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詹姆逊通过对历史主义的困境的考察,分析了四种解决模式的局限,进而提出了一种马克思的结构主义分析模式——马克思主义文化阐释学,从而把过去和未来都并置在当下维度之内,供集体主体去实践,并以乌托邦的诉求对当下提出了"严厉的裁决",从而提供了一个辩证的、历史的检视历史文化的阐释学,为"晚期资本主义文化意识形态批判理论"对晚期资本主义及其文化的分析提供了历史的批判视域。在这个视域——马克思的辩证的、唯物的历史观——中,对文化的批评(如晚期资本主义文化)将被放置于庞大的社会历史中来透视,并将与资本主义的经济体系(如晚期资本主义的商品经济体系)相勾连,从而揭示出资本主义文化的本质。  相似文献   

2.
论中国古代"天人合一"观念的发展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人合一"观念是中国文化之根,其内涵逐步发展演变,经历了先秦时期天尊人卑、天道自然、天人同性、与天地合德、与天地参,汉代董仲舒"天人感应",魏晋时期"越名教而任自然",唐代刘禹锡"天人交相胜",再到宋代张载第一次明确提出"天人合一"的哲学命题。这种天人之间统一、协调的哲学观念,广泛渗透于社会生活中的天地崇拜、生产、医学养生、生态意识、文学观念等各个方面,丰富并发展着中国古代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两千多年前的中国先秦时期,发生了两次大的"哲学突破"。经由这两次承前启后的"哲学突破",逐渐形成了以疑天惟人、因革变易、德刑相合、保民惠民为主要内涵的中国文化精神,这一文化精神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文化之魂和赖以生存发展的不竭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4.
从文化哲学视域阐述了"现代性"的多层次内涵,阐释了现代性批判与启蒙运动的联袂关系。启蒙运动开启了"现代性"的同时,"现代性"批判又对启蒙本身进行了质疑和批判。就现代性的批判向度而言,主要阐释了法兰克福学派对当代社会"现代性"批判理论;就现代性批判实质而言,主要批判了主体理性的统治,尤其是马克思运用了病理学剖析以及治疗的方法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现代性进行了深入的批判。最后指出了现代性批判理论为中国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在路上》是美国著名"垮掉派"作家杰克.凯鲁亚克的代表作。"垮掉的一代"也被称作"嬉皮士",禅宗和存在主义哲学给他们提供了思想基础。他们选择具有个性的私人生活方式,抗拒传统文化,蔑视社会权威和法则,追求精神生活的极度自由,成为传统道德理念的叛逆者。  相似文献   

6.
费尔巴哈是马克思实现哲学革命历程中的重要一环。然而,作为一个不可缺失的环节,一方面,它是在马克思独立达成对黑格尔思辨哲学的怀疑与动摇之后才凸现于马克思的理论视野中;另一方面,这一环节本质上绝非宗教批判,而是哲学批判。正是从费尔巴哈那里以宗教批判形式出现的对黑格尔思辨哲学的批判和以"类本质"、"现实的人",即以"社会的人"为理论基点,对新哲学世界的构想才引起了马克思的思想共鸣,并成为马克思实现哲学革命的出发点和重要的理论平台。  相似文献   

7.
洪宣娇是太平天国虚构叙事中最受关注的"历史女人",研究关于她的故事对于揭示过去百余年间的社会文化心理及"历史女人"叙事规律都很有意义。在三十多个关于洪宣娇的故事中,出身故事共有四种形态:不光彩出身、光荣革命出身、普通出身、传奇出身,这四种出身形态与20世纪的政治文化思想的演变关系密切,但与其转变又并不完全同步,决定洪宣娇出身的是作者。洪宣娇的四种出身故事形态代表了虚构叙事处理"历史女人"出身的四种方式:丑化、美化、人化和奇化。  相似文献   

8.
如何理解"一次性"历史事件是历史认识论中的重要内容。对此,秉承近代科学精神的思辨历史哲学将"一次性"历史事件视作决定整个人类历史进程普遍规律的外在体现,因而其在根本上是一种严格决定论的做法。鉴于此种理解路径的根本缺陷,现代批判的历史哲学普遍要求直面"历史事件"本身,但却存在着将历史学家的个人主观性思想作为评判和把握历史事件的最终根据的倾向,从而难逃唯心主义的窠臼。通过坚持"总体性"的方法论原则,即将"一次性"历史事件纳入由多种关系构成的"社会现实"之中,并具体分析其发生的原因,历史唯物主义为理解和说明"一次性"历史事件找到了切实可行的路径。  相似文献   

9.
以大学师生为主体的"学院诗歌"不同于泛化的"校园诗",它在近年中国大陆的崛起是大学扩招和大众化教育阶段来临的直接结果;但"学院诗歌"也不等于"学院派诗歌","学院派诗歌"在中国还仅仅是一种假想的可能,这一概念目前并不具有针对性和阐释力。"学院诗歌"的命名更符合中国新诗近现代以来特殊的历史文化语境。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手稿中删除了一段论述,其中提到的"历史科学",在基本含义上其实是《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的科学"的接续和推进。两者都是用来规范、指引、守护"自然科学"的,并标明自然科学作为"人的科学"的存在性质。由"自然科学"来想象"历史科学"而构造历史唯物主义,是依照近代哲学原则来规制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正是在批判以黑格尔为代表的近代哲学中建构了自律性。今天的历史唯物主义研究阐扬这一自律性责无旁贷且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1.
世纪之交中国文化哲学研究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化哲学在20世纪80、90年代成为中国哲学界最有影响的研究领域之一。它在世界范围内的兴起与20世纪西方发达工业社会的文化焦虑和文化危机密切相关,而在中国则是社会转型的深刻的文化显现。中国的文化哲学研究主要是在发展哲学、交往理论、西方马克思主义、新儒学、后现代主义、价值学、人学等研究领域中展开的,而自觉的文化哲学研究的主要论题在理论理性和实践理性两个基本层面上展开,涵盖了文化的界定、文化的结构层次、文化的功能、文化哲学的对象、文化哲学的主题、文化哲学的建构原则、传统文化模式批判、主导性文化精神的冲突、文化转型、新文化精神的重建等众多问题。文化哲学在21世纪将成为最有影响的哲学范式或哲学形态,要推动中国的文化哲学研究走向深化,就应当在建构中国现代社会的主导性文化精神和转换文化哲学研究范式两个方面下工夫。  相似文献   

