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80年代以来,西方宏观经济学发生了巨大变化,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之间的对立和斗争,构成当代西方宏观经济学的“主流”。就其实质而言,这两派之间的对立和斗争乃是西方经济学发展史上国家干预主义和经济自由主义两种思潮的论争在当代的继续,所不同的只是它们在现时代采取了现代的理论形式而已。 一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与新凯恩斯主义之间存在着严重的分歧,概括地说,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1.货币因素:货币中性与非中性。新古典宏观经济学认为货币是中性的,因而它既不同意后凯思斯主流经济学派关于好的货币政策能够影…  相似文献   

2.
本世纪70年代,由于既不能科学地解释“滞胀”现象,又不能使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摆脱“滞胀”困境,传统的凯恩斯主义的经济理论和政策主张受到了严重打击。由此,应运而生了新古典宏观学派和新凯恩斯主义学派。本文将在简单介绍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发展状况的基础上,论述新古典宏观学派和新凯恩斯学派对现代宏观经济学的贡献和影响,并分析两学派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一、现代宏观经济学的产生、发展及其面临的困境在本世纪30年代以前,新古典经济学居于西方经济学界的正统地位。新古典经济学是主张自由放任的资产阶级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对…  相似文献   

3.
经济学的激进主义传统植根于激进经济学。激进经济学是20世纪60年代后期在美国形成的一个经济学流派,该学派大体上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批判资产阶级经济理论和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的经济问题,并具有一定的社会主义思想倾向。尽管这一传统不乏狂热、幻想或者显得过于悲观、消极,但能够采用与正统西方经济学截然不同的视角和方法,分析当今国际经济关系中的不平等交换、两极分化、依附等现象以及世界体系的实质,极大地丰富了经济学研究的理论宝库。  相似文献   

4.
国际政治经济学是20世纪70年代以后在国际学术界兴起的一门前沿学科,是研究国际关系中政治经济互动机制的学科。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成长迅速,已经发展成为国际关系学的一门重要分支科学。理解当代西方国际政治经济学对我国相关领域的研究和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评析凯恩斯经济学和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二战后,特别是20世纪50至60年代期间,凯恩斯经济学成为西方经济学的新正统.然而,这个新正统的凯恩斯经济学从20世纪70年代迄至今日,在西方经济学界不断演变,形成了"新古典综合派"、"新剑桥学派"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三个派别.这三个派别及其观点瑕瑜互见,不分轩轾.它们的前途将是怎样,不可端倪,有待实践的检验.  相似文献   

6.
西方国际政治经济学中的国家与市场理论吴嘉蓉最早出现于本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尔后在80年代以来取得引人注目的发展的西方国际政治经济学,又称西方国际关系政治经济学,是继国际政治学、世界经济学之后的一门研究世界政治与经济以及国际关系的新学科。这门学科...  相似文献   

7.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至三十年代初伦敦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坎南、格雷高里和罗宾斯。本文考察这一时期内伦敦学派经济学说的特征及其与剑桥学派分歧的由来。 坎南是伦敦学派的领袖。他在经济理论方面受英国资产阶级正统经济学说的影响很  相似文献   

8.
后启蒙与文化批判理论的危机——兼论批评合法性的重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批评大众文化的诸种理论当中,以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理论锋芒最为尖锐,影响最为深广.法兰克福学派在缺乏文本研究的情况下,依据哲学推演的方法,对大众文化作出了独断式的过度批评.因而,其理论早已暗藏危机.当今西方社会已经步入后启蒙时代,我国社会也已呈现出明显的后启蒙特征.在后启蒙的社会状况与理论话语的挑战下,法兰克福学派的文化批判理论面临着更加严重的危机:"现代精英主义"文化立场的危机、"被动受众"观的危机和批评家作为文化"立法者"的身份危机.当代大众文化批评为避免合法性危机,必须走出法兰克福学派的批评范式,谋求哲学批判与文本阐释的结合,树立文化多元主义观念,走向批评的个人化.  相似文献   

9.
浅谈"9·11事件"的经济思想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1年9月11日发生在美国的“9·11事件”,作为世界性重大突发性历史事件,对美国乃至整个西方世界的经济过程和经济思想观点正产生转折性的变化与影响。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一直居经济思想主流地位的经济自由主义将弃守更多的阵地,而与之相对的凯恩斯学派的“国家干预主义”思想观点将重返美国乃至世界经济舞台。同思想理论层面的转向形成对照,美国政府在经济步入衰退的情况下,实用主义地采取凯思斯主义的危机应对政策的举动令世人关注。  相似文献   

10.
冯海波 《北方论丛》2011,(2):123-126
19世纪以来的理论、艺术和政治研究发生了广泛、持续和深入的文化转向。文化转向这一客观、动态的过程也在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研究中逻辑展开。"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开创了文化批判的先河;立足于精英主义立场的法兰克福学派则以一种更加有效的方式发展了"西方马克思主义者"的文化批判,但他们仅仅把大众文化看做文化衰败的标志;伯明翰文化研究学派反对法兰克福学派的精英主义立场,立足于大众文化的动态研究和批判研究,补充了法兰克福学派文化批判的不足;后现代主义的兴起则大大促进了文化批判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东欧经济学     
本世纪五十年代之后,特别是斯大林逝世后,世界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领域逐渐形成了一个与“苏联经济学”分庭抗礼的学派——东欧经济学。从总体上看,东欧经济学既不同于西方经济学,又有别于苏联经济学,它完全跳出“传统”框框.在研究方法,研究史观、理论体系和政策主张上,它完全独树一帜,堪称当代世界社会主  相似文献   

