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作为<学衡>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吴宓从文化保守主义的角度对五四新文化运动提出了批评,其主要观点有三个方面首先,他认为新文化运动的领导者有过于追求实用和功利主义的倾向.其次,对他们把新文化运动强行纳入政治轨道不满.第三,吴宓对如何引进西方文化以及引进西方文化中哪些有价值成分等问题,也提出了自己的意见.而作为吴宓等人思想之理论基础者,正是以白壁德为代表的新人文主义.  相似文献   

2.
吴宓的大度     
1929年,钱钟书以英文满分的成绩,考入清华大学外文系,成为吴宓教授的得意门生.他上课从不记笔记,总是边听课边看闲书或作图画、练书法,但每次考试都是第一名,甚至在某个学年还得到清华超等的破纪录成绩.吴宓对这个天才弟子“青眼有加”.常常在上完课后,“谦恭”地问:“Mr.Qian的意见怎么样?”钱钟书总是先扬后抑,不屑一顾.吴宓也不气恼,只是颔首唯唯.  相似文献   

3.
在20世纪中国现代文化的建设问题上,吴宓等学衡派人物提出了不同的主张,由于二元对立思维模式的侵扰,吴宓等人的思想文化主张并没有得到很好地理解。实际上,无论是在新文化的建设上,还是在文学、教育以及道德领域,吴宓都提出了很多具有前瞻性的意见,无论是在他的个人生活,还是文学观点、学术主张中都有对道德的特别强调,在今天这样一个被普遍看做道德滑坡的时代,显得尤为可贵。  相似文献   

4.
吴宓与五四新文化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近年来的吴宓研究成绩巨大,使人们认清了吴宓的真实面目。吴宓对新文化运动的批评,有某些合理的因素,但新文化运动伟大历史功绩不容抹煞,这个运动也没有全盘反传统,使优秀传统文化遭受践踏。  相似文献   

5.
吴宓的伦理思想具有浓郁的保守主义色彩,与新文化派提倡"民主"、"科学"不同,吴宓以一种世界性的眼光来看待中西文化的会通,欲重塑中国文化传统中具有永恒价值的人伦精神和理想人格,进而救国经世.吴宓伦理思想始终以对人的关怀为主题,强调以传统儒家思想兼具白璧德新人文主义改善人性、培植道德,在他的教育、文学和宗教思想中也始终贯穿着其伦理思想的主题,因而吴宓坚持教育、文学和宗教也具有德化功能.  相似文献   

6.
诗论     
什么是诗?这是学诗的人所遇到的第一个最基本的问题,也是他从感性的"兴趣"进入理性的"认识"的一个关节。正由于这是第一个最基本的问题,所以古今中外,讨论的人不可胜数,其中不少是大师级的。我认为他们  相似文献   

7.
王慎中是明代散文家,是唐宋派的首倡者与代表人物。他为人诗集作序,其数量之多为明代作家少有,这些诗序既体现了他对诗歌艺术的独到见解,又展示了他的散文艺术风采。  相似文献   

8.
韦三玉 《社区》2013,(2):15-15
钱钟书年轻时饱读诗书。聪慧过人,被誉为“民国第一才子”。也正因为如此.钱钟书颇有些自负,甚至恃才放旷。他还在清华大学读书时.就曾经多次让自己的老师吴宓难堪。  相似文献   

9.
每天早上七点半,《欧洲文学史》教授吴宓准时来到教室,开始在黑板上书写。很快,讲义抄了满满一黑板,详细写着参考书、著者、出版社、出版年代等。学生上前偷看,发现他所写的,竟全凭记忆。  相似文献   

10.
吴宓与新人文主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十八世纪末期,在世界历史上爆发了第一次资产阶级革命——法国大革命,伴随着法国大革命的浪潮,整个西方思想界对此作出了不同的反应。由此产生了保守主义、自由主义、激进主义等思潮,并一直延续至今。在保守主义的思潮中,以白璧德为宗师的新人文主义最引人注目、影响最大,成了二十世纪现代保守主义的核心。人文主义通常又称人道主义,它于14世纪兴起于资本主义发展最早的意大利,15—16世纪在西欧  相似文献   

11.
在现代中国学术史上,对待中国传统与西方文化关系上,于对抗的两极之间,尚有一长期被忽略的会通派。本文作者认为,会通派的学理基础是中庸,吴宓是这一派别中的中枢性人物之一。作者首次提出吴的学术有前后期之分,前期属文化保守主义,后期则试图沟通传统与现代,并沿着解释学的理路对中国现代人生哲学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2.
吴宓先生诞辰95周年纪念大会暨学术讨论会1990年7月19日至22日在西安举行。来自北京、四川、甘肃、贵州、河北、湖南和陕西的60名代表在研讨中一致认为,吴宓先生作为中国文化名人,不仅是爱国主义者,而且是学贯中西的专家、教育家、诗人。纪念吴宓、研究吴宓,对于促进我国文化建设,振兴中华、振兴陕西,实现四个现  相似文献   