12.
陈荣捷一生致力于中国哲学研究,他深厚的哲学功底、独特的研究路径以及精审的治学态度使之成为朱子学翻译与研究的权威。从布迪厄的社会学理论来看,陈荣捷能够顺应美国哲学场域中盛行理学研究的主流学术研究趋势,使其秉持的学术惯习和持有的社会文化资本能够在场域中得到充分的实践,促进了朱子学在英语世界的接受与传播。陈荣捷的朱子学翻译与研究维护并巩固了美国哲学场域的结构关系,在这一过程中其自身累积了更多的社会文化资本,从而在场域博弈过程中占据了更加有利的位置。  相似文献   

13.
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课的困境及其改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克思哲学课遭遇冷遇和困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政治方面的原因、社会与文化方面的原因,以及教材本身方面的因素等.要摆脱这种困境,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完整、准确的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并坚信其科学性,这是哲学教学改革的原则;二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课应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课应加强与现代西方文化、哲学的对话和交流;四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课应关注、吸纳科学的最新成就;五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课要关注现时代的问题;六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课要注重引导学生学习哲学的思维方式的转换.  相似文献   

14.
从哲学维度研究性别问题,着眼点在于研究男女两性社会身份的相互关系问题。西方奠基于理性与感性二元界分的哲学思维,使男性获得被崇尚的理性身份,女性则随着感性身份的被定义而被摒出"中心"的地位,成为两性对立关系中男性主体的"他者";中国哲学的有机整体性思维,规定了男女两性的一体性取向及相依相生的关系。但在中国人伦本体性文化体系中,哲学同时又是伦理哲学或哲学伦理学,伦理学的男尊女卑序位观念获得哲学的合法性认可,女性由此被置于两性构成性关系中的"卑下"的处境。中西女性文学与批评基于各自性别哲学而展开,呈现各自的特色。因此,中国女性文学批评民族主体性建构,应重视性别哲学维度的发掘。  相似文献   

15.
冯友兰从反思的角度规范哲学,阐释了哲学的内容、特征、功能、方法,并通过对哲学与科学、哲学与道德、哲学与宗教、哲学与艺术关系的分析,揭示了哲学的文化地位。冯友兰的哲学观对于我们今天理解哲学仍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中国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哲学总结。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以中国革命和建设为实践基础,以中国传统哲学为文化背景的三因素结合的产物。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使命是为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作哲学论证,其主要内容是方法论,它强调主体自觉能动性的发挥和对主观世界的改造,体现了科学与价值的统一,意识形态功能与哲学真理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7.
“和谐”作为一种理想追求,其基本内涵经历着由本初的自然哲学层面向社会哲学、再向人学层面转向的漫长的演进过程。和谐范畴最初是作为同混沌相反的宇宙的组织性而出现的,在自然哲学层面它是指一种理想性及源生性的状态。但随着认识水平的提高,和谐开始转向精神哲学和社会哲学领域,开始具有社会的意义;同时逐渐和人文纠缠,注入了个体意义,具有了人学意蕴。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西方(人类)文化哲学史的考察,可以发现西方哲学中有几次"转向"对人类文化哲学的建立具有重大的意义。这几次哲学"转向"逐渐废除了认识论作为第一哲学的特权,最终使得系统的现代文化哲学得以建立起来。具体而言,维柯、赫尔德、卢梭等人分别提出了哲学的"语义学转向"、"语言学转向"和"民族学转向",试图在现代哲学思想的语境下构建文化哲学,而卡西尔则在整合前人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符号学转向",把符号思维确立为哲学的新原则,由此建立了真正意义上的人类文化哲学。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哲学思想是中国哲学的继承和发展,它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延伸,具有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特质,中国传统文化是毛泽东哲学思想深厚的民族根基和主要来源之一。探究毛泽东哲学思想的中国传统文化特质,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历史渊源及精神实质。  相似文献   

20.
杜威在“哲学的改造”中关于哲学价值意义的新概念,起于对哲学发源地的新态度。关于哲学发源地的见解,存在于杜威哲学改造的视野内,对此,杜威交代了一个对于传统哲学的新态度:哲学发源于社会的情绪材料,而非认知的材料。由此出发,可以寻得哲学的人文精神价值和哲学的真正任务。若把哲学史当做文明史和文化史的一章去研究,就会发现哲学史的一个新意义——它从科学中失去的,可以从人文精神中收回来。哲学充当的是“沟通使者”的角色,在各专门化的知识门类当中,架起互相理解的桥梁和纽带。哲学的正当工作就是解放和澄清意义,因而,哲学实质上就是批评,是批评之批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