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代中国文化转型价值指向论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饶涛 《中州学刊》2003,(1):111-115
本文从理论和现实的两个视角论述了当代中国文化转型的价值指向 ,认为当代中国文化转型的价值指向主要是通过与社会转型的关系得以彰显的。由于文化转型具有独特的运行机制 ,它关涉着中国社会的现状以及未来走向 ,并以文化范式的调适与更新、自我文化意识的确立、文化价值的现代转换三种突显形态对当代中国社会的现实生活发生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2.
论文化转型     
社会的发展往往是以文化转型的方式表现出来,从一定意义上讲,文化变迁又催生了社会转型.一个时代的文化精神不仅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政治生活、经济生活、文化生活和社会生活,而且对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以及社会建设起着价值引领和整合协调作用.分析起来,后现代社会主要发生了五大形态的文化转型:传统文化向现代文化转型,公益性文化向盈利性文化转型,精英文化向大众文化转型,工业文化向生态文化转型,文本文化向视觉文化转型.这些分属不同层面的文化转型,通过自身的矛盾运动推动着人类文明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国正处于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化过渡和转型的关键时期,与社会形态和文明形态的演进和更迭相伴随、相激荡的,是当代中国的文化转型与价值重构。从哲学的视角来看,文化全球化与文化现代性构成了当代中国文化转型与价值重构的基本语境,化解文化冲突、延绵文化传统、促进文化共识、实现文化自觉是当代中国文化转型与价值重构的内在要求,古今融合、中外互补、存异求同、综合创新是当代中国文化转型与价值重构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4.
本文探讨了中国当代社会转型的目的和本质,分析了经济转型与哲学、文化转型的相互关系;详细探讨了当前哲学、文化转型的立足点和价值趋向  相似文献   

5.
中国文化转型与邓小平理论的新突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文化的转型经历了三个阶段近代文化转型阶段、现代文化转型阶段和20年"闭关锁国"阶段.但文化转型的任务远未完成.究其原因,在于文化转型没有解决好文化决定论、中西体用论和"中国化"三个理论困境.邓小平理论代表着中国文化的发展方向,突破了百年来中国文化转型的理论困境,为中国文化的现代转型提供了思想指导和现实实践,在中国思想文化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6.
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强力推动下,人类文化形态正在向视听文化发生着总体性、革命性的转型.以文化传播介质为基本标志,人类文化发展历程可以划分为非语言时代、听说时代、阅读时代和视听时代.视听文化在当代人类文化时空中呈现出无与伦比的生命力、创造力和扩张力,视听无处不在.各类传统文化形态以各种方式向当代视听汇聚和接轨.泛视听化、融合化、社会化、产业化和个性化是文化视听时代的总体特征.视听时代既是人类文化发展繁荣的新时代,也是一个充满文化危机、文化风险和文化异化的时代.因此,必须处理好阅读与视听,大众化与精英化,传承与创新,技术、内容与价值,视听泛在与媒介素养,发展与监管以及人性化与异化的关系,从国家战略高度部署视听文化发展规划,建设“视听中国”.  相似文献   

7.
当代中国的主流文化正在进行着从革命文化向创业文化的转型。作为创建和发展中的中国主流文化, 创业文化以“中国大工人阶级”为主体,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理论基础和核心, 以现代集体主义为基本规范。这种主流文化也是一种和平型的文化, 它要求在国内鼓励个性化发展, 在国际上奉行独立自主、以和为上、以邻为善的行为模式。  相似文献   

8.
教育转型论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新时期我国教育经历的是转型性改革和发展。理论界关于教育转型有“文化转型”、“历史形态转型”、“知识转型”三种瑜瑕互见的理论观点。我国内地应被转型的“传统教育”不是“近代型学校”,而是传统社会主义模式下适应计划经济体制的学校教育;由它转变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社会的教育,这是当代中国教育转型的实质。教育转型的根本旨趣落实到实践环节中,首要的是育人目标的现代转型。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文化观的形成及其在当代中国的发展创新,是中国在20世纪两次文化转型过程中展开的,其间形成的新民主主义文化观、社会主义文化观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观,又引领和推动了这两次文化转型的实现。  相似文献   

10.
理念创新是一切创新的思想源泉,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发展理念创新与转型的根本标志,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从历史考量看,科学发展观体现了党中央对国内外发展经验和发展规律的深刻总结;从理论积淀看,科学发展观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者在把握时代特征基础上关于发展理念的继承与发展;从理论特质看,科学发展观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价值指向与"科学执政"的目标定位相统一。  相似文献   

