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白居易与元稹是知交好友,二人在政治上虽有一致之处,但也有分歧,通过梳理他们的交游可反映出二者之异同.从元、白与刘禹锡的交游可以看出二人对永贞革新持同情态度;从他们与牛僧孺、李德裕的交游可以看出元稹更接近李党,而白居易则超然于党争之外;从他们与裴度的交游可以看出白居易反对宦官专权,行事洁身自爱,而元稹后来则对宦官有所倚重.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上,曾出现过多次外戚、宦官专权的时期,而东汉一代外戚、宦官作为两大政治集团不断地相互倾轧,杀戮,其斗争之激烈、持续时间之长,为害之深则显得尤为突出。值得注意的是,在东汉外戚、宦官的斗争中,还有第三种力量——士大夫卷入了矛盾的旋涡。本文拟就士大夫在外戚、宦官斗争中所扮角色、最终归向等作一探讨,以期有助于弄清东汉政治史的脉络。  相似文献   

3.
明清两代宦官专权与封建专制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宦官专权,是中国封建社会中一种特殊而又常见的现象。关于宦官专权的原因,许多史学前辈和史学工作者已经进行了比较细致而又深入的研究,其主要论点之一是认为,宦官专权是封建专制的必然产物。然而,明朝和清朝,是中国最后两个封建王朝,也是中国封建专制的顶峰阶段,但在宦官专权的问题上,两个朝代却大相径庭,其原因是值得研究的。笔者试以明清为例,就这一问题谈几点粗浅的看法。一、宦官专权与皇权的关系皇权的日益加强,是封建专制最基本的特征。明清两代,由于社会矛盾的日益尖锐和复杂,统治阶级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将君主专制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但有明一代,宦官专权之烈,为中国封建社会所罕见;而有清一代,则基本没出现宦官专权,仅在慈禧掌权之际,李莲英曾经显赫一时,但相对来说影响也不大。可见宦官专权与皇权  相似文献   

4.
<正> 宦官在历史上的作用,已引起了史学界普遍重视,并进行了大量论述。但这些论述,多集中于宦官专权较烈的东汉、唐、明三个封建王朝,而对北宋的宦官,则极少论述,不能不说是一个空白。纵观北宋历史,宦官涉政之广、作用之大并不亚于东汉、唐、明三个王朝,同时又没有产生上述三朝明显的宦官专权,更值得研究。本文就此,谈几点粗  相似文献   

5.
宦官,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特权阶层,弄权害政,擢发难数,尤其是“东汉及唐、明三代,宦官之祸最烈。”而明代宦官除了插手军政之外,还纷纷广置田庄,役占军民。其数量之多,危害之大,又非汉、唐宦官所能比。本文拟就此作一初步探讨。一明初,宦官只是“百计索取金银财物”,尚未涉及土地。  相似文献   

6.
宦官是中国古代史上一种独特的现象。长期以来,人们一直把宦官视为灾星、祸水。认为宦官揽权必然“败国蠢政”;认为宦官的品性就是“残暴、狡诈、贪婪的”。笔者认为,这些看法都有失偏颇,有必要加以纠正。 一 首先,关于宦官的“败国”问题。 所谓“败国”,是指宦官参政必然导致其王朝覆灭。古代史学家范晔。欧阳修、司马光、谷应泰都是这种观点的持有者。范晔在《后汉书》中写道:“宦官败国蠢政之事,不可单《尽)书。”欧阳修则说:“自古宦者乱人之国,其源深于女祸。”司马光说:“自古宦官败国者,各载方册。”谷应泰也说:“宦官之祸自古烈矣。”今人的观点与古人没有什么不同,如,有的学者认为:“宦官专权往往导致这些王朝覆灭。”“由于太监专权,内乱迭起”,“五阉同日封侯,十常侍把持朝政……东汉政事终于不堪收拾了。”“这些人左右朝政。总的说来,对政治影响十分恶劣。” 东汉、唐、明三代是宦官参政揽权的最严重时期,考察这三个王朝衰败的历史有助于弄清宦官是否“败国”的问题。东汉亡于封建军阀割据,这是没有疑义的。军阀割据局面的形成与宦官有多大的关系?历史告诉我们,割据者的势力之所以在东汉得以存在,发展,是由于割据者的前身,即一部分豪强地主曾是东汉建国的功臣所致。就是说,刘秀建立  相似文献   

