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济增长、人口结构与储蓄率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俭富 《统计教育》2008,(12):25-28
本文分析了经济变量、人口结构变量与储蓄率的关系。结果表明,前一期的储蓄率对当期具有决定性影响;储蓄率与经济增长率、计划生育政策和以滞后项代表的储蓄习性存在显著正相关性,而与少儿抚养比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性;适时调整人口政策和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是维持经济快速发展和转变经济增长模式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2000年以来,浦东经济与人口就业同步快速增长,“人口红利驱动型”增长特点明显;同时,浦东经济增长与就业同步增长的模式开始出现逆转的征兆.“十二五”期间,预计浦东劳动力供给仍有较大增量,而劳动力需求数量可能小于供给、需求质量将提升,经济与就业关系将出现拐点,为此建议,从大力推进浦东人力资源的升级和开发以及实现“就业友好”型的经济转型两方面促进经济转型与充分就业的双赢.  相似文献   

3.
基于SYS-GMM的中国人口结构变化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利用中国29个省份20年的面板数据,探讨了人口结构变化对储蓄、投资和经济增长的影响。我们将人口结构指标引入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型中,并用固定效应模型和SYS-GMM计量方法分别测算其对储蓄、投资和经济增长的效应。考虑到老年抚养比在经济增长方程的内生性,我们还将滞后30年的就业人数比率作为工具变量来识别老年抚养比对经济增长的因果效应。结果显示老年抚养率对储蓄、投资和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正相关。人口增长率对储蓄和投资有着负相关,但对经济增长没有影响。工作年龄人口比率对储蓄率存在负相关,对投资和经济增长存在正向影响但估计的回归系数不显著。在加入其它制度和人口变量之后回归结果依然稳定。  相似文献   

4.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协调发展等问题越来越突出.人口的数量、分布、结构等因素对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本文利用第六次人口普查相关统计数据,对浙江人口分布、人口迁移与区域经济发展进行实证分析.通过研究全省人口分布和区域经济发展两者间的关系,总结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加快人口管理制度改革及相关公共服务制度建设;加强城镇体系建设等建议.  相似文献   

5.
人口结构、产业结构与中国经济潜在增长率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对于中国经济增长潜力的判断直接关系到宏观经济调控目标和调控方式的选择。在索洛模型框架下结合人口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转型,构建经济增长系统模型,并提供利用经济结构演变信息来预测未来潜在经济增长率的简单方法;根据实际经济数据和对未来结构转型的情形设定,对中国"十三五"期间经济增长率进行模拟预测,结果显示:在经济结构转型背景下,"十三五"期间中国经济增长率将出现明显下降,大约处于6.22%7.17%之间。未来中国经济增长将更加依赖于技术创新和人力资本积累为动力的新的增长模式。  相似文献   

6.
文章通过研究中国人口结构、固定资产投资、劳动力投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发现人口结构(劳动力人口占总人口比例)提升,会明显地促进经济增长;人口结构比例下降,会抑制经济增长。根据研究结论,并结合中国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和人口结构比例将出现下降的现实,提出了充分利用人口红利期、提高人口素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等建议。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上海市长宁区根据全市发展战略,大力推动“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主动融入全市发展大局,相继提出了全面推进“四个走在前列”和“三个城区”建设的发展目标,紧紧围绕加快推进“四个中心”建设的战略任务发展区域经济,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为继续对接全市战略实现区域经济转型发展,建议:树立集约内涵优质的发展理念,进一步推进经济的科学发展;坚持贸易功能为引领,进一步提升产业能级;聚焦重点区域和重点项目,进一步优化城区环境品质.  相似文献   

8.
9.
深入贯彻十六大精神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推动西部大开发,青海大发展。我国改革开放以来进行了三次人口普查工作,采用现代科学的方法,获得了丰富宝贵的数据资料,对青海人口与社会经济、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对客观准确地进行青海省情的对比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阐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固定资产投资的贡献类与效益类两大类指标,分析了上海固定资产投资与上海经济增长之间的协调性,并提出调整固定资产投资结构、推进上海经济发展转型的具体方向和初步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上海经济总量连上新台阶,发展水平进入新阶段。2010年上海市生产总值超过16000亿元,已处于由后工业化时期向发达经济过渡的阶段。上海结构调整在经历了一段时期的波动后也取得了新突破,经济发展的协调性进一步增强。但上海经济同时也存在着第三产业比重持续提升存在隐忧、非公经济发展内生动力不足、区域经济发展势头不平衡等问题。经济  相似文献   

