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安全是我国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任务。近年来,随着大国竞争更加激烈,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着较大的外来风险,粮食进口渠道受人掣肘、国际粮食供应链不稳定及韧性不足导致我国利用国际粮食市场的难度增大。同时,国际粮价频繁大幅波动对国内粮价的传导效应不容小觑,国际粮食治理机制失序且我国话语权较弱,粮食“武器化”趋势导致我国在国际粮食贸易中处于较为弱势的地位。为保障粮食安全,世界上农业较为发达的国家均高度重视粮食安全法治建设,将粮食安全法治体系建设作为立足点,靶向发力粮食安全体系建设,并依据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迅速调整,尤其是欧盟和日本的粮食安全法治保障体系,可作为我国粮食安全法律体系构建的有益参考。立足我国目前的情况,应当明确我国粮食安全法治保障体系的战略定位,分别从国内国际两个层面构建我国粮食安全法治保障体系。在国家战略层面,需要尽快出台粮食安全保障法,并以此为依托搭建国家粮食安全法治保障体系的“四梁八柱”。在国际战略层面,应当多措并举稳定粮食安全进口,实施海外农业投资战略,鼓励中国企业“走出去”,同时法律服务“跟出去”。与此同时,积极参与全球粮食安全治理...  相似文献   

2.
中国自古以农立国,历朝历代都把粮食问题摆在治国安邦的重要位置,但中国真正解决吃饭问题,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建国以来粮食安全思想经历了单纯重视粮食生产、逐渐重视粮食流通、强调粮食贸易的变迁过程。发展到今天,当谈及粮食安全的时候,很少会单纯指生产安全、流通安全,或者贸易安全,更多的是指一个粮食生产、流通、贸易综合协调的粮食安全体系。粮食安全思想的内涵表现出由封闭向开放演变的特征。  相似文献   

3.
基于马克思再生产理论,从“阶段”和“系统”两方面对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的内涵进行界定,提出一国的资本在参与全球生产网络时内部各阶段运动可能出现堵点断点,其所融入的全球供应生态在内部主体冲突和外部客体冲击下可能发生系统溃散。在美国为重塑全球供应链力推在岸生产、组建供应链联盟等行动的冲击下,中国产业链面临三类风险:关键技术和核心材料供给遭遇“卡脖子”、产业基础和制造能力被破坏、全球供应系统溃散的外溢冲击。中国在科技潜力、市场空间、产业韧性和制度环境等方面的优势,以及因应变化的“全政府应对”的战略部署与“补链、强链、固链、护链”行动的开展,将有效地对冲美国供应链重塑带来的不利影响。面对供应链博弈出现的新趋势新问题,中国应充分发挥自身独特优势,服务于国内高质量发展,强化对双方关系的形塑力和主导权。  相似文献   

4.
产业数字化转型对于提升供应链韧性与安全意义重大。基于2012—2021年沪深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数据,利用多期DID的稳健估计方法,对产业数字化转型对供应链结构的影响展开实证研究。研究发现,产业数字化转型显著促进了供应链结构多元化。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化转型对竞争性行业、制造业,特别是技术密集型制造业的供应链结构多元化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机制检验表明,数字化转型主要通过降低外部交易成本和内部代理成本来重塑主体企业供应链结构。研究不仅揭示了产业数字化转型对供应链结构演进趋势的直接影响,也为提高供应链韧性、安全水平及打造现代化供应链体系提供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5.
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不仅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需要,更是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与安全水平两个概念虽然略有区别,但是主要内涵较为一致,且两个概念存在静态和动态两个不同的层面。当前时期,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的薄弱和缺失环节主要包括自然资源产品、部分基础材料、关键核心技术及关键零部件、关键生产工艺和营销环节。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和安全水平的战略导向包括内向化和外向化两个基本维度,在实践中“部分内向化+部分外向化”较为实际。根据我国的情况,这一战略组合需要注意短期内高度重视外向化结构性调整、长期内解决制约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性的根本问题,处理好产业正常运行及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与安全性提升之间的关系、外向化政策的演变等。要加强对提高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与安全水平含义的宣传,组建包括中央相关部委在内的高规格委员会,将关键核心技术突破作为工作重点,在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中提升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水平。  相似文献   

