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唐代是佛道二教的发展成熟期。终唐一世,佛道二教之间的斗争几乎未曾停息过。尤其是初期,由于卷入了政治斗争的漩涡,二者的斗争尤为剧烈。但到后期有渐趋平和的迹象。在唐五代小说中,以宗教为题材的作品占了很大比重,从其中即可清晰的看出二者从对立到融合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斗争是解决矛盾的一种方式,斗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十大历史经验之一,它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新时代伟大斗争精神被赋予了时代含义,新时代伟大斗争精神坚持以问题为导向,直面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风险挑战。新时代伟大斗争精神要求把握好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方向盘,需要承继党的优良传统,要增强斗争本领和永葆忧患意识。新时代伟大斗争精神的科学方法包括坚定斗争立场确保斗争实践行深致远,增强历史主动精神激发勇于斗争的顽强意志,辩证把握斗争精神发展规律以系统思维谋篇布局,把握斗争精神时代意蕴推动斗争和谐的协同统一。  相似文献   

3.
鸦片战争以后,香港同胞同外国侵略势力进行了长期斗争。19世纪末以前,这种斗争尚处于自发的分散状态。20世纪以后,香港同胞与大陆人民反帝斗争的联系日益密切,香港工人阶级则成为历次斗争中的决定性力量。抗日战争时期,香港同胞以各种方式参加捍卫祖国主权和尊严的民族解放战争。在长期的反帝斗争中,“离港返省”最清楚地表明了香港同胞强烈的“回归”意识  相似文献   

4.
清朝鸦片走私始于雍正七年(1729年),以后逐年猖獗。清政府反鸦片走私斗争和鸦片走私活动是同步进行的。到鸦片战争爆发前,清朝鸦片走私与反走私斗争异常激烈。以民族英雄林则徐领导的虎门销烟为导火线,使这场反鸦片走私斗争,最后走向了战争。在这场战争中,由于清政府接连失败,使其无力继续进行反鸦片走私个争。清朝反鸦片走私斗争,最终以悲壮的失败而宣告结束。  相似文献   

5.
鲜明的政党标识决定了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历程既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奋斗史、跌宕起伏的革命史,也是一部马克思主义与各种非马克思主义、反马克思主义展开的斗争史。在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中,我党始终坚持建设性与批判性相结合,以理论的彻底性增强意识形态斗争的战斗力与引领力;坚持抢占制高点与占领主阵地相结合,善于从战略高度牢牢把握意识形态领导权;坚持站稳立场与把牢方向相结合,以强烈的责任担当和政治自觉积极开展意识形态斗争;坚持弘扬斗争精神与注重斗争艺术相结合,以敢于斗争的魄力和善于斗争的能力赢得胜利、赢得未来;坚持话语权强化与人民利益至上相结合,以凝聚共识和争取民心彰显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力和感召力。立足党的百年历史新起点,我党深刻总结领导开展意识形态斗争的基本经验,对积极开展新时代伟大斗争、奋力走好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恩格斯工人阶级经济斗争观有一个形成和发展完善的过程。早期,马克思恩格斯不主张工人进行没有成功希望的经济斗争。随着革命实践和理论研究的深入,他们重新评价了工人经济斗争的积极意义,同时也指出了其局限性。工人阶级的经济斗争只能在改善工人处境方面起到很有限的作用,他们要争取彻底解放,必须要进行推翻雇佣劳动制度的政治斗争。  相似文献   

7.
斗争精神是党百年斗争实践的思想凝练与价值表达,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不惧风险、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品质。从生成语境来看,斗争精神来源于马克思主义的斗争基因,贯穿于中国共产党的百年斗争历程,凝练于党治国理政的斗争需要。从价值逻辑来看,斗争精神既是推进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精神武器、应对新时代重大风险挑战的内生动力,也是促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力量源泉。从实践路向来看,新时代践行斗争精神,要坚持“破立并举”强化斗争意识,“主次兼顾”明确斗争方向,“时势互通”淬炼斗争本领。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产党的一切成就都是通过不断斗争取得的。斗争精神贯穿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各个时期。百年以来,中国共产党在发扬斗争精神和增强斗争本领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党越是在形势复杂和任务艰巨时越强调发扬斗争精神,在危难时刻敢于迎难而上,面对道路的曲折敢于斗争,面对胜利敢于胜利。党在坚定正确的斗争方向、加强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中不断增强斗争本领。中国共产党在新发展阶段,面临着许多新的风险挑战,需要在总结百年来发扬斗争精神的经验基础上,进一步增强斗争精神和提高斗争本领。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征程,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又重提“革命”“斗争”这些革命时期的话语体系。就是说,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期和新时代,要以革命精神和斗争状态来进行与革命时代不同的建设和改革。文章从新的伟大斗争的党情、国情和世情的三大背景出发,认为新的伟大斗争的性质是社会主义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采取的是渐进的变革方式,阐述了基于习近平所提出的新的伟大斗争四个基本特征,论述了新的伟大斗争三个方面的现实意义,从领导力量、工作重心、目标任务、改革开放主题以及外部环境等五个方面,总结了新的伟大斗争的基本经验。  相似文献   

