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突发公共事件预警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中国正处于突发公共事件的高发时期,而且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都将面临突发公共事件所带来的严峻考验。面对公共事件灾害的突发性和破坏性,必须建立和完善预警机制,抓好防灾救灾的基础准备工作,使人们面对灾难时变得更理性、更灵活、更团结、更有责任、反应更快,这既是提高突发公共事件预警管理和防御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的关键环节,又是迅速展开灾后重建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2.
“9·11”事件后国际形势的特点及走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9·11”恐怖袭击事件发生后 ,全世界为之震惊。然而 ,引起人们普遍关注的不仅仅是事件所造成的灾难性后果、事件是谁策划的、以及美国如何报复等直观层面的问题 ,而是更深层次的问题 ,即事件对美国国际战略、中亚局势、大国关系、全球经济、世界格局和我国国际环境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本文拟就这些深层次的问题进行粗浅的探讨 ,以期引起更深入的讨论。一  “9·11”事件使美国的国家安全战略、国际战略一度陷入困惑和混乱之中。自冷战以来所形成的、冷战后仍然起主导作用的那套传统意识形态定式和战略思维模式 ,面对“9·11”事件 ,似乎…  相似文献   

3.
网络事件的发生与"事件"本身的特征有关,更与行动者对"事件"的选择性建构有关。因此,社会焦点问题并不必然引起网络集体行动,只有当某个"事件"被人们感知并赋予其特定意义时才会引发网络集聚,这需要通过意义建构将个体性矛盾转化为社会结构紧张。以此为基础,网民还要对"事件"被赋予的多重意义建构进行理性取舍和融通整合,这需要通过"我们化"来达成网络共识。一旦上述过程得以实现,网络集体行动就开始了。  相似文献   

4.
深海碟影     
《阅读与作文》2009,(10):20-22
在给人们带来无穷遐想和众多猜测的不明飞行物事件中,没有一件能够比越来越多的不明潜水物,更令人们感到错综复杂的了。  相似文献   

5.
突发公共事件预警机制的理论构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我国目前正处在突发公共危机事件的高发时期,而且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将面临突发公共危机事件所带来的严峻考验。面对突发公共事件灾害的突发性和破坏性,政府更应关注的是一定要抓好防灾基础准备工作,从思想理论上解决好关于突发公共事件预警机制构建的指导思想,影响预警机制构建的因素和预警机制构建的原则这些基本问题,使我们在面对灾难时变得更理性、更灵活、更团结、更有责任、反应更快。这既是提高突发公共事件预警预控管理和防灾赈灾能力,最大限度减少损失的关键环节,也是迅速展开灾后重建的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6.
深海碟影     
《可乐》2010,(2):72-73
在给人们带来无穷遐想和众多猜测的不明飞行物事件中,没有一件能够比越来越多的不明潜水物(USO),更令人们感到错综复杂的了。  相似文献   

7.
我们现在处在一个社会转型期,各种各样的道德行为失范现象层出不穷,其中以道德冷漠最为显著。小悦悦事件使得人们感慨道德冷漠已经愈演愈烈,人们开始思考如何规避此类事件。通过对此类事件的分析,从历史原因、现实原因两个方面分析、探讨"道德冷漠为什么会出现"的问题,进而从改善社会道德风尚、对道德控制进行协调整饬,以及个体道德的自我完善三个层面避免道德冷漠事件的再次发生,提升整个社会的幸福感。  相似文献   

8.
2005年底发生的松花江污染事件曾引起社会公众和媒体的广泛关注,喧嚣过后已经淡出了人们的视线,但理性的法律和法律人不能这么健忘,反思松花江污染事件、发现蕴藏其中的具有一般性意义的问题,并以此为契机加快完善社会公共管理与制度建设的进程,是超越事件本身的需要。理性的分析与总结需要的不是感性的臧否、不能止步于群情激愤,更需要的是冷静地返回事件本身、在掌握基本事实的基础上进行更多的思考,反思爆炸事故中的企业的社会责任、事故处置中的政府责任、国际广泛关注下纠纷解决机制如何创新以及公害救济与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建立等深层次问题,最终预期一个理性制度安排的确立。  相似文献   

9.
中国高风险社会的传播生态与发展逻辑给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出了新的挑战。一方面,高度媒介化的社会不仅凸显了媒介逻辑,更结构性地增加了社会治理的系统维度;另一方面,媒介化治理也是对国家治理现代化内核的一种有益补充。媒介化治理的前提需要承认治理“问题”是一种动态性过程。而媒介化治理对过程性的强调,既体现在其深入事件内部的整个历时性过程,还体现在其注重事件与事件之间的关联,抽取出其中系统的情绪传播、风险传播主线,更凸显以情景和场景的视角对事件中问题进行治理。这恰是媒介化治理以问题为主线、以问题治理为目标指引的建构。  相似文献   

