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王海燕 《东方论坛》2010,(5):47-51,77
与之前的志怪小说相比,《聊斋志异》对异类形象的态度呈现出一种新的审美价值偏向:异类仙化倾向。这种异类仙化倾向源自《聊斋志异》对民间传统中狐仙观念与唐以来文学中仙妓合流意识的继承,更出自蒲松龄对异类观念的创新与道德理想的寄托。蒲松龄对聊斋中关的异类女性的褒美乃至“仙化”,是其理想人性追求及浪漫诗心的体现。  相似文献   

2.
:空间背景不仅仅是一个地点,而且是爱情故事发展的依托和载体.<聊斋志异>突破了传统小说和戏曲爱情故事展开以后花园为空间背景的模式,将空间背景的描绘进一步扩展到异域和梦境、寺庙与旷宅、郊野、书斋和馆驿等范围和领域.<聊斋>小说的空间背景,一方面是蒲松龄心灵场所的体验和想象,是他面对现实处境和精神苦闷时在内心构筑的虚幻空间;另一方面,它也是蒲松龄在现实世界中构建的既真实又不真实的"异托邦".  相似文献   

3.
对蒲松龄小说的研究,多侧重于他的小说创作,对蒲松龄关于自己创作经验的总结和理论表述却显得重视不够。本文就这一个问题谈一下自己的看法。一蒲松龄对小说理论的第一个重要贡献是指出了传统志怪中荒诞离奇的故事和现实生活的关系。他在《聊斋自志》中说:  相似文献   

4.
蒲松龄和爱伦·坡两位大师均在怪异小说方面取得卓越的文学成就.蒲松龄以生花妙笔赋予鬼狐以人的爱恨情感,使之在人的社会法则中演绎一个光怪陆离的因果传奇.而爱伦·坡的恐怖小说则不受时代的限制,在神秘莫测的幻境中表达永恒的主题:美的幻灭,死亡的恐怖以及对怪异现象的疑惧.  相似文献   

5.
残雪在中国文坛以其独特的写作方式和叙述手法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残雪模式.由于残雪小说借鉴了西方的意识流和拉美的魔幻主义写作手法,使其小说大大开拓了人类的精神领域.另外残雪小说制造的神秘和恐惧又成了人们不断探讨的话题.笔者用弗洛伊德的意识流手法去探索残雪小说的精神世界,对残雪式的恐怖作全面的分析.  相似文献   

6.
论清代文士的塾师生活与底层写作——以蒲松龄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文学家名世的蒲松龄,其终身职业是私塾教师。蒲松龄选择这一职业,既解决了生计问题,又有较充裕的时间准备举业。但蒲松龄屡试不中,只能以塾师终老,一直徘徊在士阶层的底层。可以说科举失败,是蒲松龄展开底层写作的一个重要根由,而蒲松龄的创作,也真实地反映了清代塾师科举蹉跎、择业艰难、经济窘迫的生存状态。探讨蒲松龄文学的底层写作特色,可以揭示中国传统社会底层文人的职业活动与文学创作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蒲松龄是杰出的写意小说家,他融合了我国传统的文言小说与诗歌的艺术精神,建构了用传奇写“意”以创造与诗画意境同构但又具有小说特质的意境的艺术模式,《聊斋志异》中的写意小说超越了前代小说“局部性”地创造意境的水平,通篇“整体性”地创造了意境,将我国古代的写意小说推向了顶峰。  相似文献   

8.
蒲松龄在晚年创作了大量俚曲,其中有七部的题材与《聊斋志异》中的小说相同。他写作与小说同一题材俚曲的目的是用一种寓教于乐的文艺形式对村庸市媪进行教化,表现的主题都是普通百姓日常生活中所关心的问题,充满了对整个社会和底层人民的关注。作家还特意选择了俚俗的语言进行创作,为后人改编《聊斋志异》奠定了家庭化、世俗化的基调。  相似文献   

9.
纪昀对蒲松龄非常不满,为了消除《聊斋志异》中众多的才子狐仙的爱情故事对青年人造成的影响,他创作了《阅微草堂笔记》。但在劝惩的目的下,纪昀对社会各方面作了深刻的揭露,涉及官员、吏役、富豪、百姓、僧道。又用各种方法对社会的黑暗进行疗救。  相似文献   

10.
《聊斋志异》是中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的巅峰之作,蒲松龄在创作该小说集的过程中,除了吸取传统的诗词歌赋、史传文学、文言小说的营养等因素外,借鉴和吸收通俗文学尤其是宋元话本小说的营养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本文试从人物形象、故事情节以及艺术形式三个方面论述宋元话本小说对《聊斋志异》的影响,以此说明蒲松龄是一个兼容并蓄、广收博取的伟大作家。  相似文献   

