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七一”是中国共产党诞辰的重要纪念日,“七一”纪念活动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和建设中的成长轨迹。建党90年来,中国共产党的“七一”纪念活动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主要表现为借助“七一”纪念活动加强党的建设,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总结党的历史经验以及进行政治动员,体现出“七一”纪念的独特政治功能。  相似文献   

2.
纪念活动是中国共产党的传统政治资源。纪念活动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强大动力、奠定了文本基础、做好了组织准备、夯实了群众基础、指明了推进方向,有力地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应忽视纪念活动这一政治资源。  相似文献   

3.
童小彪 《云梦学刊》2010,31(3):56-60
抗日战争时期。纪念活动是中共重要的话语方式。中共借助相关的纪念活动,系统阐述了自己的三民广义观。通过厘清新三民主义与旧三民主义、真三民主义与伪三民主义、三民主义与马克思主义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出三民主义在民族抗战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纪念活动是用事物或行动对人或事表示怀念的一种仪式。抗战时期的孙中山纪念活动,不仅是人们回顾、缅怀、研究和学习教育的一次重要契机,而且有力地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亦有助于赢得国际支持,营造有利于中国革命的国际环境。  相似文献   

5.
新中国成立60年来,中国共产党的纪念活动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一个历史轨迹,为未来纪念活动的开展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其基本经验主要集中在纪念活动与总结历史经验相结合,探寻纪念活动的历史价值;纪念活动与教育引导广大群众相结合,挖掘纪念活动的教育资源;纪念活动与现代传播方式相结合,拓展纪念活动的传播空间;纪念活动与推动社会发展相结合,彰显纪念活动的时代特征;纪念活动与构建和谐社会相结合,发挥纪念活动的整合功能。  相似文献   

6.
中国共产党通过纪念活动进行的大众思想政治教育,在党和国家发展历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文章全面分析了以往中国共产党纪念活动发挥的大众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总结出其具有重要的政治功能、教育功能、激励功能和导向功能,并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阐明四大功能的具体内容,以此为今后通过纪念活动开展大众思想政治教育提供重要的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7.
从整体性角度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整体性角度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从逻辑整体角度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即要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强调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学术性与意识形态性上的统一;第二,从方法整体角度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即要区分理论的研究过程到叙述过程,在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创新宣传教育形式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第三,从历史整体角度推选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即要牢牢把握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明确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容;第四,从学科整体角度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即要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整体发展为从整体性角度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供了学术支持和推进路径.  相似文献   

8.
延安时期知识分子经历了由潜在的化大众的启蒙者到现实中的被改造者,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主体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对象的身份变迁与角色转换.这是当时农民为主体的政治力量崛起和文化期待旺盛的政治生态和文化生态使然,也是知识分子借助革命诉求弥补自身文化人格缺失的艰难的心路历程.经过身份变迁与角色转换,延安知识分子最终具有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所需资质,并在同工农相结合的改造过程中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恩格斯既是经典马克思主义的创立者,又是经典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首推者.在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背景下,回顾经典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对象、路径、对策等方面的理论与实践,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供理论基础和经验借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纪念活动是中国共产党对不特定多数人开展大众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在百年发展历程中,中国共产党纪念活动的大众思想政治教育呈现出了与非纪念活动的大众思想政治教育不同的特点。与之相比,纪念活动的大众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对纪念对象蕴含的教育意义具有高度依赖性,纪念活动对象具有典型性,教育活动具有程序仪式性和教育情境对教育对象强大感染性的载体特点。通过分析大量活动实例发现,纪念活动的大众思想政治教育时间和空间同样具有突出特点:明确的历史任务指向性的时期性特点和活动时间与纪念对象相关时间对立统一的时间性特点;专用和兼用纪念空间在营造纪念氛围和教育内容形式方面呈现出两者互补的空间性特点。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只有借助特定的载体才能更广泛地被群众了解并接受,而时下流行的多种新兴载体具有即时性、广泛性等优点。这些优点能够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所服务,提高当代马克思主义的感染力和说服力。本文从这一角度出发,论述了目前我国在运用新兴载体方面进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存在的缺陷,并为此提出一些改善建议。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上来源于大众生活实践,是为人民大众提供正确认识和改造世界的理论,因而是大众的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只有掌握了大众,完成由理论向大众社会实践的复归,才能成为指导大众社会实践的思想武器,实现理论大众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出现一系列阶段性特征,面临着新形势、新矛盾、新问题时,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地位,必须解决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大众化问题。马克思主义理论大众化不仅直接关系到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地位的巩固,关系到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而且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命运。探索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规律,是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每逢国庆佳节,尤其是逢五或逢十周年的国庆节,中国共产党都会通过发表社论与评论文章、举行游行集会与庆典大会、出版纪念图书与音像作品等形式,开展内涵丰富的国庆纪念活动。新中国历次国庆纪念活动,表述了国家建设的境遇、目标、道路和依靠力量等基本内容,为中国共产党国家建设话语建构提供了有效的资源和载体。  相似文献   

