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发达国家的企业及我国优秀企业把“零”引入了企业管理,并视为最高境界。“零缺陷”的质量管理按国际质量管理专家菲力普·克劳斯比的解释是:“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克劳斯比还明确指出:“检查与评估都是对事后的弥补”,“如果我们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那些浪费在补救工作上的时间、金钱和精力就可避免。”日本企业是“零缺陷”质量管理的推广受益者和成功实践者。日本生产厂家认为,“日本工业标准(JIS)固然是国家标准,但这是最低标准”。早在1985年,日本生产录放机的厂家要求零件的不良品率为每100万个…  相似文献   

2.
读者观点     
<正>声音地方企业为啥远离010 东方晦“这是我们公司的对外电话,你要打最好用手机。”在留下自己的办公电话时,日照市岚山港务公司办公室工作人员荆小姐这样说。这让记者有些不明白:为什么要用手机呢?难道港务公司的办公电话只能接手机?荆小姐的解释让记者更加困惑了。她说: “因为你们电话的区号是010,010开头的电话我们一般不接。”  相似文献   

3.
企业所有权安排的分析和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有企业的改革已经触及企业所有权的安排这一实质.本文不同意目前流行的,也是历史沿习和长期实施的“资本雇佣劳动”,(非人力)资本所有者拥有企业所有权的观点.文章阐述了对“资本雇佣劳动”的三种解释的不同意,并指出无论是通过改革宴现国有制与市场经济的兼容,还是顺应知识(智力)经济的发展潮流.我国企业所有权的安排新应当是“知识(智力)占有(雇佣)资本”  相似文献   

4.
厂务公开的核心是建立民主评议机制。只有建立这种机制,才能增强员工的满意度,形成凝聚力。多数企业在实施厂务公开过程中,都能注重职工的满意度。有的企业在公开后还组织职工对公开情况进行评议,对职工的疑问予以解释,要求及时答复,合理建议积极采纳。然而,有的企业在厂务公开中却存在着重上级“褒贬”,轻职工“公评”的现象;有的甚至只以上级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作为“评判”标准,而根本不考虑职工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有的片面认为厂务“公开”了就算完事了,将本应把职工建议和意见集中起来,重新进行“过滤”、“筛选”和“加工利…  相似文献   

5.
<正> 物竟天择,适者生存,本是大自然进化演变的法则。同样,市场经济的竞争法则也是优胜劣汰。英国一位名叫艾伦的社会经济学家描述了“破产”的作用:“破产即是债权人保护自己利益的一种手段,也是企业新陈代谢的一个契机。” 然而:“破产”一词我们祖先却解释为:“令百姓远弃先祖坟墓,破产失业,亲戚别离。”前人对它的诠解是:倾家荡产。  相似文献   

6.
<正> 目前,我省企业中忽视内部管理和经营管理的现象比较突出,集中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滑坡。企业整顿时期建立起来的各项规章制度、基础管理、现场管理等,相当一部分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没有保持住,滑坡严重。以“改”代“管”、只“改”不“管”、因“改”丢“管”的现象不少。二是不适应。企业管理跟不上市场经济的需要,已经成为制约企业发展、效益提高的一个关键性问题。具体表现为:一是管理思想落后,经营观念陈旧;二是管理不  相似文献   

7.
小气有理     
台湾龙头企业台塑集团,是一家大型企业,但他们的经营理念却是“小气有理”。员工的圆珠笔写不出字了,必须拿用完的旧笔芯,换一根新笔芯。还有一家商店,经营状况一直很好,其秘诀竟是关掉不必要的招牌灯。老板解释说:“小气就是赚自己的钱,自己的钱都赚不回来,又怎么有能力去赚别人的钱?”小气有理  相似文献   

8.
什么是企业的营销战略?简单讲就是三个圆的重叠。第一个圆是企业的激情梦想,我们称之为“想做的”。这一点不必过多解释。但在现实中,不少企业只根据“想做的”就设定了自己的战略,这显然过于草率。第二个圆是企业的先天基因,我们称之为“能做的”。  相似文献   

9.
诚信是中华民族向来褒扬的美德之一。无论是在过去还是现在,无论是建设物资文明、精神文明还是政治文明, 诚信都是不可或缺的。诚信是什么?在《说文解字》中的解释是: “诚,信也”, “信,诚也”。诚,是指真诚不伪,真实不欺。信,是指诚实无欺,严守信用,兑现诺言,  相似文献   

10.
在企业中尤其是民营、合资、外资企业普遍存在一种现象:企业效益好时,无论发多少奖金,总有人依旧嫌奖金发放少,认为老板太黑。心理不平衡的结果是怠工、跳槽。对于“劳方”(这里指不占股份的企业员工及高中基层管理人员)而言,是工资越高越好,奖金多多益善。“资方”(产权所有者,俗称“老板”)常抱怨“劳方”素质低不知足不懂事:企业赢利之后吃光分光,没有资本积累公司怎么能做强做大?企业效益不好,劳方认为那是老板无能。工资是不应该降低的,因为已经付出了劳动。企业亏损百万千万,劳方不必承担连带责任,这在法律上被视为公正。资方会想:亏…  相似文献   

