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辽宁省基本公共服务发展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雪成  张君 《统计教育》2010,(12):42-47
在量化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水平之前,首先应对该区域的基本公共服务发展状况有总体的把握。本文用因子分析方法对辽宁省基本公共服务发展现状进行了评价,发现辽宁省的基本公共服务事业发展良好,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尤其是在人民的社会保障和医疗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果,但在环境保护方面投入较少,工业污染治理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2.
文章建立以“投入、均衡、便捷、满意度”为四个一级指标的评价指标框架,并结合基本公共教育的特点,设计出基本公共教育服务的绩效评价指标.对我国30个省级行政区域2006—2014年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状况进行综合评价,并对其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应用系统聚类方法对30个省份进行组别的划分.  相似文献   

3.
我国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采用差异系数法,测算东中西部的样本省即浙江省、湖南省、贵州省的均衡指数,构建指标体系,对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影响因素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基础教育指标均等化程度比较高、医疗卫生基本达到均等化、社会保障指标均等化化不够。由于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能力、生产能力与消费能力存在差异,对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产生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4.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各省基本公共服务绩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以我国省际间基本公共服务绩效为研究对象,选取了20个指标,采集2009年的样本数据,以因子分析法对31个省(市、自治区)进行分析,分析结果显示,省际基本公共服务绩效水平存在巨大的差异,应通过完善转移支付制度,使各地方政府逐步拥有相对均衡的公共服务供给能力,保障居民最终享有大体均衡的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就业服务、公共治安以及公用设施等基本公共服务。  相似文献   

5.
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状况评估指标体系的缺失,让我国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现状缺乏一种衡量标准,无法客观地评价各主体的供给行为,进而弥补供给不足,协调各地发展。文章利用层次分析法,提出了一个涵盖义务教育、公共卫生与基本医疗、基本社会保障及公共就业服务四个方面,涉及四个层级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各指标赋予权重,为评价我国及各地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行为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但目前我国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在城乡之间、地区之间都存在差距,整体布局及结构也不尽合理。建议以"低水平、广覆盖"为原则,从建立最低公平模式为起点,并加强制度建设,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法律体系,逐步推进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相似文献   

7.
文章利用2012年的统计数据,采用因子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对河南省2012年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进行了测度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河南省除郑州和洛阳外,各市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较低;河南省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呈现出不均衡的状态,且差距较大,区域发展也极为不平衡;河南省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政府的财政实力是息息相关的.  相似文献   

8.
熊小林  李拓 《统计研究》2018,35(2):66-74
本文以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升级、城乡收入收敛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衡量指标,同时在考虑地区异质性特征的基础上,实证研究基本公共服务和财政分权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基于河南省108个县2005-2015年面板数据,使用动态空间计量模型及面板数据模型的实证结果显示:从整体上看,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提升与财政分权有助于县域经济发展;从按财政属性进行县域分类的视角看,上述支撑作用主要表现在不具有特殊财政属性的普通县层面;从按经济水平分类视角看,这种支撑作用主要作用于经济基础好的中心县与经济落后的农区县;从按地理位置分类视角看,临近市辖区的县更好的发挥了上述支撑作用,形成了依托市辖区发展的“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宁波市基本公共服务发展水平加速提升,各县市之间的发展差距逐渐缩小,但是城乡差距仍在不断扩大,同时,与北京、上海等国内发达城市相比,宁波基本公共服务的总体水平仍有待进一步提高。今后,应进一步强化统筹发展战略,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加大对落后县市的扶持力度,努力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  相似文献   

10.
李拓  李斌  余曼 《统计研究》2016,(8):80-88
本文分别从财政和户籍视角对基本公共服务进行分类,构建理论框架探讨财政分权与户籍管制对各类公共服务供给的影响,测算了我国30个省2001-2013年各类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并运用动态空间自回归及面板门限模型对理论假设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财政分权对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经营性”公共服务层面;放松户籍管制有利于公共服务供给但对发达地区起反作用,严格的户籍管制会刺激“软”公共服务供给并加剧户籍层面的公共服务非均等化;财政分权的户籍效应促使地方政府放松户籍管制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但对发达地区起反作用,从分类视角看则会抑制“软”公共服务供给.  相似文献   

11.
文章通过构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指数,对2009-2013年间我国区域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水平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发展水平较低,区域间发展水平差距较大,而且不同类型基本公共服务也呈现非均衡发展态势.而地方自主性财政能力、财政支出意愿和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是影响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2016年1月起实施的《居住证暂行条例》从根本上摒弃了农民工享有城市基本公共服务的制度桎梏,但农民工实际所能享有的水平尚取决于城市政府开放其公共服务的程度,包括“承诺”服务的领域多少和所设置的约束“条件”高低。本文以各城市居住证管理制度文件为依据,运用全国流动人口调查数据,测量城市基本公共服务面向农民工群体的开放度。结果显示:(1)城市基本公共服务全部领域超过一半面向农民工开放,开放度0.5076。即便在排他性服务领域,也超过1/3面向农民工开放,开放度达到0.3569,农民工开始实质性享有城市基本公共服务,但离平等权利仍有距离;(2)开放度在区域间的分布表现为东部城市低于中部城市更低于西部城市、直辖市低于省会城市更低于其他地级市,珠三角、长三角和京津冀城市低于三大经济圈外城市。相对发达的城市开放度更低,反映出开放度高低主要取决于城市政府的开放意愿而非提供服务的能力;(3)开放限制主要来源于“条件”约束,城市政府在排他性服务领域的承诺度0.7703,承诺服务的领域超过3/4。但约束度达0.4502,城市政府只向其中54.98%能满足约束条件的农民工开放所承诺的服务,源自约束条件的限制占到开放限制的60%以上。城市政府遵循居住证制度规范面向外来人口统一“承诺”服务,但通过“条件”约束选择性地限制了农民工获得城市基本公共服务的机会,农民工平等权利的最终实现尚需要政策制度的系统性配套改革。  相似文献   

