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冷战后,随着世界民主趋势的发展,台湾当局为迎合西方的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同时为拓展国际生存空间,在继续推行“务实外交”的同时又打出了“民主外交”的旗号,力图以“民主”为掩饰,发展同其他国家的实质关系,并企图得到这些国家在道义上的支持,从而达到其分裂祖国,走台独之路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美国霸权的道义基础根植于早期自由资本主义时代确立的“自由、民主、人权”等一系列理念。美国不但认为自己是一个能保护个人自由和人权的最好的民主政府 ,以自己的民主自由政体为荣 ,是文明社会的楷模 ,而且还要将之推广到世界各地。但是 ,美国霸权的道义基础受到越来越多的挑战和怀疑 ,面临着深刻的危机。其一 ,对外输出自由、民主、人权等观念的局限性。其二 ,一味推行世界单极化、“美国化”引起非西方世界的强烈不满。其三 ,冷战后美国霸权中的单边主义对外政策遭到越来越多的国家的反感  相似文献   

3.
试论“颜色革命”的原因和实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颜色革命”是苏联解体的延续,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进一步“消化冷战成果”的战略步骤。这场争斗包括两方面,一是这些国家内部当政者与反对派之间的,一是美俄之间的。无论从哪方面看,争斗都远远没有结束,独联体的“颜色革命”问题并没有最终划上句号。  相似文献   

4.
当代美国政府的对外文化战略及其实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早在二战期间,美国政府就着手制定了以促进世界向“民主”方向发展、确立美国在战后世界的领导地位为主旨的对外文化战略。冷战期间和冷战后,美国政府以对外输出美国文化价值观和大众文化产品为主要形式,积极推进其对外文化战略。表面看来,美国对外文化战略所宣扬的自由民主思想、社会个人的理性选择等内容,符合人类普遍追求的某些基本价值,美国在推行其对外战略时往往也是以”救世主”的面目出现的,但实质上,美国的对外文化战略是为其整体对外战略———其终极目标是实现美国一统天下的全球霸权———服务的,文化只是其推行对外政策的工具之一。  相似文献   

5.
冷战爆发后,为从意识形态上实施遏制战略,美国政府充分认识到开展以苏联为主要对象的对外宣传的重要性,从而利用政府相关部门,发展对外信息与交流项目,并使得此种宣传具有浓厚的文化冷战色彩.特别是,美国领导人在立法、政策和舆论三个层面上为对外宣传战略的形成务实了基础.而美国新闻署的诞生则标志着该战略的最终确立.  相似文献   

6.
美国“中亚民主化”战略:意识形态的争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在中亚推行的“民主化战略”是冷战结束后新一轮意识形态斗争的典型案例,从其原则、形式和内容来看,具有基础性、长期性、渗透性等意识形态特征。美国从“冷战的胜利”中汲取成功经验,认为对人们世界观、价值观的争夺才能获得最终的胜利,美国式的意识形态覆盖世界各个角落才能使美国的霸权地位获得真正的巩固。  相似文献   

7.
张启正 《学术界》2022,(10):203-209
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社会面临深刻的时代变革。在百年变局背景下,美国冷战思维却呈现出回潮态势,表现在极化意识形态差异、打造排他性集团阵营、鼓吹“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三个方面,加剧了世界的分裂与对抗,成为中美关系发展的最大障碍。美国冷战思维的回潮源于其在世界“东升西降”变局下的霸权护持焦虑、国际秩序分化裂解态势下的领导力重塑需求以及国内政治极化撕裂背景下的外部矛盾转嫁倾向,维护霸权领导地位是其核心成因。面对当前冷战思维回潮下美国对华遏制围堵的加剧,中国可从保持战略定力,走自己的发展道路;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应对风险能力;促进合作共赢,主动管控中美分歧;讲好中国故事,提升国际话语权四个方面加以应对。  相似文献   

8.
朝鲜战争爆发后,中美双方出兵朝鲜的速度对比十分鲜明:美方快而中方迟。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美方是当时资本主义世界的领导者,对世界霸权有着强烈的追求。同时,美国当时国内冷战思维盛行,政府面临着“遏制共产主义”的压力。而中国则由于在当时的社会主义阵营中处于非领导地位,加之国内面临和平建设重任,所以在派兵问题上久经思考。  相似文献   

9.
中亚地区作为一个地缘概念 ,一般是指中亚五国 :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与土库曼斯坦。随着冷战的终结 ,美国在中亚战略利益迭现 ,在此基础上美国中亚战略经历变迁 ,并对中国产生重要影响 ,使中国外交面临选择。一、冷战后美国在中亚的战略利益国家对外战略与国家战略利益作为外交学术语 ,两者之间的存在着互动的关系 :国家战略利益从本质上决定国家对外战略 ,国家战略利益的变化必然引发国家对外战略的调整与重新构建 ;而国家对外战略又是国家战略利益在外交层面上的反映 ,国家对外战略以表象的形式折射出国家…  相似文献   

10.
媒介技术的发展和公民参与的扩大使得超越传统外交的公共外交迅速发展。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公共外交也逐渐超越最初的战争及意识形态宣传,转而寻求国家内外真正的民意支持,发展国家之间更加长远的文化关系,以及顺应国际公民社会对全球治理问题的广泛参与。本文在梳理公共外交的发展脉络并比较分析相关概念之后,着重介绍品牌国家的理念和操作实践,以期为新时期中国的对外传播与国家形象建构提供一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贺鉴 《学术界》2007,(1):209-213
冷战后,美国的对外干涉发生了重大变化,采用了更为隐蔽的方式,即打着“人道主义”或“反恐自卫”的幌子进行武力干涉,严重违反了国际法基本原则。尤其是冷战后美国的4次对外战争对国际干预产生了极为恶劣的影响,其实质是强制推行西方的民主和价值观,是后冷战时代美国新霸权的反映。美国的武力干涉属于国际不法行为。  相似文献   

