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就是源于生活;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就需要教师的引领。  相似文献   

2.
我国职前教师实践教学经历了曲折发展、重建探索、改革繁荣和自主创新四个阶段。从价值、实践和改革三方面来看,职前教师实践教学经验可归纳为:贯通教师教育一体化的大实践教学观,彰显中国特色的实践教学探索,适应时代的实践教学改革。展望未来,需要重塑知识观,深入认识职前教师能力形成的实践属性;注重实践性知识抓手,有效提升职前教师教学能力;激发职前教师主体性,持续提升教师职业能力,以此更好地促进新时代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390家中国制造型企业技能人才的招聘信息进行内容分析,结果发现,中国制造业技能人才需求有四个特征:一是制造型企业对技能人才要求层次普遍较低,基本资历要求不高;二是吃苦耐劳、设备操作管理能力等基本素养成为制造型企业主要的人才素质需求;三是战略性新兴产业技能人才需求相对较大成为新趋势;四是民营性质及中小型规模制造型企业对技能人才需求突出。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大力提升制造业科技含量、加大技能人才培训力度、积极引导技能人才投身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提高民营中小规模制造型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质量四条有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高等农业职业教育的特色:一、为地方培养“永久型”的农业生产第一线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二、有一支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三、强化实践性环节的教学,使学生参加工作能很快适应环境,迅速上岗。  相似文献   

5.
《成才与就业》2011,(11):64-64
巴斯夫是一家非常重视人才的企业,每当有新员工入职,公司会准备一个名为“红地毯”的环节。这是一个持续三个月的学习和适应期,它融合了入职介绍、在线自学、组建团队学习、小组汇报演出等,增强了新员工的团队意识,促进了员工之间的联系,提供了接触管理层的机会,帮助他们更快地融入巴斯夫大家庭中。通过自学与交流的形式,公司一改以往灌输式的入职培训,特别强调和培养员工充分应用公司所提供的不同形式的资源进行自学。在三个月后的主题汇报中,新员工根据之前选定的主题把三个月中所学知识展示给其他的新同事和参与培训的公司管理层,  相似文献   

6.
孔子的品德结构,就其总体形式而论,包括内在的个体结构和外在的关系结构。分析孔子品德的内在结构和外在结构以及构成品德结构的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得出四点启示:第一,健全的心理机制是品德完善的重要条件;第三,完美的品德是体现在各种伦理关系中的诸种美德的平衡统一;第三,研究品德问题应采用外部研究与内部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第四,当代中国的品德目标应是“仁德”与“智德”的统一  相似文献   

7.
关于国民公德建构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指出公德概念有三种:一是指社会公共生活中的道德;二是指相对于私德即个人品德之外的一切道德而言;三是每个国民应恪守不渝的道德。这第三种国民公德涵盖一切私德与公德的所有的方方面面。所谓国民公德,就是为人民服务,亦即人民群众相互服务,也就是“我为人人,人人为我”。这是人类历史前所未有的新道德,其实质则是平等、互助。  相似文献   

8.
品德的养成是在学生丰富的生活与多元的实践活动中慢慢陶养出来的。正如陶行知所说的:“生活与生活摩擦才能起教育的作用。只有与社会联系,与生活摩擦,与活动相融合的德育才具有真正的作用力。”《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指出,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具有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的基本特征。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要以儿童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寓教育于活动之中。  相似文献   

9.
创新人才内涵及培养理念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培养创新人才需要有新的理念,即:在传授知识方面,既要传授知识,又要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核心的理念;在成才目标方面,既要破除因循守旧的人才观,又要确立以培养创新意识、创新思维为目标的新的人才观;在育人观念方面,既要注重共性的培养,又要强化个性发展以人为本的理念;在学科建设方面,既要注重本学科的特色,又要树立、理、工、农、医等多学科相互渗透的理念;在教学观念方面,既要改变教师为中心的观念,又要确立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的新的教学理念等.  相似文献   

10.
目前烟台市的混龄教育模式以“间断式混龄教育”为主,存在问题主要有环境创设“形式主义”、异龄幼儿“假性互动”、教师专业素养亟需提升等。针对现状在环境的创设、教师的素养提升途径、教学活动模式变革三个方面提出相应对策。环境的创设力求自然真实;教师素养提升途径以“职前培训—职后反思”为主;教学活动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混龄、同龄教学灵活转化,个别化教学(分龄)、小组化教学(分龄/混龄)和集体教学(分龄/混龄)多种教学模式根据具体情况灵活结合进行。  相似文献   

