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梼杌闲评》作者为李清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梼杌闲评》之刻本,向不题撰者姓名,近人缪荃孙、邓之诚曾推测为李清所作。笔者以为,此说确有道理,现试加考索以足证之。《梼杌闲评》是以明末太监魏忠贤为题材的长篇历史传奇小说,人称“魏忠贤之外史”。其书开卷有诗曰:“博览群书寻故典,旁搜野史录新闻”,据此,可知此书之作,与魏忠贤擅权乱政之时当相去  相似文献   

2.
论时事小说与历史演义小说的分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据现有一些资料来看,明末清初的时事小说大体上说有如下五类:一,写魏忠贤事件,反映阉党与东林党人的斗争,作品都警世阴阳梦》、《魏忠贤小说斥奸书》、《皇明中兴圣烈传》、《根机闲评》四部。二,写辽东事件,反映民族矛盾,作品有《辽东传》、《辽海丹忠录》、《平虏传》、《东隅恨事》、《镇海春秋》五部,其中,《辽东传》、《东隅恨事》已化三,描写李自成起义,作品有《李间小史》、《新史奇观》、《铁冠图》三部。四,写东南事件,反映江南人民的抗清斗争,作品有《七峰造编》、《海角遗篇》两部。此外,还有全面反映南明历史的…  相似文献   

3.
《梼杌闲评》作者非李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前人认为《梼杌闲评》的作者是明末人李清,其所依据的内证不能成立。从《梼杌闲评》倒可推测其作者不是李清。  相似文献   

4.
《瓮牖闲评》标点一疑李祥林《瓮牖闲评》是宋人袁文所撰笔记,该书卷四有一条文字,点校者拟题为“杜甫作诗多用重字”并标点如下:“杜子美字学不明,其作诗多用重字而不之悟。如《寄刘峡州》诗云:‘家声同令闻,时论以儒称。’又曰:‘姹女萦新裹,丹砂乏旧秤。’不知...  相似文献   

5.
黄芙蓉 《北方论丛》2003,(4):104-106
南非作家寇兹的小说《耻辱》以独特的视角揭示了南非正在变革的社会历史环境下个人的本性和社会的冲突,以及个人欲望与社会规范的矛盾。该小说所揭示的冲突对社会个体的人以毁灭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中华书局1984年1月版的历史人物传记译注《刘瑾 魏忠贤》第47页注释⑥说:“董汉儒,开州(今四川开县)人,万历进士。居官正直,以母伤归。由于曾开罪魏忠贤,故不再召用。”与此稍前,《四川部分名人著述简介》(四川人民出版总  相似文献   

7.
将作为文学史上小说创作第二次高峰期的清末小说,仅用"谴责小说"来界定描述,有笼统简单之嫌,而将《孽海花》许为此类小说之代表作品也有商榷之必要。"谴责"只是一种"时期风格",经过曾朴整理增撰后的作品,却在不失其时代精神的基础上,进一步突出了作为历史小说的特征。其立意重在纵向的历史画面而不是横向的社会图景,与《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8.
从嘉靖元年到万历二十年,以《三国》、《水浒》的刊行为先导,共出现十三种章回小说,从而打破了通俗小说史上明初的百年沉寂。这十三部小说几乎都与嘉靖有关,在某种意义上,“嘉靖”可以说是章回小说真正兴起的时期。这时期的小说,或多或少都是在长期说话(包括戏曲)的基础上形成的。其中,《三国》、《水浒》、《列国志传》、《英武传》等10部均以历史为表,以传奇为里,实际为历史传奇;《西游》、《封神》以神魔为主,《金瓶梅》则以世情为主。尽管分别论述时,人们也谈及某一小说对其余小说的承袭,但大多强调四大类型的各自独立…  相似文献   

9.
《梼杌闲评》的思想倾向和形象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歧路灯》是否被“埋没”的问题,学术界曾有过一场耐人寻味的争论。“历史筛选”论者说,任何作品都要受读者自觉或不自觉的选择,好的保留;坏的淘汰,这自然不无道理。但据此推论凡是没有受到重视的作品,必定是该淘汰的坏作品,却未必公允。比如,《梼杌闲评》就是一部受到冷落的小说,对于它的研究几乎还是空白,但这绝不能作为它思想平庸、艺术低下的证明。笔者认为,这是一部值得肯定的作品。下面谈一点不成熟的看法,以期引起人们对这部作品的关注。 一 《梼杌闲评》是以作者所处时代最重大的政治事件为题材的“当代小说”。它既是那一时代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的生动反映,又是通俗小说艺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从前一角度加以考察,可以见出它的认识价值;从后一角度加以评析,则可以看出它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0.
老舍的小说创作充满了悲剧意识和忧患意识。如小说《猫城记》、《离婚》、《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老舍的创作风格,源于作家发自内心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老舍小说的悲剧意识和忧患意识,是作家的一种美学追求,也是“爱”的另一种体现。他的带有苦涩味道的幽默,并非冷潮热讽,而是引导人们在笑人笑己中,把读者的精神升华到一个新的境界。  相似文献   

11.
张亚南 《兰州学刊》2010,(5):202-204
干宝以史学家的身份写《搜神记》,使得小说与历史互相掺杂,增强了《搜神记》的真实性,同时《搜神记》一书也真实地保存了当时民间的一些古代礼仪习俗的资料,可以让我们更加深刻的认识作品的社会背景与思想内容。  相似文献   

