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周录祥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2010,29(3):37-40
《四库全书简明目录》是重要的古典目录学著作,文史工作者案头必备之书。其上海古籍标点版则是流传最为广泛、使用最多的版本。但其标点存在许多讹误,影响读者使用。为正视听,就其集部标点的问题,举正34则。 相似文献
3.
立足于清官方立场,四库馆臣通过撰写《四库全书总目》,刻画了明代类书“饾饤稗贩”的形象,并在批评中重重渲染,使之成为“定论”。进而又以文献内容和纂修体例交相结合,构建了看似严谨实则严苛的类书批评体系,将明代类书纳入其中大肆抨击。清人以“俯视之眼”构建的类书批评体系,终究难以逻辑自洽,以至在评价标准上前后割裂,在历史叙述时自相矛盾,在论证过程中引据失实。以《四库全书总目》为代表的清人明代类书批评,既显示出卓绝的学术眼光,也存在学术缺失和时代局限,有必要予以“正本清源”,以更加审慎和理性的态度,回归当时的社会和文化语境,重新审视明代类书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4.
吴秋红 《武汉交通科技大学学报》2002,15(4):362-366
《孙子兵法》与《苟子·议兵》在关于战争观、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与取胜之道、治军原则与方法等方面的认识上有明显的差异。其原因既有时代变迁的因素,也有学派间的差异,本文就上述几个方面进行了比较、评述。 相似文献
5.
蔡德莉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12):111-112
李兆洛的《骈体文钞》以其所选作品来证明骈散同源,以宣扬其骈散合一的思想;而王先谦的《骈文类纂》的选文标准则是注重雅诗,反对深艳,反对骈散相间而用。从文学批评史的角度来说,李兆洛《骈体文钞》所体现出的"骈散合一"思想在清代调和骈散论者中是全面的,彻底的,他不仅在当时产生了重大影响,也为晚清调和骈散说奠定了基础,确立了框架。王先谦编选的《骈文类纂》,展示了晚清以及历代骈文创作的实绩,反应了他对骈散之争的公允态度和他的骈文理论,为骈文文献的保存和骈文创作的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相似文献
6.
《四库全书》的纂修是中国历史上最浩大的一项文化工程,其耗费的人力物力难以估量。然而伴随着修书而来的是长达十九年的禁书活动,期间江西深受影响,前后三阶段共奏缴禁书30次,禁书种数达460种,其中共有176位赣籍文人的210种著作被禁毁,给江西的文化生态带来了恶劣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8.
王承斌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6(3)
<四库全书总目>有着重要的文献学价值,不过其中也有疏漏和错误.前人于此已作过很多辨误工作,但存目类书籍尚有待完善.现基于前人已有的研究成果,采用考据学方法,结合<四库全书存目丛书>等相关文献,就<总目>词曲类存目部分作相关考证订误,纠正其中<文溪词>、<玉霄仙明珠集>、<词林万选>、<浙西六家词>、<诗馀图谱>、<琼林雅韵>等条目的错误. 相似文献
9.
龙文玲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8(2):93-97
在充分把握文献材料的基础上,对历年来学术界关于《月出》主旨的十三种观点进行一一辨析,认为这些观点可归纳为五大类。其中《毛传》的刺时事说、杨树森的民俗文化说、牟庭的中秋咏月说皆不符诗歌文本实际;丰坊的月下怀人说有一定合理性;朱熹恋歌说最切《月出》文本实际。只有客观理性地审视《诗经》文本,才能得出最接近《诗经》文本实际的主旨。 相似文献
10.
叶当前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8(1):44-47
关于《诗经·邶风·燕燕》诗本事的解释见仁见智众说纷纭:或主女性之间的越礼相送,或称兄妹之间的手足情深之别,或解作分手情人做从此各自陌路的无奈诀别;现当代学者甚至从最新文献考定本诗出现了错筒,至此该诗题旨的阐释也莫衷一是。由此也足以证明,该诗堪称“万古送别诗之祖”之不朽经典。 相似文献
11.
潘明福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3(1):95-102
《新唐书·宗室世系表》是查阅唐代皇室家族传承关系的一个便利的工具,但由于编撰和传承等诸多原因,我们现在所见到的《新唐书·宗室世系表》存在着许多缺漏和讹误之处。为了使《新唐书·宗室世系表》更完善,从而使其在唐代文史研究中发挥更好的作用,笔者利用近年所出土的唐代墓志和其它相关材料,对其进行了一次粗略的匡补工作。 相似文献
12.
