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养老保障制度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障视角出发,通过对中国现行的社会保障体系与"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障制度关系的分析,指出了影响失地农民养老保障的制度因素及非制度因素,并通过分析现有养老保障制度存在土地补偿费用的不合理、家庭养老保障功能弱化的问题,提出构建城乡一体化、责任共担政府主导、稳定失地农民生活水平,并独立于现行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平稳的养老保障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2.
加拿大养老保障制度有三根支柱 (三项分制度 )。第一根支柱是老龄保障 ,第二根支柱是加拿大年金计划 ,第三根支柱是免税私人养老项目。各项制度的设计都会涉及男女两性的利益再分配 ,本文分别介绍三根支柱的具体内容并分析各项制度设计对女性利益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基于对城镇化发达地区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供给的考察,认为现行各种制度社会化程度和保障水平差异大、稳定性差、保险关系转移存在严重的制度障碍,难以满足日益分化的农民需要.这种多元化的制度供给是保障资源的一种浪费,而且纯农民依然是社会保险保障的盲区.因此,对现存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进行改革,建立能够适应农村特点、满足不同农民需要的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极为迫切.文章提出了相应的改革原则、思路和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农村养老保障制度政府责任的国际比较研究,对我国政府责任的具体定位及完善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从农村养老保障体系中政府责任差异的国际比较视角,对比分析了国际上不同类型养老保障制度中政府责任的差异.研究结果发现,我国农村养老保障体系中,政府在相关立法、制度设计、财政支持、制度监管等方面承担责任存在不足.提出了完善我国政府责任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作为农村公共产品的低保制度及配套政策,其"兜底功能"在再分配领域中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显著。中国农村地区在初次分配领域中,存在区域间苦乐不均的状况,在再分配领域中是否也存在此种状况呢?分析结果表明,中国29省市的低保及配套项目水平呈现出显著的"分层"格局,这种区域差距表明,中国农村地区在再分配领域中也出现了不公平的格局。从公共产品的理论来看,农村低保制度属于地方财政负主要责任的项目,所以地方政府应该逐步加大低保的财政投入,同时中央政府也应赋予地方政府更多的财权。  相似文献   

6.
探讨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建设的目标、原则及路径,对于建立比较完整的、制度协调的农村养老保障制度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完善的农村养老保障制度体系目标应该是平等、和谐和可持续发展的;其基本原则是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坚持公平优先以及制度结构多层次;其路径选择可从制度结构和制度安排的角度来考量。  相似文献   

7.
从"二元"到"双低":农民工社会保障的"浙江模式"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过10多年的探索,中国大陆形成了模式多样的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其中的"浙江模式"以"双低"为核心特点,并从农民工的实际需求出发,按照"先工伤、后医疗、再养老"的理念安排各险种的建设顺序,辅以户籍制度的改革及就业服务与管理,取得一定进展.但依然存在整体社会保障水平较低、非缴费性社会救助与社会福利项目基本缺失、以自由职业者身份参保受限、制度设计不完全适合农民工特点等问题.需从建设流动人口的"最低生存保障体制"、将农民工纳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加强农民工职业培训、实行农民工分类分层保障等方面入手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8.
政府是农村养老保障制度设计的主体,而价值理念是制度建制目标和建制原则的根据,理清政府执政理念对农村养老保障制度价值取向的影响机制,对我国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因此,明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政府执政理念内涵,深入分析和评价其对“新农保”制度价值取向影响的传导机制和过程,有利于剖析我国农村养老保障制度运行的内在规律和预测制度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和扶贫对象的动态管理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当前我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扶贫开发政策衔接试点工作的不断深入,我国农村反贫困事业进入了"两轮驱动"的历史阶段。利用好两项制度有效衔接这一历史机遇来杜绝传统扶贫政策"养懒汉"的逆向激励效应是当前扶贫开发面临的问题之一。本文试图建立一个针对贫困对象的动态管理机制,在对其管理上做到有进、有出、有帮扶、有约束,从而最终克服传统扶贫政策的逆向激励效应。  相似文献   