12.
小说在杂志上分期连载始于申报馆创办的《瀛寰琐纪》,它旨在吸引读者逐期购买,但由于连载时间过长,未能达到辅助行销的目的。出版小说有利可图,激发韩邦庆将未竣稿的《海上花列传》以分期连载形式刊出,从而出现近代第一个小说杂志《海上奇书》。但它以单篇小说为主打作品,未能成功地抓住读者,无法与单行本小说抗衡而停刊。从甲午战争开始,社会剧烈动荡,为报刊小说的繁兴提供了契机。以梁启超为首的维新派希望借小说影响普通民众,传播政治思想,从而创办了政治色彩浓厚的《新小说》杂志。《新小说》具有崭新的思想和丰富的内容,为后出刊物起到了示范和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13.
小说与社会的关系,是近代小说理论界的热门话题之一。这方面著述颇多,而观点不外乎两种:一是以梁启超为代表的,片面夸大小说的社会作用,完全颠倒小说与社会关系的观点;二是以黄人、徐念慈为代表的,认为小说既反映社会又反作用于社会的观点。那么,在近代后者是否彻底纠正了前者的偏颇,从而使正确的观点完全占了上风?学术界历来倾向于肯定的回答。如,刘柏青在《晚清的小说理论》一文中说:1908年以前“梁的观点一直成为统治的观点。到1908年《小说林》问世,东海觉我、黄摩西等人才对梁的观点作了有力修正。”(见《中国近代文学研究资料丛书·中国近代文学论文集(1949—1979)小说卷)裴效维在《近代小说理论的勃兴与价值》一文中认为:“从理论角度看,梁启超等人的观点显然是不科学的……然而,梁启超等人在理论上的缺陷,也很快得到了其他理论家的纠正”,从而“较好地解决了小说与社会的关系问题”。(见《中国近代文学百题》,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对此,我以为颇有值得商榷之处,因此提出质疑如下:  相似文献   

14.
笔者以伍尔夫的两部小说《达洛卫夫人》和《到灯塔去》为主要研究对象,深刻剖析两部小说中两位女主人公的相同点与不同点,以正确解读伍尔夫透过两部小说所折射出的女性主义思想,解构父权制,并指出人类内心希望与现实社会的矛盾所在。  相似文献   

15.
论清代传奇体小说发展的历史机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论清代传奇体小说发展的历史机遇陈文新清代是中国文言小说取得全面收获的时期,传奇体小说与笔记体小说都攀登上了各自的峰巅。其中,传奇体小说以《聊斋志异》为代表,追随者有和邦额《夜谭随录》、长白浩歌子《萤窗异草》等。传奇体小说是在明末至清康熙年间臻于极盛的...  相似文献   

16.
明代嘉靖以降,市民文化迅速扩张与繁荣,从日常生活的饮食起居到形而上的诗歌、戏曲、小说等,一切思想文化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异;其中,章回小说成为一道最引人瞩目的文化风景。从嘉靖元年到万历二十年,以《三国》、《水浒》的刊行为先导,共出现13种章加小说,打破了...  相似文献   

17.
赵伟 《理论界》2008,(12):151-152
卡夫卡的小说《变形记》开创了现代小说的先河,作者以丰富的想象力,大胆的笔触描绘了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冷漠,是对现代社会的一种强烈反思。本文从哲学角度分析了作品,从作者的写作风格,作品的主题和原型的角度解释了作品中从人类观点认识的荒谬之合理性。  相似文献   

18.
王凤仙 《东岳论丛》2014,(4):166-170
《小说丛报》是民初重要的文学杂志,其对辛亥革命的叙述是一种重要的文学现象。其中"革命加爱情"的叙事形态复杂多样,其革命叙述中的民族国家话语表现在小说文本的叙述声音与小说文本人物形象的建构中,其革命叙述中的人道主义话语表现为叙述者对革命者亲人生死别离之悲苦的关怀与对战争中平民苦难命运的书写。《小说丛报》对辛亥革命的呈现与反思构成了民初小说的丰富性与多样性,同时小说也以自身的话语行为参与着民初社会思想文化的建构。  相似文献   

19.
在“新民主主义”论的历史语境下,“突击文化”与“经济逻辑”间产生个体与集体、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冲突。这种矛盾在长篇小说《种谷记》和《高干大》中却因作者在冲突中确立小说主题的努力使两部作品出现文本上的裂隙:《种谷记》拖沓、结构松散、主题含混;《高干大》中段情节急转,主次情节混乱,小说的整体性大受影响。这使得二者刚跻身解放区文学的经典序列边缘就退了出来。不过,也正因此,《种谷记》和《高干大》保存了那个正走向全面体制化、同一化历史进程中的社会在文化、观念上的演变痕迹,使其以鲜明的过渡性特征成为历史转折期的文学标本。  相似文献   

20.
郝敬 《兰州学刊》2011,(1):108-114
文章选取成书时间与《史通》相近和稍后的《史记索隐》与《史记正义》,将其置于《隋志》和《新唐志》之间,对其引书中与“小说”相关的22种书予以重点考察,然后结合刘知几对采“小说”入史的态度,探讨分析了唐人所持的“小说”观念:以“道”为核心判断标准,外围概念随不同时期或不同史家对表达之“技”的认可程度而存在动态增减。这种以阐述“小道”为核心的“小说”观念,经由《汉志》《隋志》《旧唐志》《新唐志》直到《四库全书总目》,始终是史家著录小说的重要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