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词汇积累是语言学习的基础,它直接决定运用语言的能力.如果学习一门语言,能了解词语的根源和理据,顺藤摸瓜,找到其"家族词语",就能很快掌握大量词汇,提高学习效率.本文旨在从英汉两种语言词汇构成的理据性进行对比分析,试图找出各自词语的构词规律,减少对那些把英语或汉语作为外语的学习者的来自母语的干扰,使他们对英汉词汇系统脉络有较清楚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在语文教学中,“词语盘点”在四年级的教材中开始露脸,重点词语不再以课本最后“词语表”的形式出现,而是将每组课文中的词语汇总陈列,称之为“词语盘点”。有效地开展“词语盘点”教学有助于夯实孩子的语文基础。我们本着“用好教材、用活教材”的理念,细心琢磨每一组“词语盘点”编排的特点,引导孩子对词汇进行反复的理解运用,有效的积累,从而落实《语文课程标准》关于“丰富语言积累”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谈词语教学     
词语教学“死”易“活”难.有人以为词“海”无涯,不管怎样打基础,都无济于事;有人则认为,词语教学就是要强调死记硬背.这两种看法都有片面性.我认为,词语教学有一个由死到活的过程,或曰:置之死地而后生.学生刚接触某个词时,总得了解它的含义、词性,这时“死”的东西多一些;以后经常见面,对这个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里所具备的不同的含义和词性都掌握了,理解得深入了些,运用起来就会灵活一点,这时,“活”的东西就多了.“死”与“活”就是这样一对矛盾.没有“死”,也便没有“活”.指望一步登天,一下子把所有词语都讲“活”,或否认记忆在词语学习中的作用,这是不现实的;忽视举一反三,忽视灵活运用,把词语教学看作讲讲、抄抄、背背、的机械动作,这就降低了词语  相似文献   

4.
吕智英 《新天地》2011,(9):168-168
教学目标: 1、会认14个生字,理解词语“倾翁大雨、应该、簇拥”。积累自己喜欢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问号与感叹号表达的不同的语气。  相似文献   

5.
我喜欢看书,还创造了一种记读书笔记的方法。当我看到好词佳句的时候,我就用波浪线把它画出来,旁边再画个五角星或者一朵花,准备以后抄写到我的词语积累本上;当我看到可笑的词语、段落的时候,我就在旁边画个三毛笑脸;当我看到伤心难过的地方,我就画个流泪的哭脸:  相似文献   

6.
语境对英语词语意义的制约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语境对语言的制约是决定性的.就英语词义的角度来说,语境决定了词语的义项选择、词的歧义的确定,并赋予词语以临时含义;就词用的角度而言,语境使词语带着浓厚的文化性、时代性和交际性.  相似文献   

7.
<正> 语言和其它事物一样是在不断发展和变化着的,其主要标志之一就是词语的义变.所谓词语义变是指词语的意义起了变化,即一个词现在的含义与过去的含义不同了,也就是今义与古义的差别.当然,不是所有的词语都有今义与古义之差,也不是凡有今古义之差的词语的差别程度都是一样的,实际情况是,大部分词语的含义并无古今之分,而那些有今古义区分的词语的义差也是有的小,有的大,也有的令义与古义南辕北辙,背道而驰.一个翻译工作者如果不注意某些词语的这种差别,而是“一视同仁”,今古不辨,结果就会园凿方枘,其译文与原文对不上号,甚至贻笑大方.例如:  相似文献   

8.
《幼学琼林》的编写体例及其内容十分注意儿童的常识积累和词语积累,具有类书的功能。这些特点既能使学习者学到百科知识,又能积累大量的词语和典故,对语文教学,尤其是写作教学及写作教学教材的编写具有重要的影响。同时,其编排体例又对学习者的类型化思维起到训练的作用,为现代语文写作教学提供了许多可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9.
语言对比中经常有不同语言中的词语语义信息不对称现象。词语语义作为词语的概念内核,与词语所表达的现实世界、词语的认知主体—人,以及词语本身依附的主体—语言有不可分割的关系。现实世界-人-语言之间并不是静态独立存在的,而是动态相互作用的。现实世界通过人的认知进入概念世界,概念世界又通过语言表达出来,而语言又在不停的演化过程中发展了词语不同方面的衍生意义,进而形成了一个词语中的不同意义。不同语言中的不同认知主体、语言系统和不同的语境就产生了认知方式、表义方式和语用特征的不同,因而也就产生了词语语义信息不对称现象。  相似文献   

