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敦煌变文集》的问世极大地推动了敦煌变文的研究。1997年出版的《敦煌变文校注》是迄今录文最可靠、内容最丰富、校注最精当的变文全辑本。本文对其中几篇《维摩诘经讲经文》提出若干补校意见。  相似文献   

2.
敦煌变文中的被动句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敦煌变文是一种用民间俗语写成的,盛行于中唐至宋初的通俗文学作品。它不但在中国俗文学史中有着崇高的地位,而且由于它所使用的语言与当时的口语十分接近,因此,也就成为汉语史研究的一种十分宝贵的材料。自从王重民等六同志将散落在各地的七十八种变文校录汇辑起来,出版了《敦煌变文集》以来,二三十年间,一些语言工作者对敦煌变文中的语音、词汇、语法现象作了不少的研究工作,出了一些成果。但是,就敦煌变文在汉语史研  相似文献   

3.
敦煌遗书残卷《王昭君变文》的创作时间一直没有定论。对变文中提及的时间、地理概况、专有名词及当时的社会历史因素等进行分析可知,变文的创作时间大概是在公元7 8 0年至8 3 0年之间,或者更晚一些。  相似文献   

4.
《敦煌变文集》、《敦煌变文集新书》、《敦煌变文校注》、《敦煌变文选注》等对《破魔变》作了极有价值的校理和疏释,但亦存在一些值得商榷之处.就诸家对《破魔变》的31则校释提出商补性意见,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5.
四川与变文     
变文历来是敦煌学的一个重要研究对象.变文与唐五代时期的四川地区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变文在蜀地的兴盛,与巴蜀文化的独有特征有关.而四川地区在唐五代与敦煌地区的频繁交流也就反映在变文中.  相似文献   

6.
《敦煌变文校注》、《敦煌变文选注》等对《孔子项讫相问书》所作的校理疏释中,存在一些可商榷之处,笔者就其中的40则校释提出商补性意见。  相似文献   

7.
向达等六家辑校《敦煌变文集》,给变文的校读做了开创工作,变文由此渐近于可读。也正唯是开创工作,留下来的有待于弥缝的罅漏也就不少。徐震堮先生作《敦煌变文集校记补正》、《再补》,发表于《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我又继徐先生加以补充,综两人所得,约一千几百条。现在把涉及训诂假借或较难通晓的条目节录于下,名之为“录略”,以备读变文和治唐五代民间语言文字者参考。  相似文献   

8.
一般认为《伍子胥变文》《李陵变文》为《史记》《汉书》中相关内容的演义,笔者认为这两篇变文不仅仅是对历史故事的演义,其实是借演义之表象抒发当时敦煌人民的现实心理。敦煌作为古代的边关之地,在每个朝代的国势衰微之时,时常面临被异邦侵占的命运,因而产生了当地人民对家园回归的渴望。产生于唐末敦煌地区的《伍子胥变文》《李陵变文》借主人公相似的被流落家园的命运来表现当时敦煌人民寻求归家归国的悲伤而不绝望的心境。  相似文献   

9.
敦煌变文中的三种动补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敦煌变文中的三种动补式刘子瑜晚唐五代是古代汉语向近代汉语过渡的重要时期,敦煌变文是这个时期的一部以口语为基础的重要文献。所以,从汉语史的角度对变文语法进行考察有助于我们了解古代汉语向近代汉语过渡时期的语法面貌。本文把变文作为一个封闭系统,采取定性定量...  相似文献   

10.
虚词丰富是汉语的特点之一,因而虚词研究也便是汉语研究者历来重视的课题。敦煌变文中有许多虚词的用法,在今天看来比较特殊,值得加以探讨。蒋礼鸿先生的专著《敦煌变文字义通释》用了大约三分之一的篇幅来研究变文中的虚词,探微索隐,颇多发明(见该书第六篇“释虚字”)。本文拾遗补漏,就几个尚未被人注意的虚词谈些浅见。为了避免主观臆说,尽量搜寻时代相同或接近的其他著作中的语言材料作为旁证。有些虚词在  相似文献   

11.
《双恩记》变文是敦煌写本,很长,约于一九七三年,由苏联劫藏者整理印行。听说不久,法国汉学家保罗·戴密微对苏联整理的意见提出许多问题;不久,台湾省学者潘重规也曾有文讨论及此。——此三文我都未见,而对变文的故事如何,“双恩”含义究竟如何,多年来心向往之。它在国际“敦煌学”内已热过一阵,在国内则始终是冷的,不应当。国内有了第一代的《敦煌变文集》已二十多年,内容依然停滞在七十八篇,且多不是变文,早该有第二代的东西问世了,而至今寂然。旁观敦煌歌辞总集,已由第一代一六四首,到第二代五四五首,到第三代  相似文献   