11.
中小学生“爱人民”品德素质发展的情境模拟测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从德育规范内容与品德的心理反映形态结合入手,采用品德情境模拟测评法系统地测查了中小学生“爱人民”品德素质的发展水平、特点及趋势。研究证实:中小学生“爱人民”的品德行动存在一个动态的完整的品德心理结构,其中每一种心理成份有3至7级水平;中小学生品德心理发展存在关键转折期,各种品德心理成份发展的关键期的出现时间不完全一致;测评学生品德素质的发展,应该以学生实现品德价值为中心。  相似文献   

12.
中国的教会大学为了扩展西方教会势力、配合侵略,非常重视对学生的品德修养。品德培养贯穿于课程教学、校风与规章投资建设、学生社团与课余生活、师生关系等方面。这种培养,既使教会大学的学生受到了精神腐蚀,也使教会大学为中国造就了一批有用人才。  相似文献   

13.
杜维明是海外推动现代新儒学运动最有力的学者之一,其新儒学思想包含三个方面内容:一是谋求“儒学创新”以实现“儒学的第三期发展”;二是促进“文明对话”以构建“文化中国”;三是实现“公众型知识分子”和“学院型知识分子”的双向互动以推动儒学的现代化与世界化。  相似文献   

14.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新时代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任务。农村职业教育作为直面“三农”问题的教育类型,能够为农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提供坚实的智力保障与志向支撑,助推农业强国建设,促进乡村全面振兴。面向全面乡村振兴的农村职业教育需遵从要素融合挖掘乡村产业新资源,结构联动培育乡村产业新业态,功能驱动延长乡村产业新链条的产业逻辑;主动革新突破乡村人才培养的来源性障碍,多元协同构建主体联动育人的合作化模式,应用引领增强乡村人才发展的适应性机能的人才逻辑;空间承载助推乡村物质文化适应,教学内嵌活化乡村制度文化传承,基因重塑促成乡村精神文化自觉的文化逻辑;理念引导助推乡村绿色发展新生态,绿色供给赋能农业生态产业大循环,行动协同塑造农民宜居乐业新优势的生态逻辑,以及以融合治理推进乡村治理能力水平现代化的形式有效,以适切性人才培养催生乡村治理新动能的动力转换,以高质量发展促进乡村组织秩序和谐善治的目的理性的组织逻辑。  相似文献   

15.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322名党政管理人才进行了问卷调查。通过因素分析得出党政管理人才胜任特征四因素模型;党政管理人才胜任特征中品德要素水平较高,而身心要素、政治要素、能力要素水平相对较低;同时发现不同职级党政管理人才胜任特征各因素水平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封建社会,争权夺利的事比比皆是,不少人把已取得的权位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重要,不惜一切手段保住权位。而前秦卓越的政治家王猛却七次生动辞职或让官,究其原因,一是他深怕树大招凤,引起他人的妒嫉和谗毁,以辞职或让官减轻来自政敌的压力,二是认识到一人身兼多职容易堵住贤路,无以发挥多种人才的作用;三是通过辞职或让官表现他的谦逊品德;四是身兼多职颇感力不从心;五是该得到的都已得到,再固守权位没有多少实际意义;六是他已认识到长期固守权位容易导致身败名裂,不如见好就收。  相似文献   

17.
培养面向21世纪的秘书人才,要转变教学观念,增强培养21世纪的秘书人才意识;要更新教学内容,以现代科学知识培养秘书人才;要改革教学方法,以现代教学手段和方法进行教学。  相似文献   

18.
职技高师教育技术学专业的主要任务是为职业教育信息化培养具有教师和工程师素质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必须从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人才的需求出发,注重数字多媒体技术和教育软件工程专业方向的培养,使受教育者能够胜任信息技术类专业课程教学、信息技术公共课程教学,学校或企事业的信息技术服务、远程教育实施、企业培训、数字化教育软件开发等职业岗位,成为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主力军.  相似文献   

19.
创新型人才是构建人类文明的生力军,是强国的根本保证。从三个方面进行论述:一、以中外科学家为例,从创造学、心理学、人才学以及人文思维的角度,分析创新型人才的思维特征及人格风范;二、在工作实践及操作步骤方面,探讨了自然科学领域内培养创新型人才、提高人才综合素质的方法途径;三、根据市场竞争和国家持续发展的需要,指出了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的迫切性,并针对激励开发人才的创新能力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0.
教师教育培养模式改革面临许多新问题,尤其是教育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十分突出。教师是应用型人才,其专业素养必须在实践中发展。实践性是教师教育培养模式的一个基本特性,必须体现在职前教师教育的培养模式之中。实践取向的职前教师教育培养模式的构建需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调整课程结构,构建以实践为取向的模块化课程体系;二是增加实践性教学的比例,构建开放式的教师教育培养模式;三是改革教学方法,创建现代信息化教师培养平台;四是实施分段教学策略,强化师范生教学技能训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