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我国长期的封建社会中,由于家长制和封建礼教的束缚,青年男女的爱情婚姻问题成了历史上的重大问题,追求爱情婚姻的自由、幸福始终是青年一代追求的焦点,许多作家都把它当作突出的主题来创作,而且不同时代具有不同的特色。从元代到清中叶比较有代表性的剧目《西厢记》、《牡丹亭》和《桃花扇》来看,爱情主题在戏曲中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典型价值。 一 元代杰出的杂剧家王实甫的《西厢记》是我国戏曲史上描写爱情题材的杰出作品。它以封建时代上层社会青年男女反对封建礼教,争取婚姻自主为题材,揭露了封建礼教对青年自由幸福的摧残,通过青年男女的美满结合,歌颂了他们对爱情的追求,寄托了作者的希望,唱出了“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的美好愿望,成为数百年来封建礼教束缚下的青年男女追求爱情幸福的赞歌。它给了在封建礼教束缚下挣扎、奋斗的同代青年以巨大的鼓舞,在元代戏曲舞台上树起了一面反封建反礼教的旗帜,这是《西厢记》极为可贵之处。  相似文献   

2.
《西厢记》蕴含着王实甫对现实困境的悲剧体验,包括对封建婚姻制度的反抗,对元代文人生存困境的不满,对女性在传统婚姻关系中不平等地位的反映等.《西厢记》的“大团圆”结局实际上是在痛苦的现实中表现了人们对理想的追求.它所体现的悲剧意识,使其与一般的爱情剧区别开来,具有较高的思想价值.  相似文献   

3.
"礼"与"理"的叛逆——兼论崔莺莺与杜丽娘的抗争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厢记》中的崔莺莺与《牡丹亭》中的杜丽娘都是冲破封建束缚,追求自由爱情的抗争形象.但二者的反抗对象有所不同:崔莺莺的反叛行为是对封建礼教的抗争,而杜丽娘更多的是对扭曲的"存天理,灭人欲"的理学之叛逆.这种差异昭显出杜丽娘形象所体现出的人性解放与觉醒之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4.
《西厢记》中的崔莺莺与《牡丹亭》中的杜丽娘都是冲破封建束缚。追求自由爱情的抗争形象。但二者的反抗对象有所不同:崔莺莺的反叛行为是对封建礼教的抗争,而杜丽娘更多的是对扭曲的“存天理,灭人欲”的理学之叛逆。这种差异昭显出杜丽娘形象所体现出的人性解放与觉醒之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5.
《西厢记》中的崔莺莺与《牡丹亭》中的杜丽娘都是冲破封建束缚。追求自由爱情的抗争形象。但二者的反抗对象有所不同:崔莺莺的反叛行为是对封建礼教的抗争,而杜丽娘更多的是对扭曲的“存天理,灭人欲”的理学之叛逆。这种差异昭显出杜丽娘形象所体现出的人性解放与觉醒之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6.
《梅玉配》继承《西厢记》、《牡丹亭》反对父母包办婚姻、反对封建礼教的传统。它以喜剧形式在礼赞年轻人的爱情的同时,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具体细致的比较,让人们看到父母包办姻婚的可怕。  相似文献   

7.
《西厢记》历来就被看成是中国古典戏剧中反映女性意识觉醒、大胆追求爱情的典型爱情剧,但在父权宗法制度控制下的古代中国,替女性张目的《西厢记》仍不可避免地打上了男权视角的烙印。本文从《西厢记》的人物形象、内容结构等方面分析其主题思想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8.
王实甫(1260-1336),大都(今北京)人,元代著名杂剧《西厢记》的作者。崔夫人爱女用心良苦《西厢记》中崔夫人这个形象历来受到人们的批判,说她是封建礼教的卫道士,是封建礼教的护法者。封建礼教在那个时代,在那个社会,有它的合理性。当时所谓的礼教并不是哪个人凭空想出来的,他也是根据实际需要产生的。当然封建礼教作  相似文献   

9.
文学本位视角下“红娘”形象流变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实甫《西厢记》成功塑造了聪明伶俐、泼辣机智、正义勇敢的丫鬟红娘。然而红娘形象的成熟却经历了一个漫长曲折的过程:在唐代元稹《莺莺传》中是对剧情发展无关紧要的人物,在金朝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中是崔张爱情的牵线者,在元代王实甫《西厢记》中定型,成为舞台经久不衰的形象。反封建礼教程度的加剧、作品体裁变化以及戏曲的传播接受是红娘形象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西厢故事里的张生形象在唐代元稹的传奇《莺莺传》中热中功名 ,在金代的诸宫调《董解元西厢记》中功名与爱情并重 ,在元代王实甫的杂剧《西厢记》中则爱情至上 ,这反映着作家在不同历史条件下由重社会价值的实现到重个人情感的内敛、内倾的心态嬗变。  相似文献   