7.
<正> 宦官,是指那些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中,供皇帝及其它统治者役使的、经阉割后而失去生殖能力的中性男人。从西周以至清朝,各代帝王为了维护专制统治,无一例外地依靠和发展着宦官制度。这种奇特而又残忍的制度在中国历史上造成十分巨大的影响,在浩如烟海的古代典籍中,有关宦官的记载汗牛充栋。其中仅宦官的名称。就有几十种之多。本文仅简要考述宦官在历史上的各种名称及其演变,以求从一个侧面加深对宦官制  相似文献   

8.
自清代王士礻真首责刘克庄晚年谄媚权奸贾似道以来,后代不少人都为刘克庄晚年这一“污点”而深感惋惜。本文从三个方面考察这一事实真相:一、因贾似道欺骗手法“高明”,骗得了满朝大臣及皇上的称赞和“谄媚”;二、刘、贾是世交而非政治上的交往,并且是在贾似道变为权奸之前与之交往;三、刘克庄对待权奸的一贯态度是刚直不阿,屡次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因此,本文得出的结论是:刘克庄并未谄媚权奸贾似道  相似文献   

9.
郑和是宦官太监,此已毋庸置疑。然而,郑和究竟是内官监太监抑或是司礼监太监,这却在许多历史论作之中相互交替出现。因此,笔者谨就此问题,试将郑和所担任过的职务官衔这一脉络爬梳理清,或俾使史界学者在郑和研究中有所裨益。明朝的宦官与太监是有所区别的,虽太监必定是宦官,但宦官却不一定是太监。前者是阉宦之通称,后者却是职衔。《明史》载:“宦官,十二监。每监各太监一员,正四品;左、  相似文献   

10.
<正> 唐代宦官专权始于玄宗时期。此后,随着宦官专权,宦官内争也相应激化,而且愈演愈烈,形成中晚唐中枢政治之一大特色。究其原因,除一些个人因素而外,与宦官官制有很大关系。宦官官制如何激化宦官内争,迄今尚无专文探讨,本文对此略陈管见。一、宦官官制之确立自德、宪两朝枢密使和神策中尉相继出现后,宦官专权之官制便基本确立下来。 1、枢密使之出现初唐以中书省之舍人、侍郎以至宰相等掌管国家机要,如颜师古、岑文本、苏瑰、苏廷页、卢怀慎、姚崇等人均以其职参与中枢政务,决策国家大事。中唐以后随着宦官  相似文献   

11.
唐代后期的宦官之祸在我国封建史上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清代著名学者赵翼在比较汉、唐、明三代宦官之祸时曾正确地指出:“东汉及前明宦官之祸烈矣,然犹窃主权以肆虐天下,至唐则宦官之权反在人主之上,立君、弑君、废君有同儿戏,实古来未有之变也。”  相似文献   

12.
明代宦官外交是明清宦官研究中的重点之一,而明初(本文主要指从洪武到永乐年间)宦官出使之频繁,影响之深远,非历代可比,曾构成历史上少有的“宦官外交”的局面。这一时期宦官在西域的活动虽然不多,但却有利于加强中央对西域的统治,对西域的发展和汉藏两族的联系也有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正> 宦官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政治势力,活跃在我国封建专制主义社会的各个朝代,它是封建社会中反动腐朽、黑暗丑恶的一种政治势力,是封建君主专制独裁统治的伴随品。宦官专权是封建社会专制主义政治的特殊产物。纵观历史,在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宦官危害最大当推东汉、唐、明三朝。尤其唐代危害时间之长、范围之广、程度之深,更是他朝莫比。唐代宦官弄权对当时封建社会的发展发生了重大影响,给国家的政治、军事等方面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和灾难。这里仅就其监军一事,略述其在当时所造成的危害种种。  相似文献   

