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等教育之"高",主要体现在高等教育的层次之高、学科专业之高、知识之高、校长之高、教师之高、学生之高与文化之高等七个方面。层次之高是高等教育整体之高的标志;学科专业之高显示出高等教育平台之高;知识之高是高等教育之高的核心内容;人才之高是高等教育之高的最终目的;校长之高、教师之高以及文化之高是高等教育之高的重要保障。七者互为依赖和支撑,共同构成了高等教育之高。  相似文献   

2.
老子的圣人之道是无为之道,是对老百姓的终极关怀之道,是行不言之教的朴治修身之道,是了解老子思想核心的一把钥匙。  相似文献   

3.
"华夷之辨"的思想是《春秋》大义之一。所谓华夷之辨,是要辨明诸夏(华夏)与夷狄之间的不同。华夷之辨是道德之辨和文化之辨,而不是种族之辨和民族之辨,华夷之辨无种族主义色彩,华夷之辨也无民族主义色彩。孙中山之民族主义完全是来源于在西方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民族国家思想和理论。孙中山的民族主义彻底背叛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华夷之辨"的思想,孙中山之民族主义异于"华夷之辨"。凡论孙中山的民族主义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之论者皆失之。  相似文献   

4.
高等教育之存在逻辑是高等教育之为高等教育的内在根据和基本要件。高深学问是高等教育之根本,学术自由是高等教育之灵魂,学术自治是高等教育之保障,高专人才是高等教育之目标,引领社会是高等教育之价值。只有时刻追问和检视高等教育的存在逻辑,才能永葆高等教育的本质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船山之礼和合哲学价值彰显为四个基本维度:和合之源是“礼乃正己率物之教”;和合之基是“循礼以居正”;和合之策是“以礼立身而立和”;和合之鉴是“动之不以礼非尽善之道而失和”。船山之礼和合哲学价值的四个基本维度,彰显了礼为人类安身立命之道,修道成性之教,对当今和谐社会的建构具有不可低估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自然”与“名教”之辩是魏晋玄学的中心议题。郭象对庄子自由思想的有意误读和曲解,旨在论证名教即自然。郭象对自由的论证有严密的论证逻辑:曲解庄子逍遥之义是其逻辑之始,自性论是其逻辑之基,自生和独化是其逻辑之干,自然即为命定是其逻辑归约,名教即自然是其逻辑之果。  相似文献   

7.
庄子的忧患意识可分为三个方面:生存之忧、生命之忧和语言之忧。生存之忧是观察与思考的升华,是情感与理智的融通,是现实与理想的碰撞,是个体生命的觉醒和感悟;生命之忧是个体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异化,对人生意义地追问而产生的焦虑;语言之忧是思想与载体的分离,是语言难以承载人类生命体验的忧患。庄子通过生存之忧借物以抒性,生命之忧借物以乐道,语言之忧借物与同化。抒性、乐道、同化从而达到情趣意象的契合,融化为一的整体审美境界。  相似文献   

8.
从总体上来说,道家、医家都以天人合一为基本哲学思路。但以《内经》为元典的传统医学中的天人合一是合于天、人的共同运作规律,即医学之道主要是生命之道,也是气之道,这为王充等唯物主义的元气论哲学提供了思想基础和理论依据。医家之境主要是生命气化之境,属认识论之本质、规律之境,属于系统论整体之界,即超越局部结构之和功能之界。显然,它不是一个静止的存在,而是处于永无止境的变化之中,即生命的绵延。  相似文献   

9.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首次提出“伟大建党精神”命题,指明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伟大建党精神贯穿于党的整个奋斗历程,对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坚持真理、坚守理想”是理论之源,赋予了党披荆斩棘之动力;“践行初心、担当使命”是实践之源,强化了党勤政为民之责任;“不怕牺牲、英勇斗争”是品质之源,锤炼了党愈挫愈勇之韧性;“对党忠诚、不负人民”是价值之源,笃实了党矢志为民之决心。伟大建党精神是党永葆青春活力的动力源泉,是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精神之源。  相似文献   