11.
宰守鹏 《经理人》2005,(8):44-46
现在的竞争不是竞争产品,不是竞争服务,而是竞争顾客,赢得人心作为全球领先的企业绩效管理软件企业的海波龙,在外界看来,它是从2001年10月份“安然事件”以后,才发展起来的,而且越来越好。“其实,这是不正确的。海波龙的快速成长和安然丑闻或安然公司,并没有必然联系。”海波龙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沙利文(Godfrey Sullivan)向记者解释道。  相似文献   

12.
诸强新 《经理人》2005,(9):39-39
企业内部生 长出“对手”,这在中 外企业部不鲜见。但问题是,中国的 企业内部似乎更容易产生对手,而且无 论企业大小,类似事件均屡见不鲜。原 因何在? 华人的个性特点 中国人有两个非常好的优点:一是 聪明,二为勤奋。但中国人又有两个很 不好的缺点:一是不团结,二为不守规 矩。中国人的不团结使得一个中国人被 称为“龙”,三个中国人被称为“虫”,于 是在企业内斗争事件层出不穷。于是, 在同甘苦阶段一起打拼的伙伴,到后来  相似文献   

13.
“政客”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呢?《现代汉语词典》是这样解释的:“指从事政治投机,玩弄权术,谋取私利的人。”看了这个解释之后,我就觉得“政客”这顶帽子恐怕不能戴在林长民的头上。  相似文献   

14.
李书文 《经理人》2004,(1):84-85
星状图主要检验企业有无“一致性”,这是企业成败的关键。在古代,人们用星象来解释自然和社会现象,出现了河图、洛书等,实际上,用星状图来解释现代企业现象,也可以收到删繁就简的功效,只不过,我们所用的星状图与古老的河图不同。  相似文献   

15.
理论界和企业界对中小民营企业有很多批评,其中之一就是会“管”不会“理”,管理总是滞后于企业发展。企业营销:会“销”不会“营”。营销应该是“营”与“销”的组合,一方面要在营造好企业良好的生存空间的同时销售产品;另一方面要在销售产品的过程中积极营造企业良好的生存空间。企业的生存空间就是市场,就是客户!只销不营是短期行为,是急功近利。然而中小民营企业恰恰是只顾“销”只要“销”,不愿“营”不会“营”。企业战略:能“战”不懂“略”。许多民营企业往往是事到临头,才临阵磨枪。销售旺季来了,就想打广告、做宣传,竞争对手大军…  相似文献   

16.
<正>“零”,完美无缺,碧玉无瑕。把“零”引入企业管理,则要求一切不利于经营管理的负效应趋于“零”,企业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处于最佳状态,“零”可谓企业管理的最高境界,一直是企业界追求的目标,又是“高难动作”,令不少企业“叹为观小”。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以“零”为目标的企业管理,正激发出崭新的活力,企业管理正在向极限迈进。 一、“零缺陷”——质量管理的一座耀眼航标。参观英国费里德里克—一伍利汽车零件公司的人,可能并不太留意墙壁上的标语,一条是:“我国的目标是把次品减少到“零”,另—条为“连续512天供应不断”。其实这是英国制造业借鉴日本管理方式的精髓所在。“零缺陷”的质量管理,在发达国家的企业中正广泛地推行。所谓“零缺陷”,按国际著名质量管理专家菲力普·克劳斯比的解释是“第一次就是把事情做对”。早在1961年克劳斯比就对当时企业经营者把良品率作  相似文献   

17.
诸葛亮的《出师表》,选自鄂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课本第20课。全文共用了二十三个“以”字,其中“先帝不以臣卑鄙”句的“以”字怎样讲解?有些参考书解释为介词“因为”,我们认为此解不尽妥当,宜解释为动词“认为(以为)”。
  首先,从词语的组合结构看,“以”作动词“认为”讲,充当句中的动词谓语,受否定副词“不”的修饰,构成一个否定型的谓语格式,“不”字否定动词“以”字,否定的对象具体明确,所带的宾语是一个主谓短语“臣卑鄙”。这样理解,使得句子结构完整,层次明了,意义确切。如果将“以”字解释为介词“因为”,那“不”所否定的对象没有着落,句子的语意也不知所云了。  相似文献   

18.
观点     
《经营管理者》2005,(7):3-3
<正>注重开发自身广告资源有一种重要的广告资源一直没有得到国内企业的高度重视和充分的开发。这就是商品外在的包装和内附的说明书之类。而这些都是可以“点化”为所费不多然而效果甚佳的广告媒体。说明书上仔仔细细地介绍企业辉煌历史,这是所谓的企业形象广告;说明书认真地解释一番该产品的新颖与不寻常之  相似文献   

19.
松下电器公司是日本第一家具有精神价值观和公司之歌的企业。在解释“松下精神”时,松下幸之助有一句名言:“如果你犯了一个诚实的错误,公司是会宽恕你的,把它作为一笔学费;而你背离了公司的价值规范,就会  相似文献   

20.
韩志峰 《经理人》2005,(10):18-18
“隐”伤藏在企业的“体内”不被觉察,会令“体格强壮”的 品牌一夜间轰然倒下 在品牌作为一个名词流行于企业的今天,我们的许多企业 对品牌营销还一知半解,做得好的也无非是那些已争取 了“驰名商标”或“中国名牌”,或者有较高品牌价值的 企业。这些企业表面辉煌,实际上却往往有“隐”伤,这些“隐” 伤藏在企业的“体内”不被觉察,常令貌似“体格强壮”的品牌不 是“阴天腿疼”,就是一夜间轰然倒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