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世界上一切文明的共同基础是绿色文明即生态文明。人类历史表明,“顺自然生态规律者兴,逆自然生态规律者亡。”自然生态恶化几乎是世界上一切古文明消亡的根本原因。有着上下五千年文明历史的中国,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即建设绿色中国(生态中国),必须弘扬绿色文化,必须发展循环经济。“弘扬绿色文化,打造绿色济宁”,  相似文献   

2.
怎样获得企业绿色资质及超常竞争力?现代企业占领市场的制胜法宝是什么?靠什么取得国内外金融机构的信誉?如何突破绿色贸易壁垒?打造企业及产品品牌的关键要素是什么?企业应塑造何种形象?如何成为绿色(循环)经济“领跑员”……惟有“导入循环经济理念,创建绿色企业”!2005年初,《企业可持续发展报告》课题组座谈会在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社  相似文献   

3.
国外循环经济立法比较完善的国家主要是德国和日本,相比而言,我国循环经济相关法律在环境资源产权、环境保护法、GDP核算方法、税收法制等方面存在一定问题.要促进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必须加强循环经济的立法工作,主要包括法律体系、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绿色GDP核算体系、政府职能转变等.  相似文献   

4.
金准  宋昌耀 《城市》2022,(8):23-31
旅游业碳排放规模大、覆盖面广,有较大的节能减排潜力,对于我国实现“双碳”目标具有先导、牵动和试错意义。全面深入推进旅游业绿色转型,需要准确把握旅游业碳排放总体特征,完善旅游业绿色转型顶层设计,以绿色旅游消费推动循环经济体系形成,以科技手段助力旅游业绿色转型,强化旅游业碳汇市场运作,通过绿色转型打造我国旅游业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5.
这是一个典型的工矿之城,在国家确定的9个高污染、高耗能行业中,铜陵一市就占据6个;在国家确定的资源枯竭城市名单中,铜陵也赫然在列;然而,就是这样一个资源型重化工城市却实现了从污染型的工矿城市向绿色生态城的“华丽转身”。铜陵人说,是循环经济让这个传统的矿业城市重获新生。  相似文献   

6.
循环型企业及循环经济循环型企业是指在可持续发展意识的指导下,按照循环经济的要求,进行经营决策,设计战略和策略的企业。循环型企业是循环经济的微观载体,是按照循环经济的要求建立起来的绿色企业。该类型企业有以下特征:(1)观念特征:企业倡导绿色导向,建设循环型文化,宣扬环保意识。在企业理念、经营宗旨方面突出人与自然和谐的思想,将这些思想细化为员工遵守的规范,约束员工的行为。(2)关系特征。注重社会资本的积累,搞好公共关系。循环型企业打破了传统封闭的企业关系格局,要求不断挖掘关系资源,增强合作意识,优化各种关系,尽量减少协…  相似文献   

7.
绿色中国建设工程(绿盟)以振兴中国绿色经济、创立循环经济理论、实践知识发展战略、“绿化”中国经济结构为宗旨;以倡导绿色教育,创建绿色学校为己任,更为关注绿色人才培育工作。“绿色学校是指学校在实现其基本教育的基础上,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在学校全面的日常管理工作中纳入有益于环境的管理措施,并持续不断地改进,充分利用学校以外的一切资源和机会全面提高师生的环境素养的学校。在校园内形成以乔木为主体,灌木、地被植物相结合的多层次绿化带,通过植物的合理有效配置,增加绿地率、绿视率,形成稳定的校园植物群落,营造人与自然和…  相似文献   

8.
我国已把环境保护及发展绿色(循环)经济列入党和国家的重要议事日程,纳入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并已成为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胡锦涛总书记强调指出:“要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将循环经济(绿色经济要素)的  相似文献   

9.
国际新闻     
自动售货机方便、快捷,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购物渠道之一。泰国一家科技公司目前在推广的一款特殊的“绿色自动售货机”.可自动回收废弃塑料瓶,随时向人们宣传循环经济、保护环境的理念。  相似文献   

