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金瓶梅》一书所反映的阶级斗争比《红楼梦》突出。这是由于《红楼梦》所写的时代,题材范围,作者立场及其笔触重点有所不同。《红楼梦》的时代正是统治阶级政权最稳定的肘代。民族矛盾很尖锐,屡兴文字狱,但书中并未反映。把贾元春送进皇宫当妃子,正缓和了这种矛盾。其他如晴雯被逐病死,尤三姐自杀,……还有焦大,刘姥姥等都有阶级矛盾,只是给作者曲折地写过去了。因为《红楼梦》的写作重点不在这儿。过去“四人帮”强调阶级斗争,对红楼的评价也以阶级斗争为纲,于是啧啧谈第四回。  相似文献   

2.
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二十八年的艰苦斗争,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大陆的统治,建立了新中国,改变了封建土地所有制,没收了官僚资本。又经过对工业、农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消灭了剥削制度,资本家阶级占有的生产资料已归国家所有,他们中有劳动能力的绝大多数人已改造成为社会主义社会中的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和无产阶级相对立的资产阶级,作为一个阶级已不复存在。我国社会已进入了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其主要矛盾已不再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那么,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存在不存在阶级和阶级斗争,和原来  相似文献   

3.
人具有多种属性,人的生活也是多方面的。阶级和阶级斗争只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它也只是人类十分丰富的社会生活的一个特定表现方面。从差异的普遍存在角度来看,人们财富占有的阶级差异作为人的差异表现的对象化,它有其现实必然性,故而,基于平等观念的对巨大财富差异的合理对待与处理,应当主要体现在二次分配的和谐有序调节上,而不是阶级斗争的无序调整上。因此,在当下和平和谐建设时期,不能把阶级斗争作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常态内容。  相似文献   

4.
《尚书·盘庚》在中国古代历史文献中是一篇至关重要的文字。历来研究《尚书》的人,大都给予它较高的评价,认为其价值在《尚书》中,仅次于《大诰》,所以殷《盘》、周《诰》往往并论。今天,我们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来分析这篇文字,确实感到它对于古代史特别是商代历史的研究,是有着重要价值的。  相似文献   

5.
伟大领袖毛主席经常教导我们,要努力读一点历史和小说。《红楼梦》是我国思想性和艺术性结合得最好的一部古典小说,是一部形象的封建社会没落的历史。我们要了解什么叫封建社会,要懂得阶级社会错综复杂的阶级关系,要吸取阶级斗争的历史经验,不可不读《红楼梦》。读一遍还不行,要读五遍才有发言权。列宁说:“俄国工人阶级研究列夫·托尔斯泰的艺术作品,会更清楚地认识自己的敌人”。(《列宁全集》第16卷,第352页)我们阅读和研究曹雪芹的《红楼梦》,也同样“会更清楚地认识自己的敌人”,从中吸取阶级斗争的历史经验。这对于我们更加  相似文献   

6.
阶级和阶级关系不是凝固不变的,而是随着生产方式的变化而变化。由于生产方式的变化,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和我国的阶级关系都出现了一些新变化。阶级之间、阶级内部不同阶层之间既对立、斗争,又妥协、合作。阶级斗争根源于经济利益的冲突,但在现实社会中,为更好地获取长远的、根本的经济利益,政治斗争和意识形态斗争常常凌驾于经济斗争之上。  相似文献   

7.
党中央,对我国现阶段的阶级和阶级斗争问题,进行了马列主义的分析,作出了合符实际情况的正确结论。但是,如何理解这个结论,在一些问题上目前还有不同看法,有必要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8.
法国著名作家巴尔扎克的《高老头》与中国清代作家曹雪芹的《红楼梦》以当时的时代为背景,同样真实地描写了封建贵族衰亡的过程,让后人窥见不同国度贵族阶级的衰亡.由于两位作家的经历不同,其作品的创作理念也存在较大差异,具体体现在对批判对象、斗争方式和对女性观念的创作中.  相似文献   

9.
《红楼梦》是反映我国封建社会末期阶级斗争的优秀小说。它的政治思想内容历来受到地主资产阶级学者最严重的歪曲。一九五四年毛主席发表了《关于红楼梦研究问题的信》以后,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一场“反对在古典文学领域毒害青年三十余年的胡适派资产阶级唯心论的斗争”。但由于刘少奇、周扬的修正主义文艺黑线的干扰和破坏,资产阶级唯心论的流毒远未肃清。在批林批孔深入发展的今天,很有再批判之必要。俞平伯的《红楼梦研究》是胡适派唯心论和形而上学的代表作,它除了抄袭胡适的“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得来的错误论断外,也有不少打上胡适派印记的“创见”。现在我们来看看这些“创见”是什么货色?  相似文献   

10.
在新红学家发现加注了脂砚斋的批语的版本前,红学研究中并无脂砚斋其人。脂砚斋不是第一个阅读《红楼梦》的读者,也不是第一批书的人。当时社会上还有其他版本、其它书名的《红楼梦》在流传,不止脂砚斋所抄阅再评的《石头记》一种版本。所谓“壬午除夕,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余苦哭芹,泪亦殆尽”等语是脂砚斋说的假话。  相似文献   

