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中介语中的语用失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介语语用失误受多种因素影响,如学习者的目的语水平、语用迁移和学习者的交际身份等。研究表明,高级阶段的学习者一般能够选择比较恰当的语用策略,而低水平的学习者通常会在交际任务中遇到较多的困难。语用迁移是交际迁移的形式之一,来自母语的负向语用迁移会对学习者的语用能力产生干扰,并导致语用失误的频繁发生。此外,交际身份的变化也会使第二语言学习者的语用失误表现出不同的规律和特点。  相似文献   

2.
语言迁移现象指在二语习得过程中学习者已经掌握的语言知识和技能对目标语言知识和技能所产生的自动的潜意识的影响。避免过分强调母语对外语学习的负迁移而忽视其正迁移,从语音、词汇、句法以及文化方面描述外语学习中母语和目标语之间存在的多层次的正、负迁移,并在外语教学中对母语与目标语之间的共性给予更多的关注,可以促进母语在二语习得中的正迁移。  相似文献   

3.
语用迁移研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用迁移研究是语际语用学与二语习得研究相结合的交叉研究领域,它研究语言习得者的母语和文化语用知识对二语习得的影响。国外语用迁移研究在语用正迁移和负迁移两个领域取得了新的进展,正迁移并不必定促进二语习得,而负迁移并不总是造成负面效果。但是,语用迁移研究对语用可迁移性、语用迁移与语言水平之关系、语用迁移所导致的语言变体及语言规范等问题关注不够,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将推动语际语用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曾宣 《南方论刊》2009,(9):106-106,103
语言迁移是中介语构建中的重要手段,本文主要从语音、词汇、句法、语用几个层面,论述了中介语构建过程中母语对外语学习的负迁移,并提出了克服中介语构建中负迁移的途径,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5.
王立非和文秋芳的研究表明,母语能力可以迁移到二语写作中。这种迁移包括表层的负迁移和深层的正迁移。母语负迁移是造成学生写作中错误的一个重要因素。基于表层的英语语言的模仿、推行词汇组合和培养中英文转换理念都有助于克服母语负迁移对写作的消极影响。同时,基于深层的强调对语篇进行整体性阅读、掌握目标语的篇章结构知识和利用母语思维构建目标语深层写作框架的做法体现了利用母语正迁移对二语写作的积极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第二语言学习者获得语言能力的心理学基础与母语习得是完全不同的。95%的第二语言学习者在语言能力的获得上出现僵化现象。语言的迁移过程,由训练造成的迁移过程,过度概括,学习策略与交际策略可以看作是僵化产生的心理学基础。在外语教学中,有必要从语言学习者的学习心理、学习策略、交际策略和教师的教学方法等各个方面进行调整,使中介语努力向目的语系统趋近。  相似文献   

7.
在二语习得中应开发利用母语迁移这一不可缺少的背景资源,实现二语习得效率的最大化。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母语思维的积极作用,提高学生的目的语基本技能。母语是获得目的语的支持者,是第二语言习得的润滑剂,我们应该积极运用母语的这种功能快速并有效地获得目的语。因为在我们大脑里的母语语言模式架对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它能帮助学习者建立新的目的语语言模式架。对母语迁移的研究有助于帮助了解第二语言学习的特点,指导第二语言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8.
语言迁移即母语迁移,是指语言学习者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对已有知识进行自动的潜意识的利用过程。任何人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都或多或少地受到母语的影响。文章着重研究英语语法学习中的母语负迁移现象及应对策略,旨在帮助人们掌握一些应对母语负迁移的方法,减少母语负迁移,提高英语语法学习的成效。  相似文献   

9.
黄玉花 《浙江社会科学》2012,(5):117-119,123,159
韩国语背景的学习者在汉语写作过程中经常出现母语迁移现象。母语迁移的发生主要取决于韩国语的标记特征、学习者对汉语的心理距离和学习者的语言加工能力;母语迁移具有分布的不平衡性和僵化特征。  相似文献   

10.
阅读能力是二语学习者必备的基本技能,提高二语阅读能力也是二语学习者重要的学习目标。本文以语篇衔接与连贯理论为基础,从二语教学实践出发,结合二语阅读教学中的实例,讨论衔接与连贯理论指导下的英语阅读教学途径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从段落、句子、词汇和标点几个方面,提高二语学习者对语篇连贯的认识,并帮助二语学习者产出连贯的语篇,最终提高语篇分析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1.
影响第二语言习得的因素有很多,而母语迁移却在其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在一般情况下,我们都认为,母语在二语习得的过程中只会产生负迁移,而母语在产生负迁移的同时,也可以产生正迁移。本文从语音,句序,写作,阅读等几个方面简单的阐述了一下母语在二语习得中的正迁移,并建设性地提出在外语教学中要更多的关注母语与目标语之间的共性,从而促进母语在二语习得中的正迁移。  相似文献   

