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石油生产发展很快,六十年代初苏联的石油产量不到美国的一半,1974年已达到4.59亿吨,超过美国而成为世界最大石油生产目。1981年,苏联的石油产量达6.09亿吨,占世界石油总产量的21.9%。自1974年以来,苏联的石油产量一直居于世界领先地位(见表1)。  相似文献   

2.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石油生产发展很快,六十年代初苏联的石油产量不到美国的一半,1974年已达到4.59亿吨,超过美国而成为世界最大石油生产国。1981年,苏联的石油产量达6.09亿吨,占世界石油总产量的21.9%。自1974年以来,苏联的石油产量一直居于世界领先地位(见表1)。  相似文献   

3.
在分析广州市近20年来耕地、人口和粮食动态变化的基础上,采用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和耕地压力指数模型对其1995—2015年的粮食安全状况进行分析,并运用线性模型和三点滑动平均法对未来五年的耕地数量、人口数量和粮食总产量进行预测。研究表明:1995—2015年广州市耕地面积和粮食总产量都不断减少,且在最小人均耕地面积持续减少的情况下,耕地压力指数始终大于1且继续上升,表明过去20年广州市耕地资源流失情况严重,粮食供需矛盾突出和粮食安全形势严峻。未来五年广州市耕地面积和人均耕地面积将继续减少,人口数量进一步增加,虽粮食总产量发展趋势较为平稳,但人均粮食占有量却将继续减少,粮食安全问题依然严峻。据此提出提高粮食单产水平、严格执行耕地保护制度、合理控制人口增长和多渠道进行粮食储备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2004年粮食产量的恢复性增长,其实质是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增加,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扭转持续几年下降局面,全年达15亿亩,比2003年增加0.1亿亩。但土地特别是耕地资源供给趋紧,是我国粮食生产乃至整个国民经济长期平稳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1999年,我国每个农业经济活动人口耕地面积0.2公顷,只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5。2003年,我国耕地只占全国土地面积的13%,人均耕地仅有1.43亩,不到世界人均水平的40%,北京、天津、上海、浙江和广东等6省市的人均耕地不到0.8亩。其除了人口的基数大和增长因素,还有生态退耕、农业结构调整和非农建设等方面的原因。因而耕地保护必须统筹好与这三个方面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一九五八年是我国农业生产大跃进的一年,在党的社会主义建設总路綫的光輝照耀下,河南长葛与河北安国两县的农民也和全国农民一样,解放了思想,发揮了冲天的革命于勁,在向右傾保守思想和大自然进行艰苦的斗爭之后,58年也獲得了空前未有的大丰收。长葛县去年粮食总产量达到13亿另765万斤,平均亩产1584斤,比57年增长了4倍;安国县去年粮食平均亩产达到1832斤(按最后核实的原安国县28个乡产量計算),比大丰收的57年还增长2.9倍。在粮食大丰收中,不仅粮食的总产量成倍地增长了,而且还出現了許多高額丰产田和大面积丰产田的奇迹。长葛县单产小麦千斤以上的有2731亩,其中有58亩单产在2000斤以上,1亩单产达3000多斤;在安国县更出現了小麦单产5130斤的“巨型卫星”。这些事实,不仅彻底地粉粹了“小麦低产”的悲观論調,而且更重要的,是进一步启发了人們的思想,只要敢想、敢干,認真地貫彻各項农业增产措施,粮食就能獲得高产,所謂“生产  相似文献   

6.
1992年底,我们调查了河南省中州平原畜牧业的发展情况.从调查的开封、周口、洛阳三个地市中的六个县来看,高产优质高效畜牧业起步早,效益明显,但也存在不少值得注意的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解决.畜牧业基础良好发展成效显著河南省位于黄河中下游,全省人口大约855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约占87.8%.土地面积2.51亿亩,其中耕地面积1.04亿亩,占41.4%.农业生产主要实行二年三熟或一年二熟耕作制,粮食作物以小麦、稻谷、玉米、署类、豆类为主,据统计,1991年粮食总产量达3010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6.9%,位居全国第二位;畜牧业生产条件良好,近年发展较快,肉类总产量达158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5.0%,位居全  相似文献   

