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右翼势力在20世纪末日本社会逐渐右倾化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右翼势力在二战后经过一段时期的沉寂后 ,逐渐崛起 ,现已成为一支重要的政治力量 ,并开始对日本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产生重要影响。右翼势力通过著书立说向日本国民灌输右翼思想 ,使国民意识和社会舆论日益右倾化 ,导致整个社会思潮的右倾化。另外 ,2 0世纪 80年代中期以后右翼分子大量进入各级政府和议会 ,有的已成为内阁官员和国会议员 ,他们和社会上的右翼势力遥相呼应 ,通过各种途径影响日本政府在内外政策等重大问题上的决策 ,导致日本政治的日益右倾化  相似文献   

2.
日本国民意识的整体保守化:-“石原”现象的背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给冷战后日本政治保守主义的新趋势以科学定位,乃准确把握日本当代政化代表的"石原现象"大有愈演愈烈之势,引起了日本内外的广泛关注.冷战后日本国民意识的整体保守化方为"石原现象"的本质.时下新保守主义和民族主义正逐步发展成为一种日本社会的共识,且在石原等广大右翼政治家的努力下,正通过国家机器逐步成为日本的正式法律与民族行为.  相似文献   

3.
<正>不久前,一篇名为《当日本人说羡慕中国人时,他们到底在羡慕什么》的文章在中国网络走红。文章列举了"日本社会太压抑、中国生活轻松欢乐多"以及"中国吃瓜更便宜"等日本人羡慕中国人的理由。这篇文章传播到日本社交网络后,一些受了刺激的日本网友也非常努力地想反驳一下。在著名的右翼网友聚集地,日本2ch论坛上,有人表示,大部分日本人并不知道文章里所说的事实。有人说,除了中国菜,没有羡慕中国的地方了。并且还得是日本人做的中国菜,不能是中国人做的中国菜……  相似文献   

4.
新基督教右翼运动是指美国宗教特别是基督教新教中一些积极参与政治事务和社会事务的宗教保守派及其活动。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新基督教右翼兴起的主要原因是:三次大觉醒运动为新基督教右翼运动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基要主义运动是新基督教右翼运动产生的肥沃土壤;二战后美国社会发生的一系列变化,如科学的发展、社会意识和道德观念的改变、受主流文化排斥的群体反应和传统宗教地位的丧失与危机是新基督教右翼运动产生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5.
20世纪90年代以后,由于泡沫经济的崩溃和国际上冷战体制的结束,日本社会日益保守化、右倾化,右翼势力的影响不断扩大,右翼的思想主张在日本越来越有市场,从而导致教育界、文化界的右翼力量逐渐兴起和发展。本文就这一历史现象发生的成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自我分析,实际上就是"知己"和自我认识的过程,它是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只有对自己有了充分的认识和了解后,规划中的"定向""定位""定点"才能比较准确。自我认识包括对生理自我、心理自我、理性自我、社会  相似文献   

7.
论网络技术平台上大众传媒传统编辑思想的坚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社会信息传播将以网络技术为基础的格局,大众传媒在进行自我调整的同时,还要勇于坚守传统的编辑思想.在网络环境中,"文化同一性"为媒体的"社会责任"指明了方向,媒体不至于迷失自我;"受众本位"意识又要求大众传媒在网络平台上重铸形象和品牌.在社会职能的叠加中,传统媒体编辑思想的沿袭有着它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8.
李佩甫在《生命册》中书写了整个中原地区的风土人情、地理环境以及一个村庄五十多年的生存状况,从主人公——"我"的视点出发,串联起了"骆驼""梅村""虫嫂"等一系列典型的人物形象。作者借这些人物形象传达时代变迁、城乡二元对立之时的生存困境,探寻个体生命与灵魂的轻重博弈,进而探索在人性迷失和物欲横流的现实社会中,怎样救赎他人与自我的意识,寻找人存在的真正意义。  相似文献   

9.
"贫困"、"反贫困"、"可持续发展"是全球化议题中最为核心的部分。全球贫富差距的急剧拉大以及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使人们对新自由主义经济全球化的忍耐达到了极限。在全球"结社革命"以及风起云涌的反全球化运动的冲击下,政治上左、中、右翼都不约而同地把其理论和政治视角投向了公民社会、全球公民社会研究,力求在新的对话和实践方式下寻求解决贫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以日本江户时代的朱子学派、古学派、阳明学派、国学派以及兰学派为研究对象,探讨他们思想中的"日本优越论"取向.从江户初期开始,江户思想家先后从"日本皇统""日本水土""日本文化"三个层面论证了日本相对于中国的优越性,渐进式地清除了中国思想对日本的影响.这意味着,江户思想中的"形而下"取向绝不是简单地局限于哲学性的思考,更凸显出日本思想的自我主体性,客观上加速了日本自身思想文化的觉醒,由此折射出江户思想的"日本化"特性.  相似文献   

11.
以日本江户时代的朱子学派、古学派、阳明学派、国学派以及兰学派为研究对象,探讨他们思想中的"日本优越论"取向.从江户初期开始,江户思想家先后从"日本皇统""日本水土""日本文化"三个层面论证了日本相对于中国的优越性,渐进式地清除了中国思想对日本的影响.这意味着,江户思想中的"形而下"取向绝不是简单地局限于哲学性的思考,更凸显出日本思想的自我主体性,客观上加速了日本自身思想文化的觉醒,由此折射出江户思想的"日本化"特性.  相似文献   