11.
张昆仑教授对传统价值概念提出了三个问题,并认为传统价值概念解释不了这些问题了.但是,他提出的几个问题实际上都是不存在的,他提出一些并不存在的问题来说明传统价值概念不能说明问题,进而否定传统价值概念是不正确的.他提出的广义价值概念并不能科学地说明现实.  相似文献   

12.
张恨水小说的话语与传统因缘有着密切联系。在形式上,张恨水改良了传统的章回体小说;在描写手法上,注重人物心理和场景的描写;在题材上,描写了市民的生活;在思想上,体现了五四时期的新思想。总之,张恨水小说的独特魅力在于它既保留了传统小说的精华,又借鉴了西方学的优点。  相似文献   

13.
伍廷芳精通中外法律,是近代著名法制改革家。在清末担任修订法律大臣时,主持并参与修订法律工作,把近代西方法律思想与实践引入修律的整个活动中,对中国传统法律体系进行了全面删改与创新,进而改变了中国传统法制的固有面貌,在一定意义上宣告了传统法制体系的历史性终结,推动中华法系走出中世纪,迈向近代化。  相似文献   

14.
正确处理传统文化问题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着密切关系。党的三代领导人对此都非常重视。毛泽东继承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立足于中国现实,提出了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思路和方法。邓小平、江泽民加以继承和发展。通过对三代领导人对待传统文化的方式和态度的分析,可以得出正确对待本国传统文化的几点规律性认识,以促进我国传统文化实现现代化,推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15.
沈家本是中国近代法学的奠基者。他在 30年的法律实践过程中 ,积累了深厚的传统法学功底。同时 ,他思想开放 ,虚心学习西方近代法学理论 ,融会贯通 ,形成了自己的法学思想。他在法学理论、法学研究方法、法学实践等方面都提出了与中国古代法学1有质的区别的新思想。这些思想对扭转长久以来知识界轻视法学 ,忽视法学教育的风气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推动了我国法学的近代化。  相似文献   

16.
索尔·贝娄的<更多的人死于心碎>塑造了一个违背西方传统性别角色期待的主人公形象,通过其在一个敌视环境中所面临的嘲讽和自身的磨难,预兆了传统性别角色对人的个性的禁锢.小说借此表达了对多元性别模式的关注,并暗合了女权主义对男性特权的抗争.  相似文献   

17.
中国是伦理本位的社会,这是梁漱溟社会结构思想的核心,也是他开展乡村建设的理论依据。梁漱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是从文化的本体意义及其在历史领域中的显现这两个层面上展开的。在前一个层面他高度肯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在价值,而在后一个层面他对中国传统文化作了系统深入地分析批判。他认为,社会关系伦理化将一切社会关系变成两人之间的个人关系,这是形成中国传统社会结构和政治结构的前提和基础。时隔半个多世纪,梁漱溟对中国传统社会关系和结构的分析对我们透视中国当代社会种种现象仍不失为一个有效的视角。  相似文献   

18.
郝玉芳 《东方论坛》2007,2(6):38-40
泰戈尔的自然观是印度传统思想与西方现代科学自然观相结合的产物。一方面他继承和发展了"生命一体化"、"万物同情观"的印度古代哲学思想,另一方面他吸收了西方现代科学自然观的有益成分,形成了他的既具有一定科学性,又具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内涵和民族哲学底蕴的自然观。他认为自然既具有物质性,又具有精神性;既富有人性,又富有神性;人类将由亲证自然万物、与万物相结合而实现人生的价值和灵魂的最终解脱。  相似文献   

19.
宋翔凤继承了张惠言以"比兴寄托"为核心的词学思想,并在一定程度上作了修正与发展.具体表现在两方面:一是论词的着眼点由读词时挖掘"微言大义"转向作词时的抒发感情;二是比较注重词的体性特点.在常州词派的发展过程中,宋翔凤起了承前启后的中继作用.  相似文献   

20.
俞平伯在《红楼梦》研究领域的得与失和他的个性气质有密切关系。通过对俞平伯的散文小品、新体诗、旧体诗创作等的考察,以及俞平伯的朋友们对他的分析评价,可以看出俞平伯始终是一个"晚明人"。这种气质和素养使俞平伯能够对《红楼梦》的艺术有深度的把握,因而具备了胡适所不可能有的文学视野,做出了杰出的研究成绩。但俞平伯在思想气质方面又与曹雪芹存在差异,因此他不能在《红楼梦》的思想性方面有深度的感知,而始终停留在比较肤浅的层次。俞平伯主张作家的个性决定作品的性质,这一文学观运用到对俞平伯自身的分析上同样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