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无为而治,是老子的名言。但公元前193年曹参接替萧何做汉朝的相国以后,他在相国的职位上用喝酒取闹的着意创作,赋予了其实际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正萧何月下追韩信的故事,差不多是妇孺皆知的。但是,谁敢月下追萧何?提出这个问题,似乎有点"丈二和尚——让人摸不着头脑"。其实,我要说的是萧何——这位在秦末农民大起义中,帮助刘邦打天下、立过头等功勋、当上堂堂汉朝丞相的古代杰出政治家,也曾贪污受贿。据《史记》卷五三《萧相国世家》记载,他利用权势以贱价强"买田宅数千万"。萧何又特地上书汉高祖,说"长安地  相似文献   

3.
读史以知兴替。读《萧相国世家第二十二》,知皇帝与相国微妙关系,不可不读也。中国大一统皇权专制王朝中人主与相国的关系范式,是在汉高祖的时候被确立起来的。汉高祖与萧何的关系,对其后历代王朝一直产生着巨大影响。这一范式由以下内容构成:皇帝用人,以权术势控制政治大局,相国用事,在经济、法度、战事等各方面为皇帝效力;从人才角度看,皇帝多为二三流人才(刘邦再精明,充其量只能算二流人才),相国多为一流人才(萧何是没有争议的一流人才);皇帝的心思主要用于防止相国或其他大臣谋反,几乎无有例外,相国的心思主要用于谋国事,真想僭越谋反的…  相似文献   

4.
智珠     
明 判 一天,路易十六下双陆棋,有 一 着棋 子有 些 含 糊不 清 之处,于是发生争执。在场的内宠近幸都一声不吭。正好格拉蒙伯爵走来。国王对他说:“您来给我评判一下吧。 ”伯爵说:“陛下,是您错了。”国王说:“您还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儿,为什么就说是我错了呢? ”伯爵答道:“啊,陛下,难道您还看不出来,只要这里有一点可疑的地方,这些先生们就一定会说您是对的。” 图 / 韦尔乔 文 / 王玉北 没忘记爱美第二次世界大战刚结束,到处是一片废墟。美国社会学家波普诺去访问一户住在地下室里的德国居民。离开那里以后,同行的问波普诺:…  相似文献   

5.
田梦 《领导文萃》2006,(10):156-156
问题140:古语言:“难得糊涂。”那么究竟糊涂是什么?对现代领导者而言糊涂的真谛何在?请你就此问题谈谈看法。参考答案:①其实,我们所说的糊涂的最高真谛是不糊涂,糊涂的最高境界乃是大智慧,唯有大智慧,才能超越糊涂,而不拘泥于糊涂。②糊涂的实质不过就是认识到人的智慧有它的局限性,因而在某些场合放弃对智慧的依赖,而对事态的发展采取一种静观待变的态度,也叫“顺其自然”。我们所不能驾驭的,就不能强求,就不要去勉强。只要认识到这种局限,承认自己在某些方面有所不能,那么在所能的范围里,就可无所不能了。③作为领导者,不可时时糊涂,事…  相似文献   

6.
禅说二则     
成皇 《领导文萃》2005,(7):85-86
悟此闻性,则免声尘之所转庭院的树上乌鸦呜叫,杜相国问无住禅师:“禅师听到了吗?”无住禅师回答说:“听到了。”乌鸦飞走以后,杜相国又问:“禅师听到了吗?”“听到了。”杜相国说:“乌鸦飞走后没有声音,为什么还说听到了呢?”禅师道:“听到了或者没有听到,这并不是听闻的本性。听闻的本性本来就没有,怎么会有消失呢?听到有声音的时候,是声尘自心中产生;没有听到声音的时候,是声尘自心中消失,这个听闻的本性,不随着声尘而产生,也不随着声尘而消失,领悟到听闻的本性,就不会随着声尘的转变而转变。应当懂得:听闻没有产生和消失,也没有逝去和到…  相似文献   

