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简讯五则     
据法国《世界报》1992年11月20日报道,由50位法国史学家历时6年完成的长篇史书《法国右派史》,最近由法国加利玛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共分三卷,长达2500多页。第一卷:政治;第二卷:文化;这第三卷:感觉。《法国右派史》不仅是一部论述右派政治命运的专著,它还分析探讨了法国的右派文化和思维方式,可称得上是一部有关法国右派的百科全书。该书的作者从史学、政治学和社会学角度,对法国右派做了较全面的分析,但重点是政治文化。  相似文献   

2.
一继喧嚣一时的"新哲学家"之后,法国文坛上最近又出现了一批自称"新右派"的青年.这批人以《费加罗报》星期增刊《费加罗杂志》为主要阵地,著书立说,推波助澜,公开反对民主和社会平等,歪曲和阉割当代生物学和遗传工程学的科学成果,大肆宣扬"杰出人物统治  相似文献   

3.
在萨特和阿隆逝世以后,77岁的C.列维-斯特劳斯是法国思想的最后一位巨人.他在国外比在国内有名.他的巨著远远超出了他本来的学科——人种学的范畴,对"人文科学"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在二十世纪最杰出的学者中,是他提出了结构主义,这一思想引起了许多评论和曲解.列维-斯特劳斯在接待法国《快报》记者时,对此发表了简明扼要的看法.列维-斯特劳斯在谈话中自称是三十年代工人国际法国支部的成员,是"忠于马克思的老牌右派无政府主义者".  相似文献   

4.
法国著名哲学家M.富科于1984年6月逝世.目前,法国进入了热烈讨论他的理论思想和哲学论著的时期.法国最近建立了"富科中心".子夜出版社出版了著名富科研究专家G.德勒兹撰写的《富科》.法国《学报》、《批判》、《争论》和《文学画报》等杂志同时开辟专栏,介绍富科生平、他的哲学思想及影响.这一切说明,富科的思想具有现实意义,至今仍有巨大的影响,他不仅仅是一位过去时代的杰出代表.G.德勒兹与法国《新观察家》记者的谈话,是一篇很有代表性的访问记,现译介如下:  相似文献   

5.
法国的政治结构是否要颠倒?法国是否经历着一场了不起的文化革命?法国历史学家、社会学家和人口学家E.托德在他即将出版的《新法国》一书中肯定地回答了上述问题。本书分析透彻,结论颇有挑衅性。下面是他的答《观点》周刊记者问。  相似文献   

6.
法国哲学家和法学家M.塞尔的《自然契约》是一部最深刻揭示当代问题的论著。他在书中探讨的核心问题是地球。法国《新观察家》周刊采访了他,并将采访录发表在该刊1990年第1325期上。现摘译如下。  相似文献   

7.
1986年初,为庆贺著名法国宗教史学家,新比较神话学的创始人G.迪梅奇尔(Georges Dumézil)88寿辰,法国学术界、出版界和新闻界纷纷撰文,开辟专栏或出书介绍这位法国人文科学界的老前辈,赞扬他为世界人文科学作出的卓越贡献.与此同时,法国加利玛出版社出版了他的《波利耶上校的上帝》和修订本《洛基》.但这位法国思想界的伟人却不幸于1986年10月11日在巴黎溘然长逝.人们对他的突然去世深感悲痛.法国著名结构主义人类学家C.列维-斯特劳斯在悼念迪梅奇尔的文章中,对他作了高度评价,把他比作打开人类精神建筑之门的钥  相似文献   