13.
(一) 在中国近代诗歌发展史上,柳亚子诗词的“横空出世”,无疑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特点上。 (1)勇敢的挑战性 亚子先生毕生都把宋代陈亮的这两句话:“推倒一世豪杰,开拓万古心胸”,既作为自己诗词创作的追求,又作为自己诗词风貌的写照。所以,一方面,他把所谓“正统派”的诗人,都不放在心上;另一方面,他敢于在“宋派诗”牢笼一代、“同光体”风靡当世的现实氛围中,在南社内部的矛盾和斗争中,以恢宏的气魄,雄厚的实力,巍然独立地树起了一面“掀天揭地”、“震电惊雷”的诗歌旗帜。  相似文献   

14.
正凤凰卫视《全民相对论》栏目第88期发动讨论汉字危机,汉字该不该简化改革,应不应走拉丁化拼音道路的争辩,再次兴起。其实这是上世纪三十年代初、中期,以瞿秋白、鲁迅等先进文化人为一方,与对新文化运动持保守态度的另一方激烈论战过的一个老话题。学衡派主将吴宓属于后一阵营。因此,当1955年1月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编出《汉字简化方案草案》印发全国组织讨论,并在毛主席支持下于1956年1月由国务院正式公布一、二批简化字时,吴宓在四川省政协会议等公开场合坚决表示  相似文献   

15.
吴宓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健全人格。从这一教育理念出发,教育应注重发挥其人文功能,教育应传授给教育对象广泛的知识,做到中西会通、新旧融合,使学生成为博雅之士。这与我们今天提倡的素质教育是相通的。  相似文献   

16.
苍雪诗论     
明清易代之际,出现了一些爱国高僧,苍雪是其中较为卓著者。人们把他和担当、湛福合称为滇南三大名僧。又把他同巢松、一雨、汰如,称之为闻名海内的四大禅师。但他不仅是个名僧,而且还是一个著名的诗人。王渔洋称许他“贯穿教典,尤以诗名。”师荔扉赞扬他“诗名籍盛,与眉公(陈继儒)、元宰(董其昌)、虞山(钱谦益)、梅村(吴伟业)、烟客(王时敏)  相似文献   

17.
崔颢诗论     
<正> 盛唐诗坛,百花齐放,群星烂灿。李、杜、王、孟、高、岑诸大家之外,他如王之涣、李颀、储光羲、王昌龄等人,诗作也各具特色,对后世皆有相当大的影响。而与李白、高适、王维同时的崔颢却比较寂寞,除那首传说曾使李白搁笔的《黄鹤楼》流传较广外,其他作品似乎很少被人论及。现在流行的几部文学史对崔颢也只是点到为止。但在当时,他的诗名却相当大。《旧唐书》说他和王昌令、高适、孟浩然齐名:“开元、天  相似文献   

18.
人类学诗论     
人类学诗是人类学者以诗歌表达自己的文化与他文化并置,从而达到跨文化展示与沟通的叙述方式。人类学诗已成为民族志新写法,这是人类学诗的基点,也是人类学诗论的基点。  相似文献   

19.
韩愈诗论     
唐诗发展至李白杜甫,已经达到顶点。后之作者,如果遵循旧道,已经无法攀越高峰。韩愈继起,所以立足于变,另辟蹊径。白诗平易,虽变而未离其宗,惟言人之所共欲言。韩诗奇伟,则变而突破羁绊,务写人之所不曾写。于是发展而为宋诗,以东坡山谷为其代表。李杜苏黄,诗风不同,而重峦叠嶂,各极其胜。本文是《白居易新论》(见《文学遗产》)的姊妹篇,试图从诗史的长河中,拈出历史的重要环节,探讨我国诗歌衍变的规律。  相似文献   

20.
学界长期有一种观念认为吴宓的艺术思想是芜杂且悖论丛生。本文从吴宓非系统性的论述中归纳出了他的思想路径,看其如何架起了中西古今文化的桥梁。他在诸多文章中所介绍的西方古典主义美学思想只是他思考的起点,即艺术门类之间存在性质区隔。他的思想成果真正体现于他结合中国文化思想所创造的"三境"和"音律"两个概念。与传统保守的古典主义不同,其艺术美学的思想核心是坚守人文主义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