12.
论冷战后美国全球战略的塑造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战结束后,克林顿政府几经调整。于1995年提出了“参与和扩展”的全球战略,并在1997年发展成为“塑造-反应-准备”战略。随着美国综合国力的日益强大。美国对外政策霸权色彩日益浓厚。想建立一个美国主导下的单极世界的图谋也日益明显。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立足于“两个大局”,从国家经济实力的快速崛起、全球治理变革与国际秩序转型的迫切需求以及回应国际社会对中国的期待三个层面出发,确立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定位。习近平主席以“国之大者”的胸怀,提出中国始终是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和公共产品的提供者。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定位擘画了新时代中国对外工作的宏伟蓝图,对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塑造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促进人类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理论界》2016,(12)
公共外交在当今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各个城市在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对外交往活动的开展,对于国家公共外交战略的实施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城市国际化水平越高,受到公共外交的影响也越多。要充分利用公共外交战略的实施,以开放的理念优化提升城市功能,使城市在国际体系中转变发展方式,提升城市发展质量。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公共外交在中国悄然兴起,从政府到民间,从中央到地方,从决策层到学术界,"公共外交"变得炙手可热,中国俨然进入了"公共外交时代"。但同时也应当看到,中国公共外交发展不仅面临诸多技术层面的问题,也面临诸多深层次的结构性问题,诸如配套机制建设赶不上公共外交发展速度;公共外交的官方色彩明显而民间力量参与不足;公共外交的理论研究跟不上实践步伐,等等。为了充分发挥公共外交的独特作用,中国应当转变政府在推进公共外交中的职能与角色,鼓励更多民间力量参与,在推进公共外交过程中实现平等交流与双向互动,还可以尝试在国外建构本土化的公共外交平台。一言以蔽之,中国公共外交需要在技术层面有所改进,在观念层面有所提升,在机制层面有所创新。  相似文献   

16.
美国文化外交深受宗教使命感、孤立主义和理想主义等三种思想的影响,呈现出民众参与文化外交的自觉性、政府对文化外交的晚介入以及二战后对世界文化霸权的追求等实践特征.美国的经验表明,文化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不可忽视,一个崛起的大国必须走文化兴国的道路,同时它的经验也启发中国在实施和平发展战略中注重文化外交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学员论冷战     
美苏冷战贯穿世界当代史始终,其影响涉及战后世界历史发展的经济、政治、外交、军事和思想文化、精神心理等多个层面,是当代世界史教学过程中具有提纲犟领意义的核心问题。弄清楚美苏冷战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对于学好当代世界史,具有把握历史发展主线的特殊重要性。历史系92级而授学员,结合课堂教学,十1994年夏季面授期间,对冷战诸问题作厂认真讨论,现将部分学员关于冷战问题的见解,辑录如下。一、关于冷战的基本历念冷战指美苏两大国及资本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之间,在战后岁月发生的一系列对抗,这种对抗在时间上贯穿当…  相似文献   

18.
莫迪政府执政以来,印度的国际影响不断增强,在国际舞台上大有“左右逢源”态势,这也折射了印度不俗的外交能力。对此,本文从外交观念、外交谋划、外交机制、外交协调、外交执行五个维度对其外交能力进行系统分析。研究发现,印度外交能力的增强是这一时期印度得以在国际舞台获取有利态势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外交观念方面,印度通过增强印度教意识形态影响力、强化“民主”价值观共识、拓展国际传播渠道等方式,促进了外交观念能力的提升。在外交谋划方面,印度外交布局兼具稳定性和灵活性,不仅补强了战略资源对外依赖的短板,还适应了内外变革的战略环境。在外交机制方面,国内机制的优化与在国际机制中的积极作为,为印度编织了更具韧性的外交网络。在外交协调方面,印度相对完善的组织架构与灵活多样的协调手段,使其得以对内凝聚共识,对外长袖善舞。在外交执行方面,印度的制度保障、外交投入、人才培养等均有利于其外交政策落实。不过,印度外交能力建设仍有其局限性,受疫情、外部环境趋向复杂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印度外交能力能否持续增强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9.
《致加西亚的信》一书在国内多作为管理和励志图书加以解读,通过对此书历史背景、成书环境和写作目的等文本层面分析可知,出于对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资本主义社会变化的敏锐观察和积极响应,作者以罗文上校事迹作为参照文本对当时美国资本主义对外扩张战略作出回应和准备,从管理者角度出发对美国资本主义工商业需要的员工作出思想和纪律规范,本质上符合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的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要求,因而获得主流意识形态的支持。表面上出版物的畅销奇迹,实质是主流意识形态支持下的产物。  相似文献   

20.
胡文涛  陈佳怡 《学术研究》2023,(2):58-62+72
冷战刚结束,美国抓住蒙古国社会转型的时机,运用政策工具试图加强与蒙古国的双边关系、有效介入蒙古国意识形态的重塑、拓展本国在东北亚地区的地缘战略利益。“民主援助”便是其中的重要工具,美国以选举援助、政党援助、国家机构建设援助、非政府组织发展援助为主要实施路径,以项目支持、人员和技术培训、公民教育等形式提供西方民主经验和模式。“民主援助”加快了蒙古国转向西方民主政治制度的步伐,支持其在大国间实施“软平衡战略”,为美蒙“第三邻国”关系的确立构筑了“价值基础”,拓展了美国在东北亚地区“价值观联盟”,但同时对该区域内安全和合作增添了复杂性和风险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