8.
法国冈城大学哲学教授L.费里专门从事康德哲学理论的研究工作,发表过数部有关方面的论著。他的第一部论著:《政治哲学》(法国大学出版社)发表于1984年,1985年他与A.勒诺合著发表《68思想》,并因此而闻名法国。近年来,他又连续发表两部颇有影响的论著:《唯美人》(格拉塞出版社,1990)和《新生态秩序》(格拉塞出版社,1992)。饼年初,费里接受了法国《文学杂志》记者F.埃瓦尔德的采访,针对“为什么我们始终处于哲学的‘康德阶段’和未来哲学的任务”这两个问题阐述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法国新小说派作家克洛德·西蒙(Claude Simon)系1985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自1901年诺贝尔文学奖设立以来,西蒙是荣获该奖的第12位法国作家.瑞典文学院表彰他"在描写人类的生活状况中将诗人与画家的丰富想象力与他对时间的深刻理解紧密地结合了起来".西蒙获奖的消息使法国文学界感到震惊,因为过去评论界一贯推崇罗伯·格里耶和娜塔莉·萨罗特为法国新小说的先驱者.如今,法国文学界对西蒙也刮目相待了.《费加罗报》载文甚至将他捧为"新小说之父".西蒙的早期作品基本上采用传统手法.六十年代是西蒙小说创作最辉煌的时期,在这个年代,他的作品逐渐形成非常独特的文学语言和新的形式.美国《当代小说评论》杂志1985年(第5卷)第1期曾为西蒙出版专集(当时西蒙尚未获奖),刊登了16篇有关他的文章,其中有他的讲演、谈话以及对这位作家和他的作品的评论.我们在这里选译3篇,以飨读者.关于西蒙的简历请参看本刊1986年第2期.  相似文献   

10.
据法国《新观察家》周刊1990年第1344期报道,93岁高龄的著名英籍德裔社会学家N.埃利亚斯与世长辞。N.埃利亚斯1897年生于德国的布雷斯劳(弗罗茨瓦夫,现属波兰),早年在瑞士的弗里堡和海德堡上学时曾是K.雅斯贝尔斯和胡塞尔的学生。他一生曾发表过多部社会学论著,其中影响最大的有:《文明的进程》(两卷本,1939)和《上层社会》(1969)。他的最后一部自传体著作已由法国布吉瓦出版社翻译出版,题为《行将就木者的孤独》。  相似文献   

11.
法国《新观察家》周刊第777和778两期连载一篇调查报告,题目是《法国:五十名尚不知名但很有前途的人》.其中包括以下两人:昂热洛·里纳尔迪(小说家,三十九岁):他写了四部小说,即《总督的包厢》(1969年);《阿特朗特家族之家》(获1971年费米纳奖金);《遗忘的教育》(1974年);《法兰西的太太们》(该忙在两年前曾引起轰动).他经常看圣西门的书,但却乐意描写阴谋事件、寻找灵魂和道德堕入的各种陷阱和阴谋的洞穴.  相似文献   

12.
据法国《世界报》1990年3月13日报道,92岁的著名法国诗人、小说家、超现实主义的奠基人之一P.苏波于1990年3月12日在巴黎他的寓所中与世长辞。P.苏波1897年8月2日出生于法国夏维尔。1917年,他的第一部诗集:《玻璃鱼缸》问世,并从此开始了他的长达半个世纪之久的创作生涯。1919年3月,他与阿拉贡和勃勒东共同创建法国第一部具有浓厚超现实主义色彩的刊物:《文学》杂  相似文献   

13.
“新哲学家”是本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在法国出现的新流派,他们在现代法国的意识形态生活中起着十分显著的作用。目前,关于“新哲学家”的议论尚未停息,他们的著作仍旧大量发行。前不久又出版了J.伯努瓦的《法国共产党瓦解的过程》(巴黎,1979)、M.盖兰的《哲学家的天才》(巴黎,1979)和B.列维的《法国的意识形态》(巴黎,1981)。而且,“新哲学”早已超  相似文献   

14.
据法国《文学杂志》1991年第292期报道,著名人类学家C.列维-斯特劳斯以及他的结构人类学再度成为法国学术界关注的重点。最近,评论、采访列维-斯特劳斯的文章接连不断地在法国的各主要报刊杂志上发表。在他的《猞猁的故事》问世之后,法国的一些出版社相继出版了一组  相似文献   