10.
互联网中伴随热点事件广为流传的“梗”具有解蔽与遮蔽两方面的作用。一方面,“梗”解蔽着人们对热点事件的感性认知,从“人寓于梗”的具象化存在,到“人追寻梗”的趣缘结构,最终形成“人输出梗”的感性意识形态,充分彰显了公众对于热点事件的感性认知与价值认同;另一方面,过度抢占公众视野的“梗”使人们陷入人云亦云式的共在关系与巴赫金式的狂欢中,遮蔽了公众对热点事件的理性之思,引发理智缺失、盲目跟从的舆论乱象。克服热点事件中“梗”的遮蔽问题,需要发挥“梗”的“技术调节”作用,形塑人们对热点事件的正确认知,这也为新媒体时代处置热点事件舆情提供了新的视域。  相似文献   

11.
当今中国,道德失范事件被屡屡曝光,引发了人们对此类事件的诸多思考。探究当前社会道德失范频发的成因,必须对问题的形成根源和作用机理进行全面的动态的分析。人们对道德准则的遵守,受到其生活环境、教育经历、人生观、价值观的影响,社会道德失范成因的探寻,要从这几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2.
喧闹的文本——媒介文化文本视阈中的“李刚门”事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层出不穷的众多媒介事件中,"李刚门"事件影响力之大,影响范围之广,影响深度之深引起国内外广泛的关注,并在多话题范围内展开激烈的讨论。如果将作为年度媒介事件的"李刚门"事件放置于媒介文化文本语境中予以阐释,不仅可见其纷繁复杂的各种媒介文本的高密度聚合,而且其中所形成的话语角力场、话语微权力的匿名表达等更应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3.
棉兰老岛的屠杀事件触发了人们对正义的拷问。千年以来,学者们对正义各执一词,有人注重从平等去诠释,有人更着眼于自由,然而却都各有缺陷,笔者认为,并无亘古不变的正义,正义有其底线,她存在于人们的感觉、情感和意志当中。  相似文献   

14.
依法平等保护各种所有制企业产权是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的内在要求,然而鲜有文献讨论产权权利束中收益权保护是否以及如何影响企业价值。2019年,央企股权激励改革取消激励对象股权激励收益上限限制,为研究收益权保护的效果及机制问题提供了机会。基于央企上市公司层面的微观数据,采用事件研究法对该改革事件的效果及机理问题进行研究。研究发现,与功能性央企相比,竞争性央企在政策颁布期间获得了更高的累计超额回报,改革事件的价值效应显著。机制检验发现,改革事件的价值效应在代理问题和异常在职消费更严重的情况下更显著。结果表明,股权激励改革事件主要通过影响法律所有权、增加激励强度和影响心理所有权、稳定心理预期两条路径对企业价值产生影响。异质性检验发现,改革事件的价值效应受管理者权力、股价信息含量以及地区市场化程度的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15.
英汉跨文化语用研究的焦点问题涉及表层的语言形式的选择,以及深层的社会文化价值取向。英汉社会文化价值的差异主导人们选择不同的语言规则,这些规则制约着语言形式,以至于在对待冲突或矛盾、提出请求、表示拒绝和异议的具体言语行为和事件中,这些语用规则既有对应,更有差异。深化对英汉语用规则差再的认识,有助于我们克服跨文化交际失误。  相似文献   

16.
《社区》2010,(6)
在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同时,社会生活领域中出现的问题也越发引人关注,一些新词,比如问题住房、问题食品等屡见报端,这表明了人们对商品质量的某种担忧;另一方面,人们对社会生存的软环境也有了更  相似文献   

17.
山东潍坊“毒姜”事件再次引发人们对蔬菜安全安全问题的担忧.农药生产厂家和销售商非法谋利、农民农药知识匮乏且急功近利和政府监管部门监管不力出现安全漏洞是“毒姜”事件发生的原因.为避免“毒姜”类似蔬菜安全事件再次发生,必须严惩剧毒农药的违法生产厂家和销售商,教育、处罚使用剧毒农药的普通姜农,追究政府监管部门的责任,强化安全监管,更要积极探索预防蔬菜安全问题的新思路、新办法:加强农药生产企业监管,鼓励农药企业兼并重组;鼓励低毒高效农药研发,落实补贴政策;大力发展基地农业,提高农业生产集约化程度.  相似文献   

18.
近来中日钓鱼岛争端是人们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国际、国内各大媒体争相报道钓鱼岛事件。本文以《人民日报·海外版》对钓鱼岛事件的报道为文本,从报道议题、报道体裁、报道倾向等方面入手,简要分析其在关乎领土主权问题这一重大政治报道中对外报道的倾向和策略,并提出存在的问题,以期望进一步改进我国的对外报道工作。  相似文献   

19.
1946年的上海摊贩事件是两个性质运动的混合,之前的研究多集中在对事件过程的史实清理层面,缺少对摊贩事件中各方的利益争夺和政府应对的分析。本文拟在前人史实探索基本清楚的前提下,对1946年上海的社会经济状况和摊贩的经营状况、国民政府上海市政府和国民党上海市党部的应对及事件的社会政治意义加以阐发,以期更深入地了解当时的社会状况,并对整个事件给出更深入的结论。  相似文献   

20.
基于"西南地区民主改革口述史"的调查实践与访谈经验,本文认为在中国的社会文化场景下的人类学口述历史调查,应结合事件的口述史和个人的生命史."民主改革"的口述史研究不能只局限于对政治制度的考察,更应从人们的社会生活出发来贴近历史,关注历史事件中所牵涉的情感、体验与心态,从而体现"人类学的历史研究"的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