10.
《青玉案》是北宋词家贺铸的代表作,词中体现了愁之广、愁之密。其所写之愁包括仕优而不能仕之愁、望美人不至之愁、悼亡妻之愁、暮春之愁。这四愁是作者心境的表达,为不可分割的整体。  相似文献   

11.
爱,含有爱护、爱惜、珍爱、敬爱、慈爱之意,是指人们的一种意识趋向和感性表达,既是人的一种心理的精神的状态,也是人的一种感性方式或行为方式。社会主义的大爱之大在于:大爱是爱人之爱,是深远之爱,是用心之爱,是持久之爱。  相似文献   

12.
唐君毅对荀子道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中国哲学原论·原道篇》一书中。他认为,荀子之道特指人道,是将人区别于一切自然之天地万物的关键性因素。天是人道产生的背景上之根据。人道乃能知能行之道,且能给人的认识提供止息处。人道包含用心之道和人文政治历史之道两个层次,是主观性和客观性的有机统一。在人文政治历史之道的层面上,它又包含理想和现实两个向度。同时,人道也是一人文统类之全体之道。  相似文献   

13.
江西民办高等教育考察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西民办高等教育之所以得到快速发展,一是得益于政府部门之大力支持;二是得益于对办学质量、办学特色之不懈追求;三是得益于民办高校之灵活机制。同时,江西发生的打砸事件也暴露出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方面的诸多弊端。落实民办高校办学自主权,营造有利于民办高等教育发展之外部环境,是促进民办高等教育发展之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4.
创作动力论是古代文论的一个重要层面,并自成系统。古代创作动力论的真正根源, 是作家的生命需求。“发愤著书”说,“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说和“著文自娱”说是古代文学创作最重要的动力形式。这三种动力形式都与作家生命密切相关:“发愤著书”是作家生命压抑之宣泄;“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是作家生命本质之实现;“著文自娱”是作家生命节律之需要。  相似文献   

15.
陈寅恪先生之于华夏人文学术现代重建,经历了“本国学术”独立意识之形成、“广义宋学”之建构与“新宋学之建立”三个阶段之演变过程。这一学术历程,与陈先生治学方向变化之轨迹大体一致,亦与陈寅恪先生之文化理想密切相关。陈寅恪先生关于华夏人文重建之思路与业绩,不仅是陈先生人生志业之集中体现,是现代中国学术史上的宝贵精神遗产,亦是“留赠来者”的关于华夏文化复兴的学术蓝图。  相似文献   

16.
道德信仰的本质就是人在道德人格上的自我超越。具体表现为:道德信仰是人的社会之我对个体之我的超越;是精神之我对肉体之我的超越;是理想之我对现实之我的超越;是无限之我对有限之我的超越等。  相似文献   

17.
古代“文气”论主要观点有三,一是作家精神之气,此气影响作品之内容;二是气质个性之气,此气影响作品风格;三是作家生命之元气,此气影响作家生命之存在。  相似文献   

18.
庄子的逍遥之径始于"悲"字,悲"天下尽殉"的异化现实是其迈出逍遥自救的第一步。应然之"天""真"是庄子逍遥之归宿,"反""复"二字是连接天人之桥梁,摇动"天机"是通往逍遥彼岸之动力源。人具备自救而逍遥的条件。  相似文献   

19.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具有十分浓厚的情感意蕴,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党对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信仰之情;二是党对人民群众主体地位的推崇之情;三是党对人类现代化历史的敬畏之情;四是党对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担当之情;五是党对建设清洁美丽世界的奉献之情。从情感维度来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可以进一步彰显中国共产党之能。  相似文献   

20.
勇敢与勇气是紧密相联的,但也有区别的。勇敢是高尚的、理性的、多样的与有差异的。勇敢不仅是个体之所需,更是家庭、社会与国家之所需,因而勇敢是重要的。勇敢的产生与环境有着紧密的联系,但又不能使之绝对化。勇敢也是流变的,在现代性社会,理性之勇取代了尚武之勇,而且坚韧被视为勇敢的最基本样式。与之相随的则是个体的血气之勇日渐式微,这也在某种程度上造就了道德冷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