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一百二十五《子部·杂家类·存目二》: “《海蠡编》二卷,明袁士瑜撰。士瑜,号七泽,公安人,即宗道、宏道、中道之父也。其书大旨,以儒释二家同源异派,或援释疏孔,或证孔于释。谓濂洛诸儒于圣人书诠释妙畅,如樽注海;是编如蠡注海,故名《海蠡编》。……”与《四库全书》差不多同时纂修的《续文  相似文献   

2.
《续修四库全书提要》史部共收书籍1 106种,《四库全书》史部收书共2 102种,其中存目1 540种,列入正编的只有562种,《续修四库全书》史部没有存目,实际收书较《四库全书》史部多出近一倍。《四库全书》史部分为15类:正史、编年、纪事本末、别史、杂史、诏令奏议、传记、史钞、载记、时令、地理、职官、政书、目录、史评。本书史部取消了载记和史钞,从目录类中分出了金石类,共分14类,且排序也与《四库全书》史部有所不同:正史、别史、编年、纪事本末、杂史、史评、诏令奏议、传记、  相似文献   

3.
章学诚《校雠通义序》有云:"校雠之义,盖自刘向父子。部次条别,将以辨章学术,考镜源流,非深明于道术精微、群言得失之故者不足与此。"部次群书、辨章流别的目录分类,是考察不同时期学术发展的重要窗口。一代目录类别往往增损沿革前代而成,从中可以体现学者对于其时学术流变的深切思考。《续修四库全书》亦然。就子部而言,基于对道家和道教不同性质的理解,析道家与道教为两途;又基于同样的原因,合道教、佛教及其他宗教如天主教、摩尼教、景教等别为宗教一类;又以收书范围  相似文献   

4.
四库全书《诗类》五种提要有同有异:书名同,卷数异;有无修刻者;字数篇幅差池;剖判汉学、宋学异辙,并打上颂圣烙印;《四库全书总目》所论有时未为公允。各提要著录之卷数差池有三大主因:一是乾隆下令对书籍的抽毁、删窜等等;二是书前提要纂写时间与书籍编成时间有分异;三是《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编撰者未如实著录书籍之卷数。各提要内容歧异之原因在于义理学之儒者逐渐退隐,汉学派主导了经术舞台,表彰汉学,抑黜宋学。援引错误、表述错漏之原因是编纂者未尽能比勘核查群书。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四库全书总目·经部·小学类》(包括存目)共二百一十八部书的提要作了细致梳理,探讨了 《四库全书总目》小学类即训诂类、文字类、音韵类书在理论与方法两方面反映出来的传统语言学的学术思想,以冀 为清代小学思想的研究做一些补苴的工作,也为中国语言学史的研究提供更为丰富的资料。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自东汉至清代有代表性的官私书目子部杂家类著录书籍情况的比较与分析,得出结论:中国古代书目子部杂家类著录内容经历了由"思想流派"之杂到"庞杂"之杂的演变。  相似文献   

7.
<天津新县志>载"津人之善医者"蒋仪著有<医镜>和<药镜>两书.然经考证,<医镜>乃明·王肯堂所著,蒋仪只是校订刊刻.而名为蒋仪者有二,一为明末清初浙江职业医家;一为隶天津卫军籍的明代进士.<药镜>乃浙江医家蒋仪所著,而非津门进士蒋仪所著.以<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和<天津新县志>为首的诸家著述未加详考,将两个蒋仪混为一谈,乃致百年之误.  相似文献   

8.
赋是适合分类辑录的文体。从《文选》赋以类相分开始,历代赋集编纂也多类分。部分赋集重选,学习《文选》赋编类以文附经;另一部分赋集则辑录求全、体量倍增,故亟需更圆融完备的体例。赋集与类书都“穷尽”文献知识,分类也多以物名类兼有“百科”特征,这使赋集趋同于类书。赋集学习类书,对类书编类整体迁移。类书的纂书体例集分类之大成,以文本自然之旨的观点编类,以天地综括万物,实现了纂书分类的文学“原道”,适合与类书功能趋同、以赋体特点进行编类的求全赋集。  相似文献   

9.
由《汉书·艺文志》《隋书·经籍志》《四库全书总目》的子部目录出发,辅以其他公私书目,通过对部类成立、类目调整现象的考察,发现子学具有如下演变规律:先秦九流学说走向没落;“小说”实现古今名实合一;实用技术类书籍地位提升;由汉至清目录编者对子学、子书的评价逐渐降低。在此基础上,总结出中国古代子学演变过程中所体现的学与术,学术与思想,学术思想与社会文化的种种关系。  相似文献   

10.
通过比较古代目录学著作中的《汉书·艺文志》、《隋书·经籍志》、《四库全书总目》,可以看出子部类目中的阴阳家、名家、墨家、纵横家逐渐消亡,又增加了艺术、谱录、类书、释家四个类别,子部著作的内容也出现一些变动。子部类目的增减与子部内容的调整,不只是数目的变化,其实还是中国古代学术发展的一个缩影。这变化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因循与革新并进、生生不息的强大生命力。    相似文献   

11.
《四库全书总目》订误一则史秀莲《四库全书总目》(以下简称《总目》)卷58《史部·传纪类》载:“《钦定蒙古王公功绩表传》十二卷,乾隆四十四年奉敕撰,体例与《宗室王公功绩表传》同。考今蒙古诸部,其人率元之部族,其地则辽之故疆。自辽初上溯于汉初,攻伐之事未...  相似文献   

