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伴随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普通民众对准公共物品的需求日益高质量和多元化,这为民间组织发挥其准公共物品供给职能提供了重要机遇。以台州市民间组织为例,中国的民间组织在文化、医疗、慈善、经济、就业等准公共物品供给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由于自身和政府等因素,我国民间组织准公共物品供给不足。要想扭转目前的困境,需增强民间组织自身竞争力,完善政府双重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2.
我国目前城乡经济发展上的极端不平衡,突出表现在广大农村公共物品的极度匮乏上。农村公共物品的提供,有利于启动农村的潜在的巨大的消费市场,消化我国目前过剩的工业生产能力。加快对农村公共物品的有效供给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改变农村的落后面貌,进而打通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的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江汉平原农村饮水安全为例,分析了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的四种模式:政府供给、私人供给、农民自组织供给、第三部门供给。  相似文献   

4.
山西农村公共物品供需矛盾突出,严重影响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孝义市角盘村这一个案为例,说明农村公共物品的供需矛盾现状,以多中心治理理论为基础,从政府、村集体、农民这三个主体角度,分析供求矛盾产生的原因并提出对策,期望为化解该地区农村公共物品供需矛盾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5.
随着市场化和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中国乡村社会已从传统的乡土社会过渡到后乡土社会。后乡土社会这一社会生态使得现代农村公共文化供给出现了新特性,如农民文化需求多样化、政府是主要供给者、供给内容多元化等等。农村公共文化供给在供给内容、供给主体和供给方式等方面也被赋予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方面。在农村集体经济日益碎化的背景下,如何发挥除政府之外其它多元力量的供给作用日趋重要。以"联众模式"为例,以主体间性理论为分析工具,探讨了企业适度供给农村公共产品的必要条件及价值。研究认为:在重构农村共荣利益的过程中,在产业联接及足够的激励下,企业可以发挥类似集体经济的供给功能,成为以政府供给公共产品的多中心供给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7.
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中,传统的政府单一供给主体无法满足农村公共物品的现实需求,阻碍了新农村建设的发展。为推进新农村建设,在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中引入多元供给主体成为一个新思路。对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主体多元化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并基于多中心理论的视角,从农村公共物品多元供给主体的职责界定和多元供给主体之间合作伙伴关系的建立两个方面提出了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主体多元化的具体内容。  相似文献   

8.
浙江作为民营经济发达的省份,已形成了浓郁的商业文化氛围.作为一项巨大的无形资产,已为浙江经济注入了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推动了浙江经济主体人格的形成.作为具备文化传承与发扬功能的教育不能无视这笔宝贵的财富的存在,无论从教育扎根于现实社会的角度,还是为推动浙江商业文化的持续繁荣的角度,实现商业文化与教育的结合都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通过不完全信息寻租博弈模型和二级封闭价格拍卖博弈模型,分析我国农村准公共物品私人供给问题,发现信息、参与者人数、成功的概率是影响农村客运队进入之争的重要变量,政府应充分考虑这些变量,从信息建设、寻租博弈竞争环境的营造、机制设计等方面采取应对措施,以确保农村客运系统等准公共物品的有效供给.  相似文献   

10.
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构建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仅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也是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紧迫任务。本文针对福建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现状及问题,强调政府创新的重要性,并提出几个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专业建设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核心环节。主动适应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增强专业特色,即聚焦提升“适应性”与“特色性”,是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两个基本维度和核心价值诉求。紧扣高质量发展主题,以产业结构调整为客观依据,以供给侧改革为逻辑起点,以产教融合为实现路径,创新专业建设模式,探讨专业建设与产业结构调整相适应的对策,实现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结构要素全方位融合,是高职院校推进人才培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战略举措。  相似文献   

12.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展生产是首要任务,而生产发展则要以农业结构调整优化为主线.原村乡农业结构调整的目标是:农业从单纯的种植业向与养殖和观光农业相结合的方向发展;工业从单纯的采矿业向煤炭精加工和农畜产品深加工方向发展;积极发展由观光农业和生态旅游带动的第三产业.  相似文献   

13.
农村公共物品的有效供给对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和现代农业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根据改进的米切尔评分法,划分我国农村公共物品有效供给的利益相关者。以黑龙江省现代农业示范区的公共物品供给为例,分析农村公共物品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提出根据农村公共物品的利益相关者的不同利益诉求,有效加强农村公共物品的供给对策。  相似文献   

14.
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是一项重大的战略任务。规模结构及其变动趋势是反映中小企业发展状况的重要指标,也是制订促进其发展政策的基础。考察不同规模工业企业单位数和产值结构入手,对浙江省规模以上不同档次工业中小企业的结构及其单位数变动趋势、产值变动趋势、产值比重与排序变动趋势的分析结果表明,适当提高中小企业规模档次,是增强竞争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5.
发展城乡一体化是我国目前一个重大的发展决策,而"新村庄"建设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前提和基础,也是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的首要路径,因此已经受到国家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但"新村庄建设"不等同于"新农村建设",更不能仅仅看作是"村容村貌"的改造,而是要坚持以人为本,以适合人居为宗旨,并要在"村庄"自有特色的基础上,以城镇的生产生活水平为指向,走一条"城镇化"发展的道路,也即"新村庄的城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6.
农村公共服务的差距分析与体系建构——以福建为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福建为例,在分析了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现状与差距的基础上,认为差距产生的原因除了农村公共服务自身的公共性与无形性外,更为关键的是政府体制因素,并从城乡经济社会系统的角度,对农村就业、教育、公共卫生、社会保障以及科技信息等公共服务的体系建设提出构想。  相似文献   

17.
农村公共产品对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起着基础性作用,它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广大农民的幸福安康息息相关.以政府为主导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对我国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作为农村经济发展基础的公共产品供给是实施城乡统筹发展战略,也是实现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社会的重要途径,政府在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方面责无旁贷.面对农村与世界市场经济的接轨和重大的经济结构调整对农村公共产品的巨大需需求和现代农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需求,农村公共产品短缺的问题是当地政府应当高度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是引领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农村产业融合政策的逐步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引领带动,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业的规模化发展,农村电子商务与农产品加工业的快速发展为农村三产融合奠定了坚实基础。梳理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内外部驱动因素,探讨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实现路径,提出农业产业链延伸融合、农业多功能拓展融合、经营主体主导融合、产业集聚融合等模式,并从普惠金融体系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强化产业融合联结机制、完善产业融合服务体系等层面提出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9.
对于本来就财政薄弱的欠发达地区农村而言,应尽快走出"新农村建设必须靠政府加大财政投入,增加公共产品供给"的认识误区.文章结合对湘西州吉首市马鞍山村新农村建设的实证研究与文献分析,提出通过股份合作、民间融资、建立乡镇村级间的互助基金等多种方式,多渠道筹措资金解决农村公共产品供给资金不足的问题;同时,通过重构地方各级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决策机制和需求表达机制,构建"多中心"的治理模式,从根本上革新原有的供给制,实现农村公共产品的长期充足、有效供给.  相似文献   

20.
外来人口流入易融入难。论文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将外来人口社会融合的因素划分为经济、社会公共服务制度、文化三个层面。浙江省是工业大省,外来人口在经济因素方面对社会融合的影响不大;而社会公共服务制度方面却对社会融合影响较大,应该为他们提供无差别的公共服务,解决制度方面的障碍;文化方面对社会融合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