6.
新中国60年粮食安全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粮食安全始终是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的头等大事,新中国成立60年来,党和政府十分重视粮食安全,从经营体制改革到改革开放、从生产发展到流通保障、从科技进步到政策调控与扶持等各个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使我国在漫长的经济建设历程中,粮食安全始终没有成为经济增长的障碍和瓶颈,特别是在1998年的亚洲金融风波和2008年的世界经济危机背景下,中国依然能够独善其身,泰然处之,粮食供给安全,社会和谐稳定,取得了粮食安全供求平衡的大好局势。但是,从未来和发展的视角看,中国粮食安全有潜力也有隐患,有波动也有挑战。据此,中国应切实落实粮食安全保护政策,搞好农田基本建设,推进科技进步,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充分利用国际资源和市场,积极有效的推动粮食安全水平的提升,保证粮食长期稳定持续安全。  相似文献   

7.
农产品国际贸易自由化趋势下的中国粮食安全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未来的 30年里 ,保证粮食供给、确保粮食安全 ,是我们始终需要重视的战略问题。国际粮食贸易自由化趋势的形成和强化将对中国的粮食生产结构调整、粮食进口、政府对粮食流通的调控等产生影响。我们必须从提高粮食生产和利用效率、加快粮食流通体制的市场化改革、强化政府对粮食市场的调控能力、适时适量增加进口等方面做好工作 ,以实现长期的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8.
农产品供应链数字化转型是数字经济时代农产品供应链创新发展的重要方向。该转型强调以消费者为中心、以技术为驱动、以数据为基础,推进供应链流程可视、响应灵活、运作智能,进而形成开源、节流、强感、增效的农产品供应链网络和生态系统的过程。当前,中国农产品供应链数字化转型面临着较为有利的外部环境,但由于中国农业数字化建设刚刚起步,农产品供应链数字化转型整体上处于探索阶段,在技术、运营、结构和治理等方面仍存在不少问题。因此,推进农产品供应链数字化转型,需要结合经济、社会、技术、政策环境变化并针对存在的问题,以打造供应链数字化生态系统为目标,从供应链技术应用、运营管理、组织结构和供应链治理等层面构建数字化转型框架,系统实施数字化变革。  相似文献   

9.
世界粮食危机下的中国粮食安全机遇与挑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全球粮食价格的不断攀升,引发了世界粮食危机.在此背景下,中国的粮食安全既面临机遇,也面临着挑战.调查显示,粮食生产能力下降问题已日益成为中国粮食安全的重大隐患.面对国内外粮食安全形势的新变化,只有把仅仅满足于国内需求的"口粮农业"上升为服务于国家全球竞争的战略产业,实行高财政补贴政策以支撑强大的粮食生产能力,从而将强有力的粮食生产能力转化为强有力的国际市场竞争优势,才能真正掌握中国粮食安全的主动权.  相似文献   

10.
罗光强 《中州学刊》2022,(10):34-41
推动粮食经济高质量发展是新时期现代化强国建设和更高层次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选择。当前推动粮食经济高质量发展是一个全新的理论和实践问题,需要从概念演进的视角对粮食经济的内涵进行再认识,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视角对粮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与特征进行新探析,从历史与现实的视角对粮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行为逻辑进行新考究。基于粮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认识,新时代实现中国粮食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以科技创新为重点推动粮食生产力发展,以“四维链”建设为主要内容打造粮食全产业链,以农村综合性改革为抓手促进生产关系调整。  相似文献   

11.
课题组 《江淮论坛》2009,(2):165-172
本报告以安徽为例,研究在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过程中中国的粮食安全与粮食生产问题:通过回顾30年来安徽粮食生产的发展,总结了推动安徽粮食生产能力不断提高的原因;tg分析了中国粮食安全面临的严峻形势和潜在威胁:因种粮比较效益下降造成的地方政府和农民对发展粮食生产积极性的缺失是威胁粮食安全的最主要因素;最后就立足国内发展粮食生产,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中国粮食安全的预警系统及长效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粮食安全是社会安定的基础,是国家兴盛的保障。2000年以来中国粮食产量连续四年下降,产不足需,而未来粮食需求会刚性增长,中国粮食安全形势不容乐观。本文在对粮食安全的内涵与制约因素进行理论研究基础上,就未来50年中国粮食安全形势进行了基本判断,并设计了相应的预警指标体系,提出了粮食产能安全、市场安全、消费安全的预警系统等五个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3.
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是困扰全世界的一个紧迫性问题,如何建立有效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模式也是目前面临的一个挑战。从供应链模式来看,农产品不安全因素贯穿于农产品供应链全过程,从生产、加工、包装、运输、配送、销售到消费,每一个节点企业、每一个环节都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危害,这既影响整个供应链运营绩效,也增大了农产品安全的风险。供应链内部协同是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根本,而供应链外部的法律、行政和技术等层面的监督是对其有效的补充。  相似文献   

