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建华 《经理人》2004,(11):39-42
有人说,MBA多了,存在泡沫:有人说,MBA少了,中国数十万企业就容不下数万MBA?实际上,对读过MBA、正在读MBA和想读MBA的人来说,这些争论都不重要。要紧的是,搞清楚什么样的MBA在企业最吃香,然后把自己塑造成最吃香的MBA。  相似文献   

2.
独家企划     
《经理人》2002,(7)
MBA对自己要有正确的评价 MBA学生对自己应当有一个正确的评价,要能够使自己的期望与企业的期望相匹配。对自己的职业发展要有正确的、符合实际的规划。企业对MBA毕业生也要有客观的评价,不要对他们要求太高,毕竟他们都还是年轻人,会有这样那样的缺点。重要的是,他们都是可塑性很强,可以教育的。企业应该正确地使用他们,并在使用的过程当中,对他们继续教育的责任。  相似文献   

3.
周建华 《经理人》2004,(11):37-39
每所MBA商学院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也有自己的特色。“发现优秀的,找到特别有特色的”,这是《经理人》杂志推出MBA排行榜的重要目标之一。  相似文献   

4.
周建华 《经理人》2006,(10):44-46
需要对整个行业最佳实践有精深了解的人“现在很多企业招聘MBA毕业生的原则是:高定位,低起点;有良好的发展潜力和知识结构,且务实敬业。通俗地说就是要有CEO一样的思想和水平,能干秘书之类的活。直接上任CEO可谓凤毛麟角,其实CEO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这是一位MBA学员的话。这位M B A学员显然对自己有着清醒的认识。从中外MBA教育的发展规律来看,M B A教育的培养对象是初级职业经理人,毕业之初一般都从基层做起,而不是直接担任高层,他们只是企业高级管理者的战略后备军而已。当前就业市场供大于求,面对MBA这一群企业管理者的战略…  相似文献   

5.
读来读往     
《经理人》2004,(12):8-10
“排行榜”是方向和标杆很感谢《经理人》在这个时候推出MBA排行榜,因为它为需要报考MBA的考生指明了方向,让我们对国内顶尖MBA学院有了更为深入清晰的认识。另外,我认为MBA排行榜的推出,对整个MBA的教育发挥了重要推动作用。从目前来看,我国MBA教育已经发展到了既有国外商学院的渗透,又有国内的横向伸展,整个国内的MBA教育有了较大的发展。但是,MBA的快速发展在某种程度上也带来了MBA教育的泛滥,现在几乎每所大学都在举办MBA教育,真有种“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感觉。希望今后《经理人》能继续推出此类排行榜,并扩大参选范围,为我们广大考生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6.
曦文 《经理人》2014,(12):88-89
正MBA项目必须围绕国际发展趋势来差异化,不能为了专门和别人不同而差异化。通过对MBA教育国际化趋势的研究,人大MBA做出了差异化和特色,提出三个关键词:行动、整合、模拟。"这两年,EMBA的变化非常大,有点被妖魔化,也引发对MBA的质疑。MBA会不会有类似的情况?我觉得不会,MBA是学历学位教育,要经过全国统考,不是花钱想上就上的。"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副院长支晓强接受《经理人》专访时说道:"MBA项目现在已有200多所,项目之间有很强烈的竞争,  相似文献   

7.
林峰 《决策》2001,(5):17
中国的MBA教育是从引进和借鉴开始起步的,是从完全的拿来主义开始的.走步晚、时间短是我国MBA教育的特点.因此,难免要经历一番探索.现在社会上就有这样一种现象:一方面MBA毕业生抱怨想找一个理想的工作单位越来越难.另一方面用人单位也在抱怨国内培养的MBA人才不尽如意,没有达到企业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亚洲的许多公司都把雇一名拥有MBA—工商管理硕士学位——的员工作为成功的关健,偶然地也有因此成功的。但大多数情况却非如此。原因在于这些公司不了解什么是一位MBA能做的和什么是他所不能做的。为了了解加MBA能做什么——和他的局限性——首先重要的一点是要了解商业的生活圈。典型的亚洲家庭商业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相似文献   

9.
正我们之所以会觉得焦虑,无非是因为现在的自己和想象中的自己很有距离。而我们离想象中的自己越来越远,很大程度上都是因为我们在一点点地辜负自己。关于焦虑,我们或多或少地都陷入了一个怪圈,这个怪圈叫:我  相似文献   

10.
MBA的再定位     
陈文 《经理人》2012,(11):102-104
种种改革都是在寻求新的定位和方向中国MBA从起步到快速发展的21年中,先后有十批共236所院校被批准开办MBA教育,这是中国MBA教育发展的黄金期。如同一个人的成长,一个行业到了20多岁的时候,也要开始思考未来的方向:自己有什么优势?未来要成为什么?怎样去实现?  相似文献   

