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 毫秒
1.
乔布斯似乎在一夜之间就改变了计算机、通讯、出版、媒体、娱乐行业的"游戏规则"。利用产品创新商业模式,获得巨大成功,正是乔布斯的过人甚至伟大之处。那么,已经拉开"十二五"发展大幕,全面开展"三大战役",着力推进"三大创新",持续实施军民融合式发展的我国国防科技工业,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从"乔布斯模式"得到哪些启发?"乔布斯模式"告诉我们,要站在市场全局的高度开展集成创新。因长期以来受军品科研"型号牵引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以及农业制度的改革和完善,农村土地流转的创新模式取得了巨大成就,对农业经济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当前农村土地流转创新模式存在缺乏法律保障、转变耕地用途和侵害农民利益等方面的问题,严重影响了新农村的建设。因此,需要结合我国的国情和农村实际情况,采取完善土地制度、政策、法律法规等方面的措施,健全土地流转创新模式,以此促进我国农村土地流转模式的有效改革和真正创新,才能实现"三农"的健康、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针对"网络知识爆炸式增长与企业知识产权捉襟见肘"的矛盾,本文以众包网络化创新模式为研究对象,以知识转移机制为研究视角,探索众包模式下知识内容和知识产权同步转移过程可能存在的问题,并基于激励众包网络化创新的政策目标,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旨在为推动网络众包模式发展,提升我国创新生态系统网络化协同创新效率。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我国在深刻把握当代经济发展特征的基础上,为未来发展打造核心驱动力作出的重大部署,是我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当前我国亟需加强和完善在技术创新、知识创新和制度创新方面的建设,以促进创新驱动发展,实现经济发展模式转变。  相似文献   

5.
随着经济全球化及工业迅速发展,"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已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台湾创新育成产业的发展促进了台湾地区经济的腾飞,其成功的运作模式和经验值得大陆高校借鉴学习。该文通过阐释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分析当前大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所出现的问题,诸如对创新创业教育重要性认识不到位、课程设置不完善、教学方法单一、师资力量薄弱、理论与实践脱节等,通过借鉴台湾创新育成中心的模式特点和经验,提出构建系统化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创新型教师队伍、选派师生赴台交流学习、鼓励和扶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建立各大高校创新育成中心的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等对策。  相似文献   

6.
企业创新模式选择不仅与自身因素相关,还与生产分工流程相关;本文首次从理论与实证验证了企业的生产链位置对于创新模式选择具有显著影响。首先,基于产品分工构建了一个理论框架,诠释了企业生产链位置对于创新模式的影响:位于生产链上游的企业的产品可塑性强,适用范围更广,激进式创新引入的新产品替代旧产品的可能性较小,它们面临更小的"利润侵蚀效应";生产链上游企业中间品种类相对较少,激进式创新带来的高不确定性产生的协调成本较低,它们的"协调成本效应"也相对较小,因此位于生产链上游的企业采取激进式创新具有比较优势,反之位于生产链下游的企业偏向于渐进式创新。在实证上,本文首次通过插值法估算出1998~2011年中国投入产出系数,进而量化企业生产链位置指标,然后基于企业和专利数据库,根据理论的推论,对生产链分工位置影响企业创新模式选择的效果,以及如何影响创新行为进行了全面细致的验证,证实了两个效应是生产链位置影响企业创新模式选择的重要传导路径:在各使用3类指标区分企业对"利润侵蚀效应"与"协调成本效应"敏感性的基础上,结合使用分类回归发现,高产品替代性企业、在位企业以及一般贸易企业由于对"利润侵蚀效应"更敏感,它们创新模式的选择对生产链位置的反应更强烈;高产品复杂度企业、大规模企业以及低管理效率的企业由于对"协调成本效应"更敏感,它们创新模式的选择对生产链位置的反应也更强烈。最后,本文使用Heckman两步法对可能存在的估计偏误进行稳健性检验,结果证实了本文理论模型的主要命题和基础回归结果的稳健性。  相似文献   

7.
创新是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动力,是重塑国家和区域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受创新资源分布不均、创新投入产出不平衡等因素的影响,区域创新能力的空间分布又是不均衡的。本文以福建省工业为例,在分析其创新资源空间分布的基础上,运用主成分分析法进一步对工业创新能力的空间分布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福建省工业创新能力呈现从沿海向内地梯度弱化的趋势,福州市、厦门市、泉州市的工业创新能力较强,处于内陆地区的龙岩市、三明市和南平市的工业创新能力最弱。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其原因所在,并提出了从整体上推动福建省工业结构升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随着以智能制造为主导的德国"工业4.0"在制造业掀起新的制高点,海峡两岸智能制造的主体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交流。通过研究两岸智能制造发展现状和政策支持,对两岸智能制造发展进行比较,分析两岸合作创新支持智能制造发展的优势和阻碍因素。为促进两岸创新发展智能制造,提出了打造智能制造平台、建立共同标准和创新合作模式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中国企业30年创新:机制、能力和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宏观统计数据和我国领先企业调查资料的归纳、比较,分析了我国企业的创新机制、创新能力和创新战略模式.研究发现:在20世纪末,我国企业就已初步形成了市场导向的创新机制;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企业的创新能力已得到较大幅度提升;企业的创新战略模式从模仿创新开始,现已出现了原始创新和赶超创新;但是,与国外企业相比,我国企业的创新能力和水平还需继续提升.  相似文献   

10.
我国高新技术企业规模与创新分布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利用 960家高新技术企业的调查结果 ,分析了我国高新技术企业规模与企业创新能力之间的关系 .企业规模以企业雇员数量作为分类 ,按照国际通用的分类标准分析了各个规模层次的企业创新费用、R&D费用、销售额及创新率的分布规律 .在将研究结果与国外学者的研究结果和一般工业企业的情况进行了比较之后发现 :(1 )高新技术企业 R&D强度随着企业规模的增大呈阶梯下降趋势 ;(2 )创新强度大体呈现“凸 U”型分布 ;(3)相当一部分小型高新技术企业的创新效率较低  相似文献   