14.
中国鹿邑老子学会根据当地民间传说,于1992年3月18日——20日在老子故里——鹿邑县城,举行老子诞辰纪念活动。 参加纪念活动的有省、地、县领导同志,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以及社会各界人士。中共河南省委常委宣传部长、中国鹿邑老子学会名誉会长于友先同志参加了纪念活动。我国著名学者、中国哲学史学会名誉会长、北京大学教授张岱年先生,著名学者、中国哲学史学会会长、北京图书馆馆长任继愈教授,都派专人送来贺信;美藉华人著名天文学家邵正元先生发来贺电;还收到大批海内外学者的论著、书画和贺词。  相似文献   

15.
从大众现实生产生活中产生的认知流入是马克思主义最深厚的根源,也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最深厚的根源.如果没有新的认知因素的流入,人们的生活就会维持现状,不会发生改变,而向人们提供新的认知因素,则构成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现实依据.新认知因素提供的现实载体是一级带一级和上下结合,这构成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要路径.大众不吸取新的认知因素,就不能增强自己的精神力量;马克思主义不向大众提供新的认知因素,就不能增强自己的物质力量.新的认知因素是大众马克思主义化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关键、中介和桥梁.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只有借助特定的栽体才能更广泛地被群众了解并接受,而时下流行的多种新兴载体具有即时性、广泛性等优点。这些优点能够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所服务,提高当代马克思主义的感染力和说服力。本文从这一角度出发,论述了目前我国在运用新兴载体方面进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存在的缺陷,并为此提出一些改善建议。  相似文献   

17.
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大历史节点主要有"五四"运动的兴起、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新中国的成立、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和改革开放的实践等事件,这些事件呈现重大性、历史节点性、突发性等特点,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指明正确方向、丰富时代内容、开辟可行路径。重大历史节点为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积累实践经验、奠定群众基础,同时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为重大历史节点提供理论指南,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重大历史节点形成唯物辩证统一关系。  相似文献   

18.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通过多种途径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宣传教育.这些途径一方面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行了有效的宣传,另一方面也为新中国成立后继续推进这一工作提供了路径参考,为我们今天探索多渠道、多方式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逻辑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化是大众化的理论前提,大众化是中国化的根本目的;时代化是中国化的客观依据,中国化是时代化的理论总结;大众化是时代化内在要求,时代化是大众化的内在活力.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体现了理论必须联系实际,理论必须联系时代,理论必须联系群众这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属性和要求;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在中国的表现形态的科学总结,为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提供了方法论指导;是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新境界的必然要求,也是引领中国社会进步和推动党的事业发展的根本前提.  相似文献   

20.
邹新 《理论界》2013,(10):151-153
网络新媒体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提供了新的机遇,开辟了新的渠道和途径,同时也带来了风险和挑战.因此,厘清网络新媒体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之间的内在联系,准确把握网络社会视域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现实境遇,并积极探索互联网时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有效路径,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