14.
宦官乱政是中国封建时代独具特色的政治现象,明末宦官乱政则是中国封建时代之最典型者,故明清之际的史学家一般都把明朝灭亡归因于宦官乱政。然而,基本延续明朝制度的清朝在其存续的268年间却没有出现宦官乱政的局面,其中的缘由值得思考。清朝之所以未像明朝一样出现宦官擅权的局面,主要是由于清朝最高统治者吸取明朝覆亡的历史教训后对宦官实行了压制政策,皇权政治的依靠对象发生了转变;同时,清朝皇帝的个人素质相对较高也是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唐代后期宦官掌握军权主要是通过宦官担任军职、专典禁军和宦官监军制度而实现的.唐代后期枢密使的设置则为宦官控制政权提供了机会.唐代后期的政治腐败,统治集团内部的争权夺利又进一步加剧了宦官专权.宦官的专权使唐后期政治更加腐败;加深了唐后期的社会矛盾,导致了唐朝的灭亡.  相似文献   

16.
《杨文公谈苑》里记录了一些宋初宦官预军、辅政的经历,此外还保存了宋代宦官的诗作,为研究宋代宦官提供了详实的史料.宋初有不少宦官参与各类政治军事活动,他们为太祖、太宗统治的巩固提供了助力,有效地防御了边境.两宋笔记对宦官们的记载多集中于其具体政治活动,而忽略了他们的文化活动尤其是他们的文学创作,因而《杨文公谈苑》所记录的这首诗保存了极为难得的史料  相似文献   

17.
史书中详尽记载的鲜卑神话共有三个,其一为鲜卑人投鹿侯之妻吞电生下鲜卑部落联盟第一任首领檀石槐,其二为拓跋诘芬与天女相合生下拓跋部始祖拓拔力微,其三则是天降神童成为乞伏部落联盟的首领。通过将这些神话与当时鲜卑族历史相联系可以发现,吞电生子的神话是为了隐瞒檀石槐私生子的事实,天女之子是为了解释拓跋力微母族消失的原因,而天降神童则是说明乞伏部之强大,展现其顺利统辖四部之功。  相似文献   

18.
宝玺成为国家和皇权象征之重器有着极为悠久的历史。历代皇帝对宝玺的掌管和使用都十分重视,并建立起一套严格的制度。在皇权高度集中的明代初期,为防止御宝使用过程中的舞弊现象,曾于外朝政府机构中设尚宝司,掌管御宝使用中的一切事务并参与许多重大活动。其品秩虽低,但至关重要。而在内廷宦官机构中则设尚宝监,作为勾通尚宝司与皇帝、尚宝司与尚宝女官的桥梁,并监视尚宝司的用宝。同时,专设尚宝女官掌管宝玺。这种内外相互监督的御宝保管和使用制度,曾经有效地保证了御宝使用的权威性。但随着宦官势力不断增强,最终使宦官控制了尚宝司,使其成为专权的工具。本文试对明代尚宝司、尚宝监的官职沿革、职掌、作用进行探讨,并初步分析明代皇权旁落、宦官得以专权在御宝制度上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唐庄宗时期,宦官势力一度复兴,对后唐的军政时局产生了重要影响.唐末宦官集团促进了沙陀的兴起和发展,部分宦官参与了后唐政权的创建以及唐末宦官残余势力的聚集,是宦官势力得以再度复兴的重要历史背景,而唐庄宗恢复宦官担任诸司使职和宦官监军制度,则为宦官势力擅权干政提供了政治条件.宦官势力大肆擅权干政,产生了恶劣的后果,最终导致了唐庄宗的败亡.  相似文献   

20.
<正>东汉中后期,刘汉王朝彻底衰落。其时皇帝大都幼小,朝政大权或为外戚所攫取,或为宦官所把持。汉末辞赋家赵壹在《刺世疾邪赋》里说:"女谒掩其视听兮,近习秉其威权。"当指外戚与宦官轮流把持朝政。赋中又说:"所好则钻皮出其毛羽,所恶则洗垢求其瘢痕。"朝政自无是非可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