12.
现代西方经济学发展中的"存异"与"趋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西方经济学在20世纪取得了巨大的进展,在此过程中,呈现出理论和政策方面明显的"存异"和"趋同"现象."存异"主要体现在国家干预主义和经济自由主义理论与政策取向之间的互不相容,"趋同"表现为两者之间互相吸收对方合理的理论并进行综合."存异"和"趋同"与西方经济学发展过程中两大"转换"有着必然的历史联系.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促成经济理论的第一次大转换,即由新古典经济学向凯恩斯经济学转换.20世纪70年代西方出现的"滞胀"又促成凯恩斯国家干预主义的衰落.自20世纪80年代至今,新古典学派和新凯恩斯学派互相接近,形成西方经济学"趋同"的发展方向.了解当代西方经济学基本的发展演变趋势,有助于对其理论主张和政策的时效性形成清醒的认识,同时把握其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恩格斯的《国民经济学批判大纲》是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史上的第一篇重要文献。这一文献以唯物主义的观点对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进行了批判,对政治经济学的基本范畴作了分析。在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史上,这一文献对马克思踏上政治经济学研究的道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形成具有重大的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14.
美国激进经济学派产生于六十年代后期。当时,面对二次大战后频繁发生的经济危机,长期来被美国垄断资产阶级奉为至宝的凯恩斯主义已经显得无能为力,于是一些在客观上代表遭受垄断资本统治和压迫,政治上不够成熟和尚未组织起来的一部分工人、技术知识分子、小资产阶级及中等资产阶级利益的经济学家,试图用马克思主义来认识和解决当代资本  相似文献   

15.
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是同源的,且在马歇尔以前,两者是同义的,是对同一学科的不同称谓而已。马歇尔以后,才真正出现了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分野,分野的原因在于对研究对象的不同认识。政治经济学除了关注经济运行或资源配置方式等问题外,仍然研究财富的来源及分配问题,仍然研究生产关系及其运行规律问题,这是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重大区别。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站在劳动的角度分析市场经济及其运行规律,代表着劳动者的利益。因此,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必须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作为指导,但这并不排斥借鉴西方经济学的某些理论。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之间实际上是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法兰克福学派是流行于本世纪六十年代的一个重要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流派.作为一种社会哲学流派,其理论特征在于它的人本主义的批判的社会理论,而它的意识形态论可以说是这种批判的社会理论的柱石.法兰克福学派意识形态论就其性质而言,属于非马克思主义的范畴,但它在对当代资产阶级社会的文化批判中,也触及到了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尤其是当代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某些本质方面的东西.因此,剖析法兰克福学派的意识形态理论,批判其违背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错误,同时也从他们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中引出一些必要的教训,是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17.
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研究重点已逐渐脱离哲学领域,西方激进经济学的崛起正是这一新动向的具体体现。一、激进经济学概况西方激进经济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激进经济学一般泛指一种批判正统经济学、主流经济学或权势(establishmen)经济学的具有激进色彩的经济思潮,少数西方学者认为后凯恩斯主义、制度经济学、独立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斯拉法主义或新李嘉图主义也应包括在内。①它甚至可追溯到自有政治经济学以来便存在的反对当时的正统或主流经济学的早期激进经济思潮或“持异见经济学”(Economicsosdissent)②。狭义激进经…  相似文献   

18.
福柯认为,自18世纪下半叶以来,资产阶级在西方社会控制中发明了一种不是规训权力的权力新技术,这就是直接干预生存的生命权力。生命权力技术运用的对象是人的生物学存在,即作为生命权力的关联物和知识对象的人口。正是在对人口的治理中,诞生了当代资产阶级政治中的全新的治理术——治安,这是将政治经济学的法则引入政治权力操作中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西方著名经济学家,新制度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谬尔达尔在本世纪70年代末期曾经预言:在今后10至15年内,经济学的研究将会发生转向制度学派方面的根本变化。转眼10多年过去了,新制度学派在当代西方经济学中的地位是否起了实质性的变化?它的  相似文献   

20.
在探讨政治经济学的起源和发展时,人们通常认为由西方产生,并从西方的"经济"一词说起。针对这一思维传统,从"经济"一词的本来含义出发,进行了中西方的词义比较,并由此论证了"经济"一词的中西方差异。说明西方最初的"经济"是微观经济主体的成本—收益分析,不具有政治经济学的含义;中国的"经济"就其本源意义就是"经世济民"的学问,是一门研究政府协调社会各个社会阶层之间的利益关系、从而治理国家的学问,就是典型的政治经济学研究。17世纪西方政治经济学的产生使"经济"含义由西方向东方靠拢。18世纪西方古典政治经济学在政府与市场中徘徊。19世纪出现西方经济学的去政治经济学化,全面回归西方古代"经济"研究特点,研究厂商及居民微观个体的经济行为,不再研究不同的利益集团之间的利益关系,因此不具备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学科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