7.
法国对粮食生产与流通的宏观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国是欧盟最大的粮食生产国,产量约占欧盟粮食总产量的31%。1998年,法国粮食丰收,总产量达到6800万吨,比上年增长了580万吨左右。法国政府对粮食生产与流通进行宏观调控的办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制定作为调控目标的粮食销售最低价与最高...  相似文献   

8.
(一) 农村家庭联产承包制的推行,使得我国在争取粮食数量增长目标上取得巨大成功,粮食供求关系由长期偏紧稳定地转入宽松的新阶段,提供了把粮食生产、流通主要由计划调节转变为主要由市场调节的物质基础。从1985年起取消了粮食统购制度,实行市场取向的合同定购和议价收购,此后定购基数不断减少,1992年合同定购量不足当年粮食总产量的1/8。从1979年至1992年的14年间,国家先后7次提高粮食收购价格,提价幅度达2.35倍。同时,逐步将酿造、食品等  相似文献   

9.
一、粮食数字展示出问题的严峻性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是基础的基础,没有粮食的稳定增长作基础,农村其它各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是不可能的。我们党历来重视农业,重视粮食生产。在建立新中国后曾出现过全党大办农业,全党大办粮食的号召和行动。我国的粮食总产量由1952年的16392万吨,达到1984年的40731万吨,32年粮食产量增长近2.5倍。1984年产量与1978年的30477万吨相比,增加了10254万吨。我国农业以全世界7%的土地养活了全世界22%的人口,基本解决了10亿人口的温饱问题。应该承认这一成就是巨大的。  相似文献   

10.
对太原市粮食总量结构分析表明20世纪80年代以来,玉米产量在粮食总产量中所占份额持续增加,其他粮食作物产量所占份额明显减少.目前玉米、小麦、高梁是太原市的主要粮食产品;就主要粮食作物单产而言,高粱的单产最高,玉米单产次之,近20年来高粱和小麦单产上升幅度较大,而谷子的单产为下降趋势,太原市粮食平均单产为明显上升趋势;太原市粮食平均单产变化在粮食总量变化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分析太原市粮食平均单产的丰救与气象要素的关系发现,清徐、阳曲4~9月降水总量、阳曲7~8月平均气温与粮食单产丰歉相关密切,依此建立的产量丰歉评估模型准确率可达80%,是太原市粮食丰歉评估的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跳出粮田话粮食新华社记者杨善清刘小娟中国正经历着粮食的严峻考验:到2000年,全国粮食总产量必须再增加500亿公斤,实现年产粮食5000亿公斤以上的目标。在这五年期间,我国现有耕地面积的下降趋势将不会改变,而全国人口也将达到近13亿,严峻的现实需要我...  相似文献   

12.
山东省文登市把农业生产的触角伸向微生物领域,利用生物技术开拓农北生产新渠道。开发农业新资源,从而加快了这个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迈进的步伐,生物技术已成为文登农业新的增长点。去年,这个市的粮食总产量达4.3亿公斤,创历史最高水平;农村经济总收入达175亿元,比上年增长40%:这个市在全国农村经济综合  相似文献   

13.
近10年来河北省粮食生产总产量从1966.6万吨一跃而达到1994年的2523.5万吨,10年中连续创5个历史最好水平,尤其是1994年,在粮食市场全面放开,1993年总产量比上年增加194万吨的基础上,又获得全面丰收,总产量又比上年增加143万吨,并首次突破500亿斤大关。从表面上看,河北省粮食生产确实形势喜人,但能否持乐观态度?能否可说粮食已经多了?已经过关了?这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农业的发展问题,在我国始终是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一九七九年以来,我国农村普遍实行了多种形式的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农业生产坚持“一靠政策,二靠科学”的方针,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一九八四年,我国农业获得大丰收,粮食总产量达到40731万吨,单位面积产量为241公斤,均创建国以来历史最高水平。然而在这以后,我国农业又陷入徘徊局面,特别是粮食产量连续四年停滞不前,人均占有粮食也由一九八四年的394公斤降到一九八八年的359公斤。进入“七五”计划时期后,农业  相似文献   