14.
筑牢建设农业强国的基础:大食物观下中国的粮食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确保中国的粮食安全则是农业强国建设的基础。中国的粮食安全概念正在向更大口径的食物安全概念扩展,但当前粮食安全处于紧平衡态势的现状没有发生变化,通过对2035年中国粮食消费量的预测,可发现中国未来粮食安全面临较大压力。因此,需要树立大食物观,并以此来指导农业发展和食物供给体系建设。大食物观以跳出传统的“向耕地要食物”的观点、拓宽食物来源为最主要内涵,是顺应由粮食安全概念向食物安全概念扩展的重要理论创新。以大食物观推进中国的粮食安全建设,需要抓好耕地保护、种业振兴、农机装备、政策保障,推进国土资源的全面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5.
供应链管理在我国企业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风 《江汉论坛》2004,(5):38-40
21世纪的市场的竞争,不再是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供应链管理作为一种新兴的管理理念,在国外的企业管理中已得到普及,但对我国企业来说正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在企业管理的认知程度,供应链管理的支撑技术以及供应链的相关环节方面,与国外企业相比,我国企业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我国的企业管理者应积极探索和实施供应链管理努力实现第三利润,为国家和企业创造更高的效益。  相似文献   

16.
陈祥锋 《社会科学辑刊》2023,(3):135-141+238+241
实现供应链金融现代化有利于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有利于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从我国供应链金融的发展历程看,设计高质量的供应链金融服务产品,需要了解供应链金融服务价值准则的变化规律,构建供应链金融现代化的建设体系。供应链金融现代化建设的内涵包含数智化、创新、绿色、安全和高价值。数智化是供应链金融现代化建设的手段,创新、绿色和安全是供应链金融现代化建设的目标,高附加值则是供应链金融现代化建设的指引方向。管道型企业和平台型企业供应链金融现代化建设的实施路径是有差异的,管道型企业应侧重数字化转型,而平台型企业应侧重于数字化升级。  相似文献   

17.
粮食安全问题一直是政治家与经济学家关注的热点问题,将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和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纳入国家发展战略,是中国在面临工业化、城市化以及全球经济一体化等约束条件下的战略选择。通过对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提高粮食生产以及农业与粮食安全在治国方略中的作用等方面进行综述,可以认识到从重视粮食生产到重视可获得性再到粮食安全的国家战略组成,是国内外粮食安全研究的一个基本研究轨迹。  相似文献   

18.
农业供应链管理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核心动力,但近年来我国农业物流问题频出,供应链管理成本居高不下,严重阻碍了农业现代化发展。本文总结了我国农业供应链的现状,借此提出将物联网技术应用到农业供应链管理过程中的"三步走"发展构思,希望利用现代物联网技术解决农业供应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减少资源浪费,提高农业供应链配送效率,促进现代农业发展。  相似文献   

19.
粮食安全问题是关乎国家发展的基础性、全局性和战略性问题。从粮食生产和粮食供给的微观角度来看,新时期我国粮食安全保障取得显著成就,但同时我国粮食安全保障也存在一些隐患,包括耕地和水资源短缺,粮食种植结构与消费结构不适应,种粮收益逐年下降,粮食生产劳动力老龄化严重,现有的粮食补贴方式具有不可持续性以及粮食浪费现象严重等。因此,需要从健全耕地保护监管体系,转变农业生产方式,优化粮食产业区域布局,构建生态高值粮食产业体系,推进新产业新模式融合发展,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完善粮食动态补贴机制,倡导全民节约等方面着手来保障我国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20.
汪彬  阳镇 《社会科学》2022,(1):73-81
新一轮技术革命下产业链供应链的主导权竞争日益激烈,且传统单一外向型的产业链供应链遇阻,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如何构建现代化产业链与供应链体系,更好地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以及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意义重大。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和核心要义,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的功能需从基础支撑、动力源泉、国际竞争态势以及产业基础与发展目标等多维度予以定位。但目前中国产业链供应链体系存在着诸多风险,主要表现为:断链风险多、外迁压力大、自主可控能力弱、能源资源对外依存度高,以及产业发展环境亟待优化等问题。未来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需要系统治理以及综合施策,要采取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构建富有弹性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优化调整产业链供应链布局、锻长板与补短板并重、实施资源能源进口市场多元化战略,以及继续深化改革开放破除体制机制障碍等举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