12.
以英语专业学生为对象,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法,考察学习动机和文化认同对学习者目的语语用能力发展产生的影响。结果显示:学习者的工具型动机与语用能力呈微弱正相关态势,融入型动机与语用能力呈显著正相关态势;学习者对目的语的文化认同与语用行为表现呈微弱正相关态势,而母语文化认同与语用行为表现呈显著负相关态势。即,学习者较低的融入型动机和对母语文化的强烈认同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学习者对语用规范的学习,并影响其语用行为表现。  相似文献   

13.
语言迁移是二语和多语学习过程中的主要特征之一,特别是学习初期,语言迁移的影响尤为强烈。对于语言学习中的迁移研究多见于二语,而三语习得作为一个新兴研究领域,近年来逐渐成为研究热点。文章以语言迁移理论为指导,从三语习得的角度,探究以汉语为母语的高校英语专业学生在第三语言德语习得过程中语言迁移现象并分析产生该现象的原因,以期减少英语知识对德语学习的负迁移,提高德语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14.
陈淑芳 《云梦学刊》2003,24(3):114-116
应用语言学家认为在二语的学习和使用过程中,话语迁移现象是普遍存在的、不可避免的。在中国,大多数英语学习者是在一语发展比较成熟的情况下开始学习二语的,话语迁移现象尤为普遍。话语迁移是一项被人忽略且极富挑战性的研究。中国英语学习者在礼貌语和话语的连贯性方面存在许多严重的话语迁移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学习者母语交际策略和母语文化的迁移。  相似文献   

15.
影响社会语用负迁移的主要因素有语言意识因素、社会语言因素、语言距离与心理类型学因素等.为此,在第二语言习得中,为了更好地避免社会语用负迁移,在外语教学中应多进行对比分析教学,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重新认识语言的交际、信息和思维的三重功能,多读原著,鼓励学习者大量输入目的语,提供多种言语行为策略,使用优化的翻译教学法,提供更多的真实语言环境等,以提高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语言综合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16.
对比分析、错误分析及中介语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主要涉及三种语言:学习者的母语、第二语言和中介语。由于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受到不同理论的影响,第二语言研究者经历了从对比分析,即时比学习者的母语和第二语言,到错误分析,即对比中介语和第二语言,再到研究中介语本身的过程。这三种语言分析手段各有优缺点,都对揭示外语学习过程起到了重要作用,对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7.
由于研究层面、研究方法的不足,以及对于学习者心理因素和学习策略的关注不够,人们对母语在二语写作中的作用仍然没有清楚的认识。因此,建立一个全面的母语迁移模型,采取混合研究的方法,关注学习者的学习策略和认知心理,有助于提高英语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18.
李庸 《北方论丛》2010,(3):52-55
在词汇的历时语法化过程中,语篇语用是重要的促变因素。语篇凝固主要包括语篇义的定型化和语篇组织的句法结构化,前者指语篇的意义凝固到语篇中的某一语言项上,使之成为具有常数性质的语言单位,后者指一个语篇组织凝固为一个句法结构。在汉语语法史上,很多虚词和短语的形成都经过了语篇凝固的语法化机制,是语篇整合的强制性结果。  相似文献   

19.
从中介语及其石化看建构主义指导下的语言学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二语言习得是学习者构建自己中介语的创造性过程,由于学习者受母语迁移、学习策略、训练转移、交际策略等因素的影响会发生中介语的石化,强调学习个体在获取知识方面的主动建构作用的建构主义理论,为中介语的顺利过渡提供了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中国学生英语笔语语料库(WECCL)中without的使用情况,目的在于探索中国英语学习者的中介语发展特征。结果发现:without的搭配偏于单一,约30%的搭配只有一个名词,语法错误占一定比例主要表现为缺少-ing标记;语义不清,把without简单用作"不,没有"。在无法准确表达意思时,借助于母语词汇的逐词翻译。主要原因是受母语迁移影响,二语学习者过度依赖常用词语和高频率搭配模式。母语为其它语言的英语学习者以及本族语者的without的使用情况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