10.
在近代反侵略斗争中,台、陆人民以生命和热血谱写了悲壮的篇章。鸦片战争期间,台湾大捷灭侵略者威风,长中国人志气,功不可没;中法战争期间,台、陆人民为抗击祖国的敌人,表现了伟大的民族团结精神;甲午战后,反割台斗争并起于海峡两岸,声息相通,感人肺腑;台湾早期抗日斗争以祖国大陆为策源地;台湾沦陷的50年,祖国大陆灾难深重,在中华民族这段艰难的岁月,大陆人民时刻支援台湾抗日运动,台湾同胞也纷纷投入祖国大陆的战斗行列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以德治腐与依法治腐各自的作用 ,指出了以德治腐能够预防腐败 ,使人不想贪 ;依法治腐能够惩治腐败 ,使人不敢贪。以德治腐是根本 ,依法治腐是保证。提出反腐防腐斗争应将以德治腐与依法治腐相结合 ,二者相辅相成才能达到标本兼治之目的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党风廉政建设思想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泽东在长期的反腐倡廉斗争中形成了一系列党风廉政建设的思想,毛泽东党风廉政思想具有经常性、针对性、前瞻性和强调以身作则等四大特点。毛泽东党风廉政建设思想对于我们今天有效开展反腐倡廉工作,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当前仍应坚持从党员领导干部抓起、强化思想和作风建设、以制度建设作保证、常抓不懈等反腐倡廉斗争原则,争取反腐倡廉工作取得实效。  相似文献   

13.
延安时期,党的高级领导干部对运用法制手段治理腐败问题有着清醒的认识。党中央和陕甘宁边区政府围绕“依法保廉”,在廉政法制建设和严格执法方面都有具体举措,为在新时期新的形势下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和建设廉洁政治,推进我国廉政法制化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4.
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 ,腐败案件恶性升级。严惩是反腐败方略的首要选择。严惩的主要功能在于打击腐败分子的嚣张气焰 ,要从根本上遏制腐败 ,尚需社会系统性反腐败措施加以配合。按照社会系统性反腐方略的要求 ,应将具体的腐败过程进行系统性透视 ,在腐败意识层面加强防范 ;任何改革方案都必须有与之配套的反腐方略 ;应从官员与非官员互动的视角设计反腐方略  相似文献   

15.
坚持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大力推进我国廉政建设法制化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进程,应坚持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批判地继承和借鉴古今中外廉政制度建设的有益经验和措施。中国封建社会的监察制度和西方廉政法规的部分内容都可以为我们提供在此方面的借鉴启示。  相似文献   

16.
加入世贸组织总体上对我国的反腐败斗争是有利的.但由于西方国家对我国进行外部渗透和影响的机会增多;我国经济、政治等体制改革的不彻底;入世初期的接轨工作难以到位;高智化、国际化、团伙化的犯罪特点;新一轮资产重组等原因,存在着腐败滋生蔓延的必然条件,新的腐败犯罪的高发期还可能出现.为此,我们要坚持依法治国,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加快政治体制改革,强化办案职能,严肃查处各种腐败犯罪,加大对国有资产监管的力度,依法治权,依法行政,完善党内各项运行机制,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加强思想教育,提高党员干部素质,增强拒腐防变的能力,自觉抑制腐败;密切国际间的相互协调与合作,共同打击腐败.  相似文献   

17.
从历史上看,民法从来是法哲学的发祥地,法哲学的观念和理论皆以民法为本。我国的民法哲学是关于民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民法哲学主要研究民法的本质、价值、地位、理论、体系及其建构方法等。民法哲学从属于法哲学,它是民法学和民事立法、司法、执法和守法的灵魂。民法哲学决定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础,市场经济的公理必然在民法哲学中得到反映。“公平”和“规范”应是民法哲学中一对最基本的范畴。  相似文献   

18.
通过分析当前腐败的表现、特点和危害,可以看出比较严重的腐败现象是影响社会和谐的主要问题之一。反腐败斗争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说明反腐败斗争既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和政治基础,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实践、有效途径和评价标准。有效构建和谐社会,必须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目标、原则、视角和要求,进一步明确反腐倡廉的工作思路,加强廉政思想道德教育,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和制度建设,加强对公共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加大严厉惩处腐败分子的工作力度,依法保障党员和公民权利,特别是要保护人才。  相似文献   

19.
腐败总是权力的腐败 ,反腐倡廉法治化从根本上讲就是对权力的制约机制法治化。本文认为 ,在我国应加强廉政立法 ,实现以法治权 ,确立权力运行程序化和公开化 ,以权利制约权力 ,进行体制改革 ,以体制控制权力 ,严肃廉政执法司法 ,从法律责任上约束权力  相似文献   

20.
《联合国反腐败公约》是联合国历史上第一部指导国际反腐败斗争的法律文件,它对证人制度进行了规定。而在这方面,我国刑事立法的规定有欠缺。为了加强对证人的保护力度及完善我国刑事诉讼法,有必要参照《公约》对我国刑事诉讼法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