何宗美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1):107-116
清代是官学登峰造极的时代,清代官学的实质是帝王之学。作为清代重大国家文化工程的《四库全书》和《钦定四库全书总目》修纂,是清王朝建构帝王之学的重要举措。清代帝王难以拥有绝对话语权,因为受到两种压迫:一种压迫来自身份相同的前代帝王;另一种压迫来自儒者群体,儒者群体已经抢先一步占据着思想和文化的优越地位。故尔,尊今贬古、尊清贬明以凌厉前代,尊王贬儒以压服儒者群体,这种“言而世为天下则”的帝王之学就成为统摄百家的最高轨范。清代帝王之学有两个根本点,将帝王的文化心态和牧民方法悉数纳入,一是“圣人之道大,兼收并蓄”,二是“群言淆乱而折诸圣”。帝王之学的建构是清王朝达到思想一统的政治手段,也是理解《四库全书》和《钦定四库全书总目》以及清代政治、思想、文化、学术的总纲。 相似文献
13.
赵雨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9(6):34-38
透过考察周代东封的历史背景来训释《诗·小雅·大东》的疑难词句,可知"小东"与"大东"分别指周的"东国"与"北国"。"舟人"指"貉国"之人,"私人"则指燕国之人。此诗作于厉王之世,王室贪暴引起了周东封诸国的愤怒,对这些关键词句的理解直接涉及到对厉王失国史迹的研究。《诗·小雅·大东》绎释则从文本研究的角度逐字逐句贯通与深化了对此诗的新理解。 相似文献
14.
钱玉趾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6(3):30-33
《周易》五十四之《归妹》卦是说古代嫁女不能由女方主动提亲、出嫁。这样不吉利;嫁女由待嫁女的妹妹陪嫁,是吉利的;嫁女也可由待嫁女的侍女陪嫁;嫁女错过时期延迟出嫁,也要遵循嫁女的时间准则与习俗;帝乙嫁女,嫁后正妻(君)的服饰可以不如小妻(娣)的服饰漂亮,这是吉利的;女子出嫁后没有生育,是不利的。但目前所见到的解译都有严重错误。应予以纠正。 相似文献
15.
温庆新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1):236-240
《四库全书荟要》直接为乾隆及宫廷人士"憩此观书"的"阅览"服务。《四库全书荟要总目提要》为实现"圣人所必察",不仅强调书籍的"经世致理"思想,亦保留"怡神悦目"的消遣作品。而《四库全书总目》主要面向"天下"士人,侧重对采进文献政教意义的强调,从而以人心教化角度批评不利政统的作品。此类差异在二者的"小说家类"提要中表现得尤为明显。从《四库全书荟要总目提要》到《四库全书总目》的编纂变化表明清代统治者逐渐对当时"天下"文献的价值秩序及其文献秩序进行强化整合。 相似文献
16.
17.
李翠萍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6(6):40-41
杰克.伦敦的小说《马丁.伊登》一直备受评论界的重视,对主人公马丁.伊登的评论更是层出不穷。文章从异化的角度剖析马丁形象,认为马丁是由于无法与异化的自我相认同,无法抵挡异化感的侵袭才选择自杀作为逃避的手段。 相似文献
18.
郑樵《通志·乐略》中所体现的“会通”思想和“编次”思想在很大程度上是对孔子音乐思想的继承与发扬;在《乐略》中郑樵对《诗经》之乐重新进行了诠释。 相似文献
19.
张明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2010,10(2):72-75
《易·蒙》是专讲教育之卦,其中蕴含有丰富的教育思想,与传统师道有着紧密的联系。《蒙》卦不但强调了教育、教化的重要性,指出无师之“困”与“吝”,更是突出了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地位,强调尊师以诚、事师如父,同时《蒙》卦也对教师提出了要求,即有德有才者方可为师。 相似文献
20.
唐兰慧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6(6):67-70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面临着从未有过的危机,忧国忧民的时代精英们把目光共同投向了被正统文化所排斥的“游侠”身上,章太炎力图从自己的文化底蕴中找出游侠与时代的结合点,从而选择了“儒”与“侠”并举可以达到“躬行”与“力为”的有效结合,以促使革命顺利发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