12.
变文原为通俗作品的抄本,错讹甚多,加以用字多俗别体,记录的又大都是当时口语,不免益滋迷误。虽经诸大家校勘,疑阙容有未尽,标点亦间有失当处。以下谨就愚见所及,拈出点校可商榷者若干事,以供参酌。引用材料,除少数几例系《敦煌变文论文录》后附《苏联所藏押座文及说唱佛经故事五种》之外,均采自《敦煌变文集》。凡属《变文集》引文,其后均只注篇名、页码。另为便于排印与观览,引文一般改用通行的简体字,个别必须保留的繁、异体字不在此限。  相似文献   

13.
变文原为通俗作品的抄本,错讹甚多,加以用字多俗别体,记录的又大都是当时口语,不免益滋迷误。虽经诸大家校勘,疑阙容有未尽,标点亦间有失当处。以下谨就愚见所及,拈出点校可商榷者若干事,以供参酌。引用材料,除少数儿例系《敦煌变文论文录》后附《苏联所藏押座文及说唱佛经故事五种》之外,均采自《敦煌变文集》。凡属《变文集》引文,其后均只注篇名、页码。另为便于排印与观览,引文一般改用通行的简体字,个别必须保留的繁、异体字不在此限。  相似文献   

14.
《敦煌变文集》的称数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敦煌变文以接近口语的形式写成,是研究唐五代时期汉语语法的宝贵资料。本文从“称数的基本方式”、“定数和不定数”、“倍数、分数及其他”等三个方面,采用统计见次率的方法,对敦煌变文中的称数法作了客观的描写。最后附带归纳了变文中所出现的量词。  相似文献   

15.
在敦煌世俗变文中,历史故事变文和民间传说变文是两种故事性和戏剧性较强的说唱类作品,这两类变文在主题和内容方面,对后世戏剧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历史故事变文主要以有说有唱的单线叙事方式,为戏剧故事的表演提供了一种重要的叙述手段.民间传说变文中所演绎的故事在发生之初就具有明显的民间性,而在其故事文本逐渐形成和流传过程中,其故事自身始终与民间文化相表里,并最终在元明时期成熟戏剧的表演中定格为一种戏剧文化.  相似文献   

16.
《敦煌变文》用韵考(续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变文的用韵,如前所述,是以唐五代汉族人民口头语言为依据的。由于它在都城长安和西北其他通都大邑比较流行,可以断定:它所用的音韵就是当时西北方言的音韵。因此,我们可以据以考定当时西北方言的韵部。我最近写了一篇《敦煌变文韵谱》,就是根据《敦煌变文集》,摘录变文韵脚,加以分析排比,把它分为二十三个韵部,其中包括阴声韵支微、灰哈、鱼模、萧豪、歌戈、家麻,尤侯七部,阳声韵东钟、江阳、真文、寒  相似文献   

17.
向达等六位先生编校的《敦煌变文集》一书(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以下简称《变文集》),先后经徐震堮、蒋礼鸿、刘坚、陈治文、项楚等先生的校勘,发疑正讹、祛惑释滞,解决了该书在校勘上的不少问题。不过,校书如扫落叶,问题很难扫清,笔者细读此书,发现可商订之处仍复不少,因撰《敦煌变文校勘拾遗》一文,揭橥《变文集》在校勘以及标点上的失误凡二十二条,已刊于《中国语文》1983年第2期。  相似文献   

18.
项楚先生《敦煌变文选注》(巴蜀书社1990年版,以下简称《选注》)出版后,在学术界反响至钜,被誉为“是目前敦煌变文研究的集大成之作”。笔者用心细读,受益良多。但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此书在文字校释方面依然有诸多漏失之处,今摘录数例如下,以求教于项先生和专家学者。  相似文献   

19.
敦煌变文是盛行于唐五代时期的一种说唱夹杂的特殊文学体裁。它们以当时流行的最为通俗的口语写成,其中出现了大量的口语词汇,表现了变文词汇系统的特点。这方面的研究前辈学者已经做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工作,其中最突出的是蒋礼鸿先生的《敦煌变文字义通释》,被公认为目前敦煌变文词汇研究的权威性著作,为变文的词汇研究开创了局面,树立了楷模。本文就变文阅读过程中发现的一些字、词的意义做一些  相似文献   

20.
“敦煌学”即“敦煌吐鲁番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也是一门国际性学科。因此不论是研究文史的还是研究科技的,也不论是中国的还是外国的,都可以进入这块宝地。我们杭大就有许多研究者进入了这块宝地,而且前辈已在这块宝地上开拓了一条道路。这条道路就是“敦煌语言文字学”——具体地说,这门学科包括文字、音韵、训诂等专门学科。例如姜亮夫先生的《敦煌瀛涯韵辑》就是一部音韵学著作;该书最后一卷《俗字谱》,又是文字学著作。又如蒋礼鸿先生的《敦煌变文字义通释》,旁引博辨,考释了一大批敦煌变文中出现的字和词,就同时是文字学和训诂学著作。再如郭在贻先生的《训诂丛稿》、《训诂学》以及一批单篇论文,使大多是考释俗字、俗语词的,有不少是属敦煌学的。这三位先生的著述代表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