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言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由于现代社会生活的高速度、节奏很快,就要求提高语言交际的效率。这就是说,要求语言采用最经济的手段——用最少的语素来表达最大的信息量,达到最佳的社会交际效能。作为语言中最敏感的因素:词汇,为了适应交际的要求,就相应地产生了一种新的词语形式——“缩略语”。“缩略语”是世界上许多语言共同具有的现象。本文准备仅就现代汉语词汇中的“缩略语”的构成,及其规范问题进行论述。 现代汉语词汇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不断地丰富。其中一些新的词语,是采用对一些固定词组,或经常组合在一起的词语不断地凝结,紧缩的方式形成的。“缩略语”在现代汉语中人们一般称之为“简缩词”。“简缩词”的出现,对语言表达的简便、经济,  相似文献   

2.
作为语言交际的常用手段,英汉缩略语在语义方面都有语义的模糊性和表达的一致性特征,但英语缩略语中的Initials和Contractions在汉语中无法找到与之相对应的形式;汉语缩略语比英语缩略语多含有非名词性的缩略语形式和大量的数量词缩略语形式。在语用方面,英汉缩略语都有表达的简洁性、语体的非正式性、语用的时代性特征,但其组成成分和组合方式各有不同,在应用时应注意消除歧义,规范使用。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缩略语已经成为日常汉语交流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且有进一步增强的趋势。分析汉语名词缩略语的构成机制,阐述隐藏其后的认知规律,从认知语言的角度论述了汉语缩略语产生的原因、条件、范围和机制。总结认知语言的共同性,可以扩大汉语缩略语认知规律的适用范围,为解释其他语言的缩略现象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一人们常说:“世界上有几千种语言。”;“英语是一门使用广泛的语言,”;“汉语是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语言’一词也用于“他使用恶毒的语言攻击我”;“鲁迅语言的特点是一针见血”;“赵树理的语言有山药蛋味”等等。一般来说人们很少注意‘语言’  相似文献   

5.
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数字、缩略语和其它各种符号在言语中大量地使用,现代言语出现了“数字化”的倾向。这些“数字化”言语具有简洁、不规范、词义不确定的特征,对语言的发展有不可忽视的影响,既会促进语言的融合和发展,也会冲击语言教学和文学创作。  相似文献   

6.
对于学习和研究日语的人而言,汉语中的缩略语不论是读音还是书写都很方便。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现行中日缩略语在形体上已存在很大差异。对日语中部分缩略语形式进行分类排列,揭示出日语的“略語”与汉语的缩略语在省略形式和意义上存在的不同之处,以期对一些缩略语形式有个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缩略语产生探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缩略语作为一种简洁明快的语言单位,在汉语表达中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其发展呈现出迅猛之势。多种多样的构成方式、能产性强、双音化成为汉语新缩略语的主要特征。事实上,缩略语的快速发展不是无缘无故的,既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和文化心理原因,也和汉民族的思维习惯、汉语的表达习惯息息相关,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英汉语均存在大量的缩略语。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缩略语又在不断更新。英语缩略语大批“入侵”汉语,并被汉语广泛接受,这正符合汉语追求简练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在医学论文中 ,常存在一些并非谬误 ,但影响语言的精确性 ,或不符合汉语规范化表达和医学论文书写格式的不适当的语言现象。这些现象主要有语言的“口语化”、“欧化”、“文学化” ,以及“使用过时的字词或术语”、“错误地使用论文不同部分的书写风格”等  相似文献   

10.
试论新缩略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试论新缩略语徐丽华缩略语是汉语中经常使用的一种简洁的1语言形式。这种形式在近几十年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改革开放以后尤为迅猛,真可谓山阴道上行,山川映发,使人应接不暇。新缩略语即指这类近几十年来所出现的通过紧缩和省略两大手段构成并广泛流行于社会的汉语新词...  相似文献   

11.
笔者曾在《青海汉语中的某些阿尔泰语言成分》(《民族语文》1987.3)一文中说过这样一段话:“目前我们还不能从语言学角度把青海汉语中的某些独特的语言成分完全解释清楚,但是,从它们赋予句子的种种语义色彩中,我们不难窥见这些独特语言成分可能是受阿尔泰系语言的影响所致。”在谈到青海汉语中某些独特成分的成因时,有过一句推论性的语言。即,“我们推想,可能原来操阿尔泰语言的人们在转用汉语或使用汉语讲行交际  相似文献   