10.
课题组 《职业时空》2008,4(2):108-109
“循环经济”一词,是由美国经济学家k.波尔丁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循环经济观是在全球人口剧增、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生态蜕变的严峻形势下,人类重新认识自然界、尊重客观规律、探索经济规律的产物。概括地说,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推进资源节约、资源综合利用和清洁生产为重点,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一种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物质反复循环流动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苏志敏 《职业时空》2009,5(11):22-23
从我国当前环境污染和税制改革的现状出发,提出通过借鉴国外绿色税制的建立和实施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绿色税制,使其在一定程度上为改善我国环境污染的状况、为循环经济的发展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2.
一、绿色婚姻家庭的内涵和建设绿色婚姻家庭的必要性 21世纪是一个绿色文明高度发展的世纪,21世纪的婚姻家庭也应该是一种绿色的婚姻家庭。所谓绿色的婚姻家庭应是一个集家庭物质环境、伦理关系、生理心理状态、家庭内部人际之间的和谐于一体的和谐、统一体,是一个高效运作,不断进行自身建设,补充新鲜“能源”,剔除、排泄婚姻家庭中“有害物质”的有机循环系统。  相似文献   

13.
孙媛 《城市》2016,(6):53-55
循环经济着重强调自然系统对经济系统的约束,要求在环境承载能力的范围内实现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以达到减少资源环境问题的目的.因此推动京津冀实现循环经济的协同发展是破解京、津、冀三地协同发展难题的突破口和重要抓手.是实现三地协同发展过程中利益协调与再分配的重要途径,是落实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以及共享发展五大发展理念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发展循环经济的必然性和对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孙贻超  姬亚芹 《城市》2003,(2):40-42
近年来,人们正逐渐改变传统思维,抛弃传统经济模式,在实践中逐步研究并提出了环境与经济双赢的“循环经济”理念和模式。发达国家正在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循环型社会,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环境与经济之间的矛盾亦非常尖锐,更需要重视循环经济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以期促进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一、循环经济的概念和基本原则(一)循环经济的概念循环经济是对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的简称,是以物质、能量梯次和闭路循环使用为特征的。在环境方面表现为节约环境资源、降低污染物排放甚至是污染物零排放。循环经济把清洁生产、资…  相似文献   

15.
环境友好型经济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县域经济的发展也必须如此。这就要提高公众的环境友好型经济意识,完善相应的法律政策,提高能源利用率,鼓励再循环的技术创新和运用,建设循环经济体系,鼓励绿色消费。  相似文献   

16.
周枫 《职业》2013,(14):78-78
“绿色学校”是当今学校建设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基本环节.增强“绿色学校”意识必须从课堂教学抓起,对学生进行“绿色学校”教育是每位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可以通过挖掘教材蕴含的绿色因素,积极开展主题鲜明、形式多样、喜闻乐见的绿色体验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绿色学校”意识.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天津市继续深入贯彻国家推进节能减排的战略部署,把建筑节能作为建设生态宜居城市和改善民计民生工程的重要抓手,加快形成以政府为主导、 以市场为基础、 以企业为主体的建筑节能工作长效机制,有效推进天津市低碳经济、 循环经济和绿色经济快速发展,使天津市在推进绿色建筑方面走在全国前列.笔者从研究绿色建筑的发展机理入手,分析推进绿色建筑发展的动力机制,构建天津市绿色建筑激励政策框架,提出天津市绿色建筑发展激励措施和对策建议,为绿色建筑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8.
生态工业园区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形式 1.生态工业园区是一种新型工业组织形态生态工业园区是继经济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后的第三代产业园区。生态工业园区是一个包括自然、工业和社会的地域综合体,是依据循环经济理论和生态工业学原理而设计的一种新型工业组织形态,是生态工业的聚集场所。生态工业园区遵循循环经济的减量化、再利用、再  相似文献   

19.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关系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近年来,宜昌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资源开发、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的协调运行为目标,解放思想、创新观念,积极转变磷矿资源发展方式,在实施科学管理、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科技创新等方面积极探索,勇于实践,探索出了一条“绿色发展之路”,真正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走在全省前列,并为宜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学习借鉴宜昌绿色发展之路,可因地制宜,开拓创新,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步伐。  相似文献   

20.
工业生态化的基本内涵是实现污染治理与原先独立生产方式的“整合”与“一体化”。工业生态化不仅要求充分利用输入的原料资源,而且要求对“废物”进行再利用。一个工艺的“废物”是另一个工艺的“原料”,一个企业的“废物”是另一个企业的“原料”,从而在产业系统内部实现物质充分利用和能量的循环,产生极少或者不产生“废物”,使得资源在总体产业系统内部得以循环使用,形成一个闭环产业生态价值链从而可以以使一个地区的总体资源增值,这也是循环经济的一种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