7.
史书中对唐太宗李世民虚怀纳谏有过不少记载。《旧唐书》中就有这样一段故事:贞观十八年,太宗对群臣道:“人臣对于帝王大都阿顺旨意,不敢违逆,现在我想听听自己有何过失,你们要畅所欲言,专谈我的缺点。”长孙无忌等大臣都说:“陛下以恩德教化,使天下太平,有何过失。”这时待中刘洎却说:“陛下圣德确如长孙无忌所言,但近来有人上书,陛下觉得不称心,当面诘难,使上书者惭愧退下,这不是褒奖进言之路。”太宗听后,高兴地表示:“你说得对,我一定改正。”后人评价说,正因为唐太宗闻过则喜,才取得留名青史的“贞观之治”。  相似文献   

8.
问题66:刘邦认为,自己在谋略方面不如张良,在军需后勤方面不如萧何,在军事指挥上不如韩信,他之所以夺取天下的原因在于重用这三位大臣。你认为刘邦得天下经验之谈对现代领导者有何启示?  相似文献   

9.
贞观初年,有人上书唐太宗,请求清除朝中奸臣.以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太宗非常重视,亲自接见上书人.问他:“我所使用的大臣都是经过反复考查的忠贤之士,你知道谁是奸臣?”上书人说:“小人不在朝中,自然也不知道谁奸谁忠,但小人有一妙方,只要陛下一试,谁奸谁忠便泾渭分明了。”太宗问:“什么妙方?”上书人答:“陛下与众臣讨论问题时,故意坚持一种错误意见,  相似文献   

10.
过客     
世界著名的电影导演希区柯克,年轻时,有一次在苏格兰山区迷路了,他拖着疲惫的身体往灯光处前进。希区柯克敲开门向屋主人说明情况,希望能够借住一晚。谁知屋主竟然对他说:“我这儿又不是旅店,为什么要让你住一晚?”希区柯克微笑着说:“我只要问你三个问题,就可以证明这里是旅店。”屋主不相信:“只要你能让我心服口服,我就让你免费住一晚。”希区柯克提出他的第一个问题:“在你之前住在这里的是谁?”屋主不假思索地回答道:“我的父亲。”希区柯克继续第二个问题:“在你父亲之前,住在这里的又是谁呢?”屋主同样马上回答道:“当然是我的祖父!…  相似文献   

11.
忠奸之辩     
如果在中国众多皇帝中排定名次的话,唐太宗是当之无愧的第一。毛泽东曾要各级干部学习《贞观政要》。 唐太宗贞观初年,有人上书请求唐太宗李世民清除奸臣。太宗问道:“我所任用的都是贤良忠臣,你知道谁是奸佞之臣吗?” “臣请陛下假装发怒,以此试验群臣。如果谁能不怕陛下的震怒,仍敢直言进谏,就是忠正之臣;如果只是顺从陛下旨意,一味阿谀奉  相似文献   

12.
侯兴国 《决策》2010,(6):80-81
要突破和超越前人的业绩,特别是要突破前人既定的经过一定历史时期检验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难度会越来越大,风险也会越来越高,因此,“聪明者”如曹参之辈便大有市场。  相似文献   

13.
大智慧     
赵本山与姜文相比,谁具有大智慧?提出这问题,缘于一故事。说是某年某月某日,姜文见到赵本山,问:“老哥,你看没看过我拍的电影《鬼子来了》?我想听听你的意见。”《鬼子来了》是姜文的心血之作,因为种种原因,没能和太多的观众见面。赵本山看过这部片子。接受记者采访时,他说:“这片子我看了,心里不舒服。他(姜文)太较劲。他的作品是个非常好的东西,但是,非得让中国人看了不舒服,日本人看了也不舒服,谁都不舒服,这是干嘛呢?他自己在那儿跺脚,真他妈好。有用吗?”因此,赵本山直言不讳地告诉姜文:“你那部片子,好是好,但投资多少钱都是没用的,你…  相似文献   