13.
从三维视角分析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现状与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锋 《统计研究》2008,25(4):101-105
本报告利用“三农”专家、县乡村干部和农户问卷调查数据,从三维视角分析了现阶段农村民生类、生产类、公共安全类基本公共服务存在问题,指出政府尤其是基层政府公共服务能力不足和公共财政体制不完善是造成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求矛盾的主要根源。因此,为农民提供基本而有保障的公共服务必须建立城乡统一的公共服务体制,完善公共财政制度,增强各级政府基本公共服务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文章选取基本公共服务支出指标中的人均教育经费支出、人均医疗经费支出、人均社会保障经费支出和人均科技经费支出4个指标,通过计算其变异系数、加权变异系数、威廉森系数、最大与最小系数,对我国2000~2009年基本公共服务支出的省际差异进行了动态时序分析,并采用基本公共服务支出区位熵的方法分析了空间格局的动态演化过程,定量评价了我国10年来基本公共服务支出的空间差异。  相似文献   

15.
缩小收入差距是促进社会公平的具体体现,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实现共同富裕的着力点。已有研究大多聚焦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的相关理论层面,较少研究将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差距、要素流动与城乡收入差距置于同一个分析框架,缺乏进一步对其中机理分析与影响效应的探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存在较大差距,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城乡要素的配置,进而对城乡收入等造成影响。为此,在阐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对收入差距作用机制的基础上,基于2001—2020年全国29个省级数据,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探究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差距对居民收入差距的直接影响,并运用逐步回归法分析要素流动在此过程中充当的机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差距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存在“U型”非线性关系;异质性研究中,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差距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呈现时间段差异,现阶段影响更为显著;东北地区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差距与收入差距呈现不同于其他地区的“倒U型”关系;进一步研究发现,劳动力流动、资本流动和技术流动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差距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过程中承担重要机制作用。基于此,提出三条政策建议:一是从文化、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稳步提升城乡基本公共服...  相似文献   

16.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实现共同富裕的着力点,对基本公共服务发展水平进行精准测度,把握好各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发展的差异性,对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依据“七有”“两保障”标准构建基本公共服务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测算2011—2020年各省份基本公共服务发展指数的时空变化。继而利用空间Kernel密度估计方法刻画空间影响下各地区发展水平的分布形态和演进规律。最后通过空间Markov转移概率矩阵进一步量化空间影响下的状态转移概率和内部动态性。研究发现:2011—2019年各省份基本公共服务发展水平稳步提升,中西部地区增速高于东部地区。2011—2020年各省份基本公共服务发展水平主要集中在较低水平,总体上呈现右移趋势;东部地区聚集趋势最弱,两极分化态势较为严重;中部地区极化特征不明显,但内部结构的稳定性较差;西部地区的基本公共服务发展水平存在下降的风险。空间因素对各地区发展水平存在显著影响,不同水平的地区具有俱乐部收敛特征。各省份基本公共服务发展水平主要向中低水平和中高水平转移,低水平和高水平地区的状态转移流动性最差;高水平地区影响下各地区均无状态转移,固化现象凸显。因此,当前...  相似文献   

17.
文章在测度2005年中国各省区社会公共服务水平的基础上,实证分析中国社会公共服务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结果表明,当前中国经济增长与社会公共服务之间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经济增长是社会公共服务水平提高的Granger原因,但经济增长和社会公共服务之间还没有形成良性互动关系,实现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增长必须提高社会公共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以长三角地区为研究区域,通过构建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测算了2015—2019年各城市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并利用泰尔指数对该区域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水平进行了测算。研究发现:长三角地区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总体不高,且研究期内并未有明显提升,同时,空间分布存在明显的梯度差异;分服务领域来看,各项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的城市间差异、省份间差异比较显著;从时间维度来看,长三角地区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的总体差异略有扩大,但浙江省的组内差异呈下降态势,且各年份的组内差异均低于江苏省和安徽省,各省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短板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9.
文章通过对湖北2000年和2005年迁出人口的实证研究,我们发现,迁出人口的主要动因是就业机会的增加,以及通过就业直接增加货币性收入.由于中国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投入不足以及享受的准入限制等原因,基本公共服务对迁移人口的影响为负、教育和社会保障对迁移人口的影响不显著.因此提高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放松享用的准入条件和通过灵活机动的偏好显示机制,可以改善基本公共服务对其他地区人口的吸引力.  相似文献   

20.
王冰 《四川统计》2014,(9):41-42
调查采用计算机辅助电话访问的方式,对成都、泸州、广元、乐山、遂宁、达州、雅安等7个市(州)年龄在16~70岁之间的城乡常住居民进行了随机访问,成都市完成调查样本600个,其余6个市(州)各完成400个,调查共计完成样本3000个,其中城镇居民占60.1%,农村居民占39.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