12.
在医学论文中,常存在一些并非谬误,但影响语言的精确性,或不符合汉语规范化表达和医学论文书写格式的不适当的语言现象。这些现象主要有语言的“口语化”、“欧化”、“文学化”,以及“使用过时的字词或术语”、“错误地使用论文不同部分的书写风格”等。  相似文献   

13.
缩略语的生成一般遵守避歧原则,但英汉语中均存在不少违反避歧原则刻意借用已有语言形式生成的借形缩略语.按照齐夫法则,借形缩略语通过形式整合体现了说话人的经济.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看,借形缩略语是基于部分代整体的转喻机制生成,它们很好地契合了用突显、易感知、易记忆、易辨认的部分代替整体的转喻建构机制.此外,从认知语用学的角度看,借形缩略语还有助于人们以相对较小的信息加工努力获得最大的语用效果回报.  相似文献   

14.
语言的音乐美主要体现在节奏上,在汉语中,诸如音节的顿、韵脚、平仄、叠音、双声叠韵,以及某些相同的语音成分,它们都可以是形成节奏的“可比成分”。由于它们连续交替地出现,方才构成语言的音乐美。本文讨论形成语言音乐美的各种可比成分及其作用。较之于音乐,语言形式缺乏音乐旋律中音程、和弦等表现手段,故要使语言具备尽可能完美的形式,便要求尽可能多地调动语音中的可比成分,表现语言“交响”合成的节奏美。文中还论及语言节奏美的修辞魅力。  相似文献   

15.
通过比较 ,详细地阐述了英汉语中的禁忌现象。在“死”、“诅咒”或骂人的话等方面的禁忌 ,英语和汉语是一致的 ;但英语重视隐私 (Privacy) ,而汉语中避讳是它们的不同处 ;禁忌语近来有所发展 ,性别歧视语言和种族歧视语言在这方面有明显的表现 ;文章最后从文化背景知识等方面谈到了怎样避免使用禁忌语  相似文献   

16.
由汉语口语语对的视角出发,通过从语言自身的包容性及语对效应、社会环境的影响力以及人们的使用心理方面,分析人们在汉语口语语对中进行汉英语码混用的原因,并由此提出对待这一语言现象应辩证地看待,在使用上应秉持一种尊重汉语自身发展规律的语言态度,这对维护汉语的规范性及汉语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汉语和汉语教学是一个大问题.第一,需要对汉语和汉语教学的相关概念再思考并加以规范.“对外汉语”、“第二汉语”的说法有负面效果,不适宜继续使用.第二,汉语教学由于对象的不同是多种多样的,必须区别对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国外进行汉语教学,需要处理好多种关系,应当注意到人家国家的政策和人民的感受.第三,区分语言和言语在汉语教学中是很有必要的.语言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语言通,不是语言学家.提高语言运用能力是语言教学的中心任务.  相似文献   

18.
虽说“模糊”是语言的共性之一,但英汉语的模糊性在审美价值和生成机制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总体上看,与英语中“模糊”相对的词是“精确”,而在汉语中与“模糊”相对的词是“直露”。人们在探讨引发英汉语模糊性差异的原因时,往往将视线更多地投向导致这种差异的有形的外部表现如风俗习惯、历史典故等文化壁垒,而对其内在的、无形的表现—民族心理原型差异,则较少关注。这种只注重外在动因的就事论事的研究往往无法反映出一种语言赖以生存的文化母体的民族性,英汉语表达在模糊性方面存在的巨大差异及相关成因只有着眼民族心理原型差异的分析,才能有较为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现代汉语的歧义结构及其分化手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言就某一种语言来说,语言形式总是有限的,而意义内容则是无穷无尽、千变万化的。以有限的语言形式来表达无穷无尽的语义内容,必然会出现“一形多义”的现象。我们可以说,任何一种语言里都客观地存在着歧义结构。就汉语而言,由于汉语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形态变化,词的序列和虚词的使用都有较大的灵活性,造成汉语句法结构成分之间的组合常靠“意合”连缀,因此,汉语的歧义结构的产生具有更大的可能性。当“一形多义”的现象出现在动态语言单位  相似文献   

20.
对维吾尔族学生汉语教学中的思维方式的导入苗冬霞美国心理学家卡洛尔说:“不同的语言对某些生活经验的编码方式肯定是有所不同。不同指称体系的语言必然对使用这种语言的人在思维方式上有影响。”例如,汉语“胆大”一词在维吾尔语中则要用“yürigiqong”表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