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锋晖  马兰 《西部蒙古论坛》2023,(3):17-28+125
学界对清代新疆治理的研究以军府制为核心,但长期沿用清人观点,对新疆军府诸多问题探讨不足。本文利用清代满文汉文档案资料,进一步考察新疆军府体系流变,对比其异同,总结其得失,深入阐述清代新疆军府制度及治疆制度的要素、特点、意义及局限。  相似文献   

2.
何一民 《民族学刊》2012,3(6):79-82,101-102
新疆自古就是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元朝时建行省,晚清改军府制下的伯克制为行省制,民国沿其制。新中国建立后,设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半个世纪以来,新疆民族构成有很大的发展和变化。为了适应新的形势,有必要对新疆地方行政建置进行制度创新,既体现中国共产党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也进一步加强国家的一体化管理,进而推动新疆实现跨越式发展与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3.
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以着眼于社会稳定、着力于长治久安为主题,在全面总结第一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以来的工作实践基础上,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新疆工作做出了全面部署,明确提出以推进新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引领,以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为基础,以促进民族团结、遏制宗教极端思想蔓延等为重点,坚持依法治疆、团结稳疆、长期建疆的战略任务,“走具有中国特色、新疆特点的科学发展路子”,建设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的社会主义新疆。  相似文献   

4.
师帅 《西部蒙古论坛》2020,(1):25-35,125
清代新疆教育史是清代新疆历史研究的重要方面,目前相关研究成果按时间维度可以梳理为新疆建省之前、新疆建省之后、清末新政三个时期,每个时期教育发展有所不同。目前的研究成果能够基本呈现清代新疆教育史的发展脉络,一些领域也有了深入研究。本文以目前研究状况为基础,总结了相关研究成果的特点,为清代新疆教育史提出了研究理论、研究视角等方面的构想。  相似文献   

5.
1944年底在新疆伊宁市爆发的以维吾尔、哈萨克族群众为主的武装暴动,是当时中国的一件大事。这次长达五年之久、涉及新疆大部分地区的武装斗争有深刻复杂的国际背景和国内原因。本文从当时暴动领导人自己、南京国民党政府、中共中央等三方面在不同时期对这次武装斗争不同的称呼进行了深入地分析考察,从中既可以看出三方在不同时期对这次武装斗争的不同认识和态度,也可以看出这一武装斗争本身的发展变化,同时说明了这一武装斗争本身的重要性和复杂性,以求史界对这一问题能更深一步地开展研究  相似文献   

6.
汉文化与古代新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文化的研究是跨学科的。本文从文化和汉文化的定义入手,分析了新疆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以及“丝绸之路”的历史作用,结合考古学上所取得的成就,尝试指出自西汉以来的新疆考古学进存(遗迹、遗物)中的丰富的汉文化遗存,以及来自帕米尔以西的文化遗存和新疆本地的文化特征;并试图指出,从整体评价上来讲,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汉文化,在历史时期(自西汉至清),是影响新疆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这个观点,与目前有些人所喜欢的片面强调帕米尔以西文化因素影响的观点恰恰相反。  相似文献   

7.
历史巨变后的沉思──50年代新疆社会改革运动述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通过对50年代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社会改革运动整体过程的叙述和评价,赞扬了党中央在特定时期、特定地区路线方针的正确性,肯定了那个时期新疆各级党和政府创造性的工作,总结了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社会改革的许多重要经验。  相似文献   

8.
本文作者在谙熟清代新疆社会生活的基础上,揭示出那个时代维吾尔文学的发展过程和在两个时期段里的特色表现。全文对了解清代维吾尔文学提供了重要史料  相似文献   

9.
鸦片战争以后,中央王朝逐渐意识到对民族地方社会的控制能力对于国家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摒弃了以"羁縻怀柔"为基本原则的传统治边政策,代之以寻求边疆与内地政治体制一体化。从传统中寻求到的制度性变革被视为国家扩张权力的有效途径,改土归流这一传统的改革措施,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被赋予了中国现代化转型的全新意义。对康区的改流规划,经历了仿金川五屯改制、增设厅道、仿宁夏青海之例采用军府制、新建行省等不同方案的讨论和尝试,最终结果选择了"设立军府制的川滇边务大臣衙门"。康区的改土归流,是中国近代社会中国家对民族地方事务从有限干预到全面干预的转变过程。中国政治传统中的多元权力中心和自治因素,在清末的现代化运动中逐渐弱化和消失。  相似文献   

10.
现藏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的部分新疆货币,计83种共140余件,其中有晚清新疆当局制造的铜钱和纸钞、国民党政府的法币;多数是自民国初年至解放前夕,由历届新疆省府或地区政权印发的地方纸币;另有少数从中亚各国流入的银币,特别是沙皇俄国的旧卢布及在新疆发行的“金库券”等,呈现出近代新疆财政金融的混乱状况,从一个侧面,反映着新疆不同时期的政治风云。  相似文献   

