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采用心理授权量表、不匹配感知量表、组织公民行为量表对300名企业员工进行调查,通过层级回归法分析了企业员工心理授权与组织公民行为的关系,并考察过度教育在此关系中发挥的作用.结果表明:(1)心理授权与组织公民行为显著正相关;(2)过度教育在心理授权和组织公民行为关系中起调节作用,对过度教育的高度感知会削弱心理授权与组织公民行为之间的正向关系.  相似文献   

2.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由于西方发达国家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各级教育迅速地得到了扩展,尤其是高等教育的扩展,使受过较高教育的劳动力供给过度增加,从而导致越来越多的高学历劳动力从事低学历者就可以完成的工作,这种"教育过度"现象促使教育经济学家对资质过高产生了浓厚的研究兴趣。目前,教育管理中的资质过高现象呈增长趋势,并成为影响教育管理中个体工作绩效和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教育、就业和经济等诸多领域关注的焦点之一。在资质过高感知的研究中,在资质过高感知测量方式的选择上存在着争议,缺乏对资质过高感知的前因变量和心理机制的探讨。因此,我们应借鉴已有的研究理论、经验和方法,对资质过高感知进行深入研究,并将资质过高感知的研究成果更快地应用到教育管理领域中,以提高教育管理的效益。  相似文献   

3.
过度包装存在巨大的危害,究其原因,相当复杂.商家的"争宠"心理、设计师的自我炫耀心理、消费者爱面子的非理性心理是过度包装的深层动因.解决过度包装的最好办法,便是包装的绿色之路和生态之路以及包装的法律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相似文献   

4.
把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是提高人们的思想觉悟,促进人的心理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具体的结合内容,笔者认为主要的有这样几个方面树立正确的信仰、调节过大的心理压力、调节人际关系,矫正多疑心理,克服嫉妒心理等.  相似文献   

5.
过度专业化教育是专业教育的异化.造成我国高等教育过度专业化的成因主要是我国的专业教育理念不理性;高等教育的功利化、世俗化倾向日趋严重;行政对教育的过度干预.高等教育过度专业化严重影响了我国的人才培养质量,解决这一问题可以从树立理性的专业教育理念、剔除高等教育领域的功利因素和加强教育管理的改革力度三个方面来着手.  相似文献   

6.
教育过度是指就职者实际资质高于任职要求,这在发达国家已成普遍现象.我国高等教育经过近年来的大规模扩招,目前已呈现出教育过度的特征,教育过度给社会、家庭都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包括社会资源浪费、教育投资的收益率降低、加大受教育者的生命成本等.化解教育过度的弊端需要改革我国的高等教育体制;转变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产业结构层次等.  相似文献   

7.
中国当代大众文化心理的发生是由内外两方面因素决定的,内部因素是传统文化心理感性压抑的过度失衡结构必然导致的心理反弹;外部因素是指国外思潮文化的影响及国内经济转型带来的自由空间.由发生机制内在因素的先天影响决定了大众文化心理具有补偿(历史合理性)与补偿过度(历史局限性)的二向度特征.  相似文献   

8.
众所周知,人的情绪在多数情况下,均处于“适度激活状态”,因而,我们能够有效地从事各种活动,维系心理和行为的正常状态。然而,对于面临升学考试或参加高考的学生,尤其是曾经有过“名落孙山”体验的考生,让他们保持“适度的激活状态”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为了使考生朋友们在临考前和考试过程中对过度焦虑有所了解,并掌握必要的调整心理状态的方法,最终战胜过度焦虑等不良情绪,笔者在总结。心理学教学、咨询经验的基础上,谈谈考生过度焦虑的心理调适,以期有助于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一、对焦虑的一般心理分析焦虑是一种情绪状…  相似文献   

9.
浅析我国教育过度与知识失业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教育过度与知识失业现象及其危害,阐述了我国教育过度与知识失业的具体表现及其特点.认为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加快经济建设步伐,提供充分的就业机会;加快教育结构调整,深化教育制度改革;改革毕业生就业体制,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这些是避免大规模教育过度与知识失业的根本办法.  相似文献   

10.
择业中,女大学生由于社会的、学校的、家庭的和自身的种种原因,形成择业期望值过高、依赖、自卑、害羞等心理.因此,有必要通过加强对女大学生的人格教育、挫折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素质教育和就业指导,帮助和引导女大学生走出择业心理误区,迈好人生关键一步.  相似文献   

11.
试论我国过度教育的特征与成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随着高校规模的迅速扩张,使得人才供需出现了失衡,导致了过度教育的产生。本文对我国现阶段的过度教育特征进行了探讨,认为我国的过度教育呈现出一种总量过多、结构性失衡的现象,且这种现象在我国将长期存在。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过度教育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2.
中国过度教育现象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20世纪末期以来,随着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加快,高等教育规模得到迅速扩张,越来越多受过高等教育的劳动力涌入市场,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日益突出,很多毕业生从事了与自己学历不匹配的工作,教育技能不能被充分利用,毕业生的经济地位相对下降,教育的经济价值受到挑战。为此,笔者借助西方的过度教育理论解释中国的过度教育现象。  相似文献   

