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概括了德国、美国和中国技术哲学的历史发展 ,揭示了当代技术哲学研究的自觉意识 ,并进而提出 ,现阶段技术哲学研究的关键任务有两项 :其一 ,面向技术 ,进行技术创新研究 ;其二 ,面向社会 ,进行技术启蒙  相似文献   

2.
技术进入哲学的研究领域,成为哲学的研究对象发展至今历经了一百余年。对技术的不断反思逐渐成为人类理性的行为,本文在论述技术哲学的性质、技术哲学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的基础上对技术哲学的研究的未来发展做了尝试性的解答。  相似文献   

3.
技术进入哲学的研究领域,成为哲学的研究对象发展至今历经了一百余年.对技术的不断反思逐渐成为人类理性的行为,本文在论述技术哲学的性质、技术哲学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的基础上对技术哲学的研究的未来发展做了尝试性的解答.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30年以来,中西哲学比较研究逐渐成为一门显学,其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第一,走出"两军对战"的模式,实事求是地研究中、西哲学,这是中西哲学比较研究得以发展的前提;第二.对构建中国哲学学科方法的反思,力图摆脱西方传统哲学的模式来构建中国哲学学科;第三,对中西哲学异质性的自觉,并在此基础上积极探索哲学多元化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在20世纪经历了深刻而全面的哲学运动,创造了不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传统和不同的哲学形态,一方面使马克思、恩格斯哲学中在19世纪没有充分发展的内容全部展示了出来,另一方面又结合20世纪的世界历史变革,创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正是这些连续不断的哲学创造活动,使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当代最重要的哲学思潮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20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这一地位,要求我们把它作为一个整体的对象加以研究.为了开展这一课题的研究,我们首先必须确定20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概念,进而研究东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争以及由此而决定的20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格局和整体风貌,并在此基础上,用文化哲学的研究范式加以审视.  相似文献   

6.
郭海靖 《中文信息》2013,(9):103-103
随着教育步伐的不断加快,各界对教育技术的研究也逐渐加深。技术哲学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作为教育技术的深层理论基础。本文以技术哲学为研究基础,对教育技术进行不同方向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吴书林 《北方论丛》2010,(5):113-116
马克思的技术哲学思想丰富而深刻,也就决定了必须从多角度对这一思想进行研究.也正基于此,从人文主义、工程主义和社会批判这三种传统来体现马克思技术哲学范式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以及它是这三种传统的一个创新性的综合.同时,这三种传统又是相互关联的,体现的是马克思技术哲学思想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8.
郭明哲 《理论界》2008,(7):96-97
技术哲学的创始人之一E·卡普最早地发展了一种关于技术之本质的“器官投影”说(Organ Projection),最早地将技术解释为身体的延伸、人体器官在现实中的投影,最早的从技术哲学范式内部对技术之本质进行系统的考察。马克思、麦克卢汉等人继承和发展了这一观点,由此对当今技术哲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周昌乐 《中国社会科学》2012,(10):30-46,205
哲学实验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哲学研究方法,具有广泛的应用范围。它试图厘清哲学基本问题研究中错综复杂的局面,迫使哲学家改造传统的哲学理论以及概念思辨的方式,因而对传统哲学研究方法构成了一种挑战。尽管哲学实验方法有其自身的局限性,但由于结合了科学实验手段来重新审视传统哲学问题,从而拓宽了传统哲学研究的疆域,提供了开展哲学问题研究的新机遇,推动了当代哲学研究的发展。如何适应并掌握这种哲学研究方法,使之与传统研究方法相互补充,从而更好地顺应当代哲学的发展趋势,值得国内哲学界重视。  相似文献   

10.
传统哲学面临被“文化哲学”终结的危险,“哲学走向文化”仅是一道曙光。对“哲学如何被文化涵摄”的开发性研究能够将哲学研究引向光明,并且能充分表述“原生态的形下→文化哲学→哲学文化性反思→哲学文化学推动→升华了的形下”这种“从文化到哲学再回到文化”的哲学发展历史循环。笔者的探索是将中国哲学作为一种特殊文化类型进行深层生态学研究,讨论与“哲学文化性”相关的“哲学之场、能、效”等基本内容,描述中国传统哲学在“大文化”涵盖下各类新型的文化形态、生态特性及其今后的发展路向,研究在“后文化哲学”阶段中“文化形态的哲学”或“哲学的文化”所能够影响人类社会的基本能效,以此建构一种有益于中国传统哲学继续发展的“哲学文化学”。  相似文献   