11.
乾隆五十年(1785)以前,《红楼梦》尚流传不广;乾隆五十年以后,《红楼梦》始流传开来;而《红楼梦》风靡一时、形成“闲谈不说红楼梦,谈尽诗书是枉然”的社会风尚、真正成为一门专门学问——“红学”的时期,已经到了程甲本刊行的乾隆五十六年(1791)和程乙本问世的乾隆五十七年(1792)以后。在程甲本问世前两年即乾隆五十四年,一位理应在“红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而多年来却不大为人注意的重要人物诞生于江南,此人就是黄金台。  相似文献   

12.
华国锋同志在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对我国现阶段的阶级、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的状况,作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分析,这是根据建国三十年来的革命实践,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得出的唯一正确的结论,是我党决定新时期的总任务,以及制定保证完成总任务的各项方针、政策、策略的客观依据。但是,由于林彪“四  相似文献   

13.
取材于当前农村斗争生活的《杨柳风》是浩然同志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后的第一个短篇小说集。翻开这个集子,一股强烈的迎着阶级斗争风浪前进的战斗气息,如杨柳春风,扑面而来,使人感奋。浩然同志以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洞察社会生活的本质,热情地描绘了经过无产阶级文  相似文献   

14.
我国目前正处在从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时期,这是一个长期、曲折、复杂的阶级斗争的时期,也就是无产阶级通过不调和的阶级斗争,彻底消灭阶级的时期。列宁关于过渡时期阶级与阶级斗争的学说,是无产阶级手中最锐利的思想武器。列宁在十月革命前夕所写的“国家与革命”以及十月革命后所写的“苏维埃政权当前的任务”、“无产阶级革命和叛徒考茨基”、“向匈牙利工人致敬”、“论无产阶级专政”、“无产阶级专政时代的经济与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文学原理告诉我们,分析、评价一部文学作品,首先应该从作品实际出发,而不应该从什么定义概念或现存结论之类的原则出发。讨论《红楼梦》的主线和主题也是这样,应该根据作品实际,从对作品的具体分析中得出结论;反之,那将是不科学的和有害的。 一部作品的主线和主题,也就是这部作品主要写了什么和表现了什么的问题。象《红楼梦》这样一部思想深邃、结构宏伟、流传广泛、影响深远的,在文学史上打破了传统的巨著,人们对它的主线和主题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不同看法,这本来是正常的现  相似文献   

16.
《红楼梦》是中国和世界文学史、文化史上划时代的巨著。二十世纪第一国学大师、清华大学国学院导师王国维先生对《红楼梦》的评价最高,也最正确。他在其开创二十世纪新红学的一代宏论《红楼梦评论》中指出:《红楼梦》是优美与壮美相结合、以壮美为主的天才之作,是悲剧中之悲剧,是宇宙之大著述。  相似文献   

17.
《红楼梦》和《老残游记》中的敬辞刘宏丽(一)1.1礼貌原则,是古今中外语言交际的重要共性原则之一。许多语言都有第二人称代词的敬称和通称两种互补称呼。如法语的Vous/tu,德语的sie/du,俄语的Bbl/Tbl,西班牙语的usted/tu,汉语的您...  相似文献   

18.
作者从事文学创作时,一般会有他的用词习惯,因而有时也可从用词习惯来考察认定作品的作者。但在特殊情况下,则不能用这种方式,例如时间的先后;是不是经过另一人的修或改写。《红楼梦》的成书过程复杂,一百二十回不是在同一时间里一气完成,因而前八十回与后四十回在文字的使用上也有其特殊性,我们不能因前八十回与后四十回的文字使用有差异,从而认定不是出于同一作者之手。即使在前八十回,不同的回次,在用词习惯上也有差别,后四十回与前八十回的用词有差别也就更不能为据。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文学史上,《红楼梦》作为古典文学的终点,《狂人日记》作为现代文学的开端,两者之间具有重要的文化承继关系。首先,《红楼梦》伤时骂世,《狂人日记》感时忧国,传承了中国文化的士人精神。其次,《红楼梦》第一次把"情"提高到形而上学的水平,以"女儿"作为理想世界的中心,对传统文化发起天翻地覆的革命;《狂人日记》则弃绝传统文化,渴望以"新文化"战胜"旧文化",把"孩子"看作"新文化"的希望。最后,《红楼梦》与《狂人日记》的主人公徘徊在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之间,前者进行精神探索,后者开始勇猛呐喊,孤独与分裂是他们的共同特征。  相似文献   

20.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改革开放政策给史学界带来了明显的变化。十年动乱期间“阶级斗争史”替代一切的局面结束了,诸多专史研究群雄并起的局面开始形成。一个时期以来,似乎政治史研究已经时过境迁。笔者认为,就世界近代史而言,尽管多年来一直在政治史的紫禁城内徘徊,但由于“四人帮”路线斗争史学的干扰,应该说政治领域里的历史研究还很不够,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没有开垦的处女地也有待人们去问津。1986年,郭华榕先生在《关于深入研究世界近代史的探讨》一文中提出了46个有待研究的问题,其中有4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