11.
清代新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据考古资料表明,新疆农作物种植至少已有四千年左右的历史.(见王炳华《从考古资料看新疆古代农业生产》,载《新疆社会科学研究》1982年第10期)在张骞通西域时,天山南部各绿洲城郭之国的农业,在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中已居于主导地位.经过数千年发展,新疆农业生产水平虽然逐步地有所提高,但这种提高,其速度又是相当缓慢的.只是到了清代,新疆农业生产才获得重大的发展,播种面积、粮食产量、生产技术都超过了以往任何时期,为新疆近代、乃至现代农业生产的发展,奠定了直接和坚实的基础.本文试就衡量一个地区农业生产力发展水平高低的主要团素——粮食总产量、单位面积产量、劳动生产率和生产技术几方面,来考察清代新疆农业生产发展的状况,同时.与同一时期内地各省区农业生产状况作一简单比较,大致确定其水平的高低.  相似文献   

12.
王翩 《回族研究》2023,(2):41-47
清代新疆城市的建设与管理是中央政府治疆理念在地方的映射。清代库车城市建设与管理具有鲜明的地方性与边疆性,其基本格局奠基于乾隆时期,道光时期开展修复与重建。在城市营建上,军事设施建设先于民事设施,城墙建设早于城内建筑,内部设施多改用旧有设施。库车在城市管理上从汉回隔离逐渐走向民族融合,城市空间历经物理空间上的民族分居到多民族杂居,城市管理从注重军事驻防到强调民事管理,是清政府、伯克、维吾尔族民众与内地移民多方互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晚清时期新疆改制之后,采取广兴水利、移民实边、兴教劝学、促进互通等措施,大力加强新疆社会基础及文化建设,促进了新疆经济教育文化的较快发展。在社会统治及管理制度改变的同时,新疆的社会结构和居民身份也随之发生了重大变化,呈现出更加多元的族裔属性,民族融合度进一步加大。社会不同成员间互通互晓、彼此相知、消除隔阂的措施,在复兴天山南北的商业贸易,增加不同地域、不同族属和城乡居民之间互动交流的同时,还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因语言不通、文化殊异所致的政令不畅、社会意识难成统一等长期影响新疆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晚清时期新疆的"改制设省",在对社会进行良好整合的同时,较好地实现了不同地域、不同族裔、不同语言和文化群体之间的交流与互通,对国家统一、稳定边疆和社会发展起到了良好的促进和保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新疆史前文化陈戈一、引言汉代以前,新疆地区基本上没有什么文献记载,实应属史前时期,所以,新疆地区的史前文化应指汉代以前直至远古的文化。就考古学而言,它应包括旧石器时代文化、中石器时代文化、新石器时代文化、铜石业用时代文化、青铜时代文化和早期铁器时代文...  相似文献   

15.
新疆现代史研究的拓新之作──谈《新疆现代政治社会史略》周用宜在新疆历史研究的百花园中,与古代、近代新疆研究相比较,现代新疆历史研究就显得相对静寂。依笔者所见,国人的现代新疆史综合性研究之作仅有新疆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的《新疆简史》第3册,张大军著、...  相似文献   

16.
近代以来,在国家危亡和边疆危机日益加深的背景下,新疆各族民众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逐渐从自在走向自觉;特别是在抗日战争时期,新疆各族民众更是在思想上和行动中展现出对国家和中华民族的强烈认同。在新疆工作的中国共产党人,以建设和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抓手,通过改组抗日群众组织、构建抗日宣传话语体系、开展抗日教育活动等多种路径,创造性地将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与新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设实践相结合。这不仅进一步激发了新疆各族民众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卓有成效地促进了新疆各族民众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同,而且为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中国化提供了新疆经验。这些对于全面认识和准确落实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亦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界各族人民,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共同抗战。抗日战争时期民族地区状况的特点之一,是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整个东北及内蒙古东部沦为日本的殖民地,大部分地区面临着日本的侵略威胁,特别是日本积极策划对回族地区的侵略。抗日战争时期民族地区状况的特点之二,是民族地区旧制度依然存在,民族压迫更趋严重。内蒙、新疆、青海、宁夏、云南、甘肃、四川、贵州、广西、海南岛、湘西都爆发了少数民族反抗国民党的起义。少数民族开始觉悟,他们的斗争最终汇入整个中国的民族解…  相似文献   

18.
如同历史一样,新疆各民族的民俗文化也经历着时间的洗礼而在历史的长河中变化、发展着,秦汉,魏晋隋唐,元明清时期的新疆民俗呈现出不同的发展轨迹和特点,在这些变化中,民俗事项本身体现出了鲜明的性别意识,在物质民俗与精神民俗中,男性与女性的表现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19.
<正>清代,清政府平定准噶尔叛乱、收复失地,对新疆地区实行了更加系统的治理政策。自此,新疆地方各级官员也更加重视文教,纷纷设立义学,兵民子弟亦踊跃入学读书。为表示鼓励,乾隆帝特允许新疆设立学额,这一举措对新疆学子来说多有裨益。清政府在新疆大力推行文教,促进了边疆的稳定发展,进一步推动了新疆与中原地区以及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在文治武功的社会背景下,书院应运而兴,书院教育也成为新疆教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0.
在共和国美丽而富绕的西部,有个好地方叫新疆。8年前,就任总书记一年多的江泽民来到这块土地上考察工作,走遍天山南北,给千千万万各族儿女送来了党的关怀。8年里,作为共和国的领导者,江泽民始终关心着新疆,牵挂着新疆各族人民:他多次参加全国人大新疆代表团的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