13.
高等教育需求解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从需要层次论等理论角度对于中国特定发展阶段和特定文化背景中的高等教育需求进行了剖析,认为目前我国高等教育需求有很大的柔性和衍生性,需要进行调控和引导。高教的快速扩招进一步刺激了高等教育需求膨胀,最终会造成教育过度和知识失业,进一步恶化就业形势,同时造成教育资源与人力资源的浪费,影响教育的平稳可持续发展。必须对于脱离经济发展需求的膨胀的高等教育需求进行正确引导与调控。  相似文献   

14.
中国儿童的家庭教育环境: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一起并称三大教育支柱,对儿童的健康成长起着关键的作用.但是因为种种原因,当前的家庭教育正面临一些问题,如父亲角色参与不足、过度教育现象严重、亲职教育缺失、离异家庭的离职、教育中的重智轻德现象严重等.本文对这五个主要的教育问题进行了具体的阐述,并针对具体的教育问题提出相关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知识失业是我国目前存在的较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之一,知识劳动力供需结构失衡、劳动力市场制度性分割、过度教育、政府调控不够等是造成目前知识失业的主要原因。知识失业的加剧直接威胁着高等教育个人投资的收益和预期,形成了较高的投资风险,规避这种风险要靠政府、社会、高校以及投资高等教育的家庭和个人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6.
中国“过度教育”现象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从高校的招生人数、区域分布以及教育模式来看,中国“过度教育”现象具有长期性、局部性和结构性的特点。“过度教育”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在于大学毕业生的供给超过了现代经济部门的有限职业需求;高校教育模式单一导致毕业生就业能力缺失;“惟学历论”的职业筛选标准助长了“知识失业”。治理“过度教育”现象必须实现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并举,坚持市场对专业设置的引导,建立长期稳定的人才供应渠道,适当调整毕业生的就业观念。  相似文献   

17.
和平研究是弥久而常新的重大问题,中国具有十分丰富的和平文化积淀,应该创建中国特色的和平学。中国特色的和平学应该包括奠基于中国文化特色、具有时代特色和普世价值的和平理论研究,包括对重大和平问题的研究,对和平战略的研究,以及开展和平文化的普及、进行和平教育等内容。中国特色的和平学的建立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为了给予当代大学生高质量的幸福观教育,矫正大学生在幸福观认识上可能存在的偏差,采用文献分析法、实际调研法等方法,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幸福观教育的内容、大学生进行幸福观教育的必要性等,探讨在大学生中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幸福观教育的路径。研究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幸福观是对马克思主义幸福观和社会主义幸福观的继承和发展,包括了集体主义、乐于奉献、积极奋斗、健康向上等内容,是有理想信念、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相统一的幸福观; 为大学生提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幸福观教育,关键是要结合实际、利用网络新媒体增加教育的针对性,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培育大学生建立良好人际关系、力所能及帮助他人和影响他人的好习惯,加强大学生新生代群体同社会实践相联系,让大学生普遍具备获得稳定和持久幸福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甲骨学已成为一门“国际性”的显学,是探讨华夏古代文明和传统文化渊源的前沿窗口。三千年前殷商王都甲骨占卜实物的出土,给人们提供了再探古代甲骨卜法之奥秘的机会,进而拉开了寻找甲骨占卜之原始的序幕。从殷虚甲骨文的发现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前这段历史时期,对甲骨占卜的研究由于受历史条件的限制,研究面还比较窄。但董作宾、胡厚宣等先生的成果值得重视。建国后到21世纪初,随着考古发掘的开展以及多角度研究的深入,甲骨占卜研究呈现出了新的生机,出现了大量的研究成果。但对整个甲骨学研究来说,甲骨占卜研究仍是一个较薄弱的环节。  相似文献   

20.
AM菌剂对葡萄根围土壤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剂量(10,15,25 mL)的丛枝菌根菌剂(AM菌剂)对葡萄根围土壤微生物(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和酶活性(蔗糖酶、脲酶和磷酸酶)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种剂量的AM菌剂均使葡萄根围土壤中微生物数量增加,土壤蔗糖酶和磷酸酶活性升高,且剂量越大效应越强;脲酶活性在接种15和25 mL AM菌剂的处理中比对照组的活性高,但在接种10 mL AM菌剂的处理中比对照组的活性低.AM菌剂对三类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程度不同,影响最大的为细菌,其次是放线菌,对真菌的影响最小;AM菌剂对三种土壤酶活性的升高程度也不同,以蔗糖酶的最大,其次是磷酸酶,对脲酶的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