15.
根据苏联公布的1979年人口普查结果,俄罗斯族在苏联人口中仍占半数以上,但其比例已从1959年的54.6%和1970年的53.4%下降至1979年的52.4%。中亚的五个民族的增长率为苏联平均增长率的三倍以上,其中乌兹别克族、塔吉克族和土库曼族的人口在二十年内增加了一倍。苏联境内的穆斯林人口,在1970年为三千五百万,至1979年已增加至四千三百万,即增加了25%,而“非穆斯林”  相似文献   

16.
在对中国1978-2008年粮食政策的阶段性演变及粮食总产量变化进行描述的基础上,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了粮食购销体制、粮食价格、粮食投入、粮食生产技术等政策对全国粮食产量波动的影响.实证表明,影响中国粮食总产量波动以粮食生产投入政策为主,其均值达0.833 4,粮食生产技术政策次之,均值关联度为0.833 9;而从各项政策的关联度来看,财政支农、粮食收购量、粮食零售价格指数、农业科技三项费用与粮食产量波动关联度较大,其中财政支农投入关联度值达0.879 7.据此,提出应从财政支农、粮食科技投入、粮食价格支持体系、粮食购销体制改革等方面采取措施促进粮食生产持续、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7.
阜山乡是浙江省青田县的一个重要侨乡。这是个幅员不大、人口不多的山乡,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仅1000多户、5000多人,但却有华侨近千人,平均接近一户一人。近年,全乡约2000户,人口不到一万,海外华侨华人即达1400人,超过战前400多。目前,乡民出国热潮正猛,华侨人数在大幅度增加。这样一个山区之乡,全身泥土气的山里人为什么能“视远历重洋如归市”?一直来,外界不得其解,视之为谜。但如果对阜山华侨华人的历史和现  相似文献   

18.
自然条件、政策环境、经济因素、技术进步等因素都会影响粮食产量。选取安徽省1990-2012年影响粮食生产的7个因素,最初,使用前向逐步回归分析的方法研究发现,对粮食产量影响较大的因素有粮食成灾面积、有效灌溉面积、化肥施用量3个变量。其次,Johansen协整检验阐释了这3个变量与粮食总产量之间的关系,并构造脉冲响应函数及进行方差分解得出这3个变量对总产量的贡献度为:粮食成灾面积〉化肥施用量〉有效灌溉面积。所以,增强农业工程的防灾减灾效果,提升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使用效率,科学控制化肥施用量对提高安徽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具有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19.
河南省粮食总产量的不断上升主要得益于粮食单产的提高,从1978—2010年河南省粮食总产量和粮食单产的统计数据可以发现,粮食总产量和粮食单产之间不但具有极其相似的总体变化趋势,且年际间的波动情况也具有非常高的一致性。利用1978—2010年河南省粮食生产数据进行预测:如果河南省粮食单产能够维持过去30多年的平均增长率,并且每年粮食种植面积不低于980万公顷,到2020年河南省粮食生产能力能够到达6 500万吨。选取1998—2010年河南省县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后发现:技术进步、粮食种植面积和灌溉条件对粮食生产有比较大的影响。基于此实证分析的粮食增产路径是:鼓励粮食生产以稳定粮食种植面积、依靠科技进步和改善农业基础设施等措施来提高单产;增产的重点作物是玉米,增产的重点区域是平原地区。  相似文献   

20.
本世纪下半叶,现代科学技术辉煌成就改变了马尔萨斯关于食物增长赶不上人口增殖的理论,全世界首次实现了农产品的增长超过了人口的增长,1950~1990年,世界人口增长了12倍,而粮食总产量增长了23倍,地球上的大部分人得以吃饱穿暖并免受饥馑之苦。这项成就应归功于现代科学技术综合组装的“绿色革命”。当科学家探索21世纪怎样才能养活地球上80亿人口的时候,人们把希望的目光再次投向绿色革命,特别是垂青于中国以占世界不到7%的耕地让12亿人丰衣足食的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