15.
法国当代著名文学家让·雷蒙(Jean Raymond)应南朝鲜西江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邀请,于1986年11月22-29日进行访问,期间,高丽大学法国文学教授金华荣请他就法国文学现状发表自已的看法.本文是让·雷蒙同金华荣的谈话记录.让·雷蒙1925年出生于法国马赛,在法国艾克斯(普罗旺斯地区)大学执教法国现代文学近30年.1953-1955年,雷蒙曾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讲课,1955-1957年在越南西贡大学讲授法国文学.雷蒙的小说创作甚丰,先后发表过《纽约的废墟》(1959)、《讲演》(1961)、《铁栅》(1963)、《两个春天》(1971),《黄金与绸缎》(1983)等.雷蒙也是法国知名的文学评论家,曾发表过《为了加布里埃尔》(1970)、《文学与现实》(1965)、《欲望的诗学》(1974)、《文学的实践》(1978)、《同吉耶维克的谈话》(1982)、《让·托尔特尔》(1984)等评论集.  相似文献   

16.
沙文汉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一九五七年被错划为“右派”后,仍无限忠诚于革命事业,他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在十分困难的条件下,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历史进行认真地研究,完成了一部七万多字的《中国奴隶制度的探讨》的文稿(下简称《探讨》),体现了一位无产阶级革命战士的高风亮节。随着沙文汉同志错划右派问题得到改正,《探讨》一文终于重见天日,《浙江学刊》一九八三年第三、四两期连续刊载了《探讨》全文,使我们有幸认识了沙文汉同志剔精抉微研究历史的科学态度和方法,以及让人耳目一新的古史分期意见。  相似文献   

17.
据法国《文学杂志》1989年第257期报道,著名人类学家C.列维-存特劳斯与法国新闻记者D.埃里邦合著的《看今昔》,最近甲法国奥迪尔·雅各布出版社出版。该书实际上是一部以问答形式撰写而成的法国思想史。两位作者在书中畅所欲言,谈古说今。列维-斯特劳斯不仅回顾了自己过去几十年的学术生涯和最近半个多世纪的法国思想史,而且追溯了法国人类学的产生,以及目前的研究状况。他们倾心交谈,列维-斯特势斯向埃里邦讲述了他所走过的道路:从他的童年时代,他的处女作的问世,谈到他的成功和今后的打算。谈话  相似文献   

18.
联邦德国《法兰克福汇报》记者J.阿尔特维格最近发表了一部论著,题为《思想共和国》(法国格拉塞出版社)。这个共和国正是法国。作者在书中特别列举了联邦德国知识分子对法国文化生活的不同看法。这里,他介绍的是德国人对法国知识分子的看法。问: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法国在联邦德国的形象是通过几位杰出作家体现的?  相似文献   

19.
法国著名经济学家居伊·索尔芒(Guy Sorman)生于1944年,1964年毕业于法国巴黎政治学院,1969年曾就读于法国国立行政学院,1970年起执教于巴黎政治学院并在美国加利福尼亚、纽约和阿根廷等地从事教学工作,现任法国第一个有关地方行政管理的索尔芒出版社社长.他著有《美国保守革命》(1983年)、《自由决策》(1984年)和《国家最小干预》(1985年)等专著,其中《自由决策》曾获1984年法兰西学院奖.上述三本著作在法畅销,已有英文、日文、意大利文、德文等译本在一些国家发行.本文是他在1986年11月3日至10日应中国社会科学院邀请来华访问时的讲演稿.作者在理论上是反对计划经济的,但文章写得严肃.文中对计划经济的批评和对"自由主义"的鼓吹也许有失之偏颇之处,但他提出的一些论点或许对我国学者有所启发.现将译文摘要发表,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20.
著名人类学家C.列维-斯特劳斯继续他的美洲印第安人居住区之行。《猞猁的故事》(法国普龙出版社,1991)是他在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500周年纪念日即将来临之际发表的一部学术价值极高亦带有论战性的新作。就其哲学思想的深奥而言,可称得上是一部经过长期构思的论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