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甘婷 《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4):7-13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自建党以来,中国共产党人不断深化认识其初心使命,在准确把握社会主要矛盾的基础上以一以贯之的初心使命带领人民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以中华传统“福”文化内涵观照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的深化进程发现,党带领人民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不仅是对中华传统“福”文化的深刻理解与美好诠释,还在具体实践中创新性地发展了传统“福”文化的理论内涵。 相似文献
2.
“两创”与“新文科”同时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节点上被提出,决定了二者之间具有深刻的内在关联。这种关联体现为两种“契合”:一是精神内蕴层面的契合,二者都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度融合;二是技术需求层面的契合,二者都强调科技赋能,且赋能的对象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种内在逻辑决定了“两创”需要融入“新文科”建设之中。然而,在融入过程中,出现了“新文科”文化属性认识不足、二者衔接度较低、“两创”实践性较弱等困境。解决这些难题,可从“加强顶层设计,凸显文化属性”“重构文化课程体系,编纂‘新文科’系列精品教材”“创设文化实践教学基地,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践转化模式”等路径进行。 相似文献
3.
魏勇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7):65-73+183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论述,已发展成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基础性的历史观与科学方法。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实践,比较细致地分析其生成的历史逻辑:一是从内源因素出发,全面总结中国文化自主发展路向,“通古今之变”的本土成长经验,确立正本清源、推陈出新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逻辑;二是从外力因素出发,深刻反思近现代以来“中西之争”对中国现代化道路的全球化的影响,确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影响下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现代创新逻辑。前者主因在于中国历史内源因素,后者主因在于全球化外力因素,由此建构了庚续至今、绵延不绝、推陈出新的中华优秀文化传统,从而在更高层次的历史观上,呈现出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思想的历史逻辑和文化史意义。 相似文献
4.
李骥 《市场瞭望(下半月)》2014,(10):110-112
夏天在伦敦人头攒动的街头,偶然瞥了一眼建筑物上的广告屏幕.注意到一个平面广告.白底上什么也没有.只有一部车,旁边一句话:“Beautiful Carin Ugly Weathers” 相似文献
5.
意识形态生产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生产理论中的重要内容,意识形态生产可理解为决定于物质生产的特殊精神生产活动,可阐释为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过程,可具象为以知识、权力和话语为基本要素的生产。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生产是在理论、历史和现实的交汇中展开的,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为意识形态生产带来重大机遇,更提出了全新挑战。故在基本思路上,中国共产党要紧扣“以人民为中心”这一根本价值旨归,从解决国内不平衡不充分发展、满足美好生活需要以及为世界发展供给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出发,构建起意识形态生产的内容体系,并不断夯实意识形态生产的物质基础、完善意识形态生产的制度支撑、加强意识形态生产的组织保障,建构起符合新时代新格局的全新意识形态生产链条,从而勾勒出一幅全面超越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生产图谱。 相似文献
6.
7.
革命文化作为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三大源泉之一,具有鲜明特色,蕴含着伟大的中国精神,凝聚着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洪荒伟力。如何定义新时代革命文化?新时代革命文化的时代价值在哪里?如何实现革命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本文以赤峰地区的革命文化为例,拟解决上述问题。 相似文献
8.
陈东利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46(3):260-265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探源其核心思想理念,阐释其价值意蕴及推进路向,有助于进一步深化理解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深邃意蕴。五千多年源远流长的历史孕育了底蕴丰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华民族的生生不息提供了强大精神依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精神品格、治理理念、交往之道、文明理想等核心思想理念,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习近平文化思想积淀了丰厚的文化底蕴。要深入推进“第二个结合”与“两创”工作,加强与世界多样文明的交流互鉴,不断扩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力,在新的历史起点不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及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相似文献
9.
齐文娟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4):17-23
铸造廉洁政治是中国共产党一贯秉持的价值理念。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廉政建设具有清晰的逻辑理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廉政思想是理论之源,党关于廉政建设的经验总结是历史之鉴,中华民族优秀廉洁文化是文化之基,新时代党风廉政建设的需要是实践之维。新时代党风廉政建设呈现出制度保障与党性锤炼、正面引导与反面惩戒、权力规制与干部选任、党内监督与外部评价协同发力的鲜明特征。坚持人民至上的导向、涵养廉洁的政治生态、构建完备的制度体系、紧紧抓住“关键少数”,是新时代党驰而不息地推进党风廉政建设的基本经验。 相似文献
10.
