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歧视苏北人,是长期存在于上海的一个社会问题,但是,至今很少有人把它作为一个严肃的社会学课题进行全面系统的考察和研究。我们认为,解决这个问题,是促使社会安定,提高社会的精神文明的重要一环。为此,我们于去年五月,在市公安局、市出租汽车公司、静安区民政局等单位的协助和支持下,对苏北人的问题进行了一次社会调查。对苏北人的歧视,在现实社会中几乎到处可以看到,无论是在家庭里弄还是  相似文献   

2.
有个朋友告诉我们这样一件事:有位女青年,与男友相爱多年,双方感情甚笃,已几次商量准备结婚。但是,女青年的家长就因为男方祖籍苏北,硬是从中作梗,拒不答应女儿的婚事,致使这位女青年精神受到极大刺激,竟至坠楼轻生,酿成一幕悲剧。听了朋友的介绍,真令人感慨系之。据我们知道,目前社会上,男女青年在择偶中因祖籍苏北而遇到麻烦的,不在少数,虽然,后果并不都象那个女青年坠楼那么严重。在美国,由于种族歧视,白人和黑人子女难以通婚,这是众所周知的。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不存在美国那种种族歧视,然而我们不无遗憾地看到,在我们社会上也存在着另一种歧视,那就是对居住在上海的苏北人所持有的一种歧视和偏见,这在青年的婚姻问题上,反映得尤为明显,前面提到的女青年恋爱悲剧就是一例。  相似文献   

3.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的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自然具有独立存在的价值.马克思实践哲学认为,人与自然不仅存在着工具性价值关系,而且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蕴涵着人的社会关系以及人与自身的关系,人的社会关系是可持续发展的本质,"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  相似文献   

4.
文艺创作应当怎样表现爱情,这是关乎文艺能否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品德、精神境界,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朋建设的重要问题。胡耀邦同志在党的十二大报告中说:“我们不仅要努力提高每一个社会成员的精神境界,而且要在全社会建立和发展体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新型社会关系。”在提高人民群众的精神境界、建立人与人之间新型的社会关系方面,表现爱情的作品则有其特殊的功能。爱情生活是人们精神生活的重要成分,什么是高尚的爱情,什么是庸俗的爱情,文艺这个“道德法庭”应该提倡哪些合乎共产主义道德的东西,谴责与惩罚、审判哪些不合乎道德的东西,是否正确体现共产主义道德伦理观念,应是评价表现爱情的文艺作品的一个重要标准。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社会关系解释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志山 《学习与探索》2005,1(1):164-167
着眼于社会关系来考察人的发展是马克思人学思想的根本特色和深刻之处。无论是马克思提出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缘由、出发点和理论基础,还是对人的发展学说的基本内涵、基本特征和实现过程的论述,都是以社会关系为考察视域的。马克思人的发展学说的社会关系解释模式,旨在破除个人与社会关系理解上的原子个人主义和绝对整体主义,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6.
社会学通信(二) 亲爱的读者: 上一封信,我们简单地谈了一下社会学的对象问题,从中可以看出,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是社会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现在,我们就沿着社会关系这条线,继续讨论。为了便于讨论,在这封信里我想把社会关系同人际关系作一区分。我们假定社会关系是一个总的概念,它包括社会生活领域里所可能发生的一切关系;人际关系则是社会关系的一个组成部分,指人与人之间在日常生活中所发生的种种关系。当然,事实上任何社会关系最终都要体现为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交往,所以这种划分是相对的。现代行为科学是以人际关系为对象的一门新兴学科,它研究的是一个单位或一个组织内部的人际关系,这与我们这里所讲的又不完全一样。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就业中的歧视现象:基于离散选择模型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歧视是广泛存在的社会现象之一。大学生就业中的歧视现象近些年来日趋显著,但是对其只有感性认识,缺乏实证支持。以山东部分高校的调查数据为基础,运用离散选择模型进行的计量检验,发现:一是歧视问题在大学生就业过程中显著存在,主要表现为性别歧视、户籍歧视、学校层次等;二是性别歧视最为显著,成为影响大学生就业成功率的显著因素;三是即使毕业生继续攻读不选择就业时,性别歧视和户籍歧视依然存在。  相似文献   

8.
许振明 《社科纵横》2007,22(12):10-13
人与社会的和谐。这既包括个人与个人、群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也包括个人与社会群体之间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本质上是一种利益关系。所以,妥善协调和正确处理人们之间的各种利益关系,是实现人与人之间关系和谐的关键。同时,人与人之间关系是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具体体现。人是社会的主体,各种社会关系是人与人在其社会实践过程中发生和建立起来的。但是,社会关系一旦被建立起来并被固定化、制度化,就会规范和影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人和社会的和谐发展也就成为人们追求的理想和目标。  相似文献   

9.
本文基于反歧视理论的视角,从年龄歧视的原因、社会制度、人口结构等方面分析了当代中国年龄歧视问题,创新性地提出了青少年儿童在家庭和社会中存在的年龄歧视现象。并从加强反歧视立法、推动社会充分就业、借鉴国外反年龄歧视的经验等方面提出了相关社会工作服务策略。  相似文献   

10.
一个公开透明、资源共享和注重社工伦理的管理架构,有利于培育政府与社会关系,促进政府与社会关系发展成公私协力的关系。在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助残服务过程,政府与民间通过契约建立新型关系。由于这种新型关系既不是一种严格上下层级管理,也不是一种严格市场竞争过程,所以无论由上而下的管制监督模式,还是基于绩效的委托代理管理模式都存在一定的不足。为建构政府与社会自主、对话的伙伴关系,应该引入责信机制,使委托者与受托者更重视职责归属、信息获取、响应性、服务质量与绩效评量的面向。  相似文献   