11.
目前我公司MBA只有两个,我们没有把MBA当做一个特殊的群体看,所有人的薪水都是一视同仁,薪水要有变化,与众不同,还是要看你的工作表现。如果要把MBA从我们公司的群体中拿出来的话,我对他们的期待是,希望他们能从战略的全局的眼光看问题,处理一个业务上的问题,或者具体的管理上的问题,他的角度要看得比别人远一些。  相似文献   

12.
MBA教育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学习商业活动的机会。在MBA与EMBA的学习过程中,最主要的东西就是如何对商务活动进行分析,如何去解决商务活动在存在的问题,如何与人打交道,如何将自己的观点简单而完善地表达出来等。过去我们处理问题靠的是自己的经验,而在MBA的学习过程中,教员会将一些分析问题的方法和工具教会学员,这样在未来的工作中就可以有的放矢,而这些分析问题的方法和工具都是未来成为企业家和高级经理人的必需。  相似文献   

13.
张婷 《经理人》2005,(8):102-103
MBA们要努力打造出属于自己的品牌最近,有位从国内某知名学府毕业的MBA在网上发了一篇帖子:有着10年工作经验和名校MBA学历的他,原本以为找份好工作是十拿九稳的事,却没料到在求职和工作过程中,屡遭挫败。最后这位仁兄发出了一句由衷的感慨:名校也不好使!一石激起千层浪,一时间,这封帖子引来了众多跟贴:同情者有之,嘲讽者亦有之,还有不少MBA现身说法。有人对名校MBA赞赏有加,有人对名校MBA嗤之以  相似文献   

14.
《经理人》2012,(7):126-128
中国现在已经成为国际的一部分,大家都在和国外的品牌进行竞争,我想现在只是开始。中国的品牌一定要建立自己的不同之处,为什么要买你的品牌?一定要把自己区分出来,如果没有区别的话,那你的价格一定要非常低,只能这样。  相似文献   

15.
《经理人》2012,(8):126-127
杰克·特劳特定位之父、美国特劳特咨询公司总裁中国现在已经成为国际的一部分,大家都在和国外的品牌进行竞争,我想现在只是开始。中国的品牌一定要建立自己的不同之处,为什么要买你的品牌?一定要把自己区分出来,如果没有区别的话,那你的价格一定要非常低,只能这样。  相似文献   

16.
<正>同产品一样,好的公司、好的雇主也有自己的品牌。雇主也有自己的品牌雇主品牌伴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而出现,它指的是公司(即雇主)在人力资源市场上的定位,是对公司现有的、离职的以及未来的雇员树立的品牌形象。《财富》杂志与世界知名的调查公司翰威特.每年合作评选“全球最佳雇主100强”,榜上有名的都是在人力资源市场上最具有吸引力和竞争性的企业。  相似文献   

17.
2003年12月中旬,全国MBA报考工作刚降下帷幕,各媒体的惊叹就陆续传来。“MBA会是一个泡沫吗?”“中国MBA 教育怎么了?”“MBA缘何风光不在?……这边厢,质疑和分析次第展开;那边厢,清华2004年EMBA迎新晚会隆重举行,华南理工大学管理学院MBA十周年庆典紧锣密鼓,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携三位一体的EMBA模式北上京城,开始招生。而整合了学院非学位教育的中长期培训项目和短期培训课程的几所品牌商学院的培训中心,2004年课程计划已经成竹在胸。他们培训着,快乐着……  相似文献   

18.
MBA空间     
雷顿 《经理人》2002,(7):22-27
“你要做盖茨,大学肄业就够,但要给盖茨打工,MBA就差远了。”“MBA毕业生年薪83万!”,这样的标题引起了MBA和将要MBA的人对未来的想象空间。这两年,每每有某个名校的MBA毕业生被跨国公司高薪聘用,各种媒体都会竞相出来说事。到了2001年,中国的MBA累计招生达到4.7万人,毕业生总数有1.5万人,然而这两年MBA就业状况并不理想,“有多少企业真的愿意要MBA?去掉泡沫,  相似文献   

19.
<正>无人机市场发展到现在,行业应用的深耕成了不少公司的自主选择。以飞控起家、研发垂起无人机和着手相关培训的成都纵横,更是深谙其中的道理。用董事长任斌的话说,就是每个公司都要有自己的坚持,就像磨豆腐,要老老实实把豆腐磨好。  相似文献   

20.
我读MBA是因为如今社会发展太快,为了跟上时代发展潮流和使自己事业更好地发展,所以就试试去报考。这两年的学习收获,一是真正地、学习了一些东西,开阔了视野,这是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二是能够拿到MBA这张文凭,这样,选择的机会就会更多,起点就会更高。另外,通过MBA这两年的学习,能够和班上的同学,包括其他年级的同学接触,将自己置于这样一个圈子里,给自己将来的事业发展营造一个巨大的环境场,在这个环境场中,我会获得置身其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