14.
仁者无敌     
近日,与一位在商海中摸爬滚打多年的朋友闲聊,朋友说:“当今商场的竞争之激烈,容不得你动丝毫的恻隐之心,而必须见血封喉,否则肯定会死得很难看。”我却颇不以为然。我说商场上尽管密布陷阱,但胜者为王还是离不开大智慧的,所谓的大智慧其实很简单:仁者无敌。朋友愕然,继而笑我太书生气,他说:“你这一套纸上谈兵的东西确实有道理,但在商战中,你一厢情愿地想‘黯淡刀光剑影’,可真的能‘远去鼓角筝鸣’吗?”其实,仁者无敌也是西方博弈论(囚徒困境)、战略学研究的一个很有价值的结果,从一定意义上说,算是殊途同归吧。现实中情形往往就这么让人…  相似文献   

15.
旱情严重     
首相:“尊敬的女王陛下,今年我国特别缺水。” 女王:“这已经不是什么新闻了。” 首相:“但是现在旱情严重了。” 女王:“您怎么知道的?”  相似文献   

16.
《论语》有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我国大教育家孔子早在二千多年前就已经认识到了“乐之”是求知的最佳态度。求知者只有在“好之”是求知的最佳态度。求知者只有在“好之”“乐之”的前提下才能够自觉的、主动积极投入学习中,也只有“乐之”,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作为学习的组织者和引领者——教师,如何让学生“好之”并“乐之”呢?尤其是作为语文教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我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揣摩,采取了以下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17.
忠诚     
谢志强 《领导文萃》2014,(14):129-131
正太阳初升的时刻,年迈的国王接见了邻国的特使。这之前,大臣已签订了两国友好协议。国王的接见仅仅是为了表示对邻国的尊重。特使应景地赞美了国家的状态,如旭日东升。国王欣喜,他期待听到来自国外的赞美。交谈在宽松的气氛中进行。不知怎的,国王自豪地谈到了忠诚的话题。国王说:忠诚是王国的基石,随便举个例子吧,我有一个信使,擅长奔跑,像马一样奔跑。特使的表情显示着兴趣,说:陛下,能否让我见识一下?国王说:不看过程,我们就在这等待结果,因为,我们不可能  相似文献   

18.
据说,拿破仑在歌剧院里看歌剧,见另一个包厢里坐着著名的作曲家罗西尼,就叫侍从请他过来。罗西尼赶紧来到拿破仑的包厢,跪下请罪道:“皇帝陛下,我没有穿晚礼服来见您,请恕我大不敬。”拿破仑语出惊人:“我的朋友,在皇  相似文献   

19.
《辽史》上讲,兴宗问他的“诗友”萧韩家奴(后三字为名)说:“你居官在外时有什么新奇见闻?”这个曾经掌管栗园的萧诗人答道:“臣只知道炒栗子,若小的炒熟了,则大者必然还是生的;若大的炒熟了,则小者必定已经焦糊。能使大小都炒熟而不生不焦,才算尽善尽美;别的我一概不知。”辽兴宗“大笑”。——不知他是否真的会意了。  相似文献   

20.
河之洲     
甘茂出使齐国,走到一条大河边,他无法向前,只好求助于船夫。船夫见甘茂一副文人打扮,便问:“你过河去干什么?”甘茂说:“我奉国王之命出使齐国。”船夫指着河水说:“连这条河流你都不能靠自己的本事渡过去,你怎么能完成出使齐国的任务呢?”甘茂反驳说:“世间万物,各有所能。比方说,骏马日行千里,为天下骑士所看重,可是如果叫它去捕捉老鼠,那它肯定不如一只小猫;宝剑削铁如泥,可是如果用它来劈砍木柴,那它肯定不如一把斧头。就像你我,要说在江河上行船划桨,我的确比不上你;可是若论出使大小国家,你能跟我比吗?”船夫听了甘茂一席话,顿时无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