10.
建立和完善企业养老保障制度 ,对推进我国企业改革、恢复企业活力具有重要作用。论述了我国企业养老保障制度的建立及改革的必要性 ,通过研究国内外养老保障制度的理论与实践 ,分析了我国养老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 ,提出了中国养老保障制度改革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建立和完善企业养老保障制度,对推进我国企业改革、恢复企业活力具有重要作用。论述了我国企业养老保障制度的建立及改革的必要性,通过研究国内外养老保障制度的理论与实践,分析了我国养老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提出了中国养老保障制度改革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养老保障制度是社会保障制度最基本的内容之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迅速推进,养老保障方面的矛盾也日益突出,加拿大的养老金制度比较完善,基本保证了老年人这一弱势群体的经济来源,他们的做法对完善我国的养老保障制度有一定的借鉴和启发.  相似文献   

13.
基于南京市失地农民的特点,分析了南京市失地农民养老保障制度现状,认为现行制度不符合城乡一体化的趋势,且在基本参数设计上存在不足之处。为此,提出了失地农民养老保障制度的3个原则,从参保对象、筹资模式、缴费与给付机制3方面构建新型失地农民养老保障制度的框架。  相似文献   

14.
养老保障体系既应该包括养老保障制度,也应该包括相关的养老服务体系。中国现行养老保障制度与服务的割裂和碎片化导致资源利用效果不佳。养老保障制度与服务的实际效果取决于资源配置力,这种配置力受到老年人自理状况所决定的需求力,收入状况所决定的承受力,满足状况所决定的获得力的影响。必须对现行养老保障制度与服务加以整合,通过准确把握和合理满足老年人养老保障与服务的需求力,增强老年人养老保障与服务的承受力,强化养老保障制度与服务资源的配置力,提升老年人养老保障与服务的获得力。进而提升老年人养老保障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相似文献   

15.
养老保障制度是社会保障制度最基本的内容之一,它的发展和完善对保障老年人基本生活,维护社会稳定发挥着巨大作用。国外养老保障制度具有责任主体多元化、运作模式市场化、政策法规完备化等特点,充分保证了养老保障的公平性。我国可以适度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从养老保障的多层次性、服务体系的多样化、发展及养老模式的积极创新方面不断完善养老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16.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就建立了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待遇和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在不断完善职工养老保障制度基础上又建立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实现了制度全覆盖,但不同养老保障制度的设计给男女两性带来不同影响.以三次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数据为主,辅以相关统计数据,研究发现:养老保险覆盖率大幅提高的同时性别差异逐渐缩小,主要是与职业无关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建立与发展,更多地惠及了劳动力市场处于相对弱势的妇女,缩小了覆盖率的性别差距;但保障水平的性别差异依然明显,主要是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水平因与就业的关联性较强,强化了就业领域存在的性别差异,导致女性养老保障水平较低.  相似文献   

17.
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尤其是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一直没有健全。存在着许多问题。因此在中国现阶段农村应加速经济发展,合理划分农村保障人口范围,加大政府对其的投入,建立正式、规范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并加以立法保障,促进我国农业的规模化和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相似文献   

18.
目前,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保障制度存在体系不健全、社会保障覆盖面小、整体水平低、管理不规范、立法滞后等若干问题。经济、文化以及现行的土地制度成为建立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阻碍因素。建立和完善具有民族地区特色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一是建立少数民族地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二是建立社会养老与家庭养老相结合的养老保障制度;三是大力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四是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社会保障制度的立法工作。  相似文献   

19.
由于区域发展的不平衡,各地区农村社会经济水平有较大差异,决定了中国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必需采用多层次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不同地区的试验理论与实践经验证明,构建统一的"国民社会养老保险帐户"作为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改革与发展的新模式是现实可行的选择。  相似文献   

20.
当前,我国面临严峻的养老态势,老龄化进程加速发展。其中,农村老人最多、增速最快、贫困率最高,成为扶贫攻坚的主攻点,亟待完善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在回顾近年来国内外关于农村养老保障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发现契合农村实际,运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视角的研究相对较少。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联系角度,梳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养老保障政策轨迹及运行,剖析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历史变迁,为研判农村养老保障的运行规律和发展趋势指明方向,提出打造"社会化、政府主导、城乡统筹、农业产业现代化"的"四位一体"路径,打通制约农村养老保障的发展瓶颈,为保障农村居民享受基本、公平的养老生活提供制度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