12.
伴随着现代性的展开,个体从传统的社会联系中分化出来,经济秩序成为重构人们生活的主要力量;但在另一方面,将世界机械化的倾向使得贯穿人的生命始终的意义受到很少的过问,自我认同问题成为诸多社会理论关注的焦点.米德、齐格蒙特·鲍曼、米歇尔·马费索利和查尔斯·泰勒通过强调"心灵和自我的产生""流动的现代性""部落主义""框架和意义"等,从各自的理论视角出发回答了这个问题.通过对他们的理论相关部分的分析得出,"自我"是个体在社会联系基础上的塑成过程的产物.个体的历时和共时的社会化过程是自我塑成的两个主要来源,但二者都面临被过度实现,从而使个体缺乏真正自我认同的问题.而对"感性共同体"与"超验共同体"的强调有助于重建自我认同;在这个过程中,"感性"不再作为"理性"的对立面,而是作为其补充被纳入广义的"理性化过程"之中.  相似文献   

13.
日本当代右翼思潮是近代右翼思潮的继续和变型,从其意识形态根源及其本质来看,与近代右翼思潮一脉相承。其重新泛起与国际政治、经济环境的变化及日本政治、经济形势紧密关联。在国内外双重因素的推动下,日本右翼思潮又表现出新的否定和美化侵略战争、为侵略历史翻案的时代特征,其泛滥对日本、东亚乃至整个世界都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依据传统社会性别,美国妇女的社会身份是贤妻良母,参与政治活动的权利极其有限。选举权实质性拓展了妇女群体的参政空间,右翼妇女自然包括其中。在罗斯福“新政”和二战期间,右翼妇女以反共、反犹、反“新政”、倾纳粹为核心的思想极具时代特征。在上述思想驱动下,她们发起了声势浩大的反战运动,试图影响美国内政、外交政策的制定与实施。通过对右翼思想和反战行为的解读,可剖析右翼妇女参政对美国传统社会性别的颠覆与突破。  相似文献   

15.
明治维新以后,随着西方自由主义思潮的流入,日本近代女性开始了朦胧的自我觉醒。尽管她们反对男权的抗争在"家族制度"和"国族主义"的双重夹击下显得步履维艰,但是她们作为一个勇于自我言说的性别群体终于浮出了历史地表。通过日本近代女性对男权的抗争历史,梳理了日本近代女权主义运动的流变过程,检视了日本近代女权主义运动的重要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日本右翼势力的再度泛起及其根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0年1月23日,日本右翼分子在大阪国际和平中心举行“20世纪最大的谎言——‘南京大屠杀’彻底检证”集会,否认南京大屠杀,歪曲日本侵略中国的历史.在进入新千年之际,日本极少数右翼分子跳出来再次在南京大屠杀问题上掀起逆流浊浪,否定侵华历史绝不是偶然的.历史上日本的对外扩张性、二战后军国主义势力未被彻底肃清、右翼势力得以生存的社会环境和基础依然存在、缺乏对后代进行正确的历史观教育、政治上的右倾化等,是右翼势力存在的历史根源和社会背景.右翼势力的再度泛起,是日本新法西斯主义思潮及其活动更趋活跃的具体体现,是日本右翼势力旨在进行所谓“政治总决算”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7.
论日本人的集团意识与日本社会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社会中,潜在的集团意识是根深蒂固的,其要素源于日本人传统的普遍存在的"家"的观念。这种观念无所不在,几乎遍及整个日本社会。本文拟就从日本人这种强烈的集团意识入手,探究其主要特征和对日本社会现代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日本自古以来就善于根据国情选择性吸收、利用外来文化,实现其社会和文化的跨越式发展,该发展模式经过了"和魂汉才"与"和魂洋才"的阶段。以日本儒学的发展演变为切入点,分析其儒学中所体现的"和魂""汉才"精神以及其在历史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可知"和魂汉才"对日本文化产生了正反两个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国语罗马字拼音法式》的制定,既是新文化运动的一项重要成就,也是我国汉字改革史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并对后来的拉丁化新文字运动的兴起以及《汉语拼音方案》的形成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为加深对中国新文化运动时期兴起的汉字改革运动与国语罗马字运动背景的理解,促进对汉字改革的发展方向与汉语拼音的发展前途等问题的思考,论文分甲午战争前、甲午战争至二战、二战之后三个时段,对日本历史上先后出现的"平文式""日本式""训令式"等多套日语罗马字拼写法的发展演变过程及其最终结局进行了考察,并在此基础上指出:日语罗马字运动明显带有民族主义色彩,其矛头最初指向的是中国,后来则转向了美英等国。中国的汉字改革运动与罗马字运动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日本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孔子"仁学"教育思想以"仁"为核心理念,它的实质是由"自我"走向"大我",即不断由自我走向他人和社会,在对社会的贡献中实现自我价值,在实践上表现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依次展开和提升的过程。"仁学"教育思想具体表现为:以"六书"为教育内容;以培养君子为教育目标;以学而优则仕为教学出路。中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以从孔子的"仁学"教育思想中得到启示与借鉴,要加强学生的道德理想教育、核心价值观教育、职业规划教育等,以便为他们实现人生价值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