国家在场、外源嵌入、组织振兴的综合过程。其中,以国家在场凝聚政治势能是乡村振兴促进农民增收的起点,以外部资源要素嵌入乡土社会释放乡村增收治理效能是实现农民增收的关键,以组织振兴培育农民增收的内生动能则是农民增收的保障。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最优行动策略就是通过构建国家政策链、完善乡村产业链、优化村社组织利益链,形成“三链同构”的合力推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