11.
计算机科学与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必然引起哲学范式的转换和变革,从而提出新的具有创新意义的研究纲领,进而成为解决传统哲学问题的新方法。逻辑机器哲学是传统哲学与现代计算机科学、信息技术的哲学思考相结合的产物。它通过人与计算机的类比,探讨用计算机模拟人类心智的可能性以及有关的哲学问题。逻辑机器哲学是所谓 “ 信息转向” 的结果,它的兴起标志着哲学的信息转向。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传统哲学有着丰富的朴素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相统一的思想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传统哲学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进程中 ,毛泽东、邓小平结合中国传统哲学 ,对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作出了重大贡献。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中有必要结合中国传统哲学进行教学。  相似文献   

13.
技术哲学的创始人之一E·卡普最早地发展了一种关于技术之本质的"器官投影"说(Organ Projec-tion),最早地将技术解释为身体的延伸、人体器官在现实中的投影,最早的从技术哲学范式内部对技术之本质进行系统的考察.马克思、麦克卢汉等人继承和发展了这一观点.由此对当今技术哲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韩志伟 《学术研究》2005,2(11):48-52
通过追溯西方实践哲学的传统,我们看到生产和技术实践活动总是在其严格的意义上被排除在道德实践活动之外,成为其发展中的“剩余”。马克思超越传统实践哲学的实质不是他对这种“剩余”的挖掘,而是他在物质的生产关系和世界的历史视域中展现人的感性的实践活动。这主要表现为他对生产实践本质的揭示,以及对技术实践本质的思考。由此,整个西方实践哲学内容发生了彻底的改变,而这个崭新的实践哲学也在现实生活中真正发挥了自身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江泽民同志去年8月在北戴河和今年4月在人民大学关于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讲话是新世纪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纲领,两次讲话肯定了哲学社会科学的巨大作用,强调了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极端重要,指出了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发展的历史使命和重大任务。我们应该建立健全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机制:一是要完善社科事业发展的组织管理机制,二是要建立社科事业发展的市场交换机制,三是要建立促进社科事业发展的学者激励机制。社科工作者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关注改革实践,研究重大问题;弘扬优秀传统,借鉴外来文明;严谨治学,端正学风;坚持正确方向,贯彻“三个代表”。  相似文献   

16.
叶启绩 《文史哲》2001,3(2):22-26
2 0世纪的哲学发展 ,具有如下三个特点 :就西方哲学发展的进程来看 ,经历了从“上帝死了”到“人死了”的变革 ;就中国哲学发展的进程来看 ,经历了从“哲学的断裂”到“哲学无用”的变迁 ;就世界范围哲学发展的情况来看 ,社会生活的变化为哲学的发展提供了契机。展望 2 1世纪 ,哲学发展将呈现如下特征 :西方哲学与中国哲学将从交锋到交汇 ;马克思主义哲学必将获得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体系即苏联版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总体上没有充分展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经过 2 0多年对传统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反省 ,我们在哲学理念上发生了重大变革 ,挣脱了“苏联教科书”框架的束缚 ,进而又进一步走出了传统哲学模式的限制 ,新的研究理念开始建立 ,新的研究范式已经开始 ,传统教科书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框架正在被补充、丰富和发展。然而 ,由于意见不一 ,新形态马克思主义哲学迟迟未能建构起来 ,因此 ,在此之前传统教科书并不会逸出我们的视野 ,依然会雄霸着各大学的哲学“公共课”的讲坛。  相似文献   

18.
日本对“技术”与“技术论”的广泛关注源于20世纪30年代日本唯物论研究会关于技术问题的讨论。日本学者先后提出了技术劳动手段体系说、技术过程说、技术意识适用说等。日本学者一般把技术哲学放到科学哲学或技术论当中去研究,且很少用技术哲学一词。日本学者认为,技术概念的外延大于工学概念的外延,二者既有相通之处又有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19.
论马克思主义哲学从革命哲学到建设哲学的转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到今天,无论从其内容、形态及功能上看,都存在从革命哲学到建设哲学的转变。这个转变过程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随着社会实践而不断丰富发展的过程,是随着时代主题和无产阶级政党地位的转变而逐步实现的。作为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也经历了近半个世纪曲折的转变历程,直到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科学发展观,这个转变才算基本实现。至于在科学发展观的基础上,形成一个更加丰富、完善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哲学理论体系,还需要全党全国人民的长期努力。  相似文献   

20.
何锡蓉 《社会科学》2007,(5):122-130
中西哲学比较研究在经历了长达一个世纪之后,却遇到了两种哲学不可比的尴尬。面对这一形势,我们不应当拘泥于所谓“中国哲学合法性”问题的讨论,而应重新思考中国哲学的形态和内容,开展新一轮的中西哲学比较研究。新一轮的研究不是从文本上而是深入到从事哲学的不同方式上进行考察和研究,研究的结果不仅在于揭示中国哲学的特殊形态和特色,而是通过这样的比较,对中西哲学给出一致性的说明,并期望着哲学观念的更新,从而为中西哲学比较乃至中国哲学今后的发展开辟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