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国际河流争端是全球国际流域地区普遍存在的事实。它既可能引起冲突也可以导致合作。新安全观下的国际河流合作能带来多层次的利益,是解决相关争端的有效手段,并可为流域地区全面合作搭建平台。  相似文献   

2.
在世界主要力量重新分化组合,国际格局加速变化的百年变局背景下,红海地区安全问题日益凸显.以阿拉伯国家为核心的红海地区合作机制是当之无愧的"红海组织",但仅有阿拉伯国家组成的红海组织也面临组织成员国身份问题、组织功能不明晰和成员国地位不平等等问题.新安全观中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等理念对于红海地区新生的安全合作组织具有...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和平发展”进程中,我们将始终面临安全与发展两大主题。牢固树立并认真贯彻落实新安全观与科学发展观,对于推进中国“和平发展”和“和平统一”大业,统筹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意义十分重大。文章深入分析了新安全观和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相互关系及其战略重要性,并从思想观念、方针政策、物质技术、产业基础和体制机制等方面,提出了统筹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良性互动协调发展的基本思路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冷战结束以来,随着世界局势的缓和,世界各国之间的相互依存度不断提高,各国之间的经济贸易往来迅速增加,军事对抗不断下降,虽然地区性的局部冲突不断发生,但大国之间发生大规模的冲突的可能性在不断下降.同时,由于信息革命的带动,全球化的发展更加迅速,各国之间的交往和联系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紧密.随之而来的就是各种非传统性的安全因素对各国的安全形成了新的挑战,促使各国的安全观念发生了变化,从传统的对军事、政治等硬安全、宏观安全的关注转移到对经济、文化、环境等软安全、微观安全以及人类自身发展的关注上来,更加强调各国之间的合作与相互依赖,追求世界实现共同安全.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统文化中和谐观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和谐社会”和“心理和谐”的提出,“和谐”已成为当代中国的一个主旋律,本文从词源学、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对和谐进行了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6.
文化的发展不能滞后于经济的发展,在我们不断推行新型文化建设的时期,需要注重中国传统和谐观对我国文化发展所具有的良好导向作用。中国传统和谐观主要体现在个人和谐、社会和谐及自然和谐三个层面。  相似文献   

7.
“和谐”理念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精神支柱。“和谐”观念源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合”思想,包括“天人合一”、“和为贵”、“兼相爱,交相利”等理念,构建和谐世界”是对“和合”思想的传承和发扬,“和合”思想是“构建和谐世界”理念的思想基础,其对构建和谐世界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统文化当中,人与天地自然和谐相融的生态观生动地体现了我国古代先贤哲人的智慧,这种和谐生态观对于我们今天建设生态文明具有积极意义。建设生态文明必须树立新型生态观,应当把“以人为本”作为基本原则,以适度发展、可持续发展为前提,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全民生态意识,使建设生态文明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行动。  相似文献   

9.
谈到安全问题,现在论述最多的莫过于总体国家安全观中关于安全与发展的辩证关系,即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或,发展是安全的基础,安全是发展的条件。长期以来我们讲和平与发展,现在讲总体国家安全观,突出安全与发展。和平从某种意义上就是安全,强调安全,显然是和平受到挑战面临威胁(“不安的和平”,阎学通,2020)。正如习近平主席今年7月28日同美国总统拜登通话时所指出的,当前,世界动荡和变革两种趋势持续演进,发展和安全两大赤字不断凸显。  相似文献   

10.
中国式现代化是基于中国国情的现代化。当代中国的国情是人口众多,治理难度大;多民族且各民族多各自聚居,拥有自己的历史、语言、文化;中国是一个长历史的国家,拥有五千年绵延不绝的历史文化。历史和现实都证明以强有力的中央政府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稳定是实现社会现代化的必然前提。因此,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现代化,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形成全新的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以儒家理论为主体,儒家大一统的社会秩序观,由小康而大同的理想追求和修齐治平、天下为公的社会责任意识等,以及儒家举贤任能的政治治理实践、道义经济理论、天下主义的社会建设抱负,可视为儒家的社会治理理论,这不仅与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治理理论相契合,也与当代中国现代化社会治理实践相适应。因此,思想理论界、学术界应共同努力,建构完善的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以期中国现代化事业行稳致远。  相似文献   