汪信砚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3):5-17
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哲学基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在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中国传统哲学智慧相结合的过程中形成的,是对中国传统哲学智慧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习近平不仅特别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具体实际的重要构成方面,具有永不褪色的时代价值,是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思想资源,从而表现出对推动中国传统哲学智慧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高度理论自觉,而且实际地对中国传统哲学天人合一思想、辩证法思想、知行合一思想、民本思想等方面的内容进行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诠释和改造,从而多方面地实现了对中国传统哲学智慧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相似文献
11.
郭曰铎 《青岛化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22-25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进入新世纪新阶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仍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科学对待传统文化,要坚持古为今用、以古鉴今,坚持有鉴别的对待、有扬弃的继承,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正确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正确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内容,实现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合。坚持传统性与现代性的辩证统一、民族性与世界性的辩证统一、主导性与多样性的辩证统一,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传统文化的升华与超越。 相似文献
1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新时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然选择与实践路径。厘清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中心意蕴、维度和限度是做好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重点与难点,是传承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的关键。以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治国理政的文化资源、人民中心的“两创”导向作切入点,应成为探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重要维度。社会物质条件、历史差异性和价值有限性,构成了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限制因素。新时代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要立足于维度和限度,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的生命力、影响力和感召力。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领导文化要实现现代化,就需要对其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路径研究,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为现代领导文化的发展提供文化基础、哲学基础和价值基础,为建设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服务.在对古代领导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研究中,可以以古代领导文化与现代领导文化的共性与差异为契机进行研究.前者体现在廉洁从政的政绩观、恭宽信敏惠的处世观、尽人之智的用人观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中;后者体现在传统人治型领导文化、传统伦理型领导文化和传统权变型领导文化向现代德法兼修型领导文化、公仆型领导文化和变革型领导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 相似文献
14.
孙璇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3,(6):16-27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蕴着指导中华儿女应对和处理现代化进程中人与国家、人与财富、物质与精神、人与自然、国家与世界关系的内在基因和密码,与时俱进地为现代化提供持久主动的精神力量,具有跨越时空、历久弥新的精神价值。中国式现代化既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引领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扬弃同时代要求不相适应的成分,同时也促进传统文化的推陈出新、话语体系的时代转化和实践路径的拓展。要充分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道德价值和历史智慧,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活力,激发全体人民昂扬向上向善的精神风貌,使之成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优势和精神源泉。 相似文献
15.
16.
17.
王水兴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4):386-392
“不断革命”是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革命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标识。丰富的革命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宝贵精神财富和丰厚政治资源。始终高扬革命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保证。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夺取政权需要革命精神,推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同样需要革命精神。对于不断发展的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而言,中国共产党以自我革命推动社会革命未有穷期。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在完成历史使命担当的历史进程中,处理好理想与现实、资本与劳动、政府与市场、科技与社会、自我革命与社会革命关系,都需要不断增强革命精神。“革命理想高于天”诠释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为实现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努力奋斗的坚定意志。 相似文献
18.
19.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际话语格局悄然发生变化,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社会主义文明新形态等科学性理念和实践方案被更多的世界民众所了解和接纳,中国外交迎来“升级”的新时代。为了更好地回应世界的期待和关切,中国共产党加大对外发声力度,以理论创新推动话语创新,构建了一系列具有引领和导正意义的中国共产党对外宣传话语,丰富了人类现代化的话语实践。在理论层面,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对外宣传话语创新以马克思主义话语理论为根基,坚持“两个相结合”论。在现实层面,科学地提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对外宣传话语创新的时代诉求,把握中国立场与世界指向的关系。在实践层面,有针对性地打造话语内容、话语风格、话语平台,走出了一条中国式话语道路。在价值层面,实现了对人类文明形态创造图景的积极引领。 相似文献
20.
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实现文化遗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功能的重要机制。湖北民族地区通过文化遗产“双创”推动了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带动了各民族共享文化开发红利、促进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其成功之处在于围绕新时代文化使命、借助现代科技和重视成果宣介推动“双创”,提升文化遗产的中华文化感染力和影响力;培养引进“双创”人才,壮大新时代中华文化继承者、创新者、传播者队伍;政府重视支持,强化“双创”保障。但也存在对文化遗产蕴含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挖掘不够充分和科学、利用文化遗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存在不足、文化遗产挖掘利用缺乏品牌等问题。为此,应坚持加强思想引领;加大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工作力度;加强对文化遗产蕴含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阐释;讲好文化遗产蕴含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湖北故事”;充分利用文化遗产加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工作;积极推动文化遗产融入民众日常生活;打造文化品牌,丰富中华文化符号体系内容;加强保障条件建设力度。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