11.
中国哲学的近现代转型是中国哲学近现代发展的根本内容,它具有两个基本的特征:第一,西方哲学的中国化和中国古代哲学的现代化相结合,这既使得西方哲学思想成为中国哲学近现代转型的理论资源,使中国现代哲学家突破了中国传统哲学的理论框架,又使得中国传统哲学显示出其现代价值;第二,回答"中国向何处去"的时代问题,这使得中国近现代哲学转型深受时代文化大变革的影响,赋予了中国近现代哲学思想以现实性的特征。因此,中国哲学的近现代转型既深受西方哲学的影响,但其过程、动力和表现形式又与西方哲学完全不同。  相似文献   

12.
对应社会经济的转型,中国传统文化也在向现代化转型。环境法学作为一门新兴的法律学科,在中国的起步和发展与当代文化转型有着时间上的契合,而法律与文化之间又天然具有紧密的内在联系,因此,当代中国文化转型带来的观念转变对环境法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传统文化、民主文化和后现代文化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环境法的发展,而环境法也在文化转型的进程中发生着变化,回应文化转型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13.
对少数民族文化转型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赵玲 《学术探索》2004,3(6):118-121
少数民族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势必卷入整个社会文化转型的洪流之中。由于少数民族文化中缺乏重视逻辑分析来观察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因此 ,少数民族文化在转型过程中既要保持其鲜明的文化个性 ,又不能与世界文化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相去甚远 ,才能在文化市场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4.
新世纪中国文论研究的转型与当代中国社会转型和全球化的推进密切相关.新世纪文论的问题域表现在审美现代性、生态批评与生态美学、媒介文化及其后果、文论转型与文学史理论建构等方面,全球化、跨文化、跨学科是其突出色彩,现代性是各问题域的根基.在统观的基础上对转型文论的哲学基础进行概括,将是新世纪中国文论所要完成的重要理论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15.
论网络时代审美观念的转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伯飞  常新 《人文杂志》2001,(2):105-109
电子艺术的兴起是20世纪艺术领域内最令人惊叹的变革,尤为令人震撼的是60年代以来迅速发展的计算机技术和80年代以来的网络技术挺进人类艺术领域.网络的出现,使人类社会的生存方式及审美观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审美观念的当代转型事实上也是美学本身的当代转型的根本契机,本文对这种转型作一些理性分析,以期使大家能很好地适应这种转型.  相似文献   

16.
大众文化已然成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当代文化语境和文化样态,它对文学理论研究的影响非常深刻,它使得文学理论的研究对象、研究方式、研究目的都发生了转型,走向了大文学理论。大文学理论是一个借以概括20世纪90年代文学理论转型之后的文学理论知识型。大文学理论的研究对象不局限于文学,研究方式是跨学科的、阐释性的,研究目的是为了理解外部的社会历史文化世界和养成实践型的心性人格。大文学理论转型的合法性和正当性论证,依然是一个需要文学理论界予以关注的基本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中国的现代化转型在物质层面上是一日千里,而在更深的层次上却屡遭挫折。究其原因,主要是受价值观功利化的影响造成的。在我国,价值观的功利化不仅从现实、历史和文化三个层面都有鲜明的表现,而且还有其深广的思想渊源。功利化的价值趋向,已经成为我国现代转型的一大障碍,其根源在于长期以来所形成的我国文化中公私不分的传统。我们应当在深入挖掘并融合中西方有关公私关系思想资源的基础上,形成适应中国实际的新的公私关系思想,将我国的现代化转型导向光明的未来。这也是我国文化转型所面临的任务。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中国传统政治思想重要内容的民本思想,其发展具有内在的逻辑——与德治主义相互配合,相互作用;与封建君权相互调节,相互强化;与封建专制相互依存,相互背离;与尊君思想相反相成,互成一体。民本思想与民主思想都强调,民众是国家的根本,民意是政权的基础,民生是治国的出发点,但是,两者在政治观、历史观、伦理观上存在着根本的区别。民本思想与西方人本主义都肯定了人的地位和历史作用,体现了对人的价值关怀和维护了社会的稳定,但两者在理念、价值、实现途径和历史作用等方面存在着质的不同。以当代中国的历史境遇为背景,实现"臣民"向"公民"的根本转变、德治与法治的有机结合以及民本与西方人本的当代融合,自觉地对民本思想进行现代转型,才能使它在当代获得新生。  相似文献   

19.
经济转型包括以现代化为目标的社会转型 ,以市场化为方向的体制改革 ,以集约化为方向的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依据新时期改革和发展的新问题赋予了经济转型以新的内容。将小康社会建设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具体阶段来推进 ,可以说是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道路 ;确认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赋予了体制转型新的内容 ;新型工业化则可以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劳动力价值理论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指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理论支撑。马克思劳动力价值理论具有鲜明的当代价值,其在当代的发展不仅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要求,更为劳动者分享社会财富提供了理论基础,同时也是有利地促进了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是一个具有重大意义的理论课题和现实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