10.
异词同形是指用一个文字符号分别记录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语的用字现象,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墨子》一书保存了早期历史用字的一些真实面貌,其中广义的异词同形现象比较多见.根据同形字所记录的词语之间的关系,《墨子》中的同形字有五种类型:其一,早期同形,词语之间有同源关系.其二,假借同形,词语之间无联系.其三,假借同形,词语之间本为同源关系.其四,音变构词造成同形,音变有声变、韵变、变调等类型,词语之间有同源关系.其五,造字耦合造成同形,词语之间无联系.同形字的产生有造字和用字两方面的历史原因,主要是文字的创制赶不上词语的发展、古今相同的造字心理、文字的简化等.同形字在书面表达中有造成识读困难的消极作用,也有减省文字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熊崇拜是萨满教文化动物崇拜的代表.比较满语词语中有关熊的词语,可以发现这些词语的同源词蕴含着满族萨满教文化熊崇拜的文化内涵.分析《五体清文鉴》中有关熊的满语词语,发掘熊崇拜文化之特点,具有一定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12.
大陆的普通话与台湾的国语本来同出一源,二者都是以北方官话为基础发展而来的汉民族共同语.但有些词源于古代,经过多年的流变与发展,其意义在大陆和台湾分别有了不同的变化;海峡两岸还有各自的新造词语,虽然各有不同,但随着交流深入,又互相融合.海峡两岸词语的差异类型可以从词语有无的角度来划分或词形的异同、词语的来源、词语差异的原因来划分.海峡两岸在新词语和旧词语两方面也存在不同.引起这种差异的原因既有内部因素也有外部因素.但是这样形成的差异是一种暂时的差异,最终可能会演变为两岸词语的融合并存.  相似文献   

13.
樱桃小丸子来中国旅游了,她想交些中国朋友。想和樱桃小丸子做朋友可不那么容易,得先闯过她设的四关。一、我的大脑里积累了很多词语,你敢向我挑战吗?咱们就比比模仿能力吧,看谁照样子写的词语多。许许多多准备准备二、照样子在句中的()里填上恰当的动词。动词不能重复使用。例:金鱼在水中(游)来(游)去1.蚂蚁在地上()来()去2.小鸟在空中()来()去3.马在草原上()来()去4.青蛙在田里()来()去5.小船在湖面()来()去6.足球被同学们()来()去7.树叶在水面上()来()去三、用柳枝把左右两边的词语连起来吧!小树上的朋友会和答对的小朋友一起玩哦。柔软…  相似文献   

14.
词语教学历来为语文教师所重视.然而现在不少高中毕业学生写的文章,词汇贫乏、平淡寡味,“象个瘪三”.用他们自己的话说,“心里想到了,就是形容不出来”.不然,就是堆砌词藻,重复生硬,意在修饰,实成了“王仙姑”,脸上的脂粉.这是什么原因呢?是学生学过的词语太少了么?我看并不是.试想,一个学生从小学读到高中毕业,单就所学语文课本中的文章来说,就有几百篇,其中各类词语自然不少,经教师专门提出解释过的,其数恐怕也是可观的.为什么学生不能用上呢?我认为原因之一是教师解释太死.常见的作法,是从字典或词典中把注释查抄给学生,或把需要解释的词语列出,要求学生自查词典.总之,学生是死记硬背,囫囵吞枣,全没有体会到词情语味,自然不能运用.其次,教师一般只注意讲解一些较生较难的词语,而对使用频率较高的常用词语却有所忽视,认为“明白如话,没啥讲头”.学生也就产生错觉:似乎只有运用艰深词语,方能显示学问,落笔不凡.这样一来,一般常用的词语,学生反而不会用了.  相似文献   

15.
如果学生掌握了查阅、理解、积累和运用词语的方法和技能,其实是为学好语文打下基础,所以词语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语文基础教学。根据多年教学实践,笔者认为教师不可忽视高年级词语教学,应让学生做到“四个自主”:  相似文献   

16.
人们在彼此交流时,在有些情况下,有一些词语不能够直接说出来,但如果不说又怕对方不能理解自己要表达的内容,于是,就用一些间接的婉转的词语来代替那些不能直接说的词语,这样的词语就是委婉词语。汉语的词汇丰富,并存在大量的委婉词语。众所周知,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也不脱  相似文献   

17.
河南方言对不同种类的家畜和家禽使用不同的阉割词语,这些阉割词语,归纳起来大致有两类:一类是阉割动词,一类是包含有阉割动词的合成词。这些阉割类词语具有两个明显的特征:第一,大多阉割词语属于会意兼形声字,即两个构字部件中,一个部件表意,一个部件既表音又表意;第二,一个阉割词语创造出来后,就会隐喻引申到其他动物上,形成阉割词语在使用上相通的局面。  相似文献   

18.
词语作为最基本的语言单位在翻译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负载有不同情感色彩的词语在翻译过程中却往往很难处理.因为词语所负载的情感色彩是可分级别的,而且其产生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的.在英汉互译的过程中,恰当地处理好英汉词语的情感负载的对应关系,才会有更精彩的译作.  相似文献   

19.
研究汉语词语的源流,一定不能忽视《诗经》的词语,因为《诗经》的词语可以作为先秦词语运用的重要材料,(这是语言学界比较一致的看法)。“时有古今,地有南北,音有转移,字有更改”(明人陈第语)。《诗经》所用的词语,越两千多年,在流传中,无论就字形、字音、字义(亦为词义)的那个方面,都有很大的变化发展。就字形而论,经甲骨、金文、大篆、小篆而至隶书、楷书,使其形体,差异很大,有些则面目全非。就字音而论,据清学者钱大昕先生考证,古无轻唇音、古无舌上音、娘,泥二母归泥。与此二者相比,  相似文献   

20.
吐鲁番出土文书具有很高的语料价值和史料价值,其中有一些词语至今不得其解.为促进敦煌吐鲁番学的向前发展,必须对这些词语做一番诠释,今拈出四组词语进行考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