12.
在过去很长一段历史时期,特别是在人类出现初期,由于人口较少,生产力极不发达,人口增长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对经济增长的作用非常明显,可以说经济增长的速度远远高于人口的增长速度。给人们造成一种错觉,似乎是人口越多,经济增长就越快。这在资源无限假定的基础上是可以成立的,所以杰出的人口学专家马寅初当年提出其人口理论时,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对。自然资源和空  相似文献   

13.
《中国统计》2012,(3):25-27
人口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在人口经济发展过程中,人口变量、经济变量以及两者之间的依存关系是客观存在的,人口变量的变化将对积累、消费、投资、劳动力等经济发展的核心要素带来冲击和影响,进而影响经济发展质量。因此,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本文主要利用比较研究、模型分析等方法,着重探讨人口结构与经济结构的协调度、人口压力指数等,以便分析人口  相似文献   

14.
2012年,嘉兴市区按常住人口计算的人均GDP达到9365美元,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新的阶段,但其发展中存在供给结构亟待进一步优化、需求动力亟待进一步协调等问题.建议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等,推进嘉兴市区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文章利用2005—2018年中国285个城市的数据样本,基于面板门槛模型实证分析城市创新行为、经济结构对环境污染的影响。结果显示:城市创新行为对环境污染存在双重门槛效应,城市创新行为通过影响经济结构转型从而对环境产生影响;城市创新行为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受到经济结构的约束,各城市跨过门槛值的情况存在差异;城市创新行为、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能源消耗均对环境污染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6.
通常认为基础性要素是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为探究发展经济学的结构转型观点是否也作用于中国的经济增长,文章选取我国省级面板数据样本,将我国划分为东、中、西部三个地区,研究1978—2018年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结果发现,基础性要素始终作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中国的经济增长主要经历了两次重要的结构转型,分别以“农业-制造业”与“农业制造业-高新技术服务业”转型为主要内容。且结构转型主要在东西部地区推动经济增长,对中部地区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不明显。为进一步研究金融危机以来基础性要素与结构转型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经济增长表现出下行趋势,虽然各样本的主要增长动力并不一致,但在基础性要素与结构转型的作用下,这种经济增长的下行趋势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缓解甚至是扭转。  相似文献   

17.
人口变化与经济发展息息相关,与未来发展的趋势密不可分。在大兴安岭地区经济结构转型、产业结构转换、消费结构升级的重要阶段,深入研析林区人口与经济之间的关系,明晰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并采取应对措施,对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保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促进林区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大兴安岭地区人口普查、户籍人口资料以及历史统计数据为基础,从人口变化与经济发展相互作用的角度进行分析,希望能为规划林区发展格局、促进经济腾飞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8.
江苏人口总量与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基于2005年江苏省1%人口抽样调查资料,对江苏的人口演变、现状及未来发展进行了实证研究.首先对江苏人口结构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江苏人口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行业结构和区域结构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其次,对江苏人口总量与结构进行了预测研究,建立了江苏人口总量的预测模型和从业人员三次产业结构模型,对江苏2050年之前的人口总量和2020年之前的三次产业从业人员的总量与结构进行了预测分析.最后,针对江苏人口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9.
本文根据1952-2004年上海市人口统计资料,建立优化GM模型并对未来50年上海市户籍人口进行预测研究.对比其它时间序列外推模型,该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和良好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到2005年底,上海市户籍人口将达到1358.31万;到2010、2020、2030、2040、2050年,上海市户籍人口将分别为1397.33、1478.75、1564.93、1656.21和1752.63万人.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河南省18个省辖市20年的面板数据分析,显示人口出生率与经济增长呈负相关关系,但负相关系数并不大。说明我们当前的计划生育政策有现实存在的必要,但政策的重心应从控制人口规模逐步向优化人口结构和提高人口素质等方面转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