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关于高校院(系)实行党政共同负责制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行党政共同负责是高校院(系)领导体制长期探索和反复实践的课题,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在贯彻和落实党政共同负责制的实际工作中,必须注意:严格坚持共同负责与分工负责相结合;充分发扬民主,坚持和完善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和议事规则;重视和加强党政领导班子建设,尤其是一把手的选拔与任用。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与高校院(系)领导体制相关的规定没有得以明确,使得高校院(系)一级党政组织存在职责不清、各行其是的状况。1999年江苏省委教育工委率先提出高校院(系)党政领导共同负责制,明确指出院(系)工作由院(系)党组织和行政共同负责,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江苏省高校院(系)基层组织建设的加强。共同负责制要求院(系)党政领导必须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创新意识和责任意识,建立与之配套的党政联席会议制度,以保证党政班子决策的民主性与科学性。  相似文献   

3.
我国高校基层院(系)党政联席会议制度是一种创新机制。是在高校管理条例、法规、规程的完善和院(系)内部领导体制的变迁中逐步形成的。实践证明,它不仅有利于增强高校基层党组织的政治核心的地位,更有利于发挥行政的作用和职能。本文将这一制度的变迁做一个比较清晰的梳理,并探索其发展走向,为推动高校基层党的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高校院(系)实行党政联席会议制度有现实意义,其实质是党政"共同负责",这是我国高校内部领导体制的理论创新。而目前在一些高校党委和院(系)对实行党政联席会议制度的认识和执行中存在一些问题,迫切需要高校党委和院(系)达成共识,建立与之相适应的运行机制。构建党政耦合机制、党政共管机制、制度约束机制、运行保证机制等四种运行机制,落实和保证高校院(系)党政联席会议制度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5.
完善高校院(系)领导体制和决策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院(系)领导体制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院(系)领导体制设计的五个基本原则,并从坚持党政共同负责制、完善党政联系会议制度、提高院(系)的执行力、注重绩效考评、加强党风建设和保障机制的构建五个方面对院(系)领导体制和决策机制的完善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6.
高校院(系)党组织是学校党组织的中心环节,是党的方针、政策在高校执行的中坚力量,也是党对高校领导的组织保证.分析党组织在院(系)领导体制中的地位和作用,探讨其中的四大关系,对完善高校院(系)领导体制建设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
高校院(系)党政共同负责制是经过多年探索和实践形成的较为科学的体制和机制。院(系)党政共同负责制的制度优势在实践中日益显现。要加强院(系)党政共同负责建设,为高校院(系)的科学发展提供正能量。  相似文献   

8.
我国高等学校院(系)级领导体制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目前无明确规定。文章对高校院(系)级领导体制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确定院(系)党组织在院(系)领导体制中政治核心地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对完善院(系)级领导体制、实现党政权力的高度整合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建国以来高校院(系)领导体制的发展演变历程:从系主任负责制到系总支委员会领导下的系务委员会负责制,然后是系总支委员会监督下的以系主任为首的系务委员会负责制、"革命委员会"负责制、系总支委员会领导下的系主任分工负责制,到目前实行的党政共同负责制。解析了院(系)党政共同负责制的内涵,认为党政共同负责制符合国情和高校办学实际,确立了院(系)党政班子在事业发展中的共同责任,体现了集体领导的特点,妥善解决了院(系)工作责任主体不清、职责不明的难题,形成了把党的工作与业务工作有机融合的领导体制。提出了高校实施院(系)党政共同负责制的3个现实要求:正确处理书记和院长的关系;加强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的制度建设;坚持发挥教师在办学中的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10.
论述了党政联席会议制度下的高校院(系)决策体制与机制的内涵、意义和特点,分析了院(系)决策体制与机制发展的趋向,探索并提出了党政联席会议制度下的包括党组织、行政、教授委员会和二级教代会“四位一体”的院(系)决策体制与机制.  相似文献   

11.
高校领导体制是高等教育中最基本的政治制度。我国高等学校领导体制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式,几经沿革,最终确定为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我国50多年来的理论与实践探索结果表明,这是一条具有我国特色的、适合我国国情的高校领导体制。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共产党的反贫困思想是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贫困治理制度体系中,凝结着中国共产党的反贫困思想,这些思想也是中国贫困治理制度建立与完善的基本价值遵循。从思想引领到制度领导,有效发挥思想引领力与制度领导力在贫困治理中的双重作用,是中国共产党反贫困成功的基本经验。中国共产党反贫困思想制度化不仅对相对贫困治理具有积极意义,对经济社会其他领域的治理也具有重要的启示,即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治理理念、坚持不断发展和完善治理制度体系和坚持党政目标的一致性。只有把中国共产党的治国理政思想融入国家治理制度之中,实现思想引领与制度领导的有机统一,才能取得卓越的治理效能。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共产党是"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国家的一切工作都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是政治领导,是路线、方针、政策方面的领导,党的领导权应当是属于政党的政治权威和权力,不是直接国家权力.党在国家法治化进程中的领导方略是"依法治国",这是党在新时期领导方式的根本转变.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在本质上是一致的,法律实质上是党的政策的条文化、规范化、定型化.严格依法办事,保证法律的实现,是坚持党的领导的具体体现,坚持党的领导与严格依法办事是有机的统一.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共产党具有卓越的领导力。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只有充分发挥党的领导力才能取得丰硕的成果。这一领导力着重体现在与生态文明密切相关的理念、实践及制度三个方面。党在理念层面的领导力引领生态文明朝着实现社会主义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现代化强国的目标乘风破浪;党在实践领域的领导力为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披荆斩棘;党在制度维度的领导力为构建美丽中国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5.
论依法治国方略中的党的领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它客观上要求改善党的领导。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最根本的一条就在于执政党的领导方式必须由党在国家政权之上的领导即党治制向党在国家政权之内的领导即法治制转变 ,这是建设现代法治国家的内在逻辑 ,是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方式、增强党的活力的重大理论创新和体制创新。  相似文献   

16.
论民主执政     
十七大报告以“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为题,对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问题作了全面阐述,内容十分丰富。其亮点之一就是明确提出了要“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在当今,执政的中国共产党以民主的价值观作为执政建设的价值导向,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民主本质。  相似文献   

17.
依法执政是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共产党执政的一个基本方式,也是实现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相统一的桥梁。坚持党的领导,是加强党对立法工作的领导,创造依法执政的条件,在国家政治生活中排除“人治”的因素,逐步建立起真正的切实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集体领导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强调社会主义社会必须实行集体领导 ,强调集体领导的制度化 ,认为要实现集体领导 ,必须做到集体领导联系群众、集体领导有一个核心、明确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的辩证统一。邓小平认为实行集体领导的重大意义在于 :有利于实现和加强党的正确领导 ,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有利于社会主义事业的顺利发展 ,有利于健全党内民主 ,实现党内生活民主化、规范化 ,有利于培养、造就高水平的领导集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