11.
侯彦峰 《社科纵横》2008,23(8):106-107
长期以来,我们对社会生产的研究仅限于物质生产、人自身生产和精神生产,杜会关系的生产受到忽视.实际上,社会关系在交往中形成,在物质生产、人自身生产和精神生产中再次以物化的形式生产出来,社会关系生产也是一种生产.  相似文献   

12.
周建 《社科纵横》2008,23(11):16-18
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就在于社会关系的和谐.人在本质上是社会关系的总和;社会关系和谐,从根本上讲还是要研究人的问题.人类任何活动,都要受到动机的支配与调节.作为人类实践产物的社会关系,同样也受到人类动机的支配与调节.以人类动机为关键环节的心理研究,在分析社会关系状况、促进社会关系和谐方面,无疑发挥着重要作用:从人自身或者说主体内因入手,协调社会关系,对于推动和谐社会构建,同样具有可观的功效.  相似文献   

13.
亲爱的读者: 在初步谈过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这个问题之后,我们就可以进一步对社会关系的具体形式作些考察了。简单说来,一定的社会关系总是要通过一定的社会团体和组织表现出来的。换句话说,一定的社会团体和组织,必定是某种社会关系的反映。就象我们在上一封信里已经讲到的:家庭这样的团体(如果允许把家庭也叫做团体的话)反映的是一种“初级关系”(或者叫“首属关系”);商店这样的组织反映的是一种“次级关系”(或者叫“次属关系”)。因而,家庭可以叫做“初级团体”,而商店是“次级团体”。我们平时习惯于把青年踏上工作岗位叫做“走上社会”,有时又会把一个青年暂时待业在家叫做“社会青年”。其实,任何人都不可能直接生活在抽象的“社会”之中,他只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和恩格斯说:“生命的生产──无论是自己生命的生产(通过劳动)或是他人生命的生产(通过生育)──立即表现为双重关系:一方面是自然关系,另一方面是社会关系”①。这一论断告诉我们,人是在双重关系中生活的,一方面要与自然打交道,形成自然关系;另一方面要与人打交道,形成社会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体现了人的自然本性,人的社会关系体现了人的社会性。自然本性指人的生理本能;社会性指人与人之间的各种社会关系,这些社会关系又表现为经济、政治、法律、道德、思想、文化、宗教等丰富内容。人的本质就是由人的自然本性和人的社会性共同构…  相似文献   

15.
社会和谐发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社会发展的优势。它有可能做到完全按照社会发展的需要和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去调节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使其不断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从而达到整个社会协调持续地向前发展,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保持和谐稳定的状态。社会和谐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社会关系方面的特征,它符合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取向。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最高价值取向,也是共产主义社会最本质的特征。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标志,是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恰恰就是人与人和谐相处的最高境界,是社会关系和谐的最高境界。今天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在为实现这个目标而奋斗。  相似文献   

16.
治理:国家与市民社会关系理论的再出发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治理理论的兴起拓展了国家与市民社会关系的分析架构 ,它超越了自由主义与国家主义的传统对立 ,凸显了国家与市民社会之间实现正和博弈关系的可欲性和可行性 ,它是一种新型的国家与市民社会关系范式。但治理也存在失范和失效现象 ,治理研究亟待深入。  相似文献   

17.
《社科纵横》2017,(7):67-69
苏北城镇化是实现江苏整体进入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基于结构功能理论视角,探讨苏北城镇化的发展道路,从经济、政治、制度和价值四个层面寻求苏北城镇化过程中的"空间城镇化"和"人的城镇化"协同发展路径,即通过产业发展带动经济发展,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通过政策扶持保障居民的福利需求;通过制度改革进一步维护居民的合法权益;通过农民市民化提高进城农民的城市归属感。  相似文献   

18.
“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①马克思的这段在他的全部人性论述中被引用得最多的名言往往被理解得很狭窄,在不少场合甚至遭到误解。有三种常见的片面理解或误解:第一,把社会关系的总和归结为生产关系或阶级关系,把人的社会本质归结为阶级性,忽视了社会关系和人的社会本质的完整内容;第二,在谈到社会关系和人的社会本质的发展过程时,仅仅注意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讨论灌溉技术问题。对于这种灌溉技术,我们可以将其视为一种社会结构,一种起源干社会关系的生产力。许多项目评估已经表明,灌溉技术促使社会关系发生变化,反之,社会关系也影响灌溉技术的利用。然而,到目前为止,由于缺乏适合于项目评估的理论框架,对灌溉技术与社会关系两者关系的分析常常与项目评估风马牛不相及。因此,我们的目的是在农业灌溉及农业发展的领域内推出并阐明某种理论框架,将其同对灌溉技术的分析以及对社会的分析联系起来。由于我们是从科技角度,而不是从社会经济的角度来进行分析,因此,我们仅将技术与社会变化的进程联系起来,对于后者则不做广泛和深入的讨论。我们将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20.
孙强 《学习与探索》2007,3(4):12-16
在唯物史观当中,社会关系是一个重要而基础的范畴。在马克思的哲学思考中,存在诸如人、物质、生产和实践等"多种"维度,但这些维度只有在"关系"的维度中才能够得到真正的理解和把握。因此,在马克思的哲学中并不存在思考的"多元"维度,社会关系维度是马克思哲学思考的一元维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