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体态语的文化内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体态语是非语言交际的一种手段,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符号系统和信息戚体.体态语在传输信息和跨文化交际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通过简述体态语在交际中的性质、功能、特点,进一步探索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及意义.  相似文献   

2.
从体态语看文化差异赵滨丽语言交际是伴随人类社会生产和发展过程的一种特殊的社会传承文化现象。但语言不是唯一的交际工具。伯特威斯特尔(Birdwhistel)在1970年说至少65%的交际信息是由非语言方式传递的。有的科学家认为,人们交往中信息有65%是...  相似文献   

3.
在语言交际中,由于体态语的加入,往往会给交际增加某种细微的差别,产生一些奇妙的表现力量。体态语可以说是人类一种最古老的交际形式。表达同一种感情,交谈同一种思想,男性和女性所用的体态语是不相同的,这种不同一是男女生理结构上的差异,二是社会心理因素,三是审美心理因素。  相似文献   

4.
体态语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它不仅是有声语言的辅助手段,有时甚至是必要的、惟一的、最佳的表达手段。体态语是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语言的一部分.与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关系密切。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的体态语各有特色,为避免在跨文化交际中造成歧义,体态语的研究是十分重要的。文章从民族心理、日常生活、审美现点、民族差异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和研究。  相似文献   

5.
身势语是指非言语符号传递的信息.本文讨论了身势语在人类交际中的地位、身势语代表的意义、身势语在不同文化中的差异.  相似文献   

6.
试论汉民族言语交际准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言语交际是人们运用有声语言及其相伴随的辅助性语言符号进行信息传递和沟通的活动。由于不同民族的人文、自然环境的影响,作为人类社会的普遍行为的言语交际活动,既有着某些共同性原则,又有着各个民族在交际过程中逐渐形成并固定下来的,为交际者共同遵守的一整套准则,而且这些准则贯穿于各民族的言语教育、言语活动和言语评价之  相似文献   

7.
一、引论在人类生活中,有两大基本符号系统,这就是交际系统与记录系统.交际系统包括手势、体态、实物、烽火、鼓声、口哨语等等;记录系统包括结绳、系珠、契刻、数豆、图画记事、粘土记事等等.语言属于前者,而文字属于后者.从文字起源来看,无论前文字是图画样式,还是粘土标志,这二者都不是记录语言,而是直接记录人的思想观念.这些表达意念的象征性符号其有超语言的性质.只有在前文字系统中的符号经分解,与语言交际系统中的单个符号(词)取得对应,并用语言符号也必用语言符号来释读文字符号时,才使人们逐渐形成了文字是语言的派生,文字的功能仅在于记录语言的观念.语言符号的能指是语音,所指是语言化的概念即语义.文字符号的能指是字形,所指是文字化的概念即字义.语音指称字形(在文字中为字音),而沟通了语义和字义,因  相似文献   

8.
研究语言符号的理据,对于阐明事物或现象的“得名之由”,明确人们创造语言符号时的造词心理,认识语言符号与语言符号之间的联系、语言符号意义演变和发展的规律等,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如果不承认语言符号理据性的存在,不去探求有理据的语言符号的根由,那么,对语言符号的理解就只能停留在“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低层次上,就会增加记忆和交际的负担,也就无法解决语言学领域存在的一些悬而未决的问题了。  相似文献   

9.
翻译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非言语符号作为非言语交流方式,在人类交际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而,如何积极有效地处理非言语符号英汉互译的跨文化因素以及其功能对等问题是一个值得重视的研究课题。本论文将从功能对等角度全面地探讨解决翻译过程中遇到的非言语翻译问题,探讨译者如何合理地处理原文中的非言语符号信息,如何在译文中用言语描述出在原文文化中非言语符号所拥有的信息功能和所负载的文化涵义。  相似文献   