11.
电子信息产业创新体系研究——基于产业创新视角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苟仲文  李仕明  曾勇 《管理学报》2006,3(6):741-744
在对技术创新和国家创新理论进行梳理的基础上,提出了产业创新的概念。从技术利益驱动、市场竞争驱动、区位竞争驱动、应用需求驱动、产业政策驱动5个方面探讨了信息产业创新的创新驱动,并从技术创新、产业链创新、产业集群创新、应用创新、政策创新5个方面构建了信息产业创新的创新体系。  相似文献   

12.
本文基于全面创新管理的框架,分析浙江省机械行业中小企业创新能力情况.首先,根据全面创新管理的范式,构建主要的创新能力,分析总体的情况,然后探索企业创新能力的发展状况.最后对创新能力与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作了一定分析.  相似文献   

13.
许庆瑞教授是杰出的技术创新管理研究专家和创新管理教育家,是我国技术创新管理理论的重要开创者和奠基人,也是我国管理科学领域重要开拓者.本文较系统地回顾许庆瑞教授在创新管理领域的理论贡献和学术成就,把他的创新学术思想分为创新理论倡导、二次创新理论、组合创新理论和全面创新管理理论四个阶段,并回顾这四个阶段的主要学术观点和学术成就,以及他在推进我国技术创新工程方面的重要贡献,旨在为我国创新管理领域的深入研究,为构筑起具有中国特色的创新理论提供参照和启迪.  相似文献   

14.
全员创新提升创新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对国内外全员创新实践的回顾以及前人的研究,本文提出了支撑全员创新的全要素创新的概念模型,并通过大样本问卷分析,揭示了全员创新实施所缺失的创新要素:创新文化、信息系统和组织结构扁平化.针对这三种创新要素的缺失,本文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同时,结合国内外大企业全员创新的成功经验,提出了中小企业实施全员创新的参考性建议.  相似文献   

15.
曾武 《管理学报》2012,(5):772-776
应用双寡头动态博弈的均衡方法,研究企业创新能力对企业进行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的影响;引入产品创新成本系数的概念,建立企业的创新能力、竞争激烈程度以及企业的产品质量和技术创新种类的关系,推导出企业创新模式的判据式。结果显示,企业产品创新能力越强,在Bertrand竞争和Cournot竞争中都选择产品创新的可能性越大。当企业产品创新能力下降到一定的程度,高质量企业在Cournot竞争中首选工艺创新;低质量企业在Bertrand竞争中首选工艺创新。  相似文献   

16.
多主体参与已经成为现代经济环境下企业创新活动的基本特征。为了明确各创新主体参对企业创新模式选择的影响。本文构建了一个包括供应商和顾客参与的创新模式选择博弈模型。对模型分析发现,根据企业选择的创新模式不同,可以形成三种竞争市场,采用演化博弈方法对模型均衡结果求解,得到以下结论:供应商和顾客参与能增加企业选择突破性技术创新模式的比重,减少选择渐进性技术创新比重,且这种影响随着市场中选择突破性技术创新比例增加而增加;当创新产品为价格弹性需求时,顾客参与更能促进突破性技术创新,当创新产品为价格非弹性需求时,供应商参与更能促进突破性技术创新,这与渐进性技术创新的结论截然相反。采用数值算例对结果进行分析,进一步验证了上述结论。本文的研究结论有助于揭示多主体参与对创新模式选择的影响,也对在多主体参与条件下,企业的创新资源配置这一创新的核心问题做出了一定的解释。  相似文献   

17.
Low-end innovations, defined as new products or services that expand a market by addressing consumers with a low willingness or ability to pay, have a dual purpose – they can be a prerequisite for firm survival and growth and a major driver of societal change. To overcome the scattered nature of existing low-end innovation research and its lack of an explicit capability conceptualization, which limits academia's ability to move extant knowledge about the domain forward and limits firms' abilities to reliably produce successful low-end innovations, we present the results of a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99 journal articles) and a multiple case study analysis (7 cases). The resulting framework helps understand what constitutes a low-end innovation capability. The findings show that firms need a specific and interdependent capability set consisting of internal dimensions (low-end culture and commitment, integrated cost-reducing innovation, high volume scaling), interface dimensions (distant customer needs acquisition, iteration, total solution development) and external dimensions (access creation, low-end support networking) to cope with low-end markets' unique characteristics. The study also identifies market- and firm-specific contingencies for each capability dimension and analyz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ow-end and “regular” innovation capability.  相似文献   

18.
针对我国企业由于创新封闭,造成研发经费投入重复浪费等问题,探讨一种更能充分有效地利用企业内外部资源进行创新的多主体参与的开放式创新模式。运用博弈论方法,构建一个基于企业、供应商、顾客三方参与的开放式创新模型,分析在不同开放程度下,各参与主体的福利变化情况。研究表明,随着创新模式的开放,将更多参与者吸引到企业创新中,是有利于提高各方及整体福利的。  相似文献   

19.
本文研究了中国企业在转型经济时期的创新选择行为,主要分析了环境变化和组织结构特点对企业创新选择行为的直接和间接影响.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快速变化的环境促使企业采用规模小、风险小而见效快的渐进创新,而不太可能采用风险大、投入大的突变创新;正是的、集权型组织结构有利于突变创新的出现,而不利于企业中渐进创新的产生.本文的研究结果还表明,环境和组织结构不但直接影响企业创新选择行为,还通过内部控制机制间接影响了企业的创新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