11.
新区域主义已经成为东亚地区一种重要的理论与社会建构。新区域主义的开放性等特点适应东亚地区的安全现状,同时东亚的安全形势也为新区域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动力。在新区域主义理念的指导下,有助于将带有冲突性质的国家间关系的“安全复合体”转变为具有合作性质的“安全共同体”。文章试图从新区域主义的视角探讨建构东亚“安全共同体”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春秋战国时期 ,墨翟从“兼相爱 ,交相利”的认识出发 ,提出了以“相爱”、“互利”、“平等”为原则处理各诸侯国之间关系的观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就是对“兼相爱 ,交相利”、“和为贵”等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的继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13.
试论国学和"新国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学作为国有文化传统的深层部分,早已深入民众的心灵,直接或间接地参与现代生活。本文在梳理以往国学的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所理解的国学概念及其内涵。同时,论述了新国学的内涵、价值和时代特征、时代精神等,为其进行现代化的诠释和阐发,注入现代社会所需的公民意识、自由观念、民主思想,寻求其社会价值和启迪意义。最后阐明了怎样以现代的新视角、新方法学习和研究新国学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巴瑞·布赞首创的"区域安全复合体理论",是对传统安全研究的重大挑战.该理论通过澄清安全概念的诸多模糊之处,提出了安全的主体间性范畴,拓宽了安全研究议程,为在国际关系领域确立国际安全研究的独立地位作出了卓越贡献.不过,以布赞为代表的学者们仍然对"人的安全"概念持否定态度,这是其理论局限所在.在不断变化的国际社会中,"人的安全"概念以及其内含的"以人为本"的安全伦理观已经对安全复合体理论的规范性局限构成了尖锐的挑战.只有应对这一挑战,安全复合体理论的全部研究议程才能实现.  相似文献   

15.
新世纪,国际军控进程面临严重困境:军控支柱条约受到严重冲击,核不扩散机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新一轮军备竞赛日趋激烈,外层空间军备控制前景堪忧。造成这些困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因素,也有国际军控机制自身的问题。和谐世界理念为国际军控走出困境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新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经历了初步建立;逐步恢复与初步改革;快速推进及制度框架初步形成;制度体系进一步完善和法制化建设进一步加强等阶段性进程。总的特点是体制机制渐趋完善,国家财政投入的力度逐年加大,法制化建设明显加强,社会覆盖面不断扩大。其职能已大大超越经济领域,更多地负有为整个经济社会协调稳定发展服务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关于非传统安全与传统安全的时限问题,非传统安全的客观存在先于传统安全的客观存在,而非传统安全问题的研究是后于传统安全问题的研究而发生;在一定条件下,在一定国家的一定时期,传统安全问题有时可以让位于非传统安全问题;在祖国统一问题上探索以非传统安全的手段解决传统安全的问题,对促进早日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
西方现实主义国际安全理论及其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40年代末,现实主义思想成为西方国际安全研究的主导理论。20世纪70年代末,新现实主义思想使战后现实主义理论达到了一个新阶段,同时也引发了80年代至今20余年的国际安全思想大辩论。具体来看,西方现实主义安全思想包括获取权力均势的均势安全论、建立霸权体系的霸权安全论及谋取地缘优势的地缘安全论。  相似文献   

19.
新世纪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为我国崛起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科技文化等国家软力量的增强也为我国崛起提供了较为可靠的文化安全屏障,但西方文化和本土庸俗文化的传播已经成为制约影响中国崛起的文化安全因素。因此,要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增强文化力,确保我国的文化安全,为新世纪中国的崛起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