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庄子精神的本质是拒斥对社会现实的价值介入并在这种拒斥中走向自然的永恒存在.因此,庄子哲学的根本特点便是生存观与生态观的二重合一,这种二重合一主要体现在:用大生态观言说人类的自由本性;这种大生态观的实质是对人类精神生态的保护与开掘;庄子哲学生存观与生态观的二重合一突出体现在《庄子》一书的叙事方式上。  相似文献   

2.
3.
生态与生存之间有密不可分的关系,生态决定生存质量,生存又反过来影响生态。从哲学视角审视二者,有助于我们构建生态与生存之间的平衡。  相似文献   

4.
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是在总结发展经验和教训上提出的,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生态保护区是在当下急剧变迁的社会文化条件下,对一个特定地区发展的新型定位.任何社会的发展,都必须考虑人的存在和发展,这是生态保护区建设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发展人类学立足于生态区建设过程中因文化引起的社会、政治和经济问题,把发展视为一种文化、经济和政治的过程.运用发展人类学的观念和方法,对于提高渝东南生态保护区建设效果具有很强的指导性.  相似文献   

5.
恩格斯100多年前就关注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预警人类的生存危机,马克思则提出了根本的解决之道:包含生态文明与人的生存关怀在内的人化自然。面对着世界范围内的生态文明与人的生存关怀缺失,中国更应该从意识、规律、建设方面,坚持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统一,展示社会主义的生态文明与人的生存关怀。  相似文献   

6.
《荒野指南》是一部探讨人类如何与自我、社会和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本.阿特伍德通过剖析人类生存现状,指出人类所面临的身份危机、人际关系冷漠和环境问题,批判了理性主义和货币经济,表达了对人类生存状态的担忧,促使人们反思自我与他人、自然的关系,希望人们在实现自我的同时,能够与他人、社会和自然和谐共生.  相似文献   

7.
从生态批评的角度对海明威作品中的自然现进行研究,可以发现,海明威的生态观存在着矛盾:一方面,他热爱自然,谴责人类征服自然的行径;另一方面,却极力宣扬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热衷于对自然进行精神征服.对海明威作品进行生态批评研究,能促使我们去思考人类应当如何进行自我定位、如何与大自然和谐共处.  相似文献   

8.
人的全面发展视野中的生态文明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生态文明既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也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实践要求。社会主义的本质核心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应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价值取向。在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过程中,应转变思想观念,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增强社会主义建设好生态文明的信心和决心,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丰富理论支撑;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供物质基础;进一步完善生态制度体系,建设和谐社会,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9.
在生态环境问题呈现全球化格局的当今时代,生态意识的高低是衡量现代社会进步和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环境教育是增强中华民族生态意识,落实环境保护基本国策和实施可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有机构成。通过环境教育,有效提升人们的生态意识,对于贯彻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均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0.
11.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文化中蕴涵着丰富的生态文化观念,如自然观、系统观、保护观、科学观和宗教观等。先民们对自然的看法以客观的、自然主义的态度为主,提倡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并且认为,世界是一个整体,产生了系统的生态观念,在此基础上,先民主张实行生态保护并进行了有益的尝试,生态科学观及实践是其重要的表现。此外,生态观念在文化中还有一个显著的体现,即生态宗教观念。深刻挖掘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观念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它将有利于加深对中国传统的认识和促进中国的生态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2.
科学发展观视阈下的休闲旅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休闲旅游是中国旅游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解决当前中国旅游业发展瓶颈的重要途径。休闲旅游是区别于传统旅游的一种以"休闲"为目的的旅游,它具有休闲性、文化性、提升性、可持续性、体验性和审美性的特点。发展休闲旅游是推进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要大力发展休闲旅游,就必须加大宣传力度,培育国人的休闲意识;拓展休闲旅游客体,开发多类型、多层次、多品位、多功能的休闲产品;注重满足旅游主体旅游过程的休闲体验;制定相应制度措施,促进休闲旅游良性发展;推进旅游组织形式多样化。  相似文献   

13.
交通生态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便利的交通系统是我们人类文明发展的表现,也是我们社会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对于交通带来的一些负面影响也是不能忽视的。本论文中,从生态学的角度对交通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在对交通生态因子进行分类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交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相似文献   

14.
生态学原理的基本观点是整体关联,动态平衡,且生态主体与周边环境保持高度的适应与协调。用生态学思维审视和剖析外语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很强的适切性。首先,教师的专业发展本身就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外语教师需结合本专业的特点和规律,积极建构完善全面的知识体系;努力提高整合教学各要素的能力;建立与相关生态主体合作交流的和谐关系。其次,外语教师的专业发展还应加强与学校定位、办学条件等内部环境的互动和协商,同时力求和社会发展、信息技术不断革新的外部环境相适应。  相似文献   

15.
生态哲学把人、社会与自然视为一个有机的统一体,是一种新的自然观,是可持续发展观的思想基础。生态哲学要求人类必须树立和谐的自然观、爱自然的生态意识、限度生存、和谐统一的思想,对于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6.
媒介生态学是将"生态学"引入传播研究,探讨传播媒介与社会环境之间交叉、渗透关系的一门新兴学科。兵团新闻事业发展半个多世纪以来,受地域、历史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媒介景观,具有浓郁的区域色彩。与国内中东部媒介改革如火如荼、蒸蒸日上的态势相比,总体上呈现市场机制运行不充分、资源整合不够等问题。但讨论兵团新闻事业的改革,必须着眼于其具体生存环境,从兵团政治、经济、文化、地理等生态因子多层次共同作用的视角进行分析,才可能呈现贴近实际的兵团媒介发展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7.
张锋  王功伟 《东方论坛》2005,1(6):115-119
本文以和谐社会的环境法观念转换为视角,通过分析人类中心主义环境观的不合目的性及其观念根源,提出人与自然和谐的环境观,进而论证并重新定义了环境概念.本文提出环境乃是生命体之间及其与非生命体之间基于生存的安全与持续而形成的和谐关系状态.人的环境是人类与所有的生命体以及非生命体之间基于生存的安全与持续而建立的和谐关系状态.在此基础上,本文尝试提出了人与自然和谐观念下的环境法律分层问题.  相似文献   

18.
宗教是人们对万事万物上升到世界观的认识和信仰,不同宗教哲学对人性有不同看法,对人的发展问题不乏真知灼见和智慧,主要涉及客观道德标准与个体主观意志之间的关系.现有教育理论较为反感遗传决定论,而倾向于强调环境尤其是教育的作用,但是却在一定程度上失落了"人"的存在和它对环境教育因素的选择作用,这是应当引起注意的.  相似文献   

19.
作为生态伦理的正义观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作为生态伦理学的正义观就是以正义理论为基础去协调生态问题上的利益关系, 使之保持均衡性、对应性。它包括人与人关系层面的人际正义,国与国关系层面的国际正义及人与物关系层面的种际正义。  相似文献   

20.
以和谐看待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理论上来看,构建和谐社会是一个由来已久的话题,并且在不同的时代和不同的国家又有不同的内涵和特点。中国目前人均GDP已经突破了1 000美元的大关,这个时期通常会出现一些不和谐的经济问题以及社会问题,拉美国家曾经经历过的历史告诉我们,要防止重蹈覆辙,必须从实际出发,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关注社会和谐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