11.
十六世纪,正当中国的封建统治者把封建礼教、程朱理学抬到吓人的高度时,杰出的戏曲作家汤显祖写下了《紫钗记》和牡丹亭》两出爱情剧,表现反对封建婚姻制度,封建礼教的进步思想,赞美青春和爱情的力量,描绘了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汤显祖的爱情剧不仅触及了爱情,婚姻和道德问题,还由此广泛涉及到社会的各种意识形态,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而使后世的人们能够从中窥见当时的社会风貌。宋元以后,封建礼教的束缚加紧,广大青年男女婚姻不能自主。这一尖锐而又带有普遍性的社会问题,在被封建统治者视为“邪宗”(鲁迅语)而和广大人民群众关系密切的戏曲中得到了较多的反映。戏曲从它正式形成起,爱情剧就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汤显祖继承了我国古代文学艺术中的民主主义  相似文献   

12.
王实甫的《西厢记》和汤显祖的《牡丹亭》的主题是写爱情,这几乎是众所公认的。孔尚任的《桃花扇》也写爱情故事,而且这个故事贯串于全剧,但它的主题是不是写爱情呢?恐怕很难肯定的回答。作者在《试一出·先声》中,通过老赞礼之口就说过:“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实事实人,  相似文献   

13.
《终身大事》与《李永女》分别是胡适与金礻右镇的第一部社会问题剧。比较两位作家的思想观、女性观和戏剧观,就会发现:《终身大事》体现了婚姻自由的内容,塑造了摆脱封建礼教的近代女性形象,呼唤民众反抗封建礼教;《李永女》体现了人性解放的内容,塑造了摆脱男权的女性形象,使民众产生怜悯之情。  相似文献   

14.
王实甫的《西厢记》和汤显祖的《牡丹亭》的主题是写爱情,这几乎是众所公认的。孔尚任的《桃花扇》也写爱情故事,而且这个故事贯串于全剧,但它的主题是不是写爱情呢?恐怕很难肯定的回答。作者在《试一出·先声》中,通过老赞礼之口就说过:“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实事实人,  相似文献   

15.
解放以来,我国学术界对于《牡丹亭》的主题思想并无多大分歧,认为这部汤显祖的代表作品,通过杜丽娘和柳梦梅的爱情故事,“热情歌颂了反对封建礼教、追求自由幸福的爱情和强烈要求个性解放的精神”(游国恩等主编《中国文学史》)。我们认为,这样的提法既可用于汤氏的《牡丹亭》,又可用于王实甫的《西厢记》,并没有表达出《牡丹亭》所反映的独特的思想内容,它同《牡丹亭》的本来面貌还有一定的距离。  相似文献   

16.
《红楼梦》与《西厢记》都是我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艺术珍品,它们又同是产生在中国封建社会这一共同的历史背景下,有着许多我们民族文化的共同特点。本文试图就两部巨著的爱情描写做一个比较,从而论证我们民族文学的继承关系。首先,本文从四个方面论证了《红》与《西》在爱情描写上的许多相似之处。如在男女主人公爱情关系的确立上,崔张与宝黛的爱情都是一见钟情式的。男女主人公为了爱情都做了封建礼教的叛逆者。《西厢记》中的张生和《红楼梦》中的宝玉性格中都有痴和疯的特点,许多描写极其神似;而女主人公莺莺和林黛玉又都经历了假与真的内心冲突,在对待爱情方面也表现了相同的感情表达方式等;接着,本文进一步分析,除了上述四个方面外,《红楼梦》中围绕宝黛之间爱情关系的描写和《西厢记》中围绕崔张的描写也还有不少相同的地方,也就是说,《红》中男女主人公的爱情描写框架与《西》是极为相似的,这是它们共同的地方。但是,《红》又不是完全照搬《西》的模式,而是同中有异,异中有同,而且比《西》在思想上艺术上又高出许多。说明,《红》的作者在写作时的确是借鉴了《西》,但又比《西》有所创作和发展,见出我们的民族文学遗产的继承关系。  相似文献   

17.
<西厢记>中的崔莺莺与<牡丹亭>中的杜丽娘都是冲破封建束缚,追求自由爱情的抗争形象.但二者的反抗对象有所不同:崔莺莺的反叛行为是对封建礼教的抗争,而杜丽娘更多的是对扭曲的"存天理,灭人欲"的理学之叛逆.这种差异昭显出杜丽娘形象所体现出的人性解放与觉醒之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18.
《孔雀东南飞》以生动传神、深刻隽永的个性化语言 ,有力地刻划了刘兰芝这一古典文学中优秀的妇女形象。其个性化语言表现了她对封建礼教、封建家长制刚强不屈的反抗精神 ,对焦仲卿无瑕的爱情信念 ,二者相互促动、相互生发并相互辉映 ,体现了她身上所有的美好品质 ,并给焦仲卿以精神力量 ,影响了他走上反抗道路  相似文献   

19.
王实甫《西厢记》的爱情描写具有鲜明的理想品性 ,具体表现为崔、张爱情的纯粹性、互动性和专一性。市民文化对题材的改造、元初的社会文化背景和王实甫的思想素质是形成《西厢记》理想化爱情描写的主要因素。它对后代文学的影响分别向性欲的膨胀、社会属性的强化、爱情内涵的深化三个方向流变。  相似文献   

20.
《任氏传》的女性主义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传奇《任氏传》中的任氏并非如一些论者所言,具有反抗封建礼教、追求自由平等爱情的精神。其实,她并不具备主体性与独立人格。她是男权意识中“贤妻”与“荡妇”的糅合,纯粹是作者男权无意识中的欲望流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