10.
文字的定义     
文字的定义应是“人类记录信息的书面符号”,这个定义界定了文字的两个特性:载体属性和功能属性。文字的载体属性是书面符号,文字的功能属性是以书面为载体记录信息。记录信息的文字与表述信息的语言都是人类交际的工具。  相似文献   

11.
某些学者对言语交际符号与非言语交际符号的研究呈现两种倾向,割裂两种交际符号的关系和片面夸大非言语交际符号的作用。本文以求同存异的视角,通过分析两种交际符号在遵守规则、符号体系与后天习得三方面的异同,及分析非言语交际符号对言语交际符号的作用,强调两种交际符号不可分割与相辅相成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从语言符号作为跨文化交际的媒介和文化传递的载体入手,着重阐述语言符号在跨文化交际中受文化认知和语用推理原则的影响,从而影响交际的效率。这是因为人们的文化认知受到不同文化的影响,并在理解的过程中产生不同程度的差值所致。此外也分析了跨文化交际中,Grice的合作原则与Sperber和Wilson的关联理论在跨文化交际中的运用和体现  相似文献   

13.
语言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使用的交际工具。因此,语言的意义与社会文化息息相关,对语言意义的理解不能只认同词典意义;而应包括指称意义,言内意义和语用意义。笔者在此特别强调的是语用意义。语用意义是指语言符号与使用者的关系,是语言符合对人产生的影响,及根……  相似文献   

14.
非语言交际是不通过言辞传递信息,不使用语词的交际,在信息的传递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跨文化交流中,我们没有必要完全按照某种规定的模式去约束自己的行为,但是需要十分清楚地了解哪些行为方式在跨文化交际中将会产生歧义,引起意想不到的误解,这些有碍于跨文化交际顺利进行的行为方式,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本论文从近体距离、颜色、体态语等方面,对中国人与日本人的非语言行为的异同点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以期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5.
黎爱丽 《南方论刊》2009,(3):107-108
在课堂教学中,除了有声语言外,还有一种无声的语言,即体态语言。所谓体态语言,就是用手势、姿态和表情来表达某种意思的一种无声语言,包括眼神、表情、手势、举止风度等。体态语言先于有声语言,在有声语言产生之前,它是人类进行信息交换的主要方式,在有声语言产生之后,它是传递信息、增强语言表达效果的一种重要辅助手段。英国心理学家谢尔·阿盖依尔等人在1970年曾做过一个实验发现:当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不一致时,人们相信的是非语言符号所代表的意义,而且非语言交流对交际的影响是语言的4.3倍。  相似文献   

16.
副语言符号是指人们在言语交际的过程中对声音的使用,包括音高、语速、节奏、音量、音调及其他声音。副语言符号在交际中不仅具有表达感情色彩、反映社会地位、反映个性等功能,在不同的文化中还存在显著的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17.
标记理论是结构主义语言学的重要理论之一,其核心是言语符号的对立、不对称现象。标记理论具有普遍性,同样也适用于非言语符号。非言语符号是信息传递的重要手段之一,有一定的标记价值,跨文化交际中的非言语符号具有明显的性别不对称性。  相似文献   

18.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存在教师体态语缺失或运用不当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该门课程的实效性,文章在强调恰当运用体态语的重要意义的基础上,分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适宜体态语缺失的原因,并揭示妥善处理体态语与教学内容、言语教学等诸多因素的关系是恰当运用体态语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9.
集体合影是一种具有文化仪式特征的有意识的群体活动,中西集体合影的不同体现在合影交际的目的、环境语、体态语以及服饰礼仪等方面。  相似文献   

20.
符号学视野下的翻译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符号学的角度开展翻译研究,有利于揭示语言符号的指称意义、言内意义和语用意义,也有助于译者在翻译中有效地运用这三种符号学意义,提高翻译质量.符号学理论背景下的翻译过程是一个典型的解码过程,解码又是一个意指过程,翻译的最高标准即再现源语符号系统的全部信息,全部信息既包括形式也包括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