12.
历史形成的学术分类思想、王官之学的影响、现实的学术状况及学术的兴替变化,都影响到《汉书.艺文志》的图书分类。《汉书.艺文志》体现了刘向、班固等学者对当时学术存在的认识,具有相当的理论高度。对于《诸子略》的分类,梁启超、胡适等说纵横、农、杂三家“绝无哲理上根据”是不足为训的。刘、班时代史籍未能独立为类、史书入《春秋》类、史籍入《书》类,都反应了当时史学意识尚未十分明晰;而《小说》类与史书分离,又说明当时史学意识已开始萌芽,认识到了实录是史书的根本特征。阮孝绪《七录序》以为“史书太少,不足以为类”的观点是不全面的。研究将古代目录学著作是否将史部独立为类,划分为《七略》分类系统和四库分类系统。阮孝绪《七录》与王俭《七志》的根本区别,就在于前者体现了史部的独立,属于四库分类系统;而后者仍属于《七略》分类系统。  相似文献   

13.
《清史稿·艺文志》取法《明史·艺文志》只著录清代人著作,凡9633部,138078卷,是书以《四库总目》为底本,舛误殊多。近读子部书,分著作讹误、篇名讹误、卷数讹误札记二十二则,附记数条。  相似文献   

14.
《续修四库全书》编纂之初,便确定了比较明确的收录范围:包括《四库全书》以外的现存中国古籍,亦即补辑乾隆以前有价值的而为《四库全书》所未收的著述,以及系统辑集乾隆以后至民国元年(1912)前各类有代表性的著作。据此,经部十类共收书1 219种,11 337卷,其中易类222种,1 423卷,书类92种,832卷,诗类105种,1 078卷,礼类170种,1 756卷,乐类34种,177卷,春秋类131  相似文献   

15.
立足于清官方立场,四库馆臣通过撰写《四库全书总目》,刻画了明代类书“饾饤稗贩”的形象,并在批评中重重渲染,使之成为“定论”。进而又以文献内容和纂修体例交相结合,构建了看似严谨实则严苛的类书批评体系,将明代类书纳入其中大肆抨击。清人以“俯视之眼”构建的类书批评体系,终究难以逻辑自洽,以至在评价标准上前后割裂,在历史叙述时自相矛盾,在论证过程中引据失实。以《四库全书总目》为代表的清人明代类书批评,既显示出卓绝的学术眼光,也存在学术缺失和时代局限,有必要予以“正本清源”,以更加审慎和理性的态度,回归当时的社会和文化语境,重新审视明代类书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6.
《四库全书总目》卷八二“史部·政书类二”: “《明宫史》五卷,内府藏本,旧本题芦城赤隐吕毖校次。毖始末未详,盖明季宦官也。”同书卷一二六“子部·杂家类存目”: “《事物初略》三十四卷,明吕毖撰。毖字贞九,吴县人,是编成于崇桢甲申。”按:曾见承德堂版《世说新语补》,前有康熙丙辰(1676)章绂序,略云: “云间何元朗仿《世说新语》为《语林》,甚为当世所称。但其词错出,王弇州麟洲又取而删定之,改名《世说新语补》。几百年来,家弦户诵,棃枣不啻数十易,惟吴兴凌初成原刻,悉遵古本,分为六卷,附以弇州所订,自为一帙,名曰《鼓吹》。吴门吕贞九先  相似文献   

17.
《四库全书存目丛书》(以下简称《丛书》)是一部比世人喻为“亘古未有”、“中华文化总汇”、“天下第一书”的《四库全书》容量还多数百种著作的又一部特大型综合性丛书。这部丛书由中国东方文化研究会历史文化分会1992年提出,国家领导赞同,丛书编纂出版工作委员会策划,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胡绳牵头。13位著名专家任顾问,北京大学著名教授季羡林、刘俊文和中华书局著名编审张忱石分别为正副总编纂,47名学者任编委,“海内外近百位专家学者协助”,按经、史、子、集四分法的仿古分类体例编辑,于1997年编纂结束。积极研究《从书》的编纂,充分展示,吸收编纂成果,对社会有关事业的发展将会起到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8.
学界对《四库全书》库本提要的价值讨论不多,估价不足。笔者以金毓黼先生所编《文溯阁四库全书提要·易类》为例,参以文渊阁、文津阁库本提要,与浙本、殿本《四库全书总目》进行比勘后认为,库本提要自有其独特价值,一是可证《总目》等诸本提要之误,二是可补诸本提要之缺失。   相似文献   

19.
《四库全书》是古代中国以至古代世界卷帙最大的一部综合性丛书,它收录了我国上至先秦、下迄清乾隆年间的历代主要典籍。全书缮录七份,度藏七阁。据文津阁本统计,共收书3503种、79337卷,订成36304册,分装6144函。其规模大大超过了历朝官修书,如宋之《太平御览》、《太平广记》、《文苑英华》、《册府元龟》,明之《永乐大典》,清初之《渊鉴类函》、《佩文韵府》、《全唐诗》及《古今图书集成》。上列诸书,皆号称巨帙,但除《大典》与《图书集成》外,余均被《四库》所容,可见其收书之夥,工程之巨。《四库全书》…  相似文献   

20.
资料     
《我国古籍之最》(类书·政书·丛书)1.《皇览》:三国时魏朝刘劭等编撰,为我国最早的一部类书.2.《北堂书钞》:隋唐间虞世南编纂,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类书.3.《韵海镜源